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砂石淋")的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呈砂石样,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B超检查在泌尿道多处出现结石颗粒的强光点或光团并伴有声影;螺旋CT检查发现在泌尿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中有明确的结石影.因此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砂石淋“)的病例进行了静脉尿路造影X射线、B超、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泌尿系统结石呈砂石样,X射线腹部平片呈阴性,经泛影葡胺静脉尿路造影后可见膀胱内有密度不均匀的结石样颗粒分布;B超检查在泌尿道多处出现结石颗粒的强光点或光团并伴有声影;螺旋CT检查发现在泌尿系统的膀胱和尿道中有明确的结石影.因此B超、螺旋CT和X射线腹部平片(结合造影)不仅对饲喂棉饼诱发的山羊砂石样结石有明确的诊断,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到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三者的结合有利于对山羊砂石淋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 62只眼外伤的 X线平片及 CT表现 ,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进一步提高诊断确率 ,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62只证实的眼外伤 ,84%的患者在 1 d内行 X线平片及 CT检查 ,X线平片常规摄眼眶正位及侧位片 ,而 CT常规轴位扫描 ,层厚及层距 3mm,矩阵 51 2× 51 2 ,用骨窗及软组织窗条件分析眼眶骨质和眼球结构。结果 :X线平片、CT对 39枚异物 (眼球内 2 3枚 ,眼球壁 1 1枚、球后 4枚、眼脸 1枚 )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46%和 92 % ;X线平片诊断眼眶骨折 5例 ,CT诊断眶骨折 1 2例 ;CT诊断眼球破裂伤 (合并球内出血 ) 51例 ,而 X线平片未能显示。根据 CT表现结合临床将眼球破裂分为三型 :重度外伤无法修复 ,无复明希望 ,应行眼球摘除术 ,而轻、中度破裂均可行清创修复。结论 :CT检查对诊断眼部异物、眼眶骨折及眼球破裂伤均明显优于 X线平片 ,并可估价眼球外伤的程度 ,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小儿便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便血患儿28例,均采用超声检查,分析患儿发生便血的具体病因,并与术中或病理结果对比,研究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28例患儿中5例超声检查显示阴性,其中白血病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另2例有肠炎病史;其余23例患儿中包括美克尔憩室3例,结肠息肉4例,肠套叠6例,绞窄性肠梗阻5例,肠重复畸形2例,过敏性紫癜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各类型患儿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和/(或)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6.6%、75.0%、100.0%、100.0%、50.0%和100.0%、50.0%。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小儿便血,可有效提高患儿病因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肠梗阻临床常见,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任何原因延误手术,就可能导致肠绞窄、穿孔、休克,重至死亡[1].因此,临床医师不仅要明确有无肠梗阻,更要明确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程度,以选择最适合该患者当时情况的治疗方案,确定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这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腹部平片(KUB)检查曾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诊断符合率低,难于满足临床需要.促使人们将腹部超声应用于临床诊治肠梗阻,其诊断敏感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承认[2,3].笔者综述超声在诊断和治疗肠梗阻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治疗原则已公认,但如何判别其是否绞窄,恰如其分地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难度。本文是小肠绞窄术前判别和术中处理的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近5a剖腹探查证实小肠粘连绞窄21例(多为基层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转入),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17~76岁,术前保守治疗1~9d。15例术前明确诊断,符合率达71%。21例中因小肠坏死切除8例;1例73岁男性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后肠粘连绞窄,再次术后衰竭死亡;1例小肠远侧2/3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余均治愈。1.2 绞窄的判别方法经反复查体和腹平片、B超、腹腔穿刺等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平面重建对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3例行螺旋CT平扫.12例同时行平面重建CT检查。结果:本组病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受伤部位分别为近端胫骨6例.肘部2例.肩2例.髌骨1例.腕舟骨1例.耻骨支1例.腰椎椎体1例.颈椎1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急性外伤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严重.X线平片又未发现有明确骨折征象者,于X线检查后行螺旋CT扫描及平面重建CT检查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结合轴位及多平面像.可提供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2例,对其X线平片、CT以及MRI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总结对应影像学的表现和病变的分级,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和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且CT和MRI的分级与X线平片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T和MRI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要点.方法病人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累及股骨下段、胫骨上段、胫骨下段、股骨颈,胫骨粗隆.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中期CT表现为髓腔不均匀钙化,晚期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总结CT盆腔平扫在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IVP(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一侧输尿管末端轻度梗阻而平片及IVP均未能发现末端结石而临床高度怀疑为结石,且病人同意CT检查的19例患者,行盆腔双侧输尿管末端区域CT平扫,层厚、层距2~5mm,部分病例重叠扫描.结果19例中CT发现15例16枚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最大8×9mm,最小仅2mm,结石发现率84%.结论CT输尿管末端扫描对微小末端结石具有较大诊断价值,弥补了常规X线检查的不足,避免了不必要的逆行插管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对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累及复杂关节的骨折病调2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CT平扫和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三者结果.结合术中所见。评价螺旋CT及三维技术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价值。