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绵羊肝片形吸虫病、是我县危害羊只的主要内寄生虫病、流行广泛、死亡率高、特别是每年七、八、九三个月中童虫暴发造成大批羊只死亡、严重威胁养羊生产的健康发展。77年前对肝片形吸虫童虫的治疗尚无较好药物、我县自77年采用国产拜耳9015(硝氯酚)片剂驱童虫取得一定效果、但投药途径麻烦又困难、而且药效不稳、反应死亡高、造成在人力上浪费和驱虫时间拖长、同  相似文献   

2.
与抗线虫剂形成对照,在发展高效安全的抗肝片吸虫药剂方面没有新的进展。就对流行病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而言,需要有一种对从早期童虫到成虫各种年龄的肝片吸虫都具有高效安全的药物。虽然当前有一些药物可用,苯骈咪唑类驱虫药在加大剂量情况下勉强有抗肝蛭成虫的效力。但它们没有抗肝蛭童虫的活性,即童虫使得这些药物不适用于控制片形吸虫病。 Boray等(1981)报道了把一种新的苯骈咪唑化合物即三氯苯唑用于抗绵羊和牛的肝片吸虫童虫和成虫。本文介绍了此化合物对153只实验绵羊之功效的详细结果。  相似文献   

3.
将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常规逸蚴,经注射器推压机械断尾获得的童虫,加入内含10%兔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后,置于单克隆培养板内,以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YBT-1955)制得的伴胞晶体毒素,以不同的浓度加入以上各孔中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培养12h后发现童虫活动力减弱,有些已经死亡;24h后,随着加入伴胞晶体毒素浓度的增加,童虫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呈正相关(r=0.897)。经毒素蛋白含量为40mg/L处理的童虫,24h后死亡率为100%,LD50为15.95μg(1mL)。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尾蚴分泌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是否分泌蛋白水解酶,进行了日本血吸虫尾蚴在DSM培液中进行机械转化和尾蚴接种于复盖DSM培液液面的人工小鼠皮上进行自然转化时酶活性测定,测定应用酪蛋白溶液。结果证实日本血吸虫尾蚴转化为童虫过程中和新转化的童虫均能分泌一种蛋白水解酶。根据报道,曼氏血吸虫的这种酶起到钻透结缔组织的蛋白水解和促使尾蚴转化为童虫时糖萼脱落两个作用,并随之而起到抵抗免疫杀伤功能。说明日本血吸虫尾蚴和童虫,与曼氏血吸虫一样有这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平正肺吸虫(Ec.)与卫氏肺吸虫(Pw),在水貂体内发育、分布、寄生适应性及致病性并确定其给主性质。方法:取2种吸虫囊中童虫,经口感染水貂,以任氏液同法分离组织内各型童虫,或直接剖取肺、肝虫囊内虫体,比较2种虫的检出率、各型虫体、寄生部位及致病情况。结果,三平正肺吸虫在貂体发育呈多态性,成虫寄生于肺脏为主,大型童虫在胸腹腔及内脏居我 ,小型童虫则在胸腹肌内,卫氏肺 虫在貂体仅风 童虫,  相似文献   

6.
巨鼻分咽饰带线虫,也称为回饰带线虫,是一种较常见的寄生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寄生在鸡的腺胃。该虫对放牧饲养的鸡危害甚大,尤其对一月龄左右的童鸡危害更大,严重感染常可造成死亡。在广州地区,放牧饲养鸡的感染率高达50%。虫体形态虫体乳白色,呈圆柱状,雌虫比雄虫粗大。雌虫大小为6.1~9×0.43~0.53毫米,雄虫大小为4.8~7×0.28~0.31  相似文献   

7.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包括前后盘属、殖盘属、腹袋属、菲策属及卡妙属等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成虫一般危害不大,童虫大量寄生可引起牲畜顽固性下痢,消瘦,贫血,水肿,甚至引起死亡。宝泉岭农场某养牛场饲养了120多头肉牛,2005年9月下旬,有4头牛死亡,7头牛病危,部分牛消瘦、下痢。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应用冷冻辐照(CI)童虫苗和冻融(F/T)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4项实验室试验和1项田间试验,分别在1979~1980年进行,结果如下:(1)1次免疫皮内接种水牛犊10,000条20 krad CI童虫加1 ml卡介苗,得到62%减虫率(P<0.05);应用相同方法注射黄牛,得到55%减虫率(P<0.01)。(2)对水牛犊免疫2次,间隔1.5月,分别用10,000和20,000条CI童虫,结果得到减虫率65%。(3)应用10,000条CI童虫加1ml卡介苗对水牛犊进行初步田间试验,结果得到减虫率53%。(4)对黄牛皮内注射30,000条F/T童虫和1ml卡介苗,揭示减虫率57%,但增加免疫接种次数并未改进保护效果。(5)水牛应用CI苗,黄牛应用F/T苗,探究其对雌虫及其产卵和孵出毛蚴的数目的影响,获得了若干证明。(6)水牛用CI童虫苗免疫后所激发出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曾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相似文献   

