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17α-羟孕酮,前列腺素及两者联合进行红鲫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7α-羟孕酮(1μg/ml)可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但不能排卵。而前列腺素(2μg/ml)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没有影响,但可以引起成熟卵母细胞的排卵。当两者联合作用时既可以成熟又能排卵并能受精发育  相似文献   

2.
施氏鲟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秋芝 《水产学报》2004,28(5):487-492
对人工养殖施氏鲟卵巢发育的不同时期(1~8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龄施氏鲟处于性分化早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形成增殖团;2~3龄鱼卵巢为Ⅰ期,第1时相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0~60μm,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均匀分布;4~5龄卵巢为Ⅱ期,第2时相小生长期的初级卯母细胞直径60~200μm,核内含有7~26个核仁;6~7龄卵巢Ⅲ期,第3时相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200~1600μm,卵母细胞内出现脂肪滴、卵黄颗粒和色素颗粒。细胞膜有完整的3层结构。8龄卵巢Ⅳ期,第4时相晚期初级卵母细胞直径1600~3300μm,细胞核膜消失,核仁溶解,核由中心向动物极受精孔移动;V期卵巢的第5时相生殖细胞为成熟的卵细胞,直径3400~3750μm,从滤泡膜中释放到体腔内;Ⅵ期为产卵后的卵巢,以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施氏鲟卵巢再次成熟的周期为3~4年。  相似文献   

3.
眼柄切除及注射黄体酮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著增加卵巢指数和卵巢/肝胰腺质量比,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注射黄体酮药物可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卵巢指数、卵巢/肝胰腺质量比增加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雌鱼性成熟的各时期中雌二醇——17β、17α——羟孕酮和17α、20β——二羟——4—pregnen——3——酮(170、20β——diOHprog)的血浆水平。在卵黄生成期间雌二醇——17β增加,而在次级卵母细胞成熟以前迅速减少,继之在排卵和产卵期间出现第二次增长。雌二醇——17β的第二次增长可能同残留的卵黄卵母细胞有联系。卵巢成熟的多数时期中血浆17α——羟孕酮曲线和17α、20β——diOHproy的曲线相同。这两种类固醇在卵黄原阶段始终很低,然而在排卵和产卵期间却急剧升高,之后又很快降至基础水平。17α——羟孕酮的显著增加在采最终成熟雌鱼的血浆中十分明显。然而直至排卵时17α、20β——diOHprog也无显著增加。由此想列17α——羟孕酮可作为17α、20β——diOHprog的一个预兆。这一结果为17α、20β——dioHprog是香鱼体内天然的催熟类固醇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西洋鲑的完整卵泡(包括卵母细胞、外周的鞘膜细胞和颗粒细胞)、手术分离的鞘膜细胞以及分离的颗粒细胞分别进行离体培育,测定它们在促性腺激素(GTH)刺激下,释放性激素的能力。实验证明,完整卵泡具有释放孕酮,17α—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和17α20β—双羟孕酮的能力。分离的鞘膜细胞只能释放前四种性激素。分离的颗粒细胞不能释放以上任何一种性激素。结果说明,单独的鞘膜细胞或单独的颗粒细胞都不具有合成雌二醇和17α20β—双羟孕酮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赵维信  R.S.Wright 《水产学报》1986,10(4):388-394
提要应用大麻哈鱼(Oncov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GTH)诱发大西洋鲑(Salmosalar)卵黄发生期的离体卵巢滤泡(直径为3.4毫米)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表明,不论用0.1或1微克/毫升GTH刺激,经培育10天后,未出现卵母细胞卵核消失的现象,卵核偏位也不明显。对培养液中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的积累浓度测定结果,仅1微克/毫升GTH组含少量的17α20βP;0.1微克/毫升GTH组,培养液中雌二醇的积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微克/毫升GTH组,并为后者的两倍。除雌二醇外,孕酮,17α-羟孕酮,17α20βP,雄烯二酮和睾酮的产生,都呈现对GTH剂量的依赖关系,1微克/毫升GTH组的产生量明显高于0.1微克/毫升GTH组和对照组。离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处于卵黄发生期的卵巢滤泡对低剂量(0.1微克/毫升)和高剂量(1微克/毫升)GTH的反应不同。低浓度的GTH,引起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沿着形成雌二醇的方向进行,雄激素被芳香化成雌激素,雌二醇再而刺激肝脏合成卵黄物质的前体,从而促进卵黄发生。高浓度的GTH,有抑制雌二醇合成的作用,而是促使卵母细胞向着最终成熟的方向发展,使性类固醇生物合成的途径转向形成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特别是17α20βP。这与已充分生长和卵黄积累完成的卵巢滤泡离体试验的结果一致,与活体观察以上各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屠宰场废弃的猪卵巢为材料,通过系统技术途径得到猪早期胚胎的基本方法。