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以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以纯水浸泡、加热制成PVA胶浆液为成膜基质,将经纯水预处理的PVP-I加入其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充分融合后制成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4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试验,试验同时设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抗生素对照。结果表明,乳头药浴涂膜剂4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用其作为奶牛乳头药浴药物替代临床常用抗生素预防。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浓度系列稀释法,应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3.13,1.56,0.78 mg/m 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6.25,1.56,1.56 mg/m L。说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的4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为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68-1571
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中采取奶样46份,用于分离与鉴定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引起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苦豆草提取物对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340、0.585、2.340、4.687m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9.375mg/L。结果表明:苦豆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桉油精的抗菌抗炎作用,选取37株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分离株,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分别设计小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2种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桉油精对7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MIC为3.9~12.4 mg/mL,MBC为6.0 ~ 18.2 mg/mL;桉油精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且给药剂量为400 mg/kg时效果最佳.研究表明,桉油精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和显著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药"乳源康"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对“乳源康”的毒理药理学进行研究,进行4种试验——急性毒性试验、抗菌试验、局部刺激试验、抗炎试验。结果表明,①“乳源康”的小鼠口服LD50为36.80g/kg体重,腹腔注射LD50为13.85g/kg体重;②“乳源康”对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③无明显刺激作用;④“乳源康”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的消炎效果相同。“乳源康”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使用方便、无化学药物和抗生素残留的优点,临床应用对治疗奶牛乳房炎、解决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类药物残留以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治疗奶牛乳房炎传统蒙药复方和正交蒙药复方的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采用健康昆明系小鼠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试验及皮肤致敏试验.结果显示,蒙药复方的安全剂量可以高达120 000 mg/kg体重;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平均分值小于0.5.表明这两种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无刺...  相似文献   

8.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组方的筛选及其抑菌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_(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_(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mm,MIC和MBC均为31.25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9.
选取蒲公英、黄芪等24味中药及组成的两个复方制剂进行浸液制备。分别利用单味中药和两个复方制剂对致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各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蒲公英、复方制剂一、复方制剂二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 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11.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的抗炎作用及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法、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法和棉球诱发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法研究了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1、2的抗炎作用;采用改进Karber法,以半致死量(LD50)为评价急性毒性强度的指标,研究了复方1、2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复方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抑制率为18.84%、14.77%和9.85%,复方2的肿胀抑制率为16.80%、14.48%和7.41%;复方1、2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复方1对小鼠肉芽组织的增生抑制率为27.53%、20.32%和13.12%,复方2的增生抑制率为29.34%、21.43%和12.58%,说明复方1、2对急慢性炎症各个时期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复方1抗炎效果优于复方2。中药复方1、2提取液经小鼠腹腔给药的LD50分别为6523.79mg/kg、22861.25mg/kg,复方1、2提取液的LD50的95%可信限分别为5513.91 ̄7718.63mg/kg、20641.44 ̄25319.78mg/kg,说明复方1、2属于实际无毒物质,可以应用于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较好,从而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蒙药对奶牛乳房炎两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和体内抗菌作用,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23味蒙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2倍稀释法测定了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又以两种致病菌的混合菌感染小鼠,灌服蒙药复方判断其在体内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有12味蒙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均大于9.20 mm,最大达到19.97 mm;5种蒙药复方在体外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方Ⅰ和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031 25 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25,0.062 5 g/mL;各蒙药复方对小鼠的保护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方Ⅰ、方Ⅱ和方Ⅴ对小鼠的保护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小檗果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抗炎功效,本试验以乙醇和水为溶媒提取了小檗果粗体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检测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即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小檗果水提物和醇提物对3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达到高敏或中敏,抑菌圈直径为(10.69±0.16)~(16.89±0.67)mm。与模型组相比,小檗果水提物和醇提物低剂量组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抑制率均高于58%。本试验为小檗果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雪白睡莲花粗提物的体外抑菌和抗炎效果,用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通过牛津杯法和倍比稀释法进行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确定雪白睡莲花粗提物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雪白睡莲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且水提物抑菌效果优于醇提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链球菌的,对链球菌抑菌效果优于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雪白睡莲花水提物、醇提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1),雪白睡莲花醇提物抑制率优于水提物抑制率。研究结果为雪白睡莲花用于治疗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草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并进一步测定了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茵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的急性毒性,采用标准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最高组剂量达到5 000 mg/(kg·BW)时,小鼠未见不良反应,饮食活动正常,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即利福昔明乳房注入剂对小鼠经口灌胃的LD50大于5 000 mg/(kg·BW),属于实际无毒级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治疗奶牛乳房炎蒙药复方"特润舒都乐"中最佳的抗炎免疫成分复方,试验测定了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单菌最低致死浓度(MLD)及混合菌液80%MLD;并以80%MLD的混合菌液感染小鼠,给小鼠灌服正交试验设计所得蒙药复方中的抗炎免疫成分复方,测定其在体内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混合菌液的80%MLD(腹腔注射0.1 mL/只)为大肠杆菌1.0×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8cfu/mL和链球菌0.5×109cfu/mL;最佳蒙药抗炎免疫成分复方为A2B2C3D1E2F1G3,即A、B和E采用中剂量,C采用高剂量,D、F和G不用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某含溴消毒粉的毒性,试验通过一定剂量的含溴消毒粉对小鼠进行一次最大限量法口服试验和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该含溴消毒粉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5 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该含溴消毒粉浓度为2 500 mg/L时,对家兔皮肤刺激指数为0.3,刺激强度级别为无刺激性。说明该含溴消毒粉是环境消毒剂中毒性较低的比较安全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抗菌新兽药“菌灭”的毒性,对小白鼠和家兔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眼刺激试验。结果表明,菌灭制剂的半数致死量LD50=69183.10±0.29mg/kg,实际无毒;对家兔的眼部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