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钾是养殖水体中的主要营养元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氮、磷、钾的补充主要是通过施入无机肥和发酵的农家肥。正常情况下。在鱼类生长高峰期的6~9月份.养殖水体中不易缺氮。因为夏季水温较高,鱼类摄食活跃,投食量增加。饲料中过多的蛋白质通过鱼机体的代谢转化为氮由粪便排于水体中,此时水体中的氮充足甚至过量。可是大部分养殖户和鱼饲料生产厂家习惯追求高蛋白的水产料,使水中氨氮含量超标,这样反而对鱼类有害。  相似文献   

2.
L──肉碱在鱼类营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向枭  唐龙碧 《饲料工业》1999,20(5):30-31
L-肉碱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添加剂。在鱼类饲料中添加适量的L-肉碱,不但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鱼体重,还能节约蛋白质,增加氮贮,减少水体中NH3-N含量,改善水质和提高鱼类的肉质,是一种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3.
<正>水中的氮含量与养鱼关系极大。氮既是藻类的一种营养元素,又是较常见的一种限制养鱼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常量元素。但氮的一种表现形式——氨氮过高对鱼类毒性较强,影响摄食,抑制生长,严重时发生暴发性死亡,是养殖水域中诱发鱼类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1氨氮来源(1)池水和底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高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物体赖于生存的重要物质。自然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生命物体所需的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作为营养源使到水体中微小生物生存,从而孕育了更为高等的动物体生存……。因此,“营养元素——微小生物——鱼”是其中的一条简化的生物链,从中可以看出营养元素是促使水体中微小生物生长增殖的主要因子,它间接作为鱼的营养源,为鱼提供食物。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生物链关系(藻类是许多鱼类摄食的浮游植物,它的生长直接依赖于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使化肥养鱼得以发展,而氮、磷二元素在化肥养鱼中起到最为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体氨氮转化形式与调控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顺风 《饲料工业》2005,26(12):44-46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4种主要物质,而后3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很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生物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养殖技术顾问》2010,(11):164-16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库、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十分明显,通常水体中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  相似文献   

7.
水体是鱼类生存的“空气”。近年来,发生多起因水体遭受污染(如溶氧超标、金属超标、水体缺氧等)而造成的鱼类大批死亡事件。在防治鱼类水体“毒水症”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诊断和救护。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是一种来源于自然或人为的环境污染物,具有毒性、不可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进入水生环境后会造成水体重金属质量浓度超标,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病变和死亡,通过食物链给人类带来潜在健康风险,一直以来是渔业养殖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当前鱼类主要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RAS)],综述了不同国家、不同鱼类养殖模式下重金属在养殖水体和养殖鱼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在养殖鱼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规律与含量变化特征,以期为不同鱼类养殖模式的选择及鱼类养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种是利用泥鳅、水葫芦和微生物的无动力养殖水质改良箱,是淡水养殖水体原位处理的一种简便装置。解决了水质改良装置能耗高的问题,并且对水体中氨氮、硝氮、亚硝氮、硫化氢、抗生素等物质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1前言在传统的鱼类饲料中鱼粉是主要的蛋白源,肉食性鱼类,如虹鳟的饲料中鱼粉的使用量大约为30%~50%。在过去的10年中全球鱼粉的产量或多或少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产量会相应降低。鱼粉产量降低会直接导致其价格升高,因此,饲料生产厂商转而寻求价格较低的植物蛋白,如豆粕,这种原料的产量大,来源广,相对鱼粉而言,价格也低廉。水产养殖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是他的发展也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氮和磷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到水体的最主要营养素。因此,降低氮和磷的排放是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环境控制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试验对湖南永州典型的小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并提出了污染防控对策。结果表明,水库水体中T—N、SD和chla超过GB3838—2000标准,浮游植物以耐污染类为主,水体总体上富养化严重。造成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剩的饲料和鱼类排泄物等。  相似文献   

12.
翘嘴鲌是栖息于水体中上层的肉食性凶猛鱼类,大规格鱼种供应是目前商品鱼养殖的瓶颈。花(鱼骨)是生活在水域底层的杂食鱼类,这两个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较高。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的产出率,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翘嘴鲌鱼种培育池套养花鱼骨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增加和调节水体溶氧量:鳖是用肺呼吸的动物,由于其呼吸和摄食不停地在水体中上下运动,有利于池塘底质有机物的释放和浮游生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光合作用在表层产生的氧气搅入底层,使上下层水体含氧均匀,从而有利于鱼类生长。 2.提高饲料利用率:鳖的剩余饲料和排泄物,一部分可被杂食性鱼类直接利用,一部分可被浮游生物利用,为滤食性鱼类增加饵料,促进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以黑龙江省为例,封冰期长达150~180d,冰的厚度最大可达80~100cm,如何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渔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鱼类冰下生物增氧安全越冬技术主要通过采取明冰封冰,坚持扫雪除尘,杀灭大型浮游动物,少量补水,掌握合理放养密度等技术措施,促进冰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以补充鱼类及其他耗氧因子的消耗,确保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  相似文献   

16.
1盲目加大药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容易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甚至中毒死亡。一些渔民在鱼病发生初期不够重视,认为随便泼一些药就行了,到了鱼病暴发大规模死鱼时慌了神,以为加大药量就能把病菌杀死得更快。还有一些渔民觉得今天用药不见好转明天就应加大份量。当然这些办法有时能凑效,有时疾病消除了可是鱼也死光了,有时根本就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谢和摄食生长,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立足发挥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青饲料资源优势,以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为主)、投喂青饲料为特点,有别于工厂化流水养鱼等其它流水养鱼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放养密度大、单产高、投资少、效益高、管理简便、易被群众接受和掌握等优点,并可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池鱼药害是鱼类误食有毒物质或有毒污水进入鱼池,使鱼中毒而死亡。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氧量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区别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忌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二忌闷热天施肥闷热天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因缺氧而浮池。  三忌浑水施肥水体过分浑浊时,说明水体中黏土矿粒过多,肥料的部分离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迟迟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损失。  四忌化肥单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吸收营养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为4∶4∶2,如果单施某种化肥,会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五忌盲目混施…  相似文献   

20.
好的水体是夺取养鱼高产的保证。如果水体中发生溶氧超标、金属超标、缺氧和种种污染,鱼类就会发生“毒水症”。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由于养鱼池塘经常施肥、用药、捕捞、遭遇涝灾等更易发生“毒水症”。鱼类中毒后短期内会造成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高温季节几种鱼类毒水症的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