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木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综述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木薯器官建成可从顶端分生组织、单芽茎段、叶片、胚轴和子叶等外植体诱导发生。初级体细胞胚可从胚轴、子叶、叶片和花诱导发生,以初级体胚为材料还可进行体胚的循环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秦艽子叶与胚轴为外植体,诱导秦艽体细胞胚胎发生并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以及植物激素浓度和种类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秦艽的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佳激素组合为2,4-D1.0mg/L,6-BA0.5mg/L,其诱导率为61.3%,对胚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为2,4-D1.0mg/L,其诱导率为42.3%。将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MS培养基,都可产生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木薯杂交种子诱导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为木薯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的木薯华南5号(SC5)杂交种子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包括未成熟种子子叶(a1)和胚芽(b1)、成熟种子子叶(a2)和胚芽(b2)及诱导萌发种子子叶(a3)、胚芽(b3)和胚轴(c3),利用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其体细胞胚胎发生、子叶器官形成、不定芽(茎叶器官)发生和生根,并比较不同外源激素的诱导效果.[结果]利用基本培养基(M1)预培养外植体材料可有效控制其污染率(<5.00%),保持其生物活性(>90.00%),预培养材料的褐化率比对照(未预培养, CK)降低30.00%~40.00%,且预培养的子叶(a)、胚芽(b)和胚轴(c)膨大率分别比CK提高6.67%~13.33%、6.67%~50.00%和20.00%.利用4.00 mg/L 2,4-D和12.00 mg/L Picloram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结果发现胚芽出胚率较高,胚轴次之,子叶较低;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出胚率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4.00 mg/L 2,4-D诱导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效果优于12.00 mg/L Picloram.0.10 mg/L BAP和1.00 mg/L NAA均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分化、增殖,但0.05 mg/L BAP+0.50 mg/L NAA诱导下a、b和c体细胞胚胎增殖率均比单独添加0.10 mg/L BAP或1.00 mg/L NAA显著提高(P<0.05,下同).a2、a3、b1、b2、b3和c3的不定芽发生率分别为30.00%、40.00%、40.00%、53.33%、70.00%和13.33%,即对于同一组织,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体细胞诱导不定芽发生效果优于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且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均以b最优.a2、a3、b1、b2、b3和c3的生根率分别为23.33%、23.33%、16.67%、30.00%、56.67%和0,其中b3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材料,a2、a3、b1和b2的生根率无显著差异,也表现为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比成熟度低的种子材料更易诱导生根,发育更好.7种不同成熟度的杂交种子材料组织中,a2、a3、b1、b2和b3经体细胞诱导获得再生植株,成功率为71.43%.[结论]通过预培养可有效防止木薯杂交种子组织褐化,提高其膨大诱导效果.在木薯生产中,应在培养基中添加4.00 mg/L 2,4-D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混合添加0.05 mg/L BAP和0.50 mg/L NAA进行体细胞胚胎增殖培养,且应选择成熟度高的种子材料(如萌发种子胚芽等)作为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4.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栽培大豆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组织学进行研究,了解在农杆菌和卡那霉素存在的条件下,大豆未成熟子叶胚性细胞的发生、分化、发育过程和胚胎发生规律,为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体细胞胚发生高效转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bsis Maxim)鳞茎为试材,建立了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 MN+2.5ppm 2,4—D+1.0ppmKT+5.0ppmA+500.0ppmcH,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 N6+1.0ppmKT十5.0ppmA。细胞学观察表明,体细胞胚起源于单个胚性细胞,经过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而形成具有苗端和根端的成熟胚。体细胞胚发生于胚性愈伤组织表面、外植体表层及胚性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6.
生长素诱导大豆未成熟子叶胚胎发生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 2 ,4_D与萘乙酸两种生长素的各 4种浓度诱导大豆未成熟子叶胚胎发生。结果表明 ,两种生长素均可诱导胚胎发生 ,并且胚胎发生率和平均胚数在两种生长素间无显著差异 ;品种在平均胚数上存在差异。高浓度的 2 ,4_D诱导胚胎发生效果好于低浓度 ,诱导率达 4 1 2 3%。同时 ,观察到诱导大豆未成熟子叶胚胎发生时 ,开始第一周高浓度的 2 ,4_D对胚胎发生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以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与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利用不同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再生途径得到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将徐薯22的叶片和茎尖分别置于MSB和MSD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再将胚性愈伤置于MS培养基培养,观察体细胞胚的发生情况,最后对不同外植体得到的植株再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得到的胚性愈伤平均诱导频率为95.69%,而茎尖的则为30.56%;不同外植体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中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频率为60.61%,用茎尖的则为22.00%,且采用不同外植体诱导得到的再生植株无形态变化。[结论]在该试验中,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外植体为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  相似文献   

8.
