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保国  杨常国  韩飞 《油气储运》2007,26(12):60-61
以杭州湾海底管道为例,分析了海底管道漏油的原因,提出了海底管道负压保护方案。通过海底管道内压试验并综合改进设备选型和费用的基本估算,指出杭州湾海底输油管道采用负压保护是可行的,能有效防止管道溢油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积乐  唐友刚  邵卫东  李溢涵  佟光军 《油气储运》2011,30(10):750-751,754,715
针对海洋工程中海底管道漂浮拖运的施工方法,基于ANSYS的语言图形界面设计语言UIDL和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海洋管道浮拖法数据输入对话框,并进行参数化建模,开发管道浮拖强度分析专用模块程序.建立了海洋管道浮拖过程的分析模型,对浮筒配置、浮拖载荷、支撑条件及拖轮约束等进行分析.通过主菜单和对话框的设计和命令流的编...  相似文献   

3.
李广政  唐远彬 《油气储运》2012,31(11):857-860,887
为实现海底管道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三维表达,有效解决海底管道与海床面空间关系显示不够直观,以及数据处理中地图与表格分离难以维护数据一致性的问题,通过分析海底管道检测内容与数据处理流程,探讨了基于GIS技术的海底管道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组织、总体功能与关键技术,并在.NET环境下采用ArcEngine完成了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海底管道检测信息的统一管理、查询、三维显示和分析,满足了海底管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需求。该系统在杭州湾海底管道检测数据的管理中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可为其他海底管道检测数据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示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海底管道挖沟埋设施工中,除了管道登陆的近岸段采用预挖沟方式挖沟以外,其他海洋段普遍采用海底挖沟机进行后挖沟埋设.在后挖沟施工中,海底管道挖沟机利用高压射流冲射海底泥面形成所需的沟形,采用射流泵将冲射过程中打散的泥沙及时排出工作区域.基于对射流泵设计原理、射流泵的基本方程以及射流泵性能曲线的分析,给出了海底管道挖沟机射流泵的技术参数(最大土方流量、流量比、扬程比、面积比、射流体积流量等)的确定方法及步骤,可为海底管道挖沟机相关参数的确定和主要设备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秀锋  张英  冯彪 《油气储运》2020,(11):1310-1315
杭州湾海域某油田直径10 in(1 in=2.54 cm)输油管道和直径14 in输气管道在距离杭州湾登录点53 km(KP53)处穿越浅层气沉陷区域,两条管道均已投产运营近20年,每次损坏都发生在台风过后。根据穿越浅层气沉陷区油管道损坏事故的调查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得出管道在遭遇台风期间土壤液化沉陷,从而受到疲劳荷载,导致断裂。针对该处工程特点设计了修复方案并指导修复施工,修复后的管道经历了数次台风考验,状态良好。研究成果对在浅层气地质灾害区域或有液化趋势海床的海底管道建设与维保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二线泾阳泾河穿越是目前我国管径最大的管道长距离定向钻对穿工程,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层、粉砂层及粉质黏土层。在φ1219大口径钢管穿越设计中采用"大开挖深基坑埋管+长距离夯套管+定向钻对穿"的组合穿越方案,并在施工中实现了优化扩孔器组合、调整泥浆性能、使用推管机协助管道回拖等多种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两岸厚卵砾石层穿越,河床高硬塑性粉质粘土层扩孔时卡钻、抱钻以及管道回拖卡管等施工技术难题,可供类似管径定向钻穿越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距离复杂地层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钓岛—册子岛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工程穿越曲线超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通过对穿越管道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的分析,在导向孔钻进、扩孔工艺及泥浆控制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解决了超长距离导向孔施工钻杆的失稳问题,以及长距离管道回拖中存在的钻机推力过大、管道易损坏等施工难题,实现了外钓岛—册子岛海底管道的定向钻穿越。  相似文献   

8.
水平定向钻穿越技术是目前管道铺设施工的一项重要施工工艺,在世界各国及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穿越距离较长,作业带难以满足管道一次性预制需求,3 300 m长江定向钻穿越作业带可用部分只有1 km,要达到一次性预制存在巨大的拆迁量,而采用"二接一""三接一"等施工方法对长距离管道回拖存在较大风险,为了确保管道一次性回拖成功,采用弹性敷设、过路、过河等措施实现长距离管道一次性预制。通过对管道强度进行应力计算以及现场多次测量,最终采取管道弹性敷设漂管进美人港河的预制方案,实现了1 km管道陆地部分预制,2 km管道进入美人港河漂管的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该措施大大降低了管道回拖力,减少了拆迁量,为管道的一次回拖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长距离定向钻穿越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6)  相似文献   

