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芜黑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PCR扩增分析中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产仔数与其差异较大的大约克夏,以及它们的杂交后代大莱猪在卵泡刺激素(FSH)β亚基基因结构区的多态性。通过测序发现莱芜黑猪在该区存在插入突变,插入片段长度为275bp,位于己发表的猪FSHβ亚基基因全序列的 809与 810碱基之间,插入片段中存在一个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及Alu I内切酶识别位点,末端有17个腺苷酸的poly(A),所以该片段可能为Alu成分。对FSHβ亚基基因插入片段进行BanH I多态性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检测样品中不存在BanH I多态性。把FSHβ亚基基因作为控制猪产仔数主效基因的候选基因与产仔数进行连锁分析,证明FSHβ基因座位在莱芜猪种中与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优势基因AA纯合子比BB纯合子母猪平均每胎多产仔1.2头。因莱芜猪与太湖猪插入序列的主要差异是末端的poly(A)长短不同,故推测该插入片段末端的poly(A)结构亦可能影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2.
对野猪、民猪、大白猪和杜洛克共4个猪种的线粒体DNA D-loop用2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野猪在EcoR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民猪和大白猪在Hinf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Taq I在猪种间存在多态性.本研究认为猪线粒体DNA D-loop酶切多态性丰富,但尚不能用于猪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猪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酚-氯仿法从野猪、民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和杂种猪的耳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猪ACSL4基因cDNA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进行PCR-SSCP和测序,分析ACSL4基因3UTR区的多态性。[结果]3对引物中,仅K3引物的PCR-SSCP产物有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在ACSL4基因3′UTR区3862 bp处发生T→C碱基突变。仅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和杂种猪中发现多态性位点,而在民猪和野猪中未发现。杜洛克、大白猪和杂种猪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白猪和大白猪各基因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为丰富猪种的种质特性资料库和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猪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酚-氯仿法从野猪、民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和杂种猪的耳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CenBank上猪ACSL4基因cDNA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进行PCR-SSCP和测序,分析ACSL4基因3UTR区的多态性.[结果]3对引物中,仅K3引物的PCR-SSCP产物有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BB和AB).在ACSL4基因3'UTR区3 862 bp处发生T→C碱基突变.仅在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和杂种猪中发现多态性位点,而在民猪和野猪中未发现.杜洛克、大白猪和杂种猪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都有极显著差异(P<0.01),长白猪和大白猪各基因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为丰富猪种的种质特性资料库和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豫南黑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猪FSHβ亚基基因多态性,测序发现豫南黑猪BB型的128与129 bp位点上插入277 bp的片段而产生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酶切后共产生6种基因型,运用最小二乘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豫南黑猪就初产而言,基因型CC型比BC型的TNB和NBA分别多2.67和2.79头(P<0.05);经产基因型CC型比AC型的TNB和NBA分别多2.03和2.14头(P<0.05);而引进猪种初产和经产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冬杰  沙伟  杨国伟  刘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40-2341
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了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共313头个体PRL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系,同时分析了这4个群体是否为平衡群体。结果表明:除东北民猪外,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氏猪均处于遗传基础极度不平衡状态;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6种基因型AA、BB、CC、AB、AC、BC,推测PRLR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是:AA>AC>AB>CC。  相似文献   

7.
LPL基因PCR-RFLP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荣昌猪、内江猪、八眉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8个家猪品种和1个野猪种共368头猪LPL基因的第6和第8内含子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第6内含子的Sma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存在多态性,长白、杜洛克、内江猪和八眉猪以AA和AB基因型为主,大白、荣昌猪、汉中白猪、汉江黑猪及野猪以AB和BB基因型为主;在Pvu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均为DD纯合子,而国内猪种和野猪在此位点上均存在变异;(2)在第8内含子的Hind -RFLP位点上,国外猪种和荣昌猪表现出多态性,而国内其他猪种和野猪均为FF纯合子;在EcoR -RFLP位点上,各猪种均表现多态性,且以GH杂合子为主,没有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猪H-FABP基因PCR-RFL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Hinf 、Hae 和Msp 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汉白猪、八眉猪和野猪等8个猪种,共计265头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区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Hinf -RFLP位点上,上述猪种和野猪均存在多态性,等位基因H的频率分别为0.7500,0.7188,0.9167,0.3333,0.1250,0.6909,0.1167,0.8500和0.9375;除汉江黑猪(P<0.05)和野猪(P<0.01)外,其余猪种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处于Hardy-Weinderg平衡状态(P>0.05);大白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汉白猪和野猪表现为低度多态性(PIC<0.25),杜洛克猪、长白猪、内江猪和荣昌猪为中度多态性(0.25相似文献   

9.
