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淀粉芽孢杆菌DSYZ(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株,其代谢产物对多种病原菌有着拮抗作用,广泛应用于大蒜、辣椒、花生等农作物的生物防治,但是自然条件下其分泌的代谢产物浓度较低并且浓度主要与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自身诱导肽有关。因此,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及提高菌株活菌数成为当前的主要目标。首先利用添加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豆芽汁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测定菌数,筛选出最适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种菌数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优碳源是玉米粉为18.87 g·L~(-1),最优无机氮源是氯化铵为1.36 g·L~(-1),最优无机盐是磷酸二氢钾为0.47 g·L~(-1),优化后培养基菌数达到2.20×10~9 cfu·mL~(-1),是未优化前的1.53倍。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6,(2):104-108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NKY1145发酵液微生物活菌量,对培养基组成成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试验。最终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最佳组合为葡萄糖2%,糖蜜3%,酵母粉3%,黄豆粉2%,氯化铵3%,硫酸镁2%,柠檬酸钠3%,枯草芽孢杆菌NKY1145最大活菌数浓度可达到6.3×109CFU/m L。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出K9菌株培养基中的最佳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关键无机盐因子,然后用正交试验确定无机盐的最佳含量,最后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培养基中可溶性淀粉、蛋白胨及硝酸铵的最佳浓度,实现培养基的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值为可溶性淀粉35.0 g/L、蛋白胨5.14 g/L、硝酸铵3.73 g/L,活菌数达到32.4×108 cfu/m L,比优化前提高了4.4倍。通过研究优化出的发酵培养基为今后降解烟碱菌剂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胶质芽胞杆菌WY120是微生物肥料生产常用菌株,传统的生物钾肥菌剂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采用淀粉、蔗糖和葡萄糖等。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与淀粉蔗糖培养基发酵培养胶质芽胞杆菌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的胶质芽胞杆菌,其活菌数为3.52×108 cfu/mL,是淀粉蔗糖培养基的1.63倍。秸秆酶解液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其最佳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 g/L,活菌数可达到3.95×108 cfu/mL。当转速为250 r/min,pH控制在7.0~7.2时,5 L发酵罐的试验结果显示,其活菌数高达6.76×108 cfu/mL,是摇瓶培养的1.71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可替代传统的淀粉蔗糖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戊糖片球菌C1C-4发酵工艺,获取活菌数高、经济效益好的菌株制剂。【方法】以活菌数为参考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氮源、碳源、无机盐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并对其发酵产物保存温度做优化。【结果】方差分析表明,氮源和碳源对戊糖片球菌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无机盐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培养基配比为豆粕粉35g/L、蔗糖35g/L、无机盐1.5g/L,相应的活菌数为6.02×109 CFU/mL。采用优化过的培养基对戊糖片球菌进行摇菌培养,结果表明戊糖片球菌在0~8h生长缓慢;12~24h则进入对数生长期;28h过后为平台期,发酵时间以28~32h为最优。高温(37℃)和常温(25℃)比低温(4℃)条件下戊糖片球菌菌粉活菌数随时间下降更快,保存时间较短,故戊糖片球菌菌粉应置于低温环境下保存。【结论】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戊糖片球菌的发酵效率,储藏温度的优化能延长发酵产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是一类能分解土壤中磷、钾和硅酸盐矿物的化能异养型好氧细菌,广泛应用于微生物肥料中。该菌在微生物肥料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经液体发酵后由草炭吸附而成,这种工艺生产的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和芽胞率均较低。因此,如何通过改善胶质芽胞杆菌的发酵方式和发酵条件以提高其有效活菌数和芽胞率显得尤为重要。对陕西省洛川县苹果园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YA-07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建立了一种使该菌产生高密度有效活菌数和高芽胞率的固体发酵条件。结果表明:YA-07能够产生大量有效活菌数和高芽胞率的培养基组分为500 mL培养瓶装草炭50 g,淀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3%,不添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在培养温度30℃,pH 7.0左右,接种量10%,培养时间144 h条件下,YA-07的有效活菌数可以达到1.58×10~9 cfu/g,芽胞率可以达到91.3%。利用固体发酵技术提高了胶质芽胞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胞率,在改善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对促进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进而提高该菌株黄酮类活性物质的产量。利用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桑黄进行液体发酵,测定胞内黄酮产量,筛选出最佳种类的碳源和氮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胞内黄酮产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黄酮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黄酮产量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桑黄产黄酮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提取物。优化后黄酮发酵培养基中的麦芽糖浓度为46.5 g/L,酵母提取物浓度为6.0 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4.32,优化后培养基黄酮产量达到(65.3±2.5) mg/L。获得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桑黄黄酮生物合成调控以及提高桑黄黄酮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产内切葡聚糖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设计相结合,对培养基的碳源及浓度、氮源及浓度和无机盐离子及浓度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及添加量分别为乳糖0.63%,酵母粉1.06%,氯化镁0.11%,发酵产酶酶活最大值达到191.23 U/m L,比优化前52.43 U/m L提高了3.65倍。【结论】利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产内切葡聚糖酶的重组大肠杆菌K369R进行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为内切葡聚糖酶在工业中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解磷枯草芽孢杆菌HL-1在培养168 h内溶磷能力、活菌数及培养介质pH值的动态变化,并分别以培养基初始pH值、碳氮源种类及最佳碳源浓度为变量,设置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供试菌株溶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院HL-1的溶磷能力与培养液的pH值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其初始pH值为5.0,以10.0g/L的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条件下显示出最高的溶磷活性,培养168h后的溶磷量为105.82 mg/L。