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查明猪群的发病原因,对发病猪进行了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测,通过分子病原学检测,排除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病原感染,并对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所分离到的菌株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特性与大肠埃希菌基本一致,经进一步鉴定菌体抗原血清型均为O65和O68;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其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氨曲南类药物均呈不同程度耐药,而其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均较敏感,进一步试验验证分离株均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谱,筛选获得敏感抗菌素,对来自重庆云阳县某规模猪场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从细菌显微形态特点、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初步分离鉴定出一株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品极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品耐药,这和该地区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的来源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仔猪持续腹泻、消瘦死亡的原因,对送检的2头典型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仔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肠道充气肿胀;细菌分离鉴定为葡萄球菌,该分离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安普霉素、泰乐菌素高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拉定、替米考星、硫酸粘杆菌素耐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该猪场的发病仔猪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使用高敏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天津市某规模化猪场疑似仔猪水肿病病例进行确诊,无菌采集病变明显的组织器官,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RT-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对疑似病例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见病猪有仔猪水肿病的典型特征:各脏器组织出血、水肿,且组织间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一致;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致病性,判定病猪群有大肠杆菌感染。经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检测结果为阴性。确诊该猪病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的仔猪水肿病。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多西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某猪场猪腹泻的病原,试验采用染色与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等方法进行细菌鉴定,构建16S rRNA系统发育树,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从腹泻猪的十二指肠中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细菌的染色与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征与大肠杆菌基本符合,16S rRNA基因序列与猪肉源(CP025318株)、犬源(CP023359株、CP010134株)、人源(CP022407株、CP018948株、CP023349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9.8%,确定该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该株大肠杆菌与猪大肠杆菌CP025753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对所测试的21种抗生素均耐药。说明临床中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愈发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指导重庆某猪场治疗大肠杆菌病,本试验采集猪只粪便样品开展生化特性分析、耐药性监测、血清型鉴定及细菌16S rRNA区的PCR扩增,鉴定所分离菌株的特性。结果表明,所分离21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其中有3株经硫化氢检测呈阳性;细菌对13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存在O_(126)∶K_(71)(B_(16))、O_(112)∶K_(66)两种致病性血清。建议该猪场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来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河南地区一规模化猪场暴发新生仔猪腹泻疫情的病原特性及其耐药谱,本研究对肠道致病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对腹泻仔猪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13种毒力基因检测和21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4.8%分离株检出EAST1基因;所获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且至少对5类抗生素耐药,耐9类以上抗生素的菌株达到75.3%,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达到100.0%。细菌种系进化分群结果显示,21.7%分离株属于有致病性的B2群和D群。本研究获得了腹泻仔猪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耐药谱的基本数据和种系进化分群的遗传背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规模猪场保育仔猪的细菌感染情况,文章对湖南常德、怀化、郴州等地10个规模猪场80头病、死仔猪进行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在70头仔猪病料中分离到细菌,分离率为87.5%(70/80),其中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感染分别占52.5%(42/80)、48.8%(39/80)、30.0%(24/80)、15.0%(12/80),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39头,占48.8%(39/80)。通过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对头孢曲松、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较为敏感,而大肠杆菌则耐药严重,部分菌株对常用药物均耐药。可见规模猪场保育仔猪细菌混合感染情况较多,且耐药性严重的大肠杆菌为常见耐药菌之一。猪场应针对具体细菌感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方案,方可达到用药目的。该调查为湖南规模猪场保育仔猪细菌性疾病防控及指导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重庆市渝东地区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程度及药敏谱,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正向血凝试验对梁平县、万州区、云阳县30头及以上母猪规模的31个规模养猪场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检测及实验室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重庆市渝东地区养猪业规模化程度和养殖水平总体偏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学阳性率平均为19.2%;万州区、梁平县及云阳县三区县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分别为22.22%、20.84%、16.67%;该地区规模猪场之间、三区县间及各区县内各规模猪场间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分离的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头孢类、粘杆菌素类高度敏感;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品明显耐药。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来源地及保健方案直接影响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谱。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猪场暴发猪病,临床主要表现猪体温升高、腹泻、日渐消瘦等症状。为了确诊该猪场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无菌提取病猪肺脏的DNA、RNA,经分离纯化进行PCR检测,同时进行细菌鉴定,生化试验等,最终PCR扩增结果诊断为猪圆环病毒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分离菌对畜炎宁(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注射液)、头孢唑啉、阿米卡星和头孢噻呋高度敏感,并给猪场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猪场对该类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群中沙门菌的携带、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本试验于2013年间采集吉林省规模化猪场猪直肠拭子540份,经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共检出猪源沙门菌18株,检出率3.33%,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8株分离株对链霉素耐药率为72.22%,对四环素耐药率为72.22%,其他药物耐药率普遍高于22.2%,且多重耐药严重。此外,共检测10种毒力基因,其中sseC、spvA、spvR三种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2.2%、72.2%、83.3%。小鼠致病性试验中,有11株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61.1%)。表明分离沙门菌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致病力的增强可能与毒力岛和毒力质粒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11):118-120