4个猪种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限制性内切酶采用HaeⅢ,HinfⅠ,MspⅠ)检测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湖北白猪等4个猪品种共计161头猪H-FABP基因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5’-上游区验证了HinfⅠ-RFLP,在该位点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的基因型分布相似,二者与湖北白猪、大白猪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湖北白猪与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4个猪品种H-FABP基因第二内含子验证了HaeⅢ-RFLP和MspⅠ-RFLP,在HaeⅢ-RFLP位点上,杜洛克猪、长白猪、湖北白猪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大白猪与上述3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在MspⅠ-RFLP位点上,长白猪、湖北白猪、大白猪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三者与杜洛克猪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克隆测序和PCR- SSCP方法对民猪COX Ⅰ基因序列及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同一饲养水平下经冷诱导处理的民猪和长白猪肌肉、肝脏组织中COX Ⅰ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民猪的COX Ⅰ基因序列与其他猪种相比,存在18个核苷酸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发生变化;C260T、G275A和C1253T位点民猪以B等位基因占优势,大白猪、长白猪、北京黑猪、野猪则是A等位基因占优势;冷诱导后低温组民猪COX Ⅰ基因的表达量与常温组民猪和低温组长白猪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据此推测冷诱导可导致COX Ⅰ基因表达量降低从而产生更多的ATP为机体提供能量抵御寒冷,COX Ⅰ基因可能是一个与猪的抗寒性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选取杜洛克、大白猪和长白猪等3个品种共330头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FLP-PCR方法检测13个基因在3个猪品种群体内1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以期寻找到多态性信息含量丰富的SNP位点用于猪肉DNA溯源标记。结果表明:ADAMTS、DAZL、FBXO32、FUT1、MC4R、MyoG、NR4A1和PSMB基因的9个SNP位点可以用于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肉产品检测。根据9个SNP位点基因型对应的9个数字和字母组合形成的DNA条形码可以用于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肉产品溯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猪LPL基因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RFLP技术,对东北民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等4个猪种的LPL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片段经EcoR I内切酶消化后获得3种基因型:AA型(1 901 bp)、AB型(1 901 bp/1 223 bp/678 bp)和BB型(1 223 bp/678 bp),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各基因型的分布在各猪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对国外引进猪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和东北地方猪品种东北民猪、丹东黑猪共计305头母猪进行了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 gene,ESR)和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 receptor gene,PRLR)的多态性检测,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因位点在5个猪品种中均存在着多态性,5个猪品种的ESR基因和PRLR基因位点的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2581~0.4967和0.4007~0.4885,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在0.2248~0.3734和0.3204~0.3692。各个猪品种均表现出了中度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4.
脂蛋白脂酶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其主要作用是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水解.是影响脂肪沉积的关键酶之一.对猪LPL基因部分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PCR-SSCP方法对其进行分子扫描,寻找多态位点,分析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猪种间的分布规律.χ2独立性检验表明,野猪、民猪、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之间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基于mtDNA COXⅠ基因,探讨了6个猪种687个样本(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藏猪、甘肃黑猪和八眉猪)的遗传多样性和各猪种间的亲缘关系。对各猪种样本mtDNACOXⅠ基因构建混合池,并利用直接测序技术获得6个猪种COXⅠ基因的序列,采用MEGA 6.0分析软件基于Kimurk双参数模型应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6个猪种mtDNA COXⅠ基因序列共存在21个突变位点,其中8个突变为各群体特有。长白猪与杜洛克猪的多态性较丰富,含有13个相同位点的突变,核苷酸的转换数(si)和颠换数(sv)的比值(R)分别为12和15,序列替换远未达到饱和。而藏猪、黑猪和八眉猪的多态性较贫乏。系统进化树和遗传距离分析显示,6个猪种及野猪先聚为一支而后与同属为偶蹄目的牛、羊聚为一支,3个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较近。