10.
鸡卡氏住白虫病在桂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今年5月,我们在一群13日龄的杂交乌肉鸡中发现严重的住白虫病,并取得良好疗效。某养鸡户饲养的17to只杂交乌肉鸡于7日龄开始发病死亡。从每天死几只发展到每天死几十只,至13日龄已死亡178只,死亡率达10%以上。患鸡发病急,死亡快,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CE技术从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扩增了1个Wnt家族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为日本血吸虫新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1896bp,编码63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73.3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wnt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与人、鼠Wnt10a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26%,推测为血吸虫的Wnt10a基因,命名为Sjwnt10a(GenBanK登录号DQ643829)。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19日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表达量最高,在14日龄童虫和44日龄雄虫中也有表达,但分别仅为19日龄童虫表达量的8.8%和5.0%,而在31日龄成虫和44日龄雌虫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结果提示,童虫差异表达的Sjwnt10a基因可能对童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自愈水牛血清中是否存在抗日本血吸虫的天然分子,为水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自愈机制的阐明提供新的线索,试验在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基中加入自愈水牛血清,使其终浓度为50%,每个样本设3个平行孔,以含兔血清的DMEM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含健康水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为阴性对照,96 h内连续观察各组培养基中的童虫活性,镜检统计童虫死亡率,观察自愈水牛血清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自愈水牛血清体外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其杀虫率分别为(23.0±4.0)%、(25.6±1.6)%、(20.6±1.4)%,与健康水牛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自愈水牛血清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河南省马属动物浑睛虫的病原体种属问题,对从遂平县及郑州市马属动物惠眼取出的5条浑睛虫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2条雄虫是指形丝状线虫(Setaria digitata口)童虫,3条雌虫是唇乳突丝状线虫(S.1abiato papillosa)童虫。  相似文献   

14.
在防制羊肝片吸虫病的工作中,常涉及到虫龄的问题。如药物对多少日龄童虫的作用情况,如何来判其日龄等等,不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但关于肝片吸虫童虫大小与日龄的关系,据国内现有资料,还未见有足以借鉴的报导,国外学者Ben Dawes(1962),虽曾对实验感染的大白鼠肝片吸虫的各龄童虫有过测量,但非本动物,不能等同观之。  相似文献   

15.
巴贝斯虫病是巴贝斯虫引起的,以蜱为媒介的血液寄生虫病,在蜱生长繁殖的春秋季节,是该病的高发期。临床上蓝狐巴贝斯虫病以贫血、黄染、血色素尿为主要特征。1998年4—9月份,我市一养狐场先后有12只蓝狐发生巴贝斯虫病。经临床治疗,治愈11只,死亡1只;其中轻症7只,重症5只;3日内治愈6只,死亡1只,4—5日内治愈5只,治愈率gi.6%。ill$床症状蓝狐巴贝斯虫感染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食欲减退,呕吐,高度贫血,可视粘膜苍白黄染。随着贫血的加重,尿液由黄褐色至暗褐色,精神高度沉郁.重症消瘦,站立不稳,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6.
经皮下注射不同数量虫体的方法测定了实验室用豚鼠保种继代至96代广西骡伊氏锥虫株对小白鼠的最低感染虫数。结果为,每只鼠注射10~6个虫组,平均4天镜检出虫,8天死亡;每只注射10~4个虫组,平均6天镜检出虫,10天死亡;每只注射10~2、10、1个虫各组,镜检3个月一直没有出虫,小鼠健活。从而初步认为该株锥虫对小白鼠的最低感染量为10~4个虫/ml左右。  相似文献   

17.
羊泰勒氏焦虫病是由泰勒属的羊泰勒虫寄生在羊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原虫病。最早分布于四川、青海、甘肃及河南西部,呈地方性流行。兴隆县是牛泰勒氏焦虫病的常发地区,但绒山羊发生焦虫病尚属首例。1发病情况兴隆县上石洞乡上石洞村13户村民在村委会帮助联系购买和银行贷款的支持下,从内蒙古赤峰市购入绒山羊170只,有的户养十几只,有的养5~6只,经过精心饲养,全部羊只生长发育良好。2005年3月下旬,羊群中个体较大且强壮的公母羊只开始陆续发病,并出现死亡现象,最多一户死亡多达8只。2临床症状病羊体…  相似文献   

18.
羊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于羊红细胞内的一种血液原虫病,它是经血蜱传播的一种急性、死亡率很高的寄生虫病。我县郑坊乡某养殖户饲养山羊300多只,2001年6月中下旬连续发病死亡3只。经发病流行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及血液镜检发现虫体,诊断为羊焦虫病。现将该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及流行情况据畜主介绍,该场在2000年的夏、秋季节就陆续发现8只同样症状的病羊,死亡6只。由于是间歇性的发病死亡,且到10月份后就停止发病死亡,因此当时并未引起重视,2001年6月,羊群中又连续出现病羊,特别是6月…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初,通榆县西艾为乡、向海乡12个养羊户饲养的792只绵羊发生了泰勒焦虫病。此病特点是发病快,病死率高。相继不到一周就死亡47只,发病率为7.4%,病死率80.2%。其中羔羊发病52只,死亡47只,羔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开展湖羊肝片吸虫病防治工作,筛选驱除肝片吸虫童虫的最佳药物,现对江苏省化工学院新合成的双醋氨苯氧醚(Coriban)驱虫药驱除湖羊肝片吸虫各期童虫的效果进行了试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