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  相似文献   

2.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是当前生态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而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农、林、牧、付、渔各业以及各业内部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置方式。农、林、牧的比  相似文献   

5.
生态畜牧业(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宏大基础,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注重3个观点。一、平衡观点农业生产是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结合过程。因此,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意自然界和经济领域的平衡关系。农业生产首先要注意生态平衡,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内部的生产,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方能使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任伺单一化、简单化、绝对化的生产方式,都会破坏生态平衡,掠夺自然资源,造成严重后果。就是在农村经济领域内,各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应注意各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平衡发展、才能便农  相似文献   

7.
为了大力发展养羊业和协调好农、林、牧之间关系,使其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实现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次养殖示范,宣传和推广养羊综合技术养殖方法,探索山羊在圈养方式下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以解决农、林、牧之间矛盾,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1 生态农业概念 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它以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结构,努力提高太阳能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循环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燃料、肥料、饲料及其他原料的外部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牧、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西宁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生态畜牧业前景十分广阔。1畜牧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各地应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学原理,积极推广如鸡粪养猪、猪粪喂鱼、鱼塘废物做植物肥料,以沼气为纽带,"养殖-沼气-种植"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畜禽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湘潭县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结构指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产整体。在广义的农业生产中,农、林、牧、副、渔五业属于一级生产部门,各业的生产比例称为一级结构。畜牧业部门中按动物种类(如:猪、牛、羊、兔、鸡)构成的比例关系,属于二级结构。某一畜种内部,不同经济用途或生产目的品种(如奶牛、肉牛等)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畜牧业就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其他相关产业(农、林、牧、渔、加工业等),形成一个高效、无污染配套系统工程体系。实现畜牧业资源的最低消耗、畜牧业污染的最小排放以及畜禽废弃物的最大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之间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许坚  安立龙 《家畜生态》1994,15(3):30-32
农业生态经济综合发展原理的基本内涵是:农业生产结构不应该是单一的结构,农业的各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加工业等,应该综合发展。农业经济遵循综合发展原理,将有利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的专业化生产并不违背农业的综合发展原理,但专业化搞过了头,割断了农、林、牧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违背了综合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博爱县为示范区,温县两个乡、汝州市周庄农牧场为推广区,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以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总体效益最佳为前提,开展多种种植模式的研究,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农、林、牧综合发展,形成了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5.
综合养鱼就是利用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方式进行养鱼,是一种节能、低耗、高产、高效的养鱼方法。以养鱼为中心,同时开展农、林、牧、工副业生产,利用其副产品和废弃物养鱼,使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养鱼的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6.
为您服务     
知识加油站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畜禽业的发展,畜禽养殖场和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畜禽生产的排泄物以及由畜禽饲料和畜禽产品带来的有毒有害残留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充分认识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实施控制、减少和消除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实现畜禽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今动物营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青海畜牧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的过渡期。伴随着畜牧业快速转型,生产水平提升相对缓慢、生产结构不尽合理、草畜矛盾日益加剧、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绿色生产技术支撑不足等一些潜在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分析近十年来青海畜牧业的发展轨迹,对标全域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目标,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研判畜牧业转型升级关键短板,提出不断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强化科技兴牧,优化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力促保障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型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而深远,秦岭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是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保障。秦岭山区山多地少的独特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战略区位要求,决定了集约化、工业化畜牧业发展必然受到限制,生态畜牧业发展成为唯一必然的发展方向。以保护环境、保护水源为原则,以建设秦岭生态畜牧业示范市为抓手,依托不同的地理特点和优势,改造有发展基础的养殖场,通过养殖环境、设施设备的整合、改建和提升,养殖技术、科学管理的持续推进,农兽药减量化、养殖投入品管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不断建立和实施,逐渐向生态化养殖迈进,从而实现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农、林、草、木相结合,系统内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畜牧业。在这种流动和转化中,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增加效益和净化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农林牧三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条根本的客观规律。从生态学的观点看,亦即有生命的物质生产部门,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适应又相互制约和生物物质能量的相互转化、相互影响,是生物界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一规律,不断调整和保持农、林、牧生态平衡,是高速度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本文仅就建立农、林、牧生态平衡体系,高速度发展安徽省畜牧业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