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新疆桑、蚕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2006年与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17~18日,全国家蚕病害控制技术与安全养蚕模式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淳安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蚕学会主办,浙江大学蚕峰研究所、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省蚕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蚕桑学会、浙江省淳安县丝绸总公司、浙江省杭州市科协、浙江省淳安县科协等单位合作承办。  相似文献   

3.
蒙自市冷泉镇蚕桑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开发项目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从2002年到2008年共发展桑园1 460 hm~2,但2010年因农民弃蚕毁桑又锐减至333 hm~2,2018年仅维持在133 hm~2。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地蚕桑产业的发展,分析了冷泉镇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弃蚕毁桑现象严重,桑园面积锐减;桑园规划布局不合理,桑叶产量低质量差;气候环境适宜,桑树病害多;桑园管理粗放,养蚕比较效益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省力化养蚕推广不足,规模效益难以提高。提出了发展冷泉镇蚕桑产业的建议:统一思想,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加强蚕业技术培训,做好小蚕共育工作;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收入;改进饲养方式,推广省力化养蚕模式;强化扶持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叙述了发展蚕桑生产加强国际合作的意义,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国家蚕桑丝绸的生产概况和蚕桑丝绸产业的国际组织——国际丝绸协会(ISA)和国际蚕业委员会(ISC)的概况,提出了加强国际蚕业合作,建立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成立国际蚕丝合作组织、设立常态化的国际蚕业培训示范中心、高度重视我国蚕桑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蚕桑丝绸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以维护中国丝绸国家利益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全球化的蚕桑丝绸发展战略体系,形成中外"双赢"的丝绸生产贸易新格局,做大做强蚕桑丝绸产业;以蚕桑丝绸文化为纽带,传播合作包容、利益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优势主导地位,保障"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格的"名片"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1日,两广蚕桑科技合作交流会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举行。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廖森泰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如平出席了会议。会上,廖森泰围绕目前影响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整、广西蚕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两广合作方向等要点作《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两广科技合作》报告,提出两广下一步应着重在蚕桑品种选育、蚕病研究攻关、蚕沙肥料化、蚕桑食药用开发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并建议设立两广合作专项,建设蚕桑产业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6.
由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组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学会承办的“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0~12日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和代表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2021年7月2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与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县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举行"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来宾市农业科学院、象...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广西蚕桑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自2005年起蚕茧产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1,为蚕农增收、蚕业增效、县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对广西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的深入调研,找出了制约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提升蚕茧产量质量,确保种养业高质量发展;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产业链横向拓展,带动产业高效益发展;加强产业创新研发,确保蚕业科技高水平发展;加强市场流通和出口贸易,提升产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6个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蚕学通讯》2013,(2):F0002-F0002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展了新疆桑种质资源DNA多态性(RAPD)研究,并建立了  相似文献   

10.
蚕桑产业是安康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缫丝印染等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是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内蚕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气候条件优越、生产基础牢固、区位优势明显的安康,迎来了蚕桑产业发展的“黄金际遇期”。为了寻求蚕业科技新突破,安康市蚕桑研究所于2002年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引进雄蚕品种进行多季、多点、多重复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蚕品种雄蚕品种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夏华×平8、秋华×平28、秋华×平30,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和田蚕桑科学研究所建于1943年,是以北方干旱蚕区蚕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全疆唯一的蚕桑科研机构。现有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0人、助理研究员12人。该所已培育适应新疆干旱蚕区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3对,桑树新品种2个,其应用已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与西南大学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开  相似文献   

12.
<正>宁南惠民蚕业专业合作联合社由宁南县蚕桑技术协会牵头,于2012年11月29日正式成立。是农村蚕业专业合作社和蚕桑技术指导员组成的农村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有6个蚕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60万元。该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推行"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发展现代蚕业、促进农户增收为工作核心,在蚕业发展中,向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  相似文献   

13.
黄山×平湖是安徽省蚕桑服务站引进国外种质资源选配成的新四元杂交蚕品种,已于2002年底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春季岳西县引进试验,两个试验点张产蚕茧分别为57kg和43.2kg,比对照品种春早×九华和872×871分别高0.5kg和5.75kg,各品种间均以万蚕产茧量相比较,正交种比春早×九华高16.5%,反交比872×871高14.6%。在春季试验基础上,晚秋蚕期又引进该蚕种138张,在本县不同类型蚕区进一步示范比较。现将2002年晚秋农村饲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康开军 《四川蚕业》2012,40(3):14-14
<正>我县是全市第一个成功饲养彩色茧的蚕桑基地县。在2011年试养的基础上,2012年加大与省蚕研所合作力度,扩大了规模,仅友林蚕业合作社春季就饲养黄色彩茧20张,产茧800多kg,经济价值近3万元。因该品种优良,孵化整齐,蚕体粗壮,蚕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4月26—27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四川甘洛团)蚕桑产业组的专家到凉山州甘洛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专家组成员包括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张剑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岗位专家、西南大学教授潘敏慧,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与密植高产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利。专家组成员与甘洛县蚕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米加军、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物工程是当代蚕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现已取得某些振奋人心的成果并展现出灿烂前景。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蚕桑生物工程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述。一、桑蚕生物工程研究现状及展望蚕作为一种经济昆虫为人类利用巳有数千年历史。随着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蚕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生物的生理平衡特性,依靠传统的研究手段和技术体系,已不可能再大幅度提高其生产水平和利用价值。因此各蚕业发达国家都相继开展了生物工程在桑蚕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海江 《蚕桑通报》2015,46(1):60-61
<正>2014年秋期湖州市南浔区5代桑螟暴发成灾,其严重程度为我区近30年蚕桑生产历史所罕见。造成中秋蚕生产后期桑螟与蚕争叶,部分农户因蚕无叶可食发生倒蚕;虫害桑叶质量下降影响蚕摄入营养和体质,蚕体小,抵抗力差。大量桑螟病虫及其虫粪携带的病原带入蚕室,蚕交叉感染发病,严重影响中秋蚕茧产质量。据蚕桑联盟对20户大户调查,中秋蚕茧平均张产30.1 kg,kg茧颗数在640颗左右,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9~10日,由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茧丝专业委员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蚕桑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蚕业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新疆等省(市、区)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茧丝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顾国达教授主持了会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常务副所长、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吴海平副局长等到会祝贺致辞。会议就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蚕桑产业转移、蚕业组织模式创新、蚕桑生产经营效益提升、蚕种业改革与发展等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广西与新疆两省(区)蚕桑发展条件与地域特点,分析了两地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产业扶贫任务重、生态治理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探讨了桂—新(广西—新疆)蚕桑领域的合作前景,以蚕桑合作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南北互联互通,共创丝路文明。展望广西蚕业发展,加强交流协作,提升品质品牌,创新驱动,多元开发,推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1):61-63
概述了德清县发展蚕桑产业的主要成绩,在分析现在蚕桑产业所面临蚕业生产萎缩、从业人员老化、生产用房流失、桑园基础条件差、蚕茧垄断经营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桑园流转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科技推广、整合蚕种生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蚕业园区建设、优化蚕桑专业生产合作社功能、发展现代观光蚕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