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健 《农机化研究》2021,43(2):240-245
为进一步实现农业设备设施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深度耦合,以绿色智能灌溉为例,针对生态农业理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模型应用展开研究。在深入理解当前技术成熟的太阳能光伏系统组件构成及发电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组件光伏的能量流动特性与载荷结构,搭建适用于农田灌溉设备的发电功率控制模型,进行系统硬件合理选型与软件控制精确设计,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展开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运行速度,得到该光伏控制系统的理论计算发电功率与实际应用发电功率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符合农田作业实际且测试效果良好,灌溉机组的作业综合性能效率可平均保持在85%以上,可很好地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在农业设备设施,为助力我国生态农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光伏农业大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温室类型,主要是指在传统农业大棚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太阳能发电,可以满足大棚内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及国家政策鼓励,光伏农业大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长足发展。首先介绍了光伏农业大棚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原理,详细论述了光伏农业大棚的基本类形及应用特点,并分析目前光伏农业大棚的基本设计原则,研究结果旨在为提升光伏农业大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温区大棚滴灌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在揭示建设中所遇到的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灌溉水升温和灌溉水质保障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敞口地下长方形升温水池升温快、成本低,风险小,应作为大棚升温设施的首选;采用更换棚顶保温材料、设置升温池封堵筛网和沉沙坑等综合措施保障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温室大棚滴灌毛管布设间距取40cm更为适宜;温室大棚滴灌供水系统很有必要安装补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适当加大供水管网埋深。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的设计、管理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专家学者就开始对光伏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E-dzard Hafner等[1]从作物需水量出发对水泵进行了最优选型,研究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滴灌设备中的运用.M.Abdolzadch等[2]研究指出较低的太阳能电池温度和硅晶片反射能有效增加光伏水泵系统效率.目前,太阳能节...  相似文献   

5.
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内的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分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配合该项技术的发展,现将大棚温室双上孔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及生态环境建设使陕北地区农田面积减少,而水土保持型高效灌溉农业发展迅速。以安塞县马家沟梯田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梯田大棚集雨滴灌的水土保持型高效农业用水模式,结果表明:梯田大棚滴灌采用棚面收集雨水存贮在下部水窖,利用不同阶层的梯田落差,结合太阳能及重力等动力,布置大棚膜下作物滴灌系统。设计的水窖容积0.06m3/m2,灌水定额为1 800m3/hm2,灌水次数为12次。系统运行后,可节省灌溉费用2.8元/m2,减少侵蚀6 338t/(km2·a),节省回填费用0.5元/(m2·a),单个梯田大棚农户每年可增加经济收益1 480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蔬菜大棚可持续种植过程和循环种植进行分析,针对当前蔬菜大棚存在光照无法控制,滴灌水分供应不足的现象,提出了一种采用设施农业优化方式的蔬菜大棚改造方案。按照蔬菜大棚结构形式的不同,设计出一种小空间内遮阳、小空间外遮阳及大空间外遮阳的蔬菜大棚,同时将大棚灌溉方式由滴灌优化为喷灌。试验验证表明:带有遮阳装置的蔬菜大棚能够有效对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进行控制,采用喷灌方式可以快速进行蔬菜种植过程土壤湿度的调节,并能辅助进行棚内温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盐湖区自2002年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以来,滴灌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大棚中。目前盐湖区滴灌设备已达700余套。滴灌是将先进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条件相结合,是农民在现有的耕作基础上使用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目前滴灌主要用于日光温室中。温室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减少病虫害、省工、高效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安装使用、设备保管的方法,以及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表现出的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边远地区市政供电网建设落后、稻田依靠电力灌溉困难的问题,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和传感器物联网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水稻自动灌溉系统。太阳能电池板驱动灌溉水泵,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交流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建立了太阳光照强度模型和水泵工作效率模型,推导出太阳能光强和水泵灌溉排水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物联网系统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湿度数据,通过模糊控制系统实现水稻田土壤湿度的自动控制。模糊控制系统输入为土壤湿度、最适宜土壤湿度差值及差值变化率,输出为水泵开机时间。以5月5日为样本,测试太阳能驱动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误差在14%以下,且一天中土壤湿度一直处于最适宜土壤湿度和最适宜土壤湿度下限之间。  相似文献   

10.
温室大棚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桂官  徐礼勤 《节水灌溉》2007,(6):43-44,48
分析了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时对湿度的要求,提出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的调控方法,对比了温室大棚的几种灌溉方法.重点对温室大棚微灌技术作出分析,讨论了温室大棚膜下滴灌、重力滴灌、渗水灌溉技术,并且提出温室大棚利用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灌水器堵塞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农业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基于光电子处理技术设计了智能灌溉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中央控制中心、光伏电池、用户界面模块和执行模块组成,通过光电子技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系统运行提供能量,并采用非均匀间隔的Huffman算法传输数据。为验证系统的性能,对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光伏电池能够为灌溉和监控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灌溉系统的实时监控,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用大棚栽培蔬菜的农户越来越多。而滴灌的增产效益显著,是大棚蔬菜生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保障设施。滴灌不仅有节水、节能、降湿等优点,同时,还可调节小气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结合灌溉进行追肥、施药等。  相似文献   

13.
谈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在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统计 ,2 0 0 2年我省共有温室大棚10 36万hm2 ,比上年增长 30 %。不少县建有高效农业科技园区 ,还有的地方对设施农业进行重新规划 ,使其成方连片 ,这对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机遇。一、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特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不仅节约水源 ,而且带来的相关效益也十分显著 ,主要表现为 :病虫害减少 ,施肥量节约 ,减少用工 ,节省能源和耕地 ,提高棚室作物产量和质量 ,从而增加经营者的收入。设施农业节水灌溉主要利用的是微灌技术 ,包括滴灌、渗灌、微喷、脉冲灌等 ,其中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 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16.
在鄂尔多斯地区对太阳能光伏提水地埋滴灌紫花苜蓿进行了需水规律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高水分(30 mm)、中水分(22.5 mm)和低水分(15 mm)3个处理,采用FAO-56推荐的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作物需水量,并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提水地埋滴灌紫花苜蓿条件下双作物系数法更接近实测值;作物耗水量主要取决于灌水量,呈正相关;建议采用中水分处理(22.5 mm)的灌溉制度,灌水周期4~5 d,遇到降水时灌水日期顺延,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量为460 mm。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机化》2008,(2):40-40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气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吴剑萍 《节水灌溉》2000,(6):19-19,21
大棚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降湿、省工、高效等许多优点 ,传统的大棚滴灌系统包括有压水源、田间首部、输水管道及配套管件、滴灌管等 ,加压主要通过水泵加压。滴灌属于小流量灌溉 ,运行时间长 ,这样运行费用就很高。对于中国农村一家一户的单棚灌溉 ,我们可以采用重力灌溉系统 ,采用一个水箱储水在适当高处形成有压水源 ,安装阀门、过滤器、主管道、支管道及滴灌管就可以灌溉作物。1 重力滴灌的优越性安装操作维修简单 ;无需加压设备 ,成本及运行费用低廉 ;可以通过灌溉系统施肥 ;灌水效率高 ,可节水 5 0 %~ 70 % ,节肥 2 0 %~ 40 % …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太阳能光伏提水是偏远地区解决能源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太阳能光伏提水试验区进行研究蔗区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的月分配规律,重点分析太阳能辐射、发电量、提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关成果可为广西糖料蔗主产区应用太阳能解决蔗区提水灌溉能源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