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丁香对赤拟谷盗蛹和成虫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可以作为药材、香料。研究了其干燥花蕾粉末对赤拟谷盗蛹和成虫的致死作用。结果表明:丁香对赤拟谷盗蛹羽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蛹因不能羽化而死亡;对赤拟谷盗成虫有致死作用并且致死时间随着赤拟谷盗成虫寿命的不同而不同;赤拟谷盗成虫的耐饥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用丁香、花椒、臭椿、柏树、黄花蒿的叶片、对仓储害虫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和趋避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叶片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效果为柏树>花椒>蒿>臭椿>丁香。其中柏树叶片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致死作用在半个月内尽达到90%以上,其它4种植物叶片在半个月内对该成虫的致死作用也可达到70%以上,而在趋性研究中赤拟谷盗明显表现出对臭椿叶片的正趋性。  相似文献   

3.
水菖蒲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水菖蒲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效果,采用密封熏蒸方法测定了β-细辛醚对赤拟谷盗幼虫、蛹和成虫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赤拟谷盗3种虫态均有一定的熏蒸作用,且对赤拟谷盗低龄幼虫的熏蒸效果要比高龄幼虫明显;当β-细辛醚熏蒸浓度为200μL/L时,熏蒸48 h后蛹的校正死亡率为34.32%;β-细辛醚对赤拟谷盗成虫熏蒸120 h后的LC50为116.48μL/L.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下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对赤拟谷盗T.castaneum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熏蒸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各虫态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在48 h以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比在高温下熏蒸效果好.在20,25,30℃条件下,熏蒸处理赤拟谷盗成虫24h,其LC50分别为24.239,27.516和29.953μL/L;处理48h时则分别为22.182,25.736,27.295μL/L.未成熟期各虫态对甲酸乙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5.
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不同虫态的熏蒸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不同的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下系统研究甲酸乙酯(EtF)对赤拟谷盗T.castaneum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熏蒸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赤拟谷盗各虫态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在48 h以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比在高温下熏蒸效果好。在20,25,30℃条件下,熏蒸处理赤拟谷盗成虫24 h,其LC50分别为24.239,27.516和29.953μL/L;处理48h时则分别为22.182,25.736,27.295μL/L。未成熟期各虫态对甲酸乙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6.
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提取大蒜、辣椒粉、柑桔皮、臭椿树皮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辣椒粉、大蒜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柑桔皮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作用较弱;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当代种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桔皮精油>大蒜精油>臭椿树皮精油>辣椒粉精油;4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熏蒸作用,而对赤拟谷盗幼虫均有显著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7.
几种中药材对抗同贮对赤拟谷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丁香、吴茱萸、花椒单独和分别与千年健混和(1:1)对赤拟谷盗成虫的死亡率及混和物对虫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丁香、吴茱萸单独防虫的效果优于与千年健的混和物,并且丁香的防虫效果更好,在第5d,成虫死亡率为100%,而花椒与千年健的混合物对赤拟谷盗的防虫效果高于花椒单独使用。②拟谷盗成虫在混和物中死亡率由高到低为:丁香与千年健的混和物>花椒与千年健的混合物>吴茱萸与千年健的混合物>千年健。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为:吴茱萸与千年健的混和物>花椒与千年健的混和物>丁香与千年健的混和物>千年健,说明赤拟谷盗成虫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其死亡率之间不存在的相关关系。在中药材的养护中,可考虑采用花椒与千年健共贮、丁香、吴茱萸来防治赤拟谷盗。  相似文献   

8.
国立新加坡大学生物科学院S.H.HO和Y.Hauang报道。从肉豆蔻和大蒜提取的香料油对赤拟谷盗和玉米象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从肉豆蔻种子和大蒜提取的香料油,对玉米象成虫以及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具有毒力作用。对防治玉米象成虫、肉豆蔻油既有触杀也有重蒸作用,并且其防治效果要优于赤拟谷盗成虫。然而,大蒜油对赤拟谷盗成虫更具有毒杀作用。比较这两种香料油,虽然对防治玉米象成虫,肉豆蔻油要比大蒜油有效,但它不能像大蒜油那样去防治赤拟谷盗幼虫。同时,这两种香料油可减少赤拟谷盗卵的孵化;肉豆蔻油也能减少其幼虫的存活率。当食物用这两种香料油处理,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第一代减少。进一步做营养试验表明,肉豆蔻油能抑制这两种仓虫的生长、取食和对食物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3种扁谷盗对不同波长光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成虫、土耳其扁谷盗Cryptolestes turcicus和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雌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性。【方法】室内应用光行为反应装置测试3种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雌)成虫对试验波长303、320、330、340、351、368、400、445、460、480、520、525、545、560、575和580 nm的趋光率。【结果】锈赤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351、351、400、480 nm,对锈赤扁谷盗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51、400和445 nm,随着日龄的增加,对锈赤扁谷盗成虫诱集率大于20%的光波数增加;土耳其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趋光率分别为16%~51%、11%~46%、7%~37%和4%~28%,雌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351(368)、368、330和351 nm,对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68、351和303 nm;长角扁谷盗羽化1、11、21和31日龄趋光率分别为1.11%~75.56%、18.89%~70.00%、33.33%~62.22%和22.22%~71.11%,雌成虫趋光率最高的刺激光波长分别为575、320、400(445)和320(560)nm,对长角扁谷盗雌成虫诱集效果较好的光波长有320、575和330 nm。【结论】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强,土耳其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长角扁谷盗雌成虫的趋光性随着日龄的增加略为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赤拟谷盗成虫逃逸活动规律和赤拟谷盗种群控制方法。【方法】以赤拟谷盗成虫为研究对象,分析赤拟谷盗成虫逐日逃逸现象,研究拥挤度、光照条件对其逃逸行为的影响。【结果】全黑暗和自然光周期条件下,赤拟谷盗成虫的逐日逃逸数量与拥挤度呈正相关;拥挤度达到50头/皿以上时,赤拟谷盗成虫逃逸行为频繁,且黑暗条件下的逃逸数量显著小于光照条件。【结论】光照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逃逸行为具有刺激作用,拥挤度的增加,有助于成虫逃逸。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