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长大母猪临产背膘厚与产仔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妊娠107 d左右的健康长大母猪(1~7胎)214头,通过全数字超声诊断系统测定背膘厚,并对总产仔数、产健仔数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长大母猪临产前背膘厚在17~21 mm时,总产仔数和产健仔数分别为头(14.97±1.14)和(11.40±1.01)头,高于背膘厚17 mm和背膘厚21 mm的母猪;3~6胎随着胎次的增加,长大母猪的背膘厚降低,尤其在第2胎时背膘厚发生明显下降,背膘厚与胎次呈显著负相关(P0.05);长大母猪在哺乳期由于哺乳导致背膘的消耗会使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延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适当地补充或控制营养以使妊娠母猪保持适宜的膘情有利于提高母猪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猪场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品种、年龄、营养、环境及管理水平的影响。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在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检测和控制合适的背膘厚对母猪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鲁春刚等研究表明法系大约克母猪背膘厚为18~22 mm时配种,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均最高。许栋等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在背膘厚10~13 mm时初配,繁殖性能最优。目前,针对法系和美系大约克母猪,研究终测时(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500头美系和300头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终测背膘厚和初配背膘厚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背膘厚与730窝头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期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最佳背膘厚,为法系和美系大约克后备母猪的培育及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对正常妊娠的经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标准按背膘厚度进行分组。结果表明:1)妊娠前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7~19 mm的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4~16 mm背膘厚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14 mm和大于19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妊娠中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5~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5 mm的母猪(P0.05),较背膘厚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妊娠后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为17~21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分娩时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的母猪(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1.06头,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猪在妊娠不同阶段的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标准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判以调节饲喂水平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6.
背膘厚度对约克夏妊娠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妊娠母猪不同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对120头3胎次的约克夏母猪在分娩前进行背膘测定,根据背膘厚度分为薄组(16mm)、适中组(16~22mm)和厚组(22mm)3组,同时记录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死胎率和初生窝重。结果表明,背膘厚度适中组的产仔数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产仔数9.83头和厚组9.61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的窝产活仔数为11.62头,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窝产活仔数8.82头和厚组8.00头(P0.05);背膘厚度适中组初生窝重为17.71kg,极显著高于背膘厚度薄组初生窝重14.36kg和厚组12.54kg(P0.01);背膘厚度适中组的死胎数和死胎率分别为0.10头和0.01%均极显著低于背膘厚度薄组和厚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母猪膘情适中对于提高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以及降低死胎数和死胎率有积极作用,在生产中应积极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妊娠母猪膘情使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大经产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B超仪测定经产母猪配种时、妊娠30 d、60 d、90 d和110 d时的背膘厚,并对测定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长大经产母猪在配种时保持背膘厚大于16 mm,妊娠前期背膘厚保持在18~20 mm,妊娠后期及临产时背膘厚保持在20~22 mm,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本实验对加系长白和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开始(配种当天,74头)和结束(妊娠110 d,217头)时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18.0 mm的后备母猪总产仔数13.62头、活产仔数12.32头,显著高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 mm和>18.0 mm的母猪;后备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为12.6~15.5 mm时,其总产仔数(13.14头)、初生窝重(14.93 kg)及初生个体重(1.37 kg),均高于其他3个组(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随妊娠110 d后备母猪背膘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18.0 mm时,其哺乳期背膘损失达4.11 mm,且9.0~12.5 mm组和12.6~15.5 mm组的背膘损失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母猪妊娠期各阶段的背膘厚与母猪的产仔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母猪产前背膘厚能分析出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显著影响。母猪的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凸二次曲线变化。而弱仔数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凹二次曲线变化(P=0.02)。死胎数是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变化(P=0.03)。然后对母猪背膘厚与相关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当母猪背膘厚处于21~22 mm、23~24 mm时,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而弱仔数最少。尽管根据母猪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处于21~24 mm时,母猪均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建议产前背膘厚保持在21~22 mm,以节约饲料和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胎次及背膘厚度对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4 123头长大二元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测定其配种及临产(妊娠110 d)时P_2点背膘值,并记录繁殖数据。结果表明:长大二元母猪1胎的繁殖性能显著低于2~6胎(P0.05),3~6胎繁殖性能相对稳定,母猪6胎时产的总仔数、健仔数出现下降趋势。初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17~19 mm、临产背膘厚度20~22 mm时,产仔性能最好(P0.05);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临产背膘厚度在14~19 mm时产仔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kg、4.83d和2.89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 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 kg、4.83 d和2.89 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3.
