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10):50-53
对5种犏牛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犏牛乳成分的预测模型,为犏牛特性、乳品加工和牦牛杂交研究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采用t检验对不同胎次犏牛乳成分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ANOVA分析和PCA综合评价法对5种犏牛间乳成分含量进行;运用逐步回归法构建犏牛乳各主要成分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胎次荷犏牛蛋白质、脂肪、干物质等含量显著高于5胎次(P<0.05);5种犏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西黄犏牛>荷黄犏牛>西犏牛>娟犏牛>荷犏牛;蛋白质、脂肪、非脂固、乳糖、密度的预测模型R2>0.900,P<0.001,拟合度高。研究表明杂交组合西黄犏牛、荷黄犏牛乳品质优于其他犏牛,三元杂交后代乳品质具有杂种优势;本试验建立的乳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乳业》2011,(9):47-47
2008年,加拿大科学家对牦牛乳干酪和荷斯坦干酪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牦牛乳干酪中含有低组分的C14:O和C16:0,并且牦牛乳含有低组分的中链脂肪酸。另外,牦牛乳干酪中含有高组分的长链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trans C18:1,牦牛乳干酪是荷斯坦牛乳干酪的2.8倍。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 MS)对牦牛乳、黑白花奶牛乳、犏牛乳及牦牛乳制品(奶油、酥油、曲拉、酸奶)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牦牛乳中功能性脂肪酸,如共轭亚油酸(CLA)、亚油酸(LA)、α 亚麻酸(ALA)、γ 亚麻酸(GLA)占总脂肪酸的比重均显著高于犏牛乳和黑白花奶牛乳(P<0.05);犏牛乳中ω 6/ω 3 PUFA的比值(1.55)略高于牦牛乳(1.54),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在最佳膳食平衡比值范围内,黑白花奶牛乳中ω 6/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11.33)超过了推荐最佳比值。加工处理能够改变乳制品脂肪酸的构成,如牦牛乳奶油中检测出原奶中所不含的一种亚油酸(18:2Δ8c,11c)。酥油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UFA)为主,而曲拉主要以饱和脂肪酸(SFA)为主,牦牛酸奶中没有检测到GLA。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应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藏地区传统发酵的29份酸牦牛乳样品和15份酸黄牛乳样品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共检测出15种氨基酸,酸牦牛乳的氨基酸总量(856.60±321.77mmol/L)高于酸黄牛乳(223.40±61.58mmol/L)。两种传统发酵乳中酸牦牛乳的Phe、Tyr、Val、Ile、Lys、His、Asp、Ser、Gly、Arg、Ala、Cys含量显著高于酸黄牛乳。结果表明,酸牦牛乳中的氨基酸营养优于酸黄牛乳,是西藏高原牧民的主要氨基酸摄取来源。  相似文献   

5.
牦牛乳及牦牛酸乳营养价值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乳是由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物种——牦牛所产的乳,可经乳酸菌发酵成牦牛酸乳。牦牛乳的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富含各种氨基酸、钙、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含有更高的功能性脂肪酸和蛋白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牦牛乳和牦牛酸乳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以及乳酸菌的益生功能。但是目前对牦牛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开发和利用尚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于牦牛乳营养成分的研究显著增多,牦牛乳作为一种浓缩乳,是营养价值很高且珍稀的乳制品,高原地区牧民经常把它当作食物,相比普通牛乳,牦牛乳蛋白含量更高。牦牛乳蛋白构成成分和其他哺乳动物乳相差不多,除了常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酪蛋白、乳清蛋白及一些生物活性因子。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牦牛乳的营养成分和功能,为牦牛乳及其乳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肃肃北牦牛乳—牧草—土壤之间的生态联系,收集核心放牧区土壤、牧草及肃北牦牛初乳和常乳,检测土壤矿物质元素、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及牛乳理化性质,并将检测结果与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甘南牦牛产地(玛曲和碌曲)相比,肃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镁、铝和钙等常量元素,以及较多的镍、钴和硒等微量元素。肃北牧草中粗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明显高于玛曲和碌曲两地,但粗脂肪含量和总磷含量较低。基于其他数据分析显示,肃北牧草整体质量低于甘南两地。初乳分析结果表明,与环湖牦牛和甘南牦牛相比,肃北牦牛乳的乳密度和蛋白质含量明显更高,冰点更低。肃北牦牛常乳也表现出较高的乳糖含量和较低的冰点,说明肃北牦牛乳具有较高的乳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生鲜牛乳中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从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各选取1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按照四个季节分别采集健康奶牛生鲜乳样,每个地区采集12份,3个地区共36份。使用GC-MS法进行脂肪酸的提取和甲酯化,利用CPWAX 52 CB毛细管色谱柱和质谱联用分析仪进行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分析。通过与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的保留时间比对和NIST05谱库检索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分析,脂肪酸含量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结果]从河南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共检出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5种,癸酸甲酯、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5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57.03%;检测到不饱和脂肪酸13种,多数含量较低,只有油酸/反油酸甲酯含量较高,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32.26%。从河北省以及山西省采集的生鲜牛乳中均检出30种脂肪酸,但其组成略有不同;2个省份生鲜牛乳的脂肪酸含量检测结果与河南省生鲜牛乳的检测结果相似,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检出脂肪酸总含量的比例均在60%左右。河北省生鲜牛乳中的油酸/反油酸含量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种群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对某些特定人群而言,牦牛乳的生物学特点意义重大.与普通牛乳、羊乳和人乳的各营养素含量相比,牦牛乳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普通牛羊乳,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乳糖及矿物质含量更接近人乳.另外,牦牛乳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是普通牛羊乳所不具有的.