外来猪种引入中国后主要是用作父本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瘦肉率等,对本地猪种未有母系贡献,线粒体COXⅠ基因可有效区别6个猪种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地方猪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GH基因部分突变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Ⅰ、ApaⅠ为内切酶,检测猪GH基因206—7ll位大小为506bp片段中2处突变位点(295—300位及563—566位),分析各多态位点在皮特兰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5个品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①MspⅠ酶切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极显著,皮特兰猪与长白猪、姜曲海猪、梅山猪,杜洛克猪与长白猪、梅山猪,长白猪与姜曲海猪两两猪群间差异极显著,其他猪群间差异不显著。中国地方梅山猪、姜曲海猪和国外长白猪等位基因Gl的比例很低,皮特兰猪群的等位基因Gl的比例略高,其他猪群G2等位基因频率较高。②ApaⅠ酶切突变位点3种基因型,除梅山猪与其他猪群间分布差异极显著外,其他两两猪群间分布无差异,但各群体中G4等位基因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猪GH基因全序列PCR-RFLP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利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大约克猪和长白猪GH基因的BstⅪ和HhaⅠ两种内切酶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检约克夏猪和长白猪两个品种中,pGH基因全序列内仅有1个BstⅪ酶切位点,未发现BstⅪ酶切位点多态性;pGH基因全序列中存在丰富的Hh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约克夏猪中有10种带型,长白猪中检出了8种带型,其中B带型频率最高,长白猪中为41 67%,约克夏猪中占31 11%,二者差异极显著(P<0 01)。其他各带型频率分布在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猪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Ⅰ)基因多态性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TGFβ1第6内含子和TGFβRⅠ第7内含子中与猪繁殖力相关的2个突变位点在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232头)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分析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大白猪和长白猪产活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发现:TGFβ1基因第7外显子上游的第9位碱基存在C→T突变,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均检出CC和TT 2种基因型,且不同基因型对2猪种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基因第7内含子第808位碱基存在A→G突变,在大白猪中检出AA、AG、GG 3种基因型,长白猪中未检出GG基因型,大白猪中GG型母猪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AA型(P0.01),长白猪中,AA型和AG型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TGFβ1基因的突变位点对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TGFβRⅠ基因多态位点与母猪产活仔数显著相关,可作为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加快猪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猪杀菌性/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基因中可能存在的SNP位点,并探讨BPI基因外显子10在上海地区5个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抗病相关的优势基因型,为揭示BPI基因在仔猪腹泻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开展猪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从碱基序列、SNP位点和蛋白氨基酸序列等角度比对分析猪BPI基因全长cDNA序列与电子克隆序列的差异,采用PCR-RFLP检测分析猪BPI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并检测BPI基因外显子10在杜洛克、长白、大白、申农和梅山猪群体中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结果]猪BPI基因电子克隆编码区(CDS)序列长度1452 bp,编码483个氨基酸,存在44个SNP位点,其中22个为同义SNP位点、22个为非同义SNP位点.猪BPI基因全长cDNA序列(EF436278.1和FJ810853.1)与电子克隆序列相比存在14处碱基差异,而对应的翻译蛋白序列存在4处氨基酸差异.猪BPI基因外显子10存在AA、BB和AB 3种基因型,各基因型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在杜洛克猪群体中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呈中度多态分布(0.404和0.416),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低(0.180);在长白猪和申农猪群体中均未检测出AA基因型,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高,而A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低;在大白猪和梅山猪群体中均以BB基因型检出比例较高,AB基因型次之,AA基因型检出比例最低.总体来看,除了杜洛克猪群体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外,其他4个猪群体均以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结论]猪BPI基因外显子10 AA基因型频率在杜洛克猪群体中最高,在大白猪和梅山群体中较低,在长白猪和申农猪群体中未检出,即AA基因型在杜洛克猪群体中比例高与其仔猪腹泻发病率低的情况一致.因此,在大白猪和梅山猪育种过程中需提高AA基因型比例,而在长白猪和申农猪育种过程中需引进AA基因型个体,降低BB和AB基因型比例,以增加仔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RFLPs技术,以MspⅠ为内切酶,检测猪POU1F1基因中片段为2.1 kb的第三内含子中的多态位点1.68 kb(C等位基因)和0.85/0.83 kb(D等位基因),分析各多态位点在长白猪、杜洛克猪、小梅山猪、香猪、姜曲海猪5个品种群中的分布,并通过χ2检验比较这5个猪种间的基因型差异.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MspⅠ酶切突变位点的3种基因型在5个品种中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中国地方品种小梅山猪、姜曲海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高,中国地方品种香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则比较高,国外品种长白猪、杜洛克猪等位基因C的比例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