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花蓟马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花蓟马是世界范围内蔬菜和花卉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西花蓟马的主要手段,目前西花蓟马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从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西花蓟马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增效剂的增效作用与棉铃虫抗药性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抗药性水平的棉铃虫三龄幼虫试虫,分别测定增效磷(SV1),八氯二丙醚(S2)月桂氮Zuo酮(DC),IS-961对久效磷(monocrotophos)灭多威(methomyl),氰戊菊酯(fenvalerate)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4种增效剂的增效作用,除与被测定药剂种类有关外,还与棉铃虫抗药性水平密切相关,其增效作用一般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低于抗药性提高的幅度。  相似文献   

3.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棉花害虫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田间抗药性动态分析/楚桂芬…(河南省植保植检站450002)//中国棉花.-1996,23(7).-22~23作者在1986~1993年间对使用氰戊菊酯不同水平的棉田中的棉蚜及棉铃虫抗药性进行了动态监测。棉蚜大面积连续...  相似文献   

4.
防治棉铃虫农药“强力保棉威”研究李学峰,张兴中(北京农业大学,100094)(山东济宁化工实验厂)棉铃虫在我国棉区一年发生3-4代,在南方棉区发生5代,且具有多食性、繁殖力强、飞翔力较强、抗药性上升快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最适温度为25-28℃,在15...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柑橘花期蓟马种类,以柑橘园为实验基地,系统调查橘园中蓟马的种类。经形态学鉴定共发现3种蓟马,且3种蓟马的形态分别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淡色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s chinesis Pfiesner)极其相似。对3种蓟马分别进行单头虫体的基因组DNA提取,对其ITS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登入NCBI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种蓟马分别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my)、淡色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s chinesis Priesner)的相似度均达99%。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蛹期在土壤中存在的状态以及存在的时间进行了描述,并用直接镜检、干燥漂浮镜检、生物饲养检测等方法对土壤中蓟马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生物饲养法能有效检出存在于土壤中的花蓟马蛹.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酯酶在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抗药性中的作用。离体酯酶活力测定表明,抗性品系(GZ)幼虫的羧酸酯酶活力是敏感品系(SS)的1.4倍,故羧酸酯酶在抗性品系(GZ)抗药性的作用不大;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幼虫中差异很小,幼虫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电泳酶谱没有差异。幼虫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显示Est-1位点的C基因的频率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基因型的多态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8.
田间抗性监测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新型的抗性菌株,这类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Phenylcarbamate(乙霉威)及三唑类(三唑醇)表现多重抗性,先前发现的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均是在β-维管蛋白基因的198位点出现等位基因的突变,而新发现的菌株则仅在200位点(TTC)由苯并氨酸转变成赖氨酸(TAC)而导致对3种药剂的抗性。温室试验证明,这类菌株的致病性和野生敏感菌的致病性几乎一致,说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黄蓟马在河南周口地区秋田大发生黄蓟马(ThripsflavusSchrank)又叫节瓜蓟马、瓜亮蓟马等。过去该虫在河南豫东地区极少发生,近几年虽偶有发生,但为害很轻,到1996年8~9月间在周口地区暴发成灾。其发生面积之大,分布范围之广,为害程度之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温对棕榈蓟马Thrips palmi种群生长发育及其种群抗药性的影响,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了15~25℃(室内)和14~45℃(室外)变温刺激后棕榈蓟马的生命表参数,并采用微虫笼法测定了这2种自然变温饲养条件下棕榈蓟马种群对阿维菌素和噻虫嗪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发育速度较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显著加快,前者平均世代周期为14.33 d,后者为19.09 d;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6.83和0.21,均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79.33和0.23;14~45℃变温刺激后的室外棕榈蓟马种群单雌产卵量为46.01粒,也显著低于15~25℃变温刺激后的室内棕榈蓟马种群的135.98粒;14~45℃变温刺激下,室外棕榈蓟马种群雌成虫和2龄若虫对2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显著提高,且雌成虫比2龄若虫的抗药性强。表明波动高温刺激不仅抑制了棕榈蓟马的种群发展,也提高了种群对常规药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丁香害虫─—饰棍蓟马的初步研究祁润身,徐志长,陈合明,朱丽虹(北京天坛公园100050)(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北京各处的丁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饰棍蓟马Dendrothripsornatus(Jablonowsky)的危害。因该虫虫体小而为害隐蔽,过去未...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防治西花蓟马的亚致死浓度对黄瓜钝绥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可危害250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对温室中蔬菜和花卉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多种化学药剂被用于防治西花蓟马。2003年西花蓟马入侵我国并在北京温室大棚中迅速蔓延后,国内也在努力探求西花蓟马的化学防治途径。但西花蓟马几乎对所有用来防治它的化学农药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13.
豆黄蓟马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黄蓟马的发生为害与防治周弘春,辛惠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密山158308)豆黄蓟马(TripsnigropilosusUzel)主要为害豆科植物,尤以大豆受害较重。作者70年代发现该虫在大豆上为害,但受害严重的地块较少,8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施用化...  相似文献   

14.
抗药性杂草的管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抗药性杂草的管理黄建中,褚建君,叶建强(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210095)自Ryuan于1968年发现,1970年报道了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抗药性杂草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多种抗药性杂草。LeBaron(1991,1992)报道全世界共有113种抗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农螨抗药性测定的新方法──无叶片残毒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薛银根 《植物保护》1994,20(5):36-36
介绍一种农螨抗药性测定的新方法──无叶片残毒法薛银根(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郑州450002)螨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关于农螨杭药性的测定,人们一般多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0年推荐的(经过修订)浸玻片法和叶片残毒法。但浸玻片法在用...  相似文献   

16.
螨类抗药性的室内测定法简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螨类抗药性的室内测定法简介薛银根,范志金,陈年春(河南农业大学450002)(北京农业大学100094)螨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螨类的抗药性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197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螨类抗药性测定方法,1980年又进行了修订,形...  相似文献   

17.
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性家蝇体内的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就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家蝇体内的增效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辛硫磷与氰戊菊酯同时存在时(质量比为2:1),家蝇体内未被降解的氰戊菊酯原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只使用等剂量氰戊菊酯时的对照处理(2.6-4.6倍)。同时,家蝇对氰戊菊酯的氧化代射速率降低(17-48%)。这些结果可能是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增效的主要作用机制,并对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抗药性衰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菜蛾抗药性衰退的初步研究罗余平,黄彰欣,吴佳教(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广州510642)杀虫剂轮换使用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应用这种方法防治小菜蛾[Plulella xyloslella(L)],就应探讨小菜蛾对某种杀虫剂出现抗药性后,...  相似文献   

19.
溴氰菊酯和久效磷单、混及轮用对棉蚜抗药性影响李研学,王卫平,华玉莲(朝阳市植保站122000)(辽宁省植保站110161)(朝阳县植保站122000)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解棉蚜的抗药性,辽宁省植保站...  相似文献   

20.
杂草抗药性的研究现状与抗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抗药性的研究现状与抗性控制吴晶,王谦玉,张继英,张春峰(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54007)(佳木斯市种子公司)(合江农科所)抗药性杂草种群数量不断增多,是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尤其是1968年发现抗三氮苯类杂草欧洲千里光(S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