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施用保水剂对仁用杏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持续干旱条件下,施用不同浓度的保水剂对仁用杏光合特性的影响,以2年生仁用杏‘优一’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拌土法施用农林抗旱保水剂,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连续处理35d。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以缓解仁用杏叶片叶绿素分解和叶色变黄速度,浓度为0.2%、0.3%和0.4%处理叶绿素总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9.79%、24.38%和37.26%;随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仁用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成上升的趋势,其中浓度为0.4%处理较对照增长量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2.51%、7.95%和31.25%;胞间CO_2浓度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施用保水剂可缓解水分胁迫,提高仁用杏光合生理能力,在适宜浓度范围内,光合生理特性随保水剂施用的增加而增强,本试验最适浓度为0.4%。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小麦品种‘西农100’和‘周麦18’的抗旱特性,采用大田和盆栽组合试验,通过测定根部性状、萌发率、生理指标和显微结构等,分析其抗旱性。结果表明:‘西农100’的根质量、平均根数、根表面积与体积显著低于‘周麦18’,在水培25 d时,‘西农100’的总根长与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周麦18’。两个品种在PEG胁迫下的发芽率都达到了90%以上,苗期抗旱性等级均为极强。两个品种在苗期干旱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较高,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西农100’在水分临界期受到干旱胁迫后,其产量显著低于‘周麦18’;两个品种的旗叶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Pro、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小麦的抗旱性呈正相关,复水后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逐渐降低至对照水平,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西农100’和‘周麦18’在干旱胁迫下的叶片均出现明显结构变化;总体来说,在水分临界期‘西农100’抗旱性整体弱于‘周麦18’。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滨海盐碱地北沙参种植的水肥利用效率,设计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实验,研究了收获前期水钾耦合对北沙参植株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根内补骨脂素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下施用钾150 kg/hm~2有利于北沙参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以及地下部分根茎的伸长,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干旱胁迫,同时有利于根内香豆素类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中度水分胁迫结合高钾施用加剧了水分胁迫对北沙参植株的伤害,导致药材减产。  相似文献   

4.
选用2年生泰山红石榴为试验材料,用200 mmol/L浓度甜菜碱叶面喷施,研究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对石榴光合作用、渗透调节及抗氧化酶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甜菜碱提高了石榴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提高苹果幼树渗透调节能力;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H_2O_2积累,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细胞结构的伤害;同时,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使叶片光合能力增强。甜菜碱提高苹果幼树抗旱性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对渗透调节物质代谢的调节及对抗氧化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烟株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盆栽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良好水分处理(90%~95%田间持水量)与干旱胁迫处理(35%~40%田间持水量),并施用不同含量外源硅肥(K2SiO3,0、1.0、1.5、2.0 g/kg),待烟株长至旺长期(45 d)时测定不同处理下烟株的生长形态、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干旱胁迫下,烟株的株高、叶片数、单叶面积、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较良好水分处理组下降,而比叶面积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升高;施加1.0~2.0 g/kg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烟草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株高、叶片数、单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增加,光合色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以2.00 g/kg硅处理效果最明显。【结论】施用外源硅可缓解干旱胁迫对烟草的伤害,提高其抗旱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滨海盐碱地北沙参种植的水肥利用效率,设计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实验,研究了收获前期水钾耦合对北沙参植株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根内补骨脂素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下施用钾150 kg/hm70%)下施用钾150 kg/hm2有利于北沙参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以及地下部分根茎的伸长,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干旱胁迫,同时有利于根内香豆素类成分的合成与积累;中度水分胁迫结合高钾施用加剧了水分胁迫对北沙参植株的伤害,导致药材减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干旱胁迫槟榔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槟榔节水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材料,在干旱条件下施用0.1%~0.4%保水剂20d后,测定不同处理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槟榔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光能利用和耗散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干旱胁迫下,施用0.1%~0.4%保水剂可有效提高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当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槟榔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POD活性最高;槟榔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在保水剂施用剂量为0.3%时最大,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保水剂施用剂量的增大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保水剂剂量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施用保水剂可有效提高干旱胁迫槟榔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保障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缓解干旱胁迫对槟榔幼苗的伤害,以施用0.3%保水剂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风沙半干旱地区仁用杏叶片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以二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设置了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4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对幼龄仁用杏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幼龄仁用杏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SOD、POD活性,且增加幅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增加幅度较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增加幅度较大,该结果可为仁用杏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冀谷34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植物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可反映出植物的抗旱能力。冀谷34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抗旱谷子品种,研究冀谷34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对揭示冀谷34的抗旱生理以及谷子抗旱性鉴定和抗旱品种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0、6%、18%、30%的PEG-6000浓度模拟未胁迫、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和对照豫谷18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参试品种的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且指标值均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豫谷18;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脯氨酸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冀谷34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明显变化趋势、在豫谷18中变化相对平稳,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豫谷18;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其未胁迫的对照,且指标值均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相同胁迫条件下冀谷34中的丙二醛含量变幅小于豫谷18。说明在苗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均通过提高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应对逆境胁迫,但冀谷34苗期较豫谷18具有较强的抗旱生理调节能力,抗旱性强于豫谷18。  相似文献   