通过镜检发现,川芎叶片在离体培养下的发育途径为形成体细胞胚。在体细胞胚的子叶、胚轴和胚根上,都可以继续产生次级胚状体,其中体细胞胚的胚轴上较早出现次级胚状体,而且数目也最多。次级胚状体的形成又影响了体细胞胚的成苗数。在相同的基本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成苗时,附加的激素组合中,由于细胞分裂素的种类不同,诱导产生的苗数及生物产量也不同,差异十分显著。光质效应与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在4种不同培养基上,除绿光对器官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其他光质对器官发生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以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与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利用不同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再生途径得到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将徐薯22的叶片和茎尖分别置于MSB和MSD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再将胚性愈伤置于MS培养基培养,观察体细胞胚的发生情况,最后对不同外植体得到的植株再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得到的胚性愈伤平均诱导频率为95.69%,而茎尖的则为30.56%;不同外植体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中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频率为60.61%,用茎尖的则为22.00%,且采用不同外植体诱导得到的再生植株无形态变化。[结论]在该试验中,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外植体为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福山包头系列大白菜品种为试材,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和成苗率影响较大,平均每个花蕾产胚在1.28~38.25个之间;且胚胎发生能力高的品种,成苗率较高,胚胎发生能力低的品种,成苗率也较低;培养基中添加0.1~0.3 g/L活性炭能明显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及时将成熟的子叶形胚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上,对提高成苗率至关重要;琼脂浓度为1.0%~2.0%时,成苗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草莓AP1同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草莓(Fragaria×ananassa)中克隆APETALA1(AP1)同源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花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草莓植株成花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其它物种AP1同源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草莓幼叶和花芽为试材,克隆得到AP1的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RACE的方法分离获得其cDNA全长。利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草莓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花发育阶段中AP1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分离启动子序列。【结果】从草莓品种‘花姬’中克隆出AP1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AP1;其CDS长度为735 bp,编码245个氨基酸,与玫瑰AP1-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92%,与拟南芥AtAP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64.00%。FaAP1编码的氨基酸全长序列符合MADS-box基因家族特征,包含MADS-box、I-间插域、K-box域和C-末端几个结构域,是MIKC类型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成员。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不同花器官及不同花发育阶段中FaAP1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启动子除了具有TATA/CAAT-box外还包含一些特异作用元件。【结论】从草莓中分离出的FaAP1基因,在花分生组织形成和花器官发育中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晶珊 《农学学报》2012,2(10):9-13
以成熟种子胚小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花生体细胞杂交、离体诱变及遗传转化提供培养方法。将花生5大类型17个品种的胚小叶外植体分别培养在添加10 mg/L 2,4-D的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形成。培养4周后将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4 mg/L BAP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体胚萌发成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中间型供试品种获得了较高的胚诱导率(84.1%~91.2%)和植株再生率(81.1%~97.0%);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内供试品种间体胚诱导率差异较大,分别为43.9%~85.0%和42.2%~82.2%,而植株再生率均较高,分别为94.3%~96.5%和88.1%~98.7%;多粒型品种体胚诱导率(32.2%~50.0%)和植株再生率(41.2%~55.1%)均最低;而龙生型体胚诱导率(61.1%~87.8%)和植株再生率(63.7%~87.6%)均表现为中间。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于田间,植株正常生长和结实。本研究结果说明,花生不同类型间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多粒型品种再生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牡丹‘凤丹’体细胞胚发生培养体系,以牡丹‘凤丹’的合子胚、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了种胚发育时期不同质量浓度蔗糖处理及不同的培养基对牡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10 d是体细胞胚直接诱导合适的发育时期,诱导率为33.00%,3种外植体中,种胚的诱导率最高;利用质量浓度为90 g.L-1的蔗糖溶液处理种胚2 h,体细胞胚诱导效果最好,在MS+2,4-D 2.0 mg.L-1+6-BA 2.0 mg.L-1培养基上获得较高的体细胞胚,诱导率为38.33%。  相似文献   

14.
