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导致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问题凸现,尤其缺乏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评价模型。通过分析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及培养特色,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从三角模型的知识维、能力维和潜力维出发,构建了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个体培养质量的细化评价模型,量化分析并评价了当前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该评价模型充分挖掘了森林工程学科的特点,其与传统的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不同,它是从微观和个体角度出发,注重研究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客观评价森林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个体培养质量,促进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为视角,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及成功经验,对森林工程高等教育中制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以及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森林工程学科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4点主要方向:选才环节应重实践;教育机制上追求综合性知识构建;培养模式采取多学科联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成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点。随着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行业的发展和要求,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必须重视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国家中长期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针对当前森林工程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专业硕士缺乏学习热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相关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培养制度;促进学术交流,掌握科技动态;重视校内外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应用型导师队伍的建设,改革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4.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5.
科研平台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推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总结"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学科融合发挥的平台育人功能,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多维度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思考:坚持需求导向,把握现代种业对林木育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协同创新,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德育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基于教学实践对生态环境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陈旧、教材缺乏等问题,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材建设、专业外语能力培养、引领研究生关注学术研究前沿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以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和高素质生态环境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应德国柏林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法国特瓦鲁大学的邀请,以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裕品为团长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赴欧洲考察团”于2001年7月对欧洲六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代表团着重考察了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趋势、学位授权及管理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学位设置及培养模式;同时向国外同行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双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为此,分别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我国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对中美两国森林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结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5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森林工程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应积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即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选修课程的比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调整课程教学安排,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状况和学科学位要求,提出按照生源分类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3类培养模式的实例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生态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和思考如何保证并提高其培养质量的问题。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的设计、培养环节的落实以及培养质量控制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对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在阐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应用性、通过强化校企联合实现共同培养、通过改革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性;提出要从导师指导环节、学生选题环节落实培养环节;提出建立开放性的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培养质量控制体系,并签订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权益的合作培养协议,以构建培养质量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薛伟  辛颖  王悦 《森林工程》2012,28(2):90-92,96
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制定森林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对森林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评价结果分析模型图,对提高森林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交叉培养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研究生跨学科交叉培养的思想,确定以林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得出木质林产品物流、林产品保鲜与冷链技术、林产品贸易与政策、林业物联网技术是有研究意义与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根据所提出的研究方向,给出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实验室建设的建议,期望对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两个专业研究生的交叉培养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林业科技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体系和教学方法等综合改革与实践,创建“专业基础+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两个体系,搭建三个平台”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包括完善大学生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实践实习、科技竞赛和宣传奖励三个创新平台.这一系列综合改革与实践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卓有成效,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朱玉杰 《森林工程》1999,15(1):28-28,40
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森林工程专业必须适应其市场需求而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内容,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张海水 《林业调查规划》2014,(1):101-104,110
分析我国林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林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下降明显并且普遍低于其它行业,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平均水平,林业工人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人队伍平均水平等。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中等林业教育涉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难以满足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林业高等教育发展乏力等。藉此,提出相关部门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减少中等职业教育涉白领岗位人才的培养,适当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重视从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优化人才成长机制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森林工程专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涛  李云成  詹静 《森林工程》2008,24(6):92-94
森林工程专业的目标对象应从具体的生产环节调整到林业企业经营这样的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发挥“宽专业”的优势,注重设置柔性专业方向,把握好“知识-能力”、“教学-科研”、“理论-实践”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我国林业的变革和转折时期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森林工程发展和学科专业特色及人才需求,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利用计算机模拟、智能控制和先进的现代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多媒体木材生产规划实验平台、原木自动生产线实验平台、原木切削参数测定和链锯功率测试实验平台、室内原木集运材索道实验平台、林产品物流实验平台和林产品包装实验平台。提升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培养高质量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薛伟  辛颖  杨铁滨  邢涛  王俭 《森林工程》2010,26(6):89-91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森林工程专业探索专业的发展方向,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建立满足森工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满足现代森林工程企业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论述了森林工程专业的建设成果,对全国森林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林业重点工程新的发展形势,简要概述了我国的林业重点工程;分析了目前森林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能与林业发展意识相结合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森林工程专业未来的人才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森林工程专业作为特色专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制定出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创新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搭建创新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动力,培养出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