10.
土壤保水剂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在水分胁迫下土壤保水剂对甘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减少。t测验和各性状的变幅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后,抗旱性越弱的品种效果越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增加是土壤保水剂增强甘蔗抗旱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紫叶李的抗NaCl特性,以盆栽4年生紫叶李为试材,设置土壤的NaCl含量为CK(0.042%),0.1%,0.2%,0.3%,0.4%,研究NaCl胁迫对紫叶李的膜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NaCl含量的增高,细胞膜透性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加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可能是盐胁迫下紫叶李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结合各项生理指标和盐害表现可以得出,紫叶李抗NaCl胁迫的阈值为0.3%土壤含盐量。  相似文献   

12.
外源一氧化氮对干旱胁迫下烤烟脂膜过氧化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一氧化氮(NO)在干旱胁迫下对烤烟脂膜过氧化的抑制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对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和根系膜透性、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烤烟叶片和根系膜透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line, Pro)、K+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明显提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显著降低;喷施0.25 mmol/L和0.50 mmol/L SNP分别使烤烟叶片、根系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外源SNP能有效提高烤烟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维持细胞膜系统稳定性,缓解干旱胁迫对烤烟细胞脂膜的氧化损伤,同时SNP在缓解干旱损伤时具有浓度效应,且烤烟不同器官对SNP浓度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困难立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核桃、山杏和紫穗槐幼苗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法组合配方,将不同浓度保水剂(SAP)和外源物质复合,进行了盆栽试验,用极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P与外源物质处理下,核桃、山杏、紫穗槐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在提高叶片蒸腾速率方面效果以处理⑤:山杏、SAP 10 g、吲哚乙酸(IAA)0.250 0%+萘乙酸(NAA)0.500 0%、聚天门冬氨酸(PASP)10 g最显著。由于保水剂与外源物质的施入,改变了土壤的供水方式,使得苗木叶水势日变化曲线变幅较小;在提高叶片水势方面的效果以处理⑨:紫穗槐、SAP 15 g、IAA 0.250 0%+NAA 0.500 0%、PASP 1 g最为显著。最后,从抗旱性的角度考虑,对处理⑤、⑨的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优配方为处理⑨。将保水剂与外源物质复合一体化这一技术运用在林木培育上,对于干旱地区造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对不同干旱方式的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在缓慢干旱下受到的水分亏缺程度大于快速干旱,渗透调节能力在缓慢干旱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强,而在快速干旱下很小.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CO2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各参数对不同方式干旱的反应不同,表现在快速干旱处理的CO2气体交换参数的响应值大于缓慢干旱处理下的响应值,经过缓慢干旱处理的小麦叶片具有一定的光合机构调节能力,其叶绿体光合活性、RuBP羧化酶的再生能力及羧化效率在低水势下受到的抑制程度明显小于快速干旱处理的叶片.  相似文献   

