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各组成单糖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将56只平均体重(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NSP各组成单糖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加酶后各原料黄羽肉鸡不溶性木糖、可溶性木糖、不溶性阿拉伯糖、可溶性阿拉伯糖、不溶性甘露糖、可溶性甘露糖、不溶性半乳糖、可溶性半乳糖、不溶性葡萄糖和可溶性葡萄糖真代谢率较加酶前分别提高了3.73~21.31、-1.66~12.64、3.56~27.01、-1.30~14.71、2.76~14.19、-1.91~55.29、1.22~11.38、-5.47~39.82、-2.57~23.72、2.68~16.17个百分点。综合认为,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的添加能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NSP各组成单糖的真代谢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非淀粉多糖(NSP)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平均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5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或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强饲饲料,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非淀粉多糖真代谢率。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不可溶性NSP(INSP)、可溶性NSP(SNSP)以及总NSP(TNSP)的真代谢率。加酶后,玉米、玉米胚芽粕、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饲料及DDGS(国产)中的INSP真代谢率较加酶前显著提高(P0.05),玉米、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江苏徐州、吉林松原)、玉米蛋白饲料、DDGS(国产、进口)和玉米糖渣(山东沛县)的SNSP真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就TNSP而言,加酶后,玉米、喷浆玉米皮(山东济宁)、玉米纤维饲料、玉米蛋白粉(吉林松原)、玉米蛋白饲料、DDGS(国产)和玉米糖渣(山东沛县、江苏徐州)的TNSP真代谢率较加酶前分别提高了25.94%(P0.001)、16.90%(P0.05)、15.24%(P0.05)、13.02%(P0.01)、27.05%(P0.05)、17.36%(P0.01)、12.70%(P0.01)以及13.87%(P0.05)。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非淀粉多糖真代谢率,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同工艺精制提取米糠多糖和黄芪多糖,用HPLC对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和单糖组分的鉴别,通过小鼠、雏鸡脾指数及抗体水平变化分析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多糖的单糖组分有甘露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且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的峰面积存在一定比例;黄芪多糖的单糖组分有甘露糖和葡萄糖;米糠多糖与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小鼠脾指数、雏鸡脾指数、雏鸡抗体效价的能力。表明米糠多糖可以替代黄芪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与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制中得到精准应用,试验选用48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6期代谢试验(加酶前、后各3期),以单一原料以及其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日粮,测定了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并获得表现可利用养分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结果表明:酶制剂的添加有明显提高多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干物质、粗蛋白质及粗脂肪表观代谢率的趋势,对某些原料干物质及粗蛋白质表现代谢率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而对所有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粗纤维表观代谢率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养分表观代谢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玉米加工副产品和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方中得到精准应用,试验选用56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以及其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饲粮,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代谢能及能量代谢率。结果表明: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除3种玉米蛋白粉和2种玉米糖渣高于玉米外,其他均低于玉米。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AME和TME预测方程分别为:AME=3.322 1+0.704 2GE-0.521 3CF(R2=0.893 9),TME=25.697 6+0.742 5GE-0.426 2CF-0.252 2DM(R2=0.919 4);加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及真代谢率以不喷浆玉米皮最低,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5%]最高。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能量表观代谢率提高了0.82%~3.32%,能量真代谢率提高了0.78%~3.00%,AME提高了0.82%~3.32%,TME提高了0.98%~2.94%;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AME与TME的有效营养改进值范围均为0.19~0.25 MJ/kg,其中以玉米麸质饲料最高,玉米最低。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能量利用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能量效价。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非淀粉多糖(NSP)含量时的适宜称样量和变异程度,为确定该方法的测试精度与变异因素提供参考。试验1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0.10、0.15、0.20、0.25、0.30、0.40和0.50 g 7个参比饲粮纤维的称样水平量,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可溶和不可溶NSP含量。试验2在适宜称样量范围内,利用参比饲粮纤维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设2个批次,每个批次3个重复。试验3在适宜称样量范围内,测定玉米、豆粕、小麦、小麦麸、棉籽粕、菜籽粕、甜菜籽粕、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燕麦麸饲料原料中NSP含量。结果显示:1)0.10、0.15、0.20和0.25 g水平所测得总NSP含量(21.33%~21.88%)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30、0.40和0.50 g水平(18.06%~19.32%,P0.05)。随称样量的增加(0.10~0.25 g)不溶NSP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较小,到0.25 g水平时达到最大值(20.14%),然后线性降低(P0.05)(0.30~0.50 g)。2)2个批次各单糖、糖醛酸和总N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1.57%,不可溶性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低于3.19%,总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在3.01%以内。