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铝合金材料在汽车制造及轻量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建立表征铝合金材料疲劳损伤失效的损伤模型,对研究铝合金材料在疲劳过程中的损伤机理以及预测疲劳剩余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阶段性疲劳损伤试验的基础上,获取并重构了不同阶段缺陷特性,在Digimat中建立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来简化材料结构整体的损伤演化。阶段性损伤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该模型可以有效表征不同阶段损伤特性,混合型缺陷模型精度相对较高。基于ANSYS和n Code进行了寿命分析。结果表明,使用2种不同缺陷建立的混合型缺陷损伤模型预测的寿命更接近试验结果,更能有效反映缺陷演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量疲劳损伤试验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同加载顺序下的损伤折线拐点坐标公式及二段式疲劳损伤累积规律。本文提出的损伤折线比Miner损伤线更接近试验数据,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能用于各种加载情况。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方法估算寿命误差比Miner法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对大型风力机主轴进行了载荷计算及疲劳寿命分析。运用动量―叶素理论分析了风力机气动载荷并通过线性叠加确定了主轴载荷;以有限元模态叠加法为基础计算了风力机主轴在复杂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应力响应;在实地采集并用Weibull分布统计的风场数据的基础上,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研究了风力机主轴疲劳寿命估算方法。以1.5MW级风力机主轴为例做计算,证实了本文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名义应力法来预测罐车的疲劳寿命。通过MATLAB模拟得到符合实际运行工况的A级路面的随机激励,将罐车的钢板弹簧和轮胎的刚度进行等效处理,并利用模态综合法,得出最大应力点的应力-时间曲线。根据材料的p-S-N曲线和米勒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得出失效应力循环次数,并预测出整个罐车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对传统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修正方案,使低于疲劳极限的应力对疲劳损伤有一定贡献且呈线性减少,实际零件的分级程序载荷试验表明,该理论对估算低应力级占有绝大多数循环次数的谱载荷下零件寿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有限元技术在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和一般的分析过程;着重介绍了疲劳载荷历程的合成规则和表面节点应力状态的判断方法;归纳评述了常用的多轴疲劳损伤模型;针对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焊缝焊点给出了具体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最后给出驱动桥壳疲劳寿命分析实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基于有限元法的疲劳寿命预测是切实可行的,可以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7.
估算疲劳寿命常用的方法有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名义应力法的一个重大缺点是不能考虑构件由于应力集中所产生的局部塑性变形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局部应力-应变法虽然能考虑这一影响,但它和名义应力法一样,在进行累积损伤计算时要用到Miner准则,而许多实验证实 ̄[1]Miner准则存在很大的分散性,因此,用Miner准则进行累积损伤计算必将影响疲劳寿命估算的准确性。本文提出的估算低周疲劳寿命能量法既考虑了局部应力和应变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又避免了使用Miner准则。利用文献2给出的4种钢材低周疲劳实验结果,本文得到这4种钢材的临界疲劳损伤能W_c,和能量转换指数m。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有限元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对前横梁疲劳寿命进行预测,模拟前横梁试验条件下的疲劳载荷,借助疲劳寿命分析软件(MSC-Fatigue)估算出前横梁各部分的疲劳损伤情况。预测前横梁的寿命,并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与分析,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从而说明通过有限元方法来对结构零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大大推进产品的开发进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计算给定寿命下受随机载荷作用构件剩余强度退化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随机疲劳可靠性分析,给出了一种二维随机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作者还用随机疲劳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给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给出了农机焊接件在谱载荷作用下的寿命估算方法。作者认为:对于农机焊接件,其疲劳寿命主要由应力集中所决定,如果一个应力集中源处在另一个应力集中源的影响区域内,应力集中系数近似为两个应力集中源单独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系数的乘积。这使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焊接件的使用寿命,本文最后给出这种方法在上海-50拖拉机驾驶室焊接骨架设计中的应用,计算结果与室内疲劳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力的LBF方法,主S-N曲线法,以及主S-N曲线法与LBF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评估各种点焊疲劳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同种材料及几何形状的剥离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基于3种方法对点焊结构进行疲劳分析,预测点焊结构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S-N曲线法与LBF法相结合的疲劳分析方法具有兼顾建模效率和计算精度的优点,可以广泛用于车体部件点焊疲劳寿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钢板弹簧疲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钢板弹簧强度分析中,多是借助简化的力学模型,基于材料力学的小挠度梁的线弹性理论进行计算,计算中的假设条件和计算方法与钢板弹簧实际情况不尽相符,计算结果存在误差。在钢板弹簧的结构应力计算基础上,通过建立钢板弹簧装配及加载状态的精确有限元模型,并考虑片间的非线性接触,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计算得到钢板弹簧接近实际工况的应力循环,然后利用其S N曲线,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计算其疲劳寿命。通过钢板弹簧的实际疲劳试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某拖拉机机罩是否满足颠簸试验标准的结构强度与疲劳寿命要求,根据疲劳损伤等效原则,采用频域疲劳加速方法,计算短时间实测载荷的损伤谱,并将损伤谱进行外推叠加,得到适用于电磁振动台加载的功率谱。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某拖拉机机罩的寿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这种频域振动疲劳加速试验的载荷谱编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整株秸秆还田机刀轴载荷谱编制与疲劳寿命估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DH5937应力测试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对刀轴的弯矩和扭矩进行了模拟实测,编制了刀轴弯扭复合载荷谱.通过迈内尔(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推导出刀轴在复合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式,并利用刀轴弯扭载荷谱估算出刀轴的疲劳寿命,较设计寿命提高了433 h.  相似文献   

15.
