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博 《现代园艺》2014,(24):119-119
城市高架桥作为城市的重要特征,在缓解交通的同时给城市的空间和景观环境带来了重要影响。随之产生一种新的空间形式——桥下空间。本文以环境场所的景观营造为切入点,通过明确高架桥下环境场所的重要性,在对桥下空间类型与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桥下空间的景观设计和满足行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孙中华  汪璐  陈静 《现代园艺》2023,(3):152-154
当前正值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聚焦村域空间发展与村庄景观营造协调发展,解决村庄景观营造中人居环境治理、村庄产业布局、生态植被营造、特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村庄的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许伟华 《现代园艺》2021,(2):115-117
目前针对城市高架桥的景观绿化已成为改造高架桥这个城市"失落空间"的重要方法,其景观绿化的科学性和美学价值对美化城市环境、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高架桥桥面、立柱和桥下3种空间的景观绿化及植物选择,以上海部分高架桥景观绿化现状为依托,以期为国内更多的高架桥景观绿化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风景园林在自然空间的营造上独树一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设计越发地彰显自身的魅力。生态环境大地景观更需要合理的梳理与营造,移步换景式的园林空间就需要景观栈道这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营造空间的流线。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生态环保都是对景观栈道营造的最高要求和原则,如何将景观栈道融入自然环境就成为景观栈道空间的营造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南方园艺》2021,32(3)
面对当今高校师生亚健康高发生率问题,高校附属山林为师生身心康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文章基于森林康养理念,以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卧虎山为例,提出了促进校内师生健康的高校附属山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从运动养体、生态养心、科普养智、文化养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设计策略,从而营造绿色健康景观空间。改善高校师生身心健康问题,为同类型的山林景观营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微地形处理是绿化种植的前提和基础,将其与植物种植设计综合考虑、有机结合,才能营造出优秀的绿化景观。文章以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附属景观绿化工程为例,探讨、论述园林微地形处理原则及园林微地形处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驳岸空间是滨水景观设计区别于其他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滨水城市驳岸空间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驳岸空间设计中的防洪与安全功能优先、亲水性、生态性、地域文化性等原则在景观中的重要性;探讨驳岸景观节点设计中空间布局的序列性、竖向设计的丰富性、公众的参与性等要点,创造舒适怡人的城市滨水空间,营造恬静优美的水岸景观,以期为滨水城市驳岸景观设计的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示范区景观是居住区的形象展示空间。以上海东原郦湾示范区景观空间营造为例,从规划布局与设计主题入手,提出整体协调原则、情感体验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3大设计原则。结合场地存在的问题,探讨景观设计方案整个空间的营造,最后总结该工程出现的若干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为居住区示范区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探讨在有限的商业用地内如何营造出以人为本、交通便利、功能多样、设施完善的室外景观空间。通过分析目前商业写字楼景观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区域内共享资源少、与市政交通接驳欠佳、室外空间功能单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归纳总结出区域共享性、开放便捷性、功能多样性、设施完善性的设计原则并展开探讨相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久财  王楠 《现代园艺》2023,(5):137-139
近年来,我国高校建设如火如荼,既有老旧校区的改造,又有新建校区的扩建,但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校园景观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景观特色、校园户外空间单调乏味、缺少可停留空间、人车矛盾等,部分高校对户外景观建设的认识仍停留在绿化工程阶段,使得我国高校在户外空间建成使用中缺乏活力。基于此,从高校户外景观环境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疫情及“双碳”背景,分析了校园环境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总结了高校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例提出了高校景观环境营造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园林植物和园林空间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是提高园林景观营造质量的重要基础。分析了园林空间景观营造中园林植物的重要性和遵循的原则,就园林植物和园林空间营造类型及措施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后寺河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配置手法,给今后城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踏勘项目现场,从植物方案设计入手,结合整体景观方案的结构与定位,比较系统地分析植物选择、配置原则与分区植物空间的营造手法.结合当地乡土树种,营造花谷、花廊、花溪、花径等多种特色植物景观.滨水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充分遵循生态性...  相似文献   

13.
许洁舲 《中国园艺文摘》2013,(5):110-113,F0002
河流作为城市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休闲游憩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六盘水市水城河景观改造一期项目为个案,从河道的区位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景观特点及景观改造的原则,重点关注其对原有沿岸景观的发现、保护和生态改造。尤其是将新景观融入河道周围环境的方法,在营造良好视觉和空间体验的同时,使改造设计具有本土性、地域性和场所性,其场地特点和地域生态得到重新的诠释和展现,使河道景观得到延续并产生综合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王红 《花卉》2022,(20)
为契合新时代城市公园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从植物景观分区、空间营造、植物主题、植物品种选择等方面分析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提出公园植物景观总体设计,以期为城市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指出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在美化街景、营造空间方面的功能,基于此提出了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并结合成功的建设实例、针对具体的街道提出了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以期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地调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法着重从乡村植物景观多样性、应用形式等方面对马儿山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乡村景观的营造应充分考虑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等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功能的需求,马儿山村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为武陵山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区是水域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有着良好规划设计的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美好的地方。随着城市滨水区功能的多元化,滨水区的夜间使用率激增,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光源单纯的功能性照明,开始要求照明光源的景观性、特色性与绿色性。文章从城市滨水区域这一景观类型出发,基于其区域特征和设计原则,提出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思路,并结合杭州运河沿线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代改荣 《现代园艺》2024,(2):102-103+106
合理的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不仅能营造舒适的园林绿化空间,还能实现园林植物空间造景目的。当前,部分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缺乏科学性,基于园艺体验视角,强调了生态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全面分析了生态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从设定目标、调查分析、计算尺寸、优化布局、监测维护等方面,提出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方法,以期深化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相关认识,促进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园艺》2020,(1):91-93
街道广场绿地是街旁绿地的一种,是承载街道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而目前街道广场绿地存在景观特色丧失与趋同的现象。从街道广场绿地的定义与特点入手,提出营造街道广场绿地特色的原则,并从铺装、水景、地形、园林小品与构筑物以及植物等方面分析营造街道广场绿地景观特色设计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吕静  张皓 《现代园艺》2023,(19):119-121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地相继开展对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方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迈入新征程,乡村景观风貌持续改善。然而,目前乡村人居环境“微景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众多宅前屋后附属空间和碎片空间尚未跟上全面提升的步伐等。以昆山市乡村微景观实践情况为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成功的实践经验启示,从规划设计方式和长效管控模式两方面入手,尝试性探索乡村微景观的营造策略和发展途径,为实现以村民参与为基础的乡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