新鲜的猪卵巢采集后,25~35℃条件下保存,在3h内进行卵泡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复合体(COCs)采集与分级,对COCs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及其受精卵体外发育(IVD)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系统地探索,重点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直径大小)卵泡卵母细胞、不同培养系统与添加成分以及不同培养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猪卵母细胞IVM的影响,并对其IVF卵裂能力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TCM199作为基础成熟培养系统液,并添加ф5~8mm卵泡液(pFF)和雌二醇(E2),ф2~8mm卵巢卵泡COCs经IVM40h可得到较高的成熟率(66.7%)和IVF卵裂率(29.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2-4-细胞早期胚胎的体外批量生产技术,可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应用于养猪业科研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刀鲚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石蜡连续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池塘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卵巢的各个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和组织学研究,并对卵母细胞各个时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刀鲚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规律和产卵类型.结果显示,刀鲚卵巢发育可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长约25 mm,以卵原细胞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的细胞为主.Ⅱ期卵巢细柱状,长为40~50 mm,外观呈浅肉红色至肉黄色,2时相卵母细胞占92%以上;Ⅲ期卵巢呈肉色直至浅青色,长55~65 mm,中部逐渐膨大,细胞处于初级卵母细胞的大生长期,由2~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中3时相卵母细胞占60%~75%,出现油滴;Ⅳ期卵巢青色直至灰色,体积急剧增大,呈囊状,约占体腔的2/3,肠大部分被掩盖,肉眼可见增大的卵粒,晚期可见游离的卵粒,细胞处于初级卵母细胞发育的晚期,油滴充满细胞,第4时相卵细胞占86%以上,最大卵径482 μm;V期卵巢柔软膨大,占据腹部绝大部分,外观呈玉绿色,卵粒充满卵巢,清晰易辨,细胞中卵黄和原生质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核膜消失,卵径为750~900μm;Ⅵ期卵巢为酱紫色,体积明显减小且松软,卵巢腔萎缩,以空的滤泡细胞和2时相细胞为主.刀鲚繁殖高峰期在4-6月,10月中、下旬起卵巢重新进入Ⅱ期,直到翌年2月都停留在Ⅱ期,3月下旬部分刀鲚卵巢开始重新发育.研究表明,刀鲚属一次产卵类型的鱼类,但个体间卵巢发育差异显著,产卵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蔡生力 《水产学报》2001,25(4):304-310
首次证实了孕酮和雌二醇这两种类固醇激素在中国对虾体内的存在.在性腺未发育阶段,肝胰腺、卵巢和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均很低氐,难以检测到.而在卵黄发生前期(核仁周边期),三种组织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迅速上升,卵巢的雌二醇含量达到高峰(450.1±86.7).进入初级卵黄发生阶段,三种组织中,两种激素均具较高含量,卵巢和肝胰腺的孕酮含量(分别为1975 1±175.2和902.6±130.5pg/g)以及血淋巴中的雌二醇含量(451.3±73.7)达到高峰.到了次级卵黄发生阶段,孕酮和雌二醇的含量迅速下降,肝胰腺等组织中儿乎检测不到.对虾性腺指数(GSl)的增长既显著且有规律性,每一期增长幅度都达到或超过l00%.肝胰腺指数(HSI)从性腺未发育期(3.4±04)到卵黄发生前期(4.9±0 7)以及从卵黄发生前期到初级卵H黄发生期(6.3±1.0)有显著的增长,而从初级卵黄发生期到次级卵黄发生期HSI增长不显著(6.7±1.2).肝胰腺指数的增长与两种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具相似的趋势.上述结果显示,孕酮和雌二醇可能具有刺激和凋控中国对虾性腺发育的作用,肝胰腺可能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场所.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脑保性腺激素的步分离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廖家遗 《水产学报》2001,25(1):5-10
用SephadexG-50对罗氏沼虾脑抽提液进行了柱层析,发现洗脱液中的第二个峰中的63-74组分可非常显著地促进体外的罗氏沼虾卵母细胞直径增大,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中仅63-65组分可显著地促进体外培养的罗氏沼虾卵巢的总蛋白合成,进行日本沼虾肌肉主射可显著地促进其卵巢发育,63组分的分子量在7kD以下,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脑中存在蛋白质性质的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15.
