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从草原2号苜蓿群体中经多年选择育成的一个杂花苜蓿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布及各物候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品系群体内杂种优势显著,杂花率高达71.96%,干草和种子产量高,品质好,初花期植株粗蛋白质含量18.86%;生育期120d左右,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地区生长良好,抗旱、抗寒性强,是一个适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优良苜蓿新品系。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陇中苜蓿为对照,对3个耐盐苜蓿新品系的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和产草量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号和1号品系生长较快,比对照陇中苜蓿早5~11 d,在无霜期较短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1号品系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株高均高于其他苜蓿材料,与当地陇中苜蓿对比具有显著生长优势;1号、2号和3号品系平均比当地陇中苜蓿增产37.6%、29.5%和34.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35%、17.62%和18.09%。综合评价结果,1号苜蓿新品系的品质最好,综合性状突出,产量潜力大,再生性强,适宜在甘肃盐渍土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野生黄花苜蓿栽培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野生黄花苜蓿进行了多年的栽培驯化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栽培品系与野生群体相比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株型直立或半直立,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叶量等性状均优于野生群体;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比野生原始群体提高2.5倍和1.3倍,比敖汉苜蓿增产15%和4%,在内蒙古东部高寒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野生群体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拔节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生育期为234 d,生长发育迅速,特别是冬春季生长优势明显;年产草量(DM)可达15 469 2;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宽大,拔节期粗蛋白含量达16.17%,表现出明显的优良牧草性状;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是优良的多花黑麦草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在苜蓿及其它异花授粉作物的选育中,建立复合杂交群体品种的有效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是以多系杂交圃中各选择品系的开放授粉为基础的。卡拉卡尔帕克农业科学研究所,为建立复合杂交群体选择的原始材料,特别注意植株的抗寒性、生长密度、干草和种子的产量、抗病性、以及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根据在原始材料圃中对经济性状和特性、以及配合力的研究,在开放授粉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呼伦贝尔地区种植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之间相关关系。对应分析能够比较直观地揭示苜蓿品种与营养成分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能够反映不同苜蓿品种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结果表明:粗纤维与钙和磷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较为密切,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分与其他各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均较差; 10个苜蓿品种,其中龙牧801苜蓿和草原3号苜蓿中的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且龙牧801苜蓿营养成分含量远不同于西伯利亚杂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根据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可将10个苜蓿品种分为5个区域,其中龙牧801、草原3号、新疆大叶苜蓿为一个区域,WL168、肇东苜蓿、猎人河和辉腾原杂花苜蓿为一个区域,呼伦贝尔黄花苜蓿、甘农3号和西伯利亚杂花苜蓿各为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8.
多花黑麦草新品系产量及农艺性状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对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生长动态及拔节期营养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生育期为234 d,生长发育迅速,特别是冬春季生长优势明显;年产草量(DM)可达15 469kg/hm2;植株高大,叶量丰富、叶片宽大,拔节期粗蛋白含量达16.17%,表现出明显的优良牧草性状;在南方亚热带地区生长良好,是优良的多花黑麦草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以杂花苜蓿阿尔冈金(Medicago varia cv.ALgonquin)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方法,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Pb2+处理下杂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用SNP(100μmol/L)、低Pb2+浓度(250mg/L)和SNP与低Pb2+浓度组合(100μmol/L SNP+250mg/L)处理均增加了杂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芽胚根长,提高了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强了根系活力,降低了MDA含量。高Pb2+浓度(500mg/L)处理不利于杂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且100μmol/L SNP不能缓解高铅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苜蓿褐斑病对牧草质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及田间抗病性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研究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褐斑病 (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对紫花苜蓿 (Medicagosativa)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并评价了 85个紫花苜蓿 ,5个杂花苜蓿 (M.varia)和 4个黄花苜蓿 (M.falcata)品种或群体对褐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 ,褐斑病使苜蓿病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 ,与健叶相比 ,其含量可减少 2 5% ,减少的幅度与病害严重度极显著负相关 ,r=0 .96 5(P<0 .0 1)。叶片光合速率随病害严重度的增加而降低 ,当病斑平均面积为叶面积的 13%时 ,光合速率仅为健叶的 52 % ,而当病斑平均面积为叶面积的 85%时 ,其光合速率仅为健叶的 15.9%。在参试的 94个品种或群体中 ,仅润布勒杂花苜蓿的一个群体表现为免疫。抗病性较强的有来自加拿大的巴瑞尔、阿毕卡 ,来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和我国的兴平、武功、肇东等 10个紫花苜蓿品种和润布勒杂花苜蓿的另一个群体。其余 83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感病性 ,包括美国的 78- 15,加拿大的大西洋 ,我国的和田、咸阳等紫花苜蓿品种和内蒙黄花等黄花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