15.
干旱处理对澳洲坚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澳洲坚果‘桂热1号’苗期对干旱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该品种在持续干旱处理7 d的叶片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桂热1号’土壤含水量和叶片含水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断水7 d最为明显。干旱导致‘桂热1号’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但胡萝卜素含量先升后降。光合速率在断水5和7 d下降明显,伴随着活性氧清除酶活性下降。表明,‘桂热1号’对干旱的自身调控能维持5 d。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分胁迫下苗木水分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压力室法和压力与容积相关曲线技术,测定和分析了山杏,山桃,山合欢,黄连木、君迁子、石榴的盆栽苗木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有关水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苗木叶水势与蒸腾速率呈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双曲线关系。各水分参数都与苗木保持膨压能力有关,6个供试树种中,君迁子和山杏保持膨压的能力较强,石榴和山桃次之,山合欢和黄连木较弱。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小麦DH群体(花培3号×豫麦57)为材料,在水分胁迫及非胁迫条件下测定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20%PEG-6000浓度下亲本间抗旱系数差异最大,为最适胁迫浓度;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分布在1A、1B、2D、3B、6A、6B和6D染色体,单个QTL贡献率为7.41%~15.57%;其中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6个QTL,渗透胁迫下检测到4个QTL;其中5个主效QTL:QSOD-6D.OS、QPOD-2D.NW、QPOD-1B.OS、QPOD-2D.OS和QCAT-6B.NW,贡献率超过10%,可为小麦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干旱胁迫对野生樱桃李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栽培李品种寺田实生和3个不同单株的野生樱桃李(1,2,3)植株为材料,通过田间土壤自然干旱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不同单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寺田实生和3个不同单株野生樱桃李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都在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减少;但野生樱桃李不同单株间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其中野生樱桃李2在干旱胁迫第17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和质膜相对透性最稳定,抗旱性最强,而野生樱桃李1和3次之,野生樱桃李的抗旱性依次为野生樱桃李2〉野生樱桃李1〉野生樱桃李3。栽培李寺田实生抗旱性较野生樱桃李弱。  相似文献   

19.
北方6种园林绿化灌木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瑞木(Cornus alba)、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cv.Red prince)、麦李(Prunus glandulosa)、辽东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杞柳(Salixintegra)、忍冬(Lonicera maackii)6种绿化灌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6种苗木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状况。设置4种土壤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分别设为55%(A)、45%(B)、35%(C)和25%(D)。应用PV技术测定不同苗木的束缚水含量(Va)、饱和时的最大渗透势(Ψ1π00)、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Ψ0π)、相对含水量(CR0W)、相对渗透水含量(C0ROW)、组织细胞体积最大弹性模量(εmax)等水分参数,并用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苗木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渗透调节和维持膨压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Ψπ100、Ψπ0、CR0W、CR0OW、Va和εmax值均不同,抗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红瑞木红王子锦带麦李辽东水蜡杞柳忍冬。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环境,其抗旱能力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楸树(Catalpa bungei)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塑料薄膜封盆法,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变化对干旱胁迫程度进行划分,并研究5个楸树无性系在不同干旱程度下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的变化,将干旱胁迫过程分为正常(CK)、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干旱,其区间为正常干旱(土壤含水量97.49%,叶水势-0.54MPa)、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59.96%,叶水势-1.28MPa)、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34.19%,叶水势-2.32 MPa)、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4.52%,叶水势-2.99 MPa);5个楸树无性系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拟合关系均以指数拟合最佳,平均R2达到0.989 3(P〈0.001);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P〈0.01),其中无性系015-1和无性系7080在SD下分别达到正常状态的34.39倍和33.41倍,达极显著水平(P〈0.001);无性系1-3则在LD时快速上升,迅速达(855.46±227.52)μg/g Fw;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不同趋势,无性系7080在各阶段均最低,正常状态仅为(1.644±0.137)mg/g Fw,而无性系1-3在CK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在LD时迅速下降,体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结论]5个楸树无性系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均有一定的响应,以游离脯氨酸为最主要渗调物质,可溶性蛋白为辅,未见可溶性糖有显著贡献;其中无性系7080在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上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体现出较好的抗旱性,而无性系1-3则对于干旱胁迫响应最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