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蒙阴县20年来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做了分析。认为由于蒙阴县建立了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同时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所以总体上走向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互动的局面。蒙阴县20年的经历为沂蒙山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8月 2 4日 ,水利部水保司刘震司长一行 ,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新华及临沂市、蒙阴县领导的陪同下 ,对蒙阴县的“四荒”治理、晏子流域农业经济合作社合作治理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了调研。2 0 0 1年以来 ,为适应我国入世及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 ,蒙阴县水土保持局在  相似文献   

3.
蒙阴县立足"生态立县"战略,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水保统一规划、部门多方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组建了产学研相互协作的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发展了以果品、养殖、农家乐旅游为特色的流域生态经济,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介绍了蒙阴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2003年8月24日,国家水利部水保司司长刘震在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新华、临沂市政府副市长刘彦祥、蒙阴县长郑金启、县委副书记贾效武等陪同下,对蒙阴县水利经济合作社创建情况进行调研。 自2001年开始,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蒙阴县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从  相似文献   

5.
李西民  董书宝  陈新军  桑胜全  公衍涛 《中国水土保持》2012,(11):I0001-I0002,I0003,I0004
<正>2012年8月10日,水利部在山东省蒙阴县组织召开了蒙阴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专家评审会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蒙阴县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达到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的考评标  相似文献   

6.
蒙阴县委、县政府从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建设出发 ,把发展民营水利水保作为建设生态示范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 ,制定优惠政策 ,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的路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目前 ,蒙阴县已发展民营水利水保工程 2 5 5 3 0余处 ,吸纳资金 4 63亿元 ,新增蓄水能力 2 160万m3 ,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 2 4万hm2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80km2 。  相似文献   

7.
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87、1997和2007年的TM影像,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蒙阴县1987—2007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20年间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面积增加,耕地等其他用地面积减少;在空间上,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减少去向被开发为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的面积较多;驱动耕地变化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社会发展和农业发展。研究成果可指导蒙阴县土地利用规划,为其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搞清山区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开展水土保持与发展山区生产的关系,省科协根据专家建议,组织了农业、林业、水利、地理、植物等学会的科技人员,于1981年4月13—27日对蒙阴县做了重点考察,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一、基本情况蒙阴县位于蒙山之北,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237万亩),43.37万余人,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75人。耕地54万亩,占总面积22.7%,其中山地21万亩,丘岭地28万亩,山间平原5万亩,每人平均耕地1.25亩,山滩3亩。  相似文献   

9.
利用马尔柯夫过程预测蒙阴县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成  刘霞  张光灿  姚孝友  张荣华  张荣 《土壤》2010,42(2):309-313
为了解蒙阴县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规律及其未来变化,由蒙阴县1997年和2007年2个时期的遥感图像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确定土地利用/覆被的初始状态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据此用马尔柯夫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蒙阴县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正处在一种变化状态,耕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呈减少趋势,到2017年耕地面积比例较2007年减少3.22%,林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用地仍呈增加趋势,其中以林地增长幅度较大,到2017年其占比将达到43.45%。根据模拟结果可调整各类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蒙阴县杏山子小流域位于蒙阴县旧寨乡,自1998年开始,蒙阴水保局结合自身业务实际,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还帮扶水泥200t,修塘坝2座,并无偿调拨桃苗2万株。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杏山子的经济林已成规模,当年栽植的桃苗已到盛果期。由于该流域的桃子个大、糖分含量高、口感甘甜,南方消费者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如何通过推进林业发展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工作实践,不断对其进行有效研究。基于此,阐述推进林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正确评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其对乡村振兴的贡献,采用生态经济学能值分析方法,以乡村旅游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剖析乡村旅游系统能量流动结构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乡村旅游系统能值分析体系以太阳能值为衡量标准,系统考虑乡村空间中的资源、环境、劳动力、资本货币等各种要素,进而对乡村旅游系统中的生态效率、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我国大力推进的战略举措,开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乡村社会等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因此,重点分析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清丰县为充分激发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应用"352X"绩效考评方法,提升基层组织力量。为确保激励机制的顺利实施与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创新激励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本文在肯定该激励机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关于未来发展方向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水平成为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而在农村扶贫过程中,农业科技扶贫能够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为乡村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基于此,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农业科技扶贫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实现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但由于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实践缺乏总体设计,对乡村振兴的基础、认识、条件、动力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乡村振兴实践基础不牢,实施落后,目的不明,造成乡村振兴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低效利用。现以富池镇为模型,探索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为中部长江地区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全新的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出,是新时代切实解决农业、农村与农民发展问题的积极战略部署。在新时代,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必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推进这一进程,农业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根据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松阳县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深入探讨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其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中寻找乡村振兴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对2050年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出发,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以及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发展状况,据此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指导原则,进而结合县域发展情况,以乡镇为单位,以乡村振兴为重心,以乡村景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及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于立  贾宁  丁进锋  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48-358
乡村振兴已经纳入中国的发展战略,深入剖析英国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富裕中的经验,可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该研究以英格兰为案例,深入探讨英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为解决乡村发展、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制定的四项乡村政策对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参考意义:1)以生态保护为核心;2)城乡平等为基础;3)乡镇振兴为空间枢纽;4)多元经济为导向和可持续农业为目标的系统性政策和措施。建议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应当:1)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2)以乡镇的集约发展为枢纽空间,在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多样化发展;3)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实现内生性发展。研究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乡村振兴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河北省阜平县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基础上,从农业创新驿站发展成效角度出发,探索农业创新驿站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模式,并以具有代表性的硒鸽、博嘉、瑞博梨、嘉鑫食用菌农业创新驿站为例,深入分析该模式面临的挑战并总结驿站在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成效。以助力阜平县发展,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产业振兴、科技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