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得拉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型广谱农药,与传统农药相比,科得拉施用更方便。一、特点1.剂型先进。使用方法独特而方便。700克/包的颗粒剂剂型使其颠覆了传统农药使用喷雾器施药的方法,可直接撒施于田间。2.杀虫谱广。科得拉在水稻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害虫,以及玉米上的玉米螟,甘蔗上的甘蔗螟,棉花上的棉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在不同时期撒施5%毒死蜱颗粒剂,不论是与面肥还是与除草剂混合撒施,对水稻稻水象甲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均能较好地防治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50%稻螟清防治水稻二化螟兼治大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螟清是江苏丰山集团生产的一种有机磷复配剂(有效成份三唑磷、敌百虫).为明确其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作者进行了稻螟清防治二化螟、大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开展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上防治稻水象甲幼虫,建议使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 000g/hm~2撒施,效果较好。其次选择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75 g/hm~2,间隔5~10 d施药。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是我市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尤其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危害重,损失大.由于连续多年防治用杀虫双和甲胺磷,使上述害虫对这些药剂抗性不断增强.为此,淮安市农科所研制开发了50%螟纹杀克WP.为验证此药对稻纵卷叶螟及三化螟的防治效果,2002年我们对螟纹杀克等农药进行了田间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6.
氯虫·噻虫嗪撒施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4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1.5%氯虫·噻虫嗪GR、0.4%氯虫苯甲酰胺GR和25%噻虫嗪WG撒施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5~10 d,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撒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危害;0.4%氯虫苯甲酰胺GR 42.0 g/hm~2撒施1次,对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防效较高,但对稻飞虱防效较差;25%噻虫嗪WG 37.5 g/hm~2撒施1次,对稻飞虱防效较高,但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基本无效。因此,建议在水稻生产实践中,于移栽后5~10 d撒施1次1.5%氯虫·噻虫嗪GR 90.0~112.5 g/hm~2,防治水稻生长前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间隔40 d再补施1次,以有效控制水稻生长后期的上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是全国稻区的大害虫,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消灭十一大病虫害的主要对象之一。稻螟种类繁多,在国内已发现的计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等五种。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的蓬勃开展,稻区人民对稻螟发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办法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内从1956年起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已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稻虫杀净,甲胺磷等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等水稻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有益生物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虫杀净对水稻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田有益生物种群的影响较小,在防治水稻害虫上可替代甲胺磷等高毒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地下害虫是危害福建甘薯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通过甘薯地下害虫田间防治试验及农残检测表明:5%甲拌磷颗粒剂和5%毒死蜱颗粒剂在起垄前一次性撒施均可有效防治甘薯地下害虫,并且不会造成甘薯收获时的农药残留,但鉴于甲拌磷属高毒农药,生产上建议使用5%毒死蜱颗粒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重要的常发性害虫,尤其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重、损失大.由于连续多年来防治上以杀虫单及其复配剂为主,使这些害虫对杀虫单的抗药性日益上升近年来国内有关厂家研制开发出含生物杀虫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筛选新的替代药剂,验证此类药剂的实际防效,2000年我们对55%特杀螟等农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冶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稻水象甲是世界性检疫对象,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受害田块一般减产 10%~ 20%,重的减产 50%,甚至绝产。目前,我市生产上用于防治稻水象甲的药剂近 20种,大部分是喷雾性的药剂,而稻农为了省力多数撒施,效果不理想。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施用简便的药剂,我们进行了 2 6%杀螟灵颗粒剂防治稻水象甲的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2 6%杀螟灵颗粒剂 (主要成分为对硫磷、二氯苯醚菊酯 ),分 4个处理:每 667平方米 250克、 500克、 750克、 1000克; 20%稻乐丰乳油 (主要成分为马拉硫磷、氰戊菊酯 )每 667平方米 50毫升; 20%三唑磷乳油每 667平方米 100毫升, 40%新克乳油每 667平方米 60毫升;并设空白对照。试验 2次重复每小区面积 266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方法相同。施药在稻水象甲发生高峰期即 6月 8日进行,为确保杀螟灵颗粒剂撒施均匀,每处理药剂分别掺入 2公斤细砂后扬撒。其它几种乳油对水后用手动喷雾器喷雾。   施药前 1天,施药后第 2天、第 8天分别对各处理标记好的百穴进行成虫数量定点调查,计算防治效果。 7月 17日进行幼虫随机调查,方法是取出稻株及...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明确了浙东稻区本土水稻赤眼蜂的种群类型和田间自然寄生率,并构建了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种群系统发育树,开展稻螟赤眼蜂的田间释放应用控害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本地稻螟赤眼蜂种群控害效果要明显优于吉林引进种群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期用20%三唑磷乳油937.5mL/hm2与40%毒死蜱乳油750mL/hm2混合带药移栽;大田期防治稻水象甲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900mL/hm2为宜,在移栽缓苗后及时进行;用3%辛硫磷颗粒剂1kg拌15kg细土撒施对稻水象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达100%,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相似文献   

14.
稻螟赤眼蜂生物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15.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信阳稻区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对水稻生长季节的稻田害虫进行了调查。经鉴定,该区水稻害虫共187种,隶属于8目34科,优势害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中华稻蝗、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蓟马和稻管蓟马。稻蓟马和稻纵卷叶螟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重,褐飞虱和三化螟第3代在粳稻上危害较籼稻轻,“籼改粳”的推广使二化螟由原来的1 a2代变为3代。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水象甲是水稻检疫性害虫。安徽省2001年首次在桐城大关镇发现,通过多年大面积普查和田间定点调查、药剂防治试验,初步明确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稻水象甲在我市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盛发期在5月中旬,成虫在田间从田边到田中间呈递减分布,成虫6月上旬终见;一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上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防治药剂以阿维菌素、有机磷的复配剂、毒死蜱和辛硫磷颗粒剂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长效药剂,于2010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稻腾SC等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单位面积内有效用药量较低,保叶和杀虫效果优异,持效期长达14d以上,在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情况下,均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COUNTER 10 %颗粒剂对甘蔗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 - 5月份结合甘蔗松、培土 ,每公顷施 COUNTER 10 %颗粒剂 2 0、2 5、3 0 kg,对蔗龟的防效达 85.79%以上 ,对蔗螟的防效在 80 %左右 ,可作为蔗龟、蔗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田间使用每公顷以 2 0 - 2 5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