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旨在为后续的茶叶育种提供优良资源。【方法】以55份陕南地区老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开展研究。【结果】研究表明陕南老茶树资源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茶树资源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茶树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13个老茶树资源。第2类群仅包含1个老茶树资源,为B14-3。第3类群包含16个老茶树资源,第3类群的组成较为复杂。第4类群包含26个老茶树资源。第4类群中除了B14-34、B14-33、B14-18外,其余均不是来自南郑碑坝。【结论】陕南老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优异资源筛选潜力大,能为今后茶树育种提供各类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茶树种质化学特性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内不同区域和省外引种驯化的4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6个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江西茶树种质的化学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变异系数为31.3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的80.135%信息,16个化学成分在各主成分中均有贡献,载荷图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化学成分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将45份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中均有亚组,第1类群属于红、绿茶兼制类型,第2类群适合制作红茶,第3类群适合制作绿茶;从茶树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资源3份,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资源6份,高儿茶素资源11份,低咖啡碱资源1份,低茶多酚资源4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江西省芝麻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遗传多样分析,为江西芝麻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从江西省39个县(市、区)收集到的132份芝麻地方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23个表型性状(12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同时,对11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供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3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1,其中,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7~1.0307,平均0.7290;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0%~43.5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138~2.0627,平均1.8855。3种粒色类型芝麻种质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02,74份黑芝麻种质和12份其他粒色(黄色、褐色、黄褐色、红褐色等)芝麻种质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782和1.0476。生育期与株高、始蒴高度、蒴果长、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但与含油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的132份芝麻种质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不同类群种质的来源地存在地理位置的交错分布现象,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潜在选育芝麻高含油量新品种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可作为潜在高产优良芝麻材料利用,第Ⅲ类群可作为潜在矮杆株型的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可作为潜在的高蛋白型亲本材料加以利用。【结论】江西芝麻地方种质资源的主要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以46份白芝麻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无必然联系。以高产高蛋白为育种目标时应选择株高较高,始蒴高度适中、蒴果较大、千粒重较高的材料为亲本,并据此进行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的资源,可作为适制绿茶的优质品种;闸上大树茶、十八连山大茶、底圩白毛茶、龙树茶4非酯型儿茶素较低,非酯型儿茶素最高的大黑山野生茶,可作为选育专用品种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研究金秀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等主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8.03%.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包含了茶树群体生化成分的94.81%信息.生化成分聚类分析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Ⅰ和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揭示了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并从中筛选出的特异资源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的材料,不同群体的生化特征研究为今后茶叶的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为小粒种咖啡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8个农艺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在8个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以鲜干比最高(25.15%),其次为鲜果重(19.85%),以出米率最低(1.97%);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种子长为最高(2.04)。在5个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以绿原酸最高(22.68%),其次为脂肪(12.40%),蛋白质为最低(5.20%);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绿原酸最高(2.07),其次为脂肪(2.06)和蛋白质(2.05)。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豆重与出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大小与百粒重、出米率、蛋白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米率、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蛋白质、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咖啡因与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PC1、PC2、PC3、PC4)包含了12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69.17%,表明这些性状是造成小粒种咖啡种质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小粒种咖啡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群,第I类群有53份资源,第Ⅱ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的鲜果重大,尤其是Ⅱ-2类群的鲜果重和干豆重。【结论】60份咖啡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通过引种驯化、杂交、嫁接和分子育种等技术将其优异基因延续下去。第Ⅱ-2类种质的鲜果重和干豆重大,可作为选育和改良品种的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探明不同茶树资源群体的亲缘关系,为当地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优异种质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ST-SNP分子标记技术对77份永泰及其周边地区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筛选出48个适用于鉴定永泰茶树种质的SNP位点。这些SNP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0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03,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271,固定指数平均值为-0.092,次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268。通过主坐标分析、聚类分析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发现永泰茶树种质的同一群体内部的交流多于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且梧桐的茶树种质与洑口、丹云等地的种质差异较大,两者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但又与尤溪和大田的茶树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应用筛选出的48个高质量SNP位点构建了54份永泰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可用于相关茶树种质的精确鉴定。【结论】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永泰县茶树种质资源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梧桐镇产区和其他地区两个类群;梧桐茶树资源与大田和尤溪的茶树资源亲缘关系较为密切,而洑口、丹云等地的茶树资源与永泰县北部...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6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82,平均变异系数达21.66%;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76份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0.947%的信息;聚类分析把7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23份资源,属于红绿兼制型,第2类群有30份资源,比较适制绿茶,第3类群有23份资源,比较适制红茶;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20份、高茶多酚15份、高咖啡碱3份、高氨基酸17份、高可溶性总糖含量13份;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指标之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云南大叶茶优异种质资源,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生化分析、感官审评等方法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圃”的LL2份茶树资源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优质红碎茶资源32份;高茶多酚(TP>38%)资源10份;低咖啡碱(Caf<1.00%)资源两份,高咖啡碱(Caf>5.00%)资源两份;高茶黄素(TFs>1.3%)资源23份;超常规水平ECGG(> 13%)资源5份;红碎茶感官品质鉴评总分>90分的资源16份.