3)饲料原料中总NSP含量为8.59%~65.59%,不可溶性NSP含量均高于可溶性NSP含量,组成NSP的主要单糖为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谷物副产品中总NSP含量高于完整谷物。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所称取样品中NSP含量应不超过55 mg(0.25 g参比饲粮纤维中NSP含量),测定的总NSP含量变异性可控制在3.01%以内。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米糠、小麦麸、大豆皮和玉米皮4种谷物副产物的体外发酵动态、发酵产物组成以及发酵前后非淀粉多糖(NSP)的降解。试验以脱除脂肪、蛋白质和低聚糖的谷物副产物为发酵底物,以新鲜猪粪为发酵菌源,利用ANKOM RFS体外产气系统37℃恒温培养30 h,记录发酵过程中的累计产气量,测定发酵液pH值和短链脂肪酸(SCFA)组成,发酵前后非淀粉多糖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米糠、小麦麸和玉米皮的发酵动力学基本相似,而大豆皮的干物质降解率、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和延滞时间均显著高于前三者(P<0.05)。总体而言,总短链脂肪酸产量与总非淀粉多糖降解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SCFA中乙酸摩尔比与消失底物中葡萄糖和糖醛酸的摩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阿拉伯糖和木糖的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丙酸摩尔比与消失底物中阿拉伯糖和木糖的摩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葡萄糖和糖醛酸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丁酸摩尔比与消失阿拉伯糖的摩尔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糖醛酸摩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的降解效果。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木聚糖酶水平,在一定水分(料水比为1:10)、温度(40℃)和pH值(6.0)条件下酶解2 h,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在酶水平为每克小麦60 000 IU时,降解效果最大;以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总非淀粉多糖含量变化为指标,每千克小麦的适宜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为0.718 g、0.732 g、0.717 g。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非淀粉多糖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方法得到植物乳杆菌粗多糖(DZ),经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收集得到DZ-1与DZ-2 2 种多糖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对DZ-1与DZ-2中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对2 种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Z-1为仅含葡萄糖的均多糖,DZ-2则为由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单糖组成及百分比含量比值为阿拉伯糖∶半乳糖=46.03∶53.8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DZ-1与DZ-2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48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6期代谢试验(加酶前、后各3期),测定黄羽肉鸡对玉米及17种玉米加工副产品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并获得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结果表明:加酶前氨基酸表观代谢为57.83%~83.91%,加酶后表观代谢率为59.58%~85.99%,各原料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加酶后提高幅度为1.05%~4.43%,表观可利用氨基酸的ENIV值为0.01~1.87 g/kg,以玉米蛋白粉(CP 55%)的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平均ENIV值最高,玉米麸质饲料的最低。总体上看,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表观代谢率,改善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11.
麦类原料及其加工副产品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NSP),如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等,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具有抗营养作用。NSP酶制剂可降解麦类等谷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抗营养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因而被应用于饲料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玉米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选用56只平均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其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复合非淀粉多糖酶为强饲料,测定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中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前后的氨基酸真代谢率。结果表明:加酶前,氨基酸平均真代谢率以玉米最高,喷浆玉米皮(山东济宁)最低;加酶后,各原料的氨基酸真代谢率在70.77%~99.29%,氨基酸真代谢率提高了0.96%~3.52%,且酶制剂对玉米及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质(CP)50%、CP 55%]的多种氨基酸真代谢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P<0.05),而真可利用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范围为0.03~1.87 g/kg,其中玉米蛋白粉(CP 55%)的平均ENIV最高,玉米麸质饲料最低。酶制剂的添加有提高多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干物质、CP及粗脂肪真代谢率的趋势(P>0.05),对某些原料干物质及CP真代谢率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对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粗纤维真代谢率也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非淀粉多糖酶总体上能提高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的氨基酸及养分真代谢率,改善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效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糙米、碎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同时评估大米副产品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碳水化合物成分中纤维含量的相关性。试验分析了碎米、糙米、米糠、米糠粕和统糠的总能、干物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蛋白质以及粗脂肪含量,同时分析了5种大米副产物的淀粉含量,并以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可溶、不溶性非纤维素多糖以及木质素为指标对其纤维浓度进行定量。结果显示:米糠总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碎米和糙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显著低于米糠、米糠粕和统糠(P<0.05)。统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最高(P<0.05),而粗蛋白质含量最低(P<0.05)。碎米和糙米淀粉含量大于80%,米糠和米糠粕淀粉含量低于27%,统糠淀粉含量最低,但粗纤维含量最高。