对北京周边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原进行临床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400份样品中,病毒阳性病料87份,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23份,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6份,猪轮状病毒(RV)58份,分别占样品总数的5.75%(23/400)、1.5%(6/400)、14.5%(58/400)。在3种病毒检测中,RV占阳性病料百分率最高,为66.7%(23/87)。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出132株16种细菌,大肠杆菌占分离菌株最高,为48.5%。占5%以上的菌种为屎肠球菌、猪源绿色气球菌、粪肠球菌、巴黎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一小型猪场保育猪出现顽固性腹泻的病例进行了临床解剖、细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从发病猪肝脏、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到大量形态一致的细菌,经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以及PCR扩增测序,发现分离菌为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检测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以及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最后就临床上沙门氏菌的影响、耐药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海  方英  徐春志  景书灏  杨峰  陈红  袁翠霞 《养猪》2019,(3):105-107
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6株猪源沙门氏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吡哌酸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克洛、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从9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β-内酰胺类耐药、3种氨基糖苷类、2种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在河南地区的流行及耐药性,本试验于2016—2018年从河南省61家猪场送检的发病猪中,采集肺脏等病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并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性,采取PCR法检测分离菌株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Ⅰ类整合酶基因的携带情况,通过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可变区序列的BLAST比对,分析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经细菌分离共获得17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27.86%(17/61);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四环素、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等药物耐药率为100%,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为41.18%,分离菌株均呈多重耐药;在分离菌株中,floR、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均为100%,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主要携带dfrA17-aadA5、aadA22-aadA23-aadA25、dfrA12、dfrA12-aadA2和floR等类型耐药基因谱。本试验结果表明河南地区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流行性,且耐药问题十分严重,极易导致临床上治疗失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河南省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从规模化猪场抽取样品240份,通过细菌的分离、纯化,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菌株171株,分离率为71.3%;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氨苄西林、氟苯尼考耐药严重,耐药率均在80%以上。表明河南省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死猪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随后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确定其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分离菌需在含有血清和NAD的培养板中生长;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红色,可判定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生化试验、PCR结果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到20株APP,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所有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且约50%菌株呈8重及以上耐药;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5%、65.0%、55.0%和48.8%;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主要对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氟苯尼考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先锋Ⅴ)和阿奇霉素敏感。23种主要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blaCMYaph(2″)-Ⅰbsul1、sul2、sul3、tetAtetBtetMtetOtetRfloR这11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85%、50%、60%、75%、30%、100%、85%、100%、70%和80%;未检测到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结论】从广东省猪群中分离到的APP表现出广泛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表明耐药基因的携带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未检测的耐药基因,或存在新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贵州省铜仁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大量死亡的病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细菌分离培养及采集肛门拭子样品提取核酸,并进行猪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导致该猪场大量仔猪腹泻死亡的原因为猪轮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防控连云港市规模猪场新生仔猪腹泻,本研究对其辖区内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主要病因分析。结果显示: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病原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pigs,TGEV)、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OV)为主要的病毒病病原体。上述研究为连云港市甚至国内其他猪场的新生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贵州省某猪场引起猪体表脓肿的原因,本研究对该猪场脓肿部位的脓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序列分子分析及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脓汁中成功分离到了3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GP2018-1、GZGP2018-2和GZGP2018-3;GZGP2018-1菌株与NCBI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2菌株与NCBI上化脓隐秘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9%,GZGP2018-3菌株与NCBI上停乳链球菌类马亚种的同源性高达100%;3株分离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和氟苯尼考较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红霉素耐药;3株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均具有致死性。本研究为该猪场猪体表脓肿的发病原因、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日常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