农用车车轮弯曲疲劳专用分析程序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用车车轮型号规格和优化设计需要,确定参数化设计所需的主参数,利用APDL语言建立农用车车轮的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弯曲疲劳试验的国家标准建立等效力学模型,并加载和求解;再用VB编写预测车轮疲劳寿命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率密度的大功率拖拉机变速箱壳体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功率密度的概念,提出功率密度与时频分析相融合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了应力幅值和载荷频率2个因素对大功率拖拉机关键零部件疲劳寿命的影响。以某型号88 k W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研、用户反馈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变速箱壳体疲劳损伤危险点位置,搭建动态应力测试系统,采集拖拉机不同作业工况下的应力-时间历程。基于实测载荷,利用功率密度与时频分析相融合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对拖拉机变速箱壳体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得到危险点的疲劳寿命为24 001 h,与基于Miner损伤理论和名义应力法分析得到的疲劳寿命(35 676 h)相比较,更接近实际工作寿命。本研究可为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更符合实际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判断再制造曲轴是否可以满足一个使用周期,采用全寿命名义应力法对剩余疲劳寿命进行研究。通过ADAMS的ENGINE模块仿真曲轴工作循环载荷历程,用Solid Works建立曲轴单拐模型,Hyper Works软件划分网格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找出曲轴危险部位及应力分布。利用Miner疲劳损伤理论,在n Code Design Life软件中分析曲轴疲劳寿命,全寿命减去当量寿命得到剩余疲劳寿命。再制造曲轴考虑不同厚度涂层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剩余疲劳寿命需要乘以研究得到的疲劳修正系数,这样使得研究结果更加接近曲轴真实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18.
变桨轴承套圈在服役过程中会发生断裂,其主要原因是套圈存在微裂纹,在弯扭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以不同疲劳方式不断扩展直至断裂。为此,对标准试件进行裂纹扩展,反映变桨轴承套圈失效位置的断裂过程和寿命。确定了套圈断裂位置的等效载荷谱及裂纹扩展模型,根据变桨轴承所承受的纯机械疲劳建立裂纹扩展速率模型,计算标准试件在弯扭交变载荷作用下,裂纹以机械疲劳方式扩展的路径和寿命。裂纹扩展仿真结果表明,裂纹在以机械疲劳方式扩展下,含有微裂纹的变桨轴承套圈能达到使用寿命,考虑腐蚀与疲劳同时作用导致变桨轴承套圈失效。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用运输车前轴的功能及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论述了被试件的安装和加载要求,分析了具有一定偏置量的交变载荷电液控制动力部件的设计及特点,采用质量小、承载力强的工字梁传递负荷,并通过对系统动态模型的分析与测定,确定并实施了有效的校正,使闭环控制系统在载荷精度和频率响应特性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拖拉机作业过程中承载幅值大、随机非对称的特点,综合考虑应力集中、尺寸效应、表面质量和载荷特性等因素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从相对应力梯度、疲劳损伤区域和实测载荷应力比3方面对传统应力场强法进行优化,获取修正S-N曲线,结合拖拉机田间作业的实测载荷数据,分析某88 kW拖拉机转向驱动桥壳的疲劳寿命,并与传统应力场强法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31 860 h),优化后的应力场强法的预测结果(25 467 h)更接近实际工作寿命(24 000 h)。本研究可为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