米糠粕中阿拉伯糖和糖醛酸含量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而统糠木糖含量最高,米糠中木糖的含量只有0.01%。碎米和糙米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大米副产物(P<0.05),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不溶性非纤维多糖、纤维素、非淀粉多糖、可溶性纤维、不溶性纤维和粗纤维含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效应(P<0.05)。结论:除了统糠主要以纤维素为主要组分外,其他大米副产物的多糖成分主要是阿拉伯木聚糖。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大米副产物干物质和有机物体外消化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与比较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性质及其抗氧化作用,试验通过对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研究与比较了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组成和性质;采用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的体外模型,对瓜蒌不同部位中多糖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瓜蒌皮多糖与瓜蒌子多糖均含有大量的糖醛酸,单糖组成为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葡萄糖醛酸与D-半乳糖醛酸,但含量与比例存在差异;瓜蒌皮多糖和瓜蒌子多糖均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但瓜蒌皮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瓜蒌子多糖,瓜蒌子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优于瓜蒌皮多糖。说明瓜蒌不同部位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酸性杂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酒泉地产枸杞为试验对象,采用超声辅助优化枸杞多糖提取工艺,并对酒泉地产枸杞药材中多糖及其单糖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以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开展单因素试验,并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按照苯酚-硫酸法测定枸杞中总多糖,利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枸杞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枸杞多糖超声辅助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20(g∶mL),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90 min。采用上述工艺,酒泉玉门市柳河乡产的枸杞中多糖净提取率最高,为3.83%;利用苯酚-硫酸法和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别测定9批枸杞总多糖含量和自制枸杞多糖的单糖组成,酒泉玉门市花海镇和瓜州县布隆吉乡产的枸杞中总多糖含量较高,为3.21%和3.01%;自制枸杞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平均含量分别为0.62%、1.01%、3.59%、8.22%、3.59%、0.76%和4.79%,且玉门市和瓜州县产的枸杞多糖中单糖含量较高。枸杞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为其加工生...  相似文献   

16.
非淀粉多糖(NSP)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非淀粉多糖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可直接与水分子作用增加食糜黏性,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干酒糟(CornDistillersDriedgrains,DDG)是玉米加工副产品。我国工业玉米深加工的目的主要是提取酒精和淀粉,玉米加工后的副产品有玉米蛋白粉(Cornglutenmeal,CGM)、玉米干酒糟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CornDistillersDriedGrainswithSolubles,DDGS) ,玉米加工副产品作为动物蛋白质饲料被广泛利用。应用猪全消化道收粪法,测定饲料消化能及其养分消化率已被国际公认(Sauer等,1 986;Sauer,2 0 0 0 ) ,本试验选用套算技术结合猪全消化道收粪法,测定玉米干酒糟的表观消化能。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原料 玉米干酒糟(粗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生物活性多糖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糖(polysaccharide)又叫聚糖,是指聚合度超过10以上的多聚糖。其分子量按聚合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数千到数百万之间。多糖的单糖组成复杂,一般是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果糖、鼠李糖、岩藻糖、半乳糖、木糖等的一种或数种按不同摩尔比组成。多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桑枝皮多糖的提取及组成成分与体外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桑枝皮的药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桑枝皮中分离提取多糖,其得率达到28.5%。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非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桑枝皮多糖的组成成分,初步推定桑枝皮多糖为一种杂多糖,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单糖组成。桑枝皮多糖的体外生物活性试验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为1.7mg/mL)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IC50为0.298mg/mL)。上述结果提示桑枝皮多糖是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天然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新鲜银杏叶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发酵法对其进行发酵降解。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获得粗多糖,经过脱蛋白脱色工序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降解后的银杏叶多糖含量,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后多糖中的单糖种类和摩尔百分比,最后对发酵降解后的银杏叶多糖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酿酒酵母发酵72 h后,银杏叶多糖含量由8.97%提高到11.18%,经过单糖种类鉴定,多糖中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其银杏叶多糖对三种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其抑菌圈均显著增大,酿酒酵母发酵过的银杏叶多糖溶液的浓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强,浓度为25 mg/mL的酿酒酵母发酵多糖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37 mm,浓度为75 mg/mL的酿酒酵母发酵多糖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71 mm;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降解不同时期的银杏叶多糖都具有抑制氧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发酵过的多糖溶液抑制氧自由基和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更强。基于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可为银杏叶资源的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