临产母猪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美系大白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采用AGROSCAN AL型B超仪对876头美系大白母猪临产前1周时最后肋骨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分娩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以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等指标,统计分析不同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临产母猪背膘厚度为16~22 mm时,其产仔数、健仔数和平均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而断奶至发情间隔也显著少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因此,临产前母猪背膘厚度在16~22 mm时最有利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四川某猪场2~5胎次经产长大二元母猪1581头为研究对象,从产仔月份与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一方面收集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窝产健子数、断奶7 d发情率、母猪死亡率|另一方面对妊娠30、75、105 d的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同时收集相应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母猪产仔窝均健仔数在3、4、5、6月份较高,在1、7、11、12月份较低|7、8月份母猪死亡率较高|断奶7 d发情配种率在3、4、5、6月份较高,1、11月较低|母猪妊娠30 d时妊娠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5~16 mm,妊娠中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7~18 mm,妊娠后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9~20 mm。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产仔月份|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产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与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的关系,试验随机抽取174头后备母猪采用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度,结合第一胎次产仔数、弱仔率、初生重等数据,分析不同膘情厚度下的母猪产仔性能。结果表明:背膘厚度在13~16 mm时产仔数较好,在14~15 mm时产仔数最多并与11 mm以下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弱仔率方面,背膘厚度在13~17 mm时弱仔率较低,和各组别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窝初生重方面,背膘厚度在14~16 mm时窝初生重最大,但与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数据得出,新丹系大约克后备母猪背膘厚度为14~15 mm时,头胎的产仔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母猪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生产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本试验通过研究法系大白母猪配种时背膘厚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系大白母猪配种时的最佳膘情.结果表明.法系大白母猪配种时背膘厚18~22mm对繁殖性能有积极影响.过肥和过瘦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潘英  方钦 《当代畜牧》2014,(27):47-48
笔者统计了四川某集团公司原种猪场2013-2014年341头纯种加系大白母猪不同初配日龄与其初胎窝产仔数、活仔数、弱仔数、终生产仔数、终生产健仔数等繁殖性能表现的关系。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在210~230日龄、体重120~130 kg、P2点背膘厚度达16~18 mm时进行配种,母猪的初胎繁殖性能及终生繁殖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及分娩P2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2018年10月份1~4胎次145窝母猪的生产数据报表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之间,第3胎次母猪繁殖性能最佳,产程最长,分娩至配种日数最长;第4胎产公活仔猪数最高,产母活仔数最低。不同分娩时P2点背膘厚度之间,背膘厚19 mm母猪产弱仔数最高;背膘厚16 mm母猪死胎数最高;背膘厚14~16 mm母猪产公仔猪数较多,17~19 mm母猪产母仔猪数较多;背膘厚17 mm母猪所产仔数的平均初生重最高;背膘厚18 mm和19 mm母猪产程最长。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2)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2胎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和益生菌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体况及预产期相近的2胎健康纯种母猪(大白和长白)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的饲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0.03%益生菌的饲粮。试验期52 d(母猪妊娠90 d至断奶后发情)。结果表明:1)试验1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组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仔猪个体增重、仔猪窝增重、母猪背膘损失、产程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程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67 min(P0.05)和22.33 min(P0.05),试验2组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0.25 d(P0.05);3)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整体来看,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还可以缩短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