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莓灰霉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蓝莓灰霉病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蓝莓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0℃;孢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该菌可生长的pH值范围为4~12,最适pH值为5~6;灰葡萄孢菌对果糖和铵态无机氮素的利用情况较好,在20℃条件下,PDA培养基培养5天即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培养15天左右即能形成黑色、不规则形状的菌核,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宏  常有宏  陈志谊 《果树学报》2006,23(2):247-251
对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PSA平板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著不同。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8℃,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适宜生长相对湿度为50%~100%,最适生长相对湿度为98%~100%,孢子萌发必须具备相对湿度98%以上的高湿条件,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菌丝适宜生长的pH值为4~12,最适生长pH值为7~8,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7~8,病原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的pH值会发生改变。该病原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依兰县酸浆根腐病病根及地下茎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致病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为主要致病菌。茄镰孢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8.0;尖镰孢菌在10~30 ℃之间均可生长,25 ℃为最适生长温度,最适pH值为7.0;光照对菌落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茄腐镰孢菌引起的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供试的6种碳源培养基和9种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均较良好,而在L-精氨酸上生长较慢.病菌菌丝在10~35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2,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病菌分生孢子在供试的6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10~35 ℃,最适温度为27℃;pH值2~12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2℃、10 min.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致病菌,对采集自新民市兴隆堡镇的香葱灰霉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香葱灰霉病的病原菌为葱细丝葡萄孢(Botrytis byssoidea),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果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铵、酵母膏和蛋白胨;10~3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35℃菌丝停止生长;p H为5.0~11.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 H为7.0;对光照敏感,24 h连续光照和12h/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快,24 h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6.
对哈密瓜枯萎病病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得出其病原菌为尖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对其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和产孢量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该病原菌整个生理过程中的最适温度为29~31℃,最适pH值为5.6~6.8之间,光照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枇杷花腐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枇杷花腐病干腐型(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和湿腐型(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病原菌在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在碳源利用上,除了木糖,不同碳源对拟盘多毛孢生长影响不大,灰葡萄孢则能很好地利用各种供试碳源.它们也都能利用各类供试氮源,适生温度5~35 ℃,25、20 ℃分别为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最适生长温度.pH值过高或过低对二者生长都不利,拟盘多毛孢最佳生长pH值4或5,灰葡萄孢为pH值5.拟盘多毛孢分生孢子在全光照下萌发率最高,灰葡萄孢在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最佳温度分别为30 ℃和15 ℃,最适相对湿度为75%和78%,最适营养为蔗糖和葡萄糖,致死温度为50 ℃和44 ℃.  相似文献   

8.
采集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枯萎病典型症状的鳞茎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 DNA-ITS、EF-1α、mt SSU和IGS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测定了光照、温度、p H、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p H 8.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条件包括24 h黑暗、温度为30℃、p H 10.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另外,24 h光照、24 h黑暗和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均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在5种参试杀菌剂中,肟菌·戊唑醇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294 mg·L-1,噁霉灵的效果最差,EC50为39.359 mg·L-1。  相似文献   

9.
对墨兰茎腐病原菌(Fusarium axysporum Schl.)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4℃;菌丝生长最适pH为6~7,pH为9时最适产生分生孢子;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60℃经25min或65℃经20min或70℃经5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经25min或50℃经5min或55℃经2min;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丝有横隔和分支|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倒棒状或手雷形,大小为(46.32~156.33)μm×(11.58~28.95)μm,具纵横隔膜。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ali Soraue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7~28 ℃,最适pH值为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 ℃,最适pH值为7~8。营养特性研究表明,蔗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淀粉都比葡萄糖更有利于菌丝生长,其中蔗糖、果糖、乳糖效果较好|甘氨酸和硝态氮能促进菌丝生长,铵态氮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桂花为试材,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桂花叶斑病菌,并对其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30℃;最适pH6~9;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天冬酰胺。9种杀菌剂对桂花叶斑病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6839、0.8754、1.2236μg/mL;百菌清毒力最弱,EC50为57.0778μg/mL。  相似文献   

13.
以具典型根腐病症状的辽藁本病根组织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EF-1α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明确辽藁本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不同培养基对辽藁本根腐病菌的生长量和菌落致密性有显著影响,在PDA培养基生长最快,7 d菌落直径达85 mm,菌落致密;病菌以蔗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快,可溶性淀粉次之,对乳糖利用较差;最适宜的氮源为牛肉浸膏,其次为尿素和硝酸钾;在20~30℃温度范围生长较快,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光照处理对菌丝也有影响,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采集的湿腐型韭菜灰霉病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韭菜灰霉病菌为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为6.0;p H为5.0~11.0及10~30℃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超过30℃菌丝生长缓慢,35℃停止生长;菌核产生对p H和光照敏感,p H为5.0~6.0、12 h/12 h光暗交替培养均有利于菌核产生,p H> 6.0及24 h连续光照则抑制菌核产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行提取法,研究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水6种溶剂对辛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辛夷6种平行提取物对黄瓜灰霉病致病菌——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的提取率最大为25.71%,石油醚最小为9.63%;辛夷6种平行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372.15、206.83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 318.92、591.78mg/L,抑菌效果较好;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6 024.25、3 532.13mg/L。说明辛夷有机溶剂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且辛夷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较易被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提取。  相似文献   

16.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25℃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5.0~6.0和4.5~6.0。供试碳源中蔗糖和D-葡萄糖较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硝酸钠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较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各12小时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完全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不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水浴10分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连翘褐斑病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其ITS、LSU和SSU序列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测定了培养基、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25~30℃,pH 7.0,碳源为木糖醇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条件为25℃,pH 7.0,碳源木糖醇,氮源为尿素;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15~35℃,pH 5~9,碳源为木糖醇,氮源为牛肉浸粉。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嘧菌环胺(EC50=0.032 mg·L-1)和苯醚甲环唑(EC50=0.054 mg·L-1)对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斑点型韭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柯赫氏法则、形态特征观察及SCAR标记检测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韭菜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斑点型韭菜灰霉病的病原菌为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其菌丝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很强,对光照不敏感,在葡萄糖、果糖、肌醇和D-半乳糖为碳源,pH 5.0~7.0的弱酸性培养基中,温度为15~25℃的冷凉条件下均能生长良好。葱鳞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0℃,高温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0℃时,菌丝生长显著变慢,35℃时,菌丝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9,(10):11-17
甜瓜(Cucumis melo L.)是我国重要的瓜类经济作物,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甜瓜靶斑病是近年新突发病害,通常引起叶部靶斑症状,对甜瓜生产造成重要损失。为了更好地防控甜瓜靶斑病,系统研究了多主棒孢甜瓜分离物广西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深入探讨了该菌的最适产孢,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KNO_3,最适温度是27℃,最适pH是6~9,最适产孢培养基是寄主干叶培养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pH是5~8。  相似文献   

20.
对新发现的越橘镰孢果腐病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OA培养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最适温度为21℃;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尿素;pH 5~6适宜菌丝生长,pH 6产孢最佳;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但全光照有利于产孢;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7℃(10 min)。病菌生长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病菌生长的影响最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咯菌腈、丙环·嘧菌酯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0.5000 mg·L~(-1)。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越橘镰孢菌果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防效较好,能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