北美枫香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秋叶红艳美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了提高其繁殖效率,以北美枫香雄花和花序轴为外植体,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外植体类型,基因型,TDZ浓度对北美枫香愈伤组织的诱导、体胚分化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花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 0.15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 植物凝胶;花序轴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 0.01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 植物凝胶。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不含水解酪蛋白的基本培养基。如果出现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改良Blaydes培养基上,体胚经成熟可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该体胚体系的建成将显著提高北美枫香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在花卉再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包括胚性组织的诱导与扩增、体细胞胚的成熟、体细胞胚萌发与植株转化的发生过程,比较了内环境因素及植物激素对花卉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花卉体细胞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以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 Hu)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的胚状体发生情况。[方法]以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MS+2.0mg/L2,4-D+1.0mg/LKT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块转接至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状体。取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块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成熟子叶块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2.0mg/L2,4-D+1.0mg/LKT,15d左右开始出现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转接至培养基为MS+2.0mg/L6-BA+0.6mg/LNAA时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87.78%;无激素培养基也能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但诱导率极低,仅为6.67%。组织学观察表明,胚性细胞由愈伤组织表面及其内部邻近的若干细胞分化而来,经过球形胚、心形胚、子叶形胚等不同发育阶段直至成熟胚状体。[结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分化为胚状体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6-BA+0.6mg/LNAA。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不同地区岩白菜中岩白菜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采自云南8个地区的18个岩白菜居群的岩白菜素含量,结果表明:(1) 同一居群的不同器官间岩白菜素含量差异悬殊,根状茎是提取岩白菜素的理想器官;(2) 不同居群的根状茎中的岩白菜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介于9.77%-3.15%之间,丽江玉龙水库居群的根状茎是开发利用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最优种源;(3)不同居群的叶片中的岩白菜素含量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1.61%~0.55%之间。  相似文献   

18.
以丰香草莓(Fragaria ×ananassa cv. Toyonaka)为试材,通过同源克隆技术获得FaMYB5基因全长编码序列,运用生物学软件对该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FaMYB5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FaMYB5基因的cDNA全长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29159 ku,等电点为5709,与森林草莓的FvMYB5同源性达957%。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随着果实发育成熟,FaMYB5基因的表达逐渐上升。在果实的小绿期(SG),FaMYB5基因的表达量最低。但是在白果期(WT)出现1个降低的峰值,其表达量略高于小绿期,草莓果实开始转红时其表达量又逐渐上升,在果实全红期(FR)达到最大。结果获得了丰香草莓MYB类转录因子FaMYB5基因的cDNA全长,其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草莓不同组织RNA提取方法的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种适于草莓不同组织的RNA提取的改良方法。通过增加裂解液震荡强度、离心柱多次吸附、增加去蛋白液温育次数及漂洗次数等步骤对EASYspin RNA提取总RNA操作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改良方法提取的草莓根、茎、叶、果实、花中的总RNA,电泳检测都出现清晰的28S和18S两条明显的条带,表明总RNA完整性较好;紫外分光计分析其OD260/OD280值在1.88至2.06之间,OD260/OD230值均大于2.0,RNA浓度含量为310~500μg/mL,表明提取的总RNA纯度好、含量高;基于RNA中mRNA反转录的RT-PCR扩增Actin基因分析结果表明,改良方法提取的草莓不同组织的总RNA质量高。总之,经过电泳、紫外、反转录分析结果证实,改良EASYspin适于草莓果实等不同组织总RNA的提取,是草莓类似果树种类总RNA提取的首选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茎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各步骤各主要因子和水平的作用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绶草茎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0.78 mg.L-1+NAA2.0 mg.L-1,诱导率为98.7%;体胚发育及植株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LS+6-BA1.00 mg.L-1+IAA0.08 mg.L-1.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体胚萌发率达到99%,萌发的体胚成苗率达到100%.扫描电镜的观察证实了绶草体细胞胚胎再生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