黄海鳀鱼的卵巢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和常规目测法对黄海鯷鱼的卵巢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卵巢各发育期的特征,对不同发育期卵巢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时相组成、卵径分布、卵巢两叶及其前、中、后部发育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鯷鱼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Ⅱ期卵巢由1~3时相卵母细胞组成,2时相卵母细胞在数量上占优势(66.39/6);Ⅲ、Ⅳ和Ⅵ期卵巢均由1~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主要区别在于4时相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其中Ⅳ期卵巢中最高(34.8%),Ⅲ期次之(28.69/6),Ⅵ期最低(17.8%);Ⅴ期卵巢由1~5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已发育成熟的5时相细胞所占比例最高(29.8%);卵巢由Ⅲ期到Ⅴ期的发育过程中,主要是3、4时相卵母细胞向4、5时相的发育,1、2时相细胞所占比例基本不变。卵母细胞的粒径分布呈明显的峰、谷特征,这与以前对该问题的“浅锯齿状分布”认知有明显不同;Ⅲ和Ⅵ期卵巢内的卵径(长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均为0.5~0.6mm;Ⅳ和Ⅴ期卵巢呈双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分别为0.2~0.3mm、0.7~0.8mm和0.5~0.6mm、1.1~1.2mm;V期卵巢两个优势卵母细胞群在粒径分布上彼此分离,粒径较大的群内均为水合卵母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分批产卵特征。鯷鱼卵巢左叶大、右叶小,右/左重量比值为0.71,95%置信区间为(0.67,0.75);卵巢叶间和叶内部位间卵母细胞的发育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LH和hCG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促黄体素(LH)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在摘取卵巢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后,分别置于含不同浓度LH、hCG的成熟液和LH+hCG以不同浓度组合的成熟液中,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结果表明,LH对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鳗弧菌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测注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内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H)浓度、血淋巴细胞浓度和血淋巴细胞的组成变化,研究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进入体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实验显示,斑节对虾能够迅速清除注入其体内的鳗弧菌。注射鳗弧菌悬液(107~108CFU/mL)5 min后,血淋巴中可检测到的鳗弧菌浓度是(1.4±0.6)×106CFU/mL,而2 h后所检测到的鳗弧菌的浓度仅相当于前者的3.1%。7天后,仅在部分个体的血淋巴中检测到少量鳗弧菌。伴随着血淋巴液内鳗弧菌的减少,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浓度发生变化。鳗弧菌注入对虾体内5 min后,血淋巴细胞浓度为(3.51±1.69)×107/mL,注射后2 h时达到最低值,为(2.39±1.76)×107/mL,然后逐步恢复,注射后48 h达到(3.97±1.60)×107/mL。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起初略微降低,然后逐步增加,在2 h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降低;除注射后48 h外,对照组血淋巴细胞浓度始终高于实验组。鳗弧菌注射入斑节对虾体内后,不同的细胞种类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注射后2 h,对照组透明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实验组,对照组半颗粒细胞的含量低于实验组。注射鳗弧菌后10 min,血淋巴中颗粒细胞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此时实验组的颗粒细胞相对含量也低于对照组。而对于降解细胞细胞核的相对含量,实验组和对照组表现出了显著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对照组中,24 h内其含量一直在降低,而后恢复;而对照组却在注射10 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后遵循对照组类似的变化。[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28-32]  相似文献   

18.
用兔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抗体对LHR,ER和P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目的在于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提取物,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前后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卵巢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卵巢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平均直径(220±0.01)μm。第一次注射这两种激素后10d,实验组卵母细胞中卵黄核分散在核的周围,核仁数量显著增加,多达18~20个左右,而对照组8~10个。第3和4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发育进入卵黄发生早-中期至中期,卵黄颗粒数量增加。第6和7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发生中后期到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胞径和核径增加,分别为(570±1.39)μm和(128±1.19)μm,而对照组没有变化。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HR、ER和PR均定位在鳗鲡卵巢中卵母细胞胞质、核膜、核质、卵被膜和体细胞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从第3次和第4次激素处理后,这三种受体的定位各有特点,L...  相似文献   

19.
大鳞副泥鳅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方法,对大鳞剐泥鳅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卵巢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特征.2个卵巢序有成对,位于体腔中线两侧和消化管的背面,以肠系膜与体壁相连.大鳞副泥鳅卵巢的发育分为Ⅵ个时期,第Ⅱ期卵巢出现产卵板,卵母细胞明显增多,原牛质增长,胞质嗜碱性增强,早期排列紧密,后期排列疏松;第1II期卵巢体积显著增大,扁圆,浅黄色,卵黄颗粒出现在皮质M,单层滤泡层形成,放射带…现;第IV期卵巢体积更加增大,圆筒形,深黄色,能见许多血管分枝;第V期卵巢一般只在繁殖季节达到性成熟的可自然排卵产出体外的雌鳅体内出现;第VI期卵巢呈现排空的滤泡.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在第2时相晚期列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光照(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色)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3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主要结果如下:(1)4种光照周期下,对虾3种消化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2)在完全黑暗、6μmol.m-2.s-1、30μmol.m-2.s-1和11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对虾蛋白酶的活力分别为0.361 U.mg-1(protein)、0.081 U.mg-1(protein)、0.088 U.mg-1(protein)和0.273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且两者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中国对虾淀粉酶的活力分别为0.386 U.mg-1(protein)、0.095 U.mg-1(protein)、0.111 U.mg-1(protein)和0.315 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强度(P<0.05),两者间的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147×10-2U.mg-1(protein)、0.150×10-2U.mg-1(protein)、0.170×10-2U.mg-1(protein)和0.183×10-2U.mg-1(protein),完全黑暗和110μmol.m-2.s-1条件下的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光色下,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酶的活力则存在一定的差异,蓝光和黄光下,对虾脂肪酶的活力分别为0.093×10-2U.mg-1(protein)和0.107×10-2U.mg-1(protein),显著高于白光和绿光下的活力(P<0.05),但蓝光组和黄光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