[结论]云南大叶茶资源生化成分丰富多样,是选育红碎茶、特色茶树品种的优异种质,筛选出的优质红碎茶、特异资源可为下一步茶树良种选育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国家果树种质武昌砂梨圃保存的49份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为挖掘利用广西砂梨地方品种优异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2个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指数等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对品种和性状进行分类,并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9.25%~52.57%,其Shannon-Weaver指数(H')范围在1.827~2.037。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形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23.2 g、7.19 cm、7.18 cm和1.00,变异系数分别为33.20%、16.9%、11.26%和12.24%,H'分别是1.851、1.965、1.907和1.949。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石细胞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2.00 kg/cm2、10.49%、5.63%、0.31%、1.75 mg/100 g和0.90%,变异系数分别为14.40%、9.25%、15.18%、52.57%、18.25%和35.18%,H'分别为1.957、2.037、1.935、1.910、1.827和1.933,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H'(2.037)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52.57%)最大,多样性最丰富。固酸比和糖酸比的均值分别为42.73和22.65,变异系数分别为45.50%和44.76%,H'分别为1.956和1.848。R型聚类将12个梨果实品质性状聚成4类。经相关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表明,果实品质部分性状之间的逻辑相关性明显,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可反映原始数据80.424%的信息量;建立基于主成分的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筛选获得9份综合得分在1.000以上的地方品种。采用Q聚类将广西49个砂梨地方品种分为3大类,分别对应品质优良、品质中等和品质差3个类型。【结论】广西砂梨地方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发掘出1份大果型特异种质苍悟大砂梨,可作为大果型特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通过建立基于主成分的梨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广西砂梨地方品种的果实品质结果可靠,可为砂梨地方品种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田县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为其开发利用和茶树特异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儿茶素组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HPLC-MS/MS)测定嘌呤生物碱组分及氨基酸组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热图分析及特异资源筛选。【结果】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 "Me)含量分别为60.00~251.75和2.92~22.90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11和2.06;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分别为3.69~68.71、0.29~48.59和0.28~39.52 mg/g,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1.99和1.96。对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80.00%。基于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共30个生化成分,可将24份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分为3个类群,A类群氨基酸组分含量较高,B类群生化成分含量均表现较低,C类群的儿茶素组分及嘌呤生物碱组分含量较高,不同类群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GCG3" Me、咖啡碱、苦茶碱和茶氨酸含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6份儿茶素组分特异资源(高儿茶素10份,高EGCG 5份、高EGCG3 "Me 1份)、23份嘌呤生物碱组分特异资源(高嘌呤生物碱9份、高苦茶碱13份、高咖啡碱1份)及6份高茶氨酸茶树资源。【结论】大田茶树品种资源均含有EGCG3" Me和苦茶碱,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系统的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资源,可作为茶树特异性状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1份黄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福建省筛选出抗性好、品质优的特色黄椒种质资源,也为后续优良黄椒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以41份黄椒种质为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和10个描述性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表型测定数据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20%~39.98%,平均为26.61%,其中,叶柄长、果长、单果重和单株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25.00%,说明这些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10个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1985~1.0791,平均为0.5061,以花青甙显色程度最高,以节间茸毛、生长势和植株形态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基于表型测定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41份黄椒种质材料分成四大类,第Ⅰ类群包括11份种质材料,第Ⅱ类群包括14份种质材料,第Ⅲ类群包括5份种质材料,第Ⅳ类群包括13份种质材料,整体来说,性状相似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利用1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7条条带,其中有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76.92%。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0~1.0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5处,41份黄椒种质材料被分为六大类群,第Ⅰ和Ⅵ群组均仅含1份种质材料,第Ⅱ群组包括4份种质材料,第Ⅲ群组包括29份种质材料,第Ⅳ和Ⅴ群组均有3份种质材料,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聚为一类。可见,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比基于表型的聚类结果更倾向于亲缘关系的远近。【结论】黄椒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辅助黄椒新品种选育,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综合性状优良纯合材料,可有效解决辣椒育种中亲本选择效率低、育种进程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巍  轩正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6):1072-1082
【目的】研究芜菁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为芜菁新品种选育,提高芜菁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30份芜菁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3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Q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种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类型丰富,其中株高极差为44.48 cm,变异系数达到24.91%,单株重极差为410.00 g,变异系数达37.55%;Q型聚类分析表明:30份材料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6亚类,第Ⅰ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6个品种;第Ⅱ类分为2个亚类,共计15个品种;第Ⅲ类分为2个亚种,共计9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重与株高、叶长、叶宽、根长、根宽、根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相关性的,并且正相关和负相关都有。【结论】不同来源地的芜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不同种源地的芜菁株高、单株重、叶形、根形等35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分为三类,芜菁主要是绿皮白肉型品种,大多数的农艺性状之间都是呈现相关性的。  相似文献   

19.
观赏桃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观赏桃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集38份观赏桃种质的10个质量性状(花型、花瓣类型、花瓣颜色、雌雄蕊高度比、花粉育性、萼筒内壁颜色、花药颜色、叶色、树型、生长势)和6个数量性状(花径、节间长度、花芽/叶芽、单花芽/复花芽、花芽起始节位、生育期)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观赏桃种质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性状间存在内在的关系,使得信息重叠。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6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0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可反映38份观赏桃种质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其所包含的表型性状因子可以作为观赏桃种质创新和亲本选择的主要性状指标。对38份观赏桃种质16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9附近将其聚为8个类群,发现直观表现特征最明显的树型、花瓣类型、叶色、生长势等是进行不同类群区分的主要表型性状。【结论】利用表型性状数据,以质量性状调查为依据,结合对数量性状的观测,分析观赏桃种质资源多样性并进行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