在安全性上,牦牛乳特有的蛋白质比普通牛乳蛋白质更不易引起过敏且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共轭亚油酸的安全性评价实验与人群研究表明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牦牛乳以其特有的营养性和安全性,可望为我国婴儿配方奶粉领域增加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牧草物候期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本研究在甘肃省甘南牧区选取平均体重为(234.9±10.5) kg的10头带犊甘南牦牛作为研究对象(自然放牧),分别于牧草返青期、盛草期、枯草期采集试验牦牛采食牧草、乳和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牧草中脂肪酸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组成,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期探明牧草物候期对牦牛瘤胃液和牧草中脂肪酸组成与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P<0.05),盛草期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脂肪酸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P<0.05),盛草期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瘤胃pH值、乙酸、丙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P<0.05),盛草期牦牛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P<0.05);牧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单宁酸、总脂肪酸和瘤胃液pH值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和粗灰分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瘤胃总挥发酸(TVFA)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最低的是十三碳酸和全顺式-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即花生四烯酸。相对产犊后第15天而言,长链脂肪酸在整个哺乳期无显著差异;中链脂肪酸在产犊后3~7天及120天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在产犊后第3,4天有显著差异,在5,6,7天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仅在120天与其他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P<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P<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健康的荷斯坦奶牛、三河牛各90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干物质及酪蛋白的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乳脂肪酸的构成及相对含量,对2个品种的牛乳常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的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河牛乳中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中脂肪及干物质的含量(P<0.05);三河牛乳与荷斯坦牛乳中蛋白质、乳糖和酪蛋白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三河牛乳中脂肪酸的显著特点是SFA含量显著低于荷斯坦牛乳中SFA饱和脂肪酸,而其USFA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中USFA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了解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黄牛乳的生化组成特点。试验测定了43头九龙藏黄牛乳蛋白含量、乳蛋白组成和酪蛋白多态性。藏黄牛乳蛋白含量低,仅约为29 g/L;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脱脂乳蛋白组成与普通牛乳接近,主要包括酪蛋白、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等组分,β-Lg与α-La含量的比值低于牦牛;酪蛋白的相对含量约为70%,主要包含αs-CN和β-CN,二者分别检测到3和2种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九龙藏黄牛乳的组成与生活在类似生态环境中的九龙牦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哥特里一罗紫法”、“酸水解法”和“快速测定法”(乳成份分析仪法)三种方法进行牦牛乳中脂肪含量的测定,经对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在测定牦牛乳中的脂肪含量时“哥特里.罗紫法”优于“酸水解法”;而在现场牦牛乳中脂肪含量测定时宜用“乳成分分析仪”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萨能山羊乳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萨能山羊乳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17种游离氨基酸中,萨能山羊乳中除了精氨酸含量低于牛乳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牛乳。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一种稀有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产奶量低,但牦牛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和乳糖含量高于荷斯坦牛乳,且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素.牦牛特殊的生长环境赋予牦牛乳耐缺氧、抗疲劳、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对牦牛的产奶性能以及牦牛乳营养组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我国牦牛乳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乳清与乳脂肪球膜中的差异蛋白,比较功能差异,为开发不同品种牛乳提供帮助。通过离心法分离荷斯坦奶牛乳与牦牛乳的乳清与乳脂,分别提取蛋白,通过串联质谱标签(TMT)法进行蛋白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蛋白质互作(PPI)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牦牛乳的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奶牛乳(P<0.05)。在2种牛乳乳清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641种,在乳脂肪球膜中共鉴定到可信蛋白543种;在乳清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8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70种,下调198种;在乳脂肪球膜中筛选出差异蛋白267种,其中牦牛乳比荷斯坦奶牛乳上调68种,下调199种。GO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均主要富集在细胞外空间、小分子结合和免疫反应等方面。KEGG注释及富集分析表明2种牛乳的乳清和乳脂肪球膜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补体与凝血级联等通路。差异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2种牛乳的乳清差异蛋白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0.
骆驼是一种独特的动物,其艰难的生长环境赋予了骆驼乳独特的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本文对骆驼乳组分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骆驼乳营养丰富——蛋白质特别是保护性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都明显高于牛乳;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不含过敏原β-乳球蛋白。目前我国对骆驼乳的研究还很有限,但随着消费者们对骆驼乳认识的深入,骆驼乳制品的全面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