试结果反映出微生物的溶磷能力受到培养环境中诸多因子的影响,优化各个因子的组合,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提高微生物的解磷效果,同时可为生物菌剂制备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鲁山株C0511菌丝液体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培养蛹虫草鲁山菌株,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B1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液体培养菌丝产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氮源、碳源、维生素B1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0 g/L、蛋白胨25 g/L、维生素B10.15 g/L,无机盐为KH2PO41.5 g/L+MgSO40.5 g/L+CaCl20.25 g/L。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HAB-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优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合Bacillus subtilis HAB-1生长和抑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采用摇瓶培养法和平板对峙法,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适合菌株HAB-1生长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及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经摇瓶发酵培养筛选到适合菌株HAB-1生长及其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蔗糖和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和麸皮,最佳金属离子是K+。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使HAB-1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最优培养基为zY,其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为:蔗糖10g·L-1,玉米粉30g·L-1,酵母粉30g·L-1,麸皮40g·L-1,KH2P041g·L-1;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7℃,250mL摇瓶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的体积分数为2%,培养时间为24h,转速为190r·min-1时为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获得菌株HAB-1活菌数最多且对橡胶树炭疽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活菌数和抑菌直径分别为2.6×1010·mL-1。和34.0mm,较NB培养的HAB-1提高了123.81倍和1.10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优化。【方法】 以脑浸心肉汤培养基(BHI)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因素(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和无机盐)及其适宜的浓度范围,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培养基中的最佳组成成分。【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葡萄糖、蛋白胨、VB1和KH2PO4能够提高二氢大豆苷元的产量,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在以BHI为基础的条件下,葡萄糖的补充量为10.22 g/L、蛋白胨为6.00 g/L、VB1为0.49 g/L、KH2PO4为0.82 g/L。验证试验显示在培养基优化后的条件下,DHD的产生量为0.27 μg/mL,与预测值0.28 μg/mL接近。【结论】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明确了产二氢大豆苷元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佳成分为38 g/L的BHI、10.22 g/L的葡萄糖、6.00 g/L的蛋白胨、0.49 g/L的VB1、0.82 g/L的KH2PO4。  相似文献   

15.
Box-Benhnken设计优化植物乳杆菌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植物乳杆菌的最适碳源、氮源以及各缓冲盐、无机盐等物质的种类及优化浓度。再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显著影响因子。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法对培养基组分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其最佳浓度。结果表明,优化得到3种显著因子糖蜜、MgSO4、吐温-80通过响应面优化后的结果分别为23.79%(v/v),0.16%(w/v),1.35%(w/v)。采用优化培养基后活菌数可达到4.45×109cfu·mL-1,较在MRS中培养的活菌数提高1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活菌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C/N比,并研究p 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碳源选用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氮源选择牛肉粉,初始p 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为4%,转速220 r/min为最佳发酵条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菌数达4.73×109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56倍。[结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大大提高了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活菌数。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1株高效拮抗辣椒疫病的真菌ASD菌株,采用含毒介质菌碟法进行抑菌试验,优化不同培养基配方(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及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时间、温度、pH、转数、装液量),并利用单因子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以得到最佳抑菌效果的优组合。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营养成分为葡萄糖、甘氨酸、0.1 g/L KCl及MgSO4.7H2O、0.05 g/L FeSO4,最佳培养条件为pH 6、25℃、220 r/min、30 mL/100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影响最大、氮源影响最小,根据K值得出发酵最优组合为葡萄糖、甘氨酸、0.03 g/L FeSO4、pH 6、于30℃180 r/min摇床培养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蛹虫草摇瓶菌种培养基。[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再以正交试验优化碳源与氮源以及无机盐与VB1的最佳配比。[结果]蛹虫草优化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红薯50 g/L、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膏10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1.0 g/L、VB10.10 g/L,p H自然,利用该配方菌丝干质量可达36.33 g/L。[结论]优化的摇瓶培养基可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洒威  李纲  焦迎春  邵宗圆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75-5877,594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JMH48产絮凝剂培养基。[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简称JMH48,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种类及其浓度对JMH48絮凝效果的影响。培养基的优化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未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0.11、0.52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85%以上;在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2.98、0.53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3%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基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