9.
张杰  周朝霞  叶文建  邓文 《油气储运》2011,30(8):619-620,633,594
在大口径油气管道水平定向钻回拖过程中,随着管径的增大,泥浆浮力对回拖的影响明显增大.为了减小因泥浆浮力引起的管道与成型孔的摩擦力,降低回拖风险,通过对水平定向钻回拖过程中泥浆浮力作用的计算分析,采用注水PE管配重技术与泥浆密度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平衡管道回拖过程中的浮力.通过浮力平衡减少了管道在孔洞内与土体的摩擦面积,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曹妃甸油田3条变径海底混输管道实施清管,以其中的WHPE至WHPD海底管道为例,对其清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制了蝶片直板清管器,其蝶片密封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柔韧性及耐磨性,通过能力强,可以双向运动,能够适应于变径海底管道清管作业。通过模拟清管过程可知:曹妃甸油田变径海底管道清管是可行的,采用蝶片直板清管器可以较好地完成该管道的清管,清管平均速度为0.8 m/s,清管时间为5 990 s,清管过程中管道入口压力最大值为2.64 MPa,远小于管道入口设计压力与清管器承受压力。辨识出WHPE至WHPD变径海底管道清管的主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清管风险可控,安全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变径海底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与风险评价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曾威 《油气储运》2007,26(5):57-58
介绍了一种利用水流自埋管道SPOILER((管道)搅流器或阻流板)的技术原理、应用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安装方法。实际应用表明,甬沪宁杭州湾海底管道安装SPOILER后,不仅可以促使海水冲蚀海床快速形成浅沟,达到管道埋深要求,而且还可以节省费用,确保海底穿越管道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尹国耀 《油气储运》1998,17(3):20-22
管道三层PE防腐是目前管道防腐业的新技术。结合库鄯输油管道采用的三层防腐作业线,分析了管道三层防腐的结构,特性,就其防腐性能,工艺流程,设备施工,质量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与其它防腐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海底管道悬跨是海洋石油管道工程中十分常见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填充沙袋法、覆盖“仿生水草”法、灌浆法及固定支撑法等传统悬跨处理措施。阐述了悬臂梁支撑法处理管道悬跨的原理及其施工工艺。在海底管道底部安装支撑结构,并通过吸力桩将支撑结构固定到海底,可以在管道的生命周期内永久性解决管道悬跨问题。将悬臂梁支撑法应用于乐东气田某管道,结果表明:悬臂梁支撑方案施工工艺简单,不影响油田生产,而且可靠性高,在费用和效果上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该方法可为解决深水海底管道悬跨问题提供借鉴。(图3,参6)。  相似文献   

14.
梁平  胡梅  唐柯 《油气储运》2005,24(9):6-10
针对四川输气南干线两佛复线投产后输量增加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重庆总厂至纳溪段的管网组成和用户用气的特点.根据分析结果和运行方式的比较,对各管段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比选,确定了最优运行方式.最优运行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天然气储运设施的能力,提高管输效率并能有效地缓解管网运行中的矛盾,对即将建设的北二环管网的运行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哈原油管道沼泽地区施工的情况,针对该工程在穿越阿亚古兹河沼泽和腾杰克河东西岸沼泽遇到的问题,采取了在管沟两侧50m范围内修筑拦水坝,每隔6m设置压重块,每焊接完3000m钢管就及时下沟等有效施工措施。对今后管道在沼泽地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长输管道的应急抢险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可以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又可以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指出抢险的重点方向。阐述了管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管道泄漏模拟分析、管道应急三维分析、管道应急专题图、PIS管道应急数据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方法和原理,给出了实际应用案例,包括兰成渝管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秦皇岛装船线原油泄漏入海模拟、温泉水库溃坝对涩宁兰管道危险性影响三维分析、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对兰成渝管道影响三维分析,表明了信息化技术在管道应急抢险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管道应急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刘春杨  许晖  朱峰 《油气储运》2007,26(6):24-26
管道离线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管道水力系统的首要条件。通过对西南管道和珠三角管道离线模型的建立和调试,阐述了建立离线模型过程中控制器和PID参数合理选用是建立离线模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任京管道正反输运行结蜡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任京管道运行能耗费用高且投产至今未清管、输送原油种类复杂多变等几个突出问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任京管道的研究成果,对大庆冀东混合原油流变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正反输管道结蜡规律预测技术。通过任京管道改线工程,首次获得了长期不清管条件下沿管道径向位置不同层位的蜡层沉积物,并进行了基本物性分析。通过实测管道结蜡厚度,验证了正反输管道结蜡规律预测技术的可靠性,对确保任京管道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东北原油管道在建设时期遗留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钢管螺旋焊缝缺陷和管道对口环焊缝缺陷对管道安全的影响,认为在运行的管道上难以消除这些先天性焊缝缺陷隐患,提出了对东北原油管道安全技术改造的看法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