结果:依靠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更改诊断11例,三维重建逼真地显示了关节的立体表面形态,而对显示骨折块之间、关节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三维重建明显优于X线片和CT平扫。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复杂关节骨折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的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对气胸,特别是少量气胸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DR对60例经CT及临床证实的气胸患者进行DES检查,并与患者的常规DR胸片作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大、中等量的气胸,常规DR胸片和DES图像均能全部显示,但DES图像能更好地显示气胸线(被压缩的肺边缘)、肺大泡、肋骨骨折等情况。对于少量气胸,DES图像的显示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DR胸片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S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胸部骨组织影的重叠遮挡影响,获得单纯的软组织图像,可提高气胸特别是少量气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诊断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加多期增强CT扫描,待膀胱充盈造影剂满意后,再行膀胱区扫描,对增强后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CT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地形对水耕人为土类型及其诊断特征空间分布的影响,构建地形景观与水耕人为土土类及相关诊断层、诊断特性的关系,以浙江省为研究案例,从水网平原、滨海平原、河谷平原、丘陵山地和山谷地等地貌区观察了254个土壤剖面,分析了水耕人为土类型及相应的诊断层、诊断特性与地貌、海拔、坡度及微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可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及运移特点,是影响水耕人为土土类分异的主要因素,对水耕人为土中铁聚层、铁渗层和潜育特征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调查表明,铁聚水耕人为土出现的典型地貌有河谷平原、水网平原高地、洪积扇、丘陵坡岗地、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的交接区域;潜育水耕人为土出现的典型地貌有水网平原的洼地、洋心田、河谷平原与丘陵过渡区和山垄;铁渗水耕人为土出现的典型地貌丘陵缓坡、河漫滩高地。潜育特征出现的频率随地下水位下降而减小;铁聚层主要出现在地下水位为60-120cm的水耕人为土中;而铁渗层出现频率随地下水位下降而增加。铁聚层的层位和厚度在空间上较为稳定,而潜育特征和铁渗层的深度和厚度在空间上可有较大的变化。水网平原区出现的相关诊断层的空间变异尺度较大,河谷平原中主要诊断层的变程较小,丘陵山地(包括谷地)内的主要诊断层/诊断特性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突变。研究认为,水耕人为土中漂白层的形成可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x-rays at various voltages and intensities, with monochromatic and polychromatic beams, on Ektachrome daylight and artificial-light film was investigated. The colors were rated according to the Munsell color system and ranged over all the spectrum except red. The color in terms of hue, value, saturation, and chroma was a function of wavelength as well as intensity, and thus the method may be useful in dosimetry as well as in radiography. Microradiographs of metals and wood were remarkable in showing detail not obtainable with conventional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ic emulsi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T在腰椎峡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方法: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及其引起的腰神经受压的CT表现;峡部扫描采用扫描线与峡部垂直或与峡部平行进行扫描。结果:CT扫描能显示峡部及其引起的椎管狭窄,侧隐容及椎间孔狭窄等并发改变;峡部裂扫描层面不包含椎小关节,裂隙宽度能反映峡部裂的实际宽度。  相似文献   

17.
以分流式平地残膜回收机四连杆摇臂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疲劳强度大、工作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运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动力学分析及优化.结果表明:经优化后,液压油缸最大铰接力由3 224.3N降低到了2 299.6N,降低了28.6%、液压油缸最小铰接力由2 823N降低到了2 147.8N,降低了23.7%,油压波动系数降低了61.2%.产品设计方案合理,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相似文献   

18.
绿洲灌区免耕一膜两年用玉米密植的水分承载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资源性缺水严重,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用量和耗水量大等问题,探讨通过免耕一膜两年用集成密植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9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耕作措施(传统覆膜CT,一膜两年用NT)和密度(78 000株/hm2,低;103 500株/hm2,中;129 000株/hm2,高)两因素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的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表现,以耗水量的多少、产量的高低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大小为依据,探索在2种耕作措施下可以承载作物最大密度的土壤水分,即水分承载潜力,明确免耕一膜两年用对玉米密植的水分承载潜力。【结果】NT较CT土壤播前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提高11.6%—14.0%和19.4%—26.0%,利于玉米密植。NT与CT相比,中、低密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而高密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了4.7%;随玉米密度增加,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随之增大,但总棵间蒸发量和蒸散比随之下降;NT和CT条件下,高、中密度较低密度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增加了10.7%、5.2%和7.4%、4.6%,即从耗水量角度讲,NT支撑玉米高密度的水分承载潜力较CT下降。密度相同时,NT和CT玉米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NT条件下高、中密度较低密度产量提高了6.1%—19.0%、10.9—25.0%,CT条件下高、中密度产量较低密度提高了4.8%—5.8%、8.8%—8.9%,中密度利于玉米高产,从产量角度讲,NT较CT支撑高密度的水分承载力未下降。相同密度下,NT和CT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无差异;密度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NT与CT条件下,中密度较高、低密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8%—10.8%、6.3%—17.8%与5.9%—7.1%、4.3%—4.7%,中密度下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从水分利用效率角度讲2种模式都不足以承载高密度。【结论】在绿洲灌区,免耕一膜两年用与传统覆膜具有相同的通过增密获得同等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但免耕一膜两年用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大;免耕一膜两年用结合103 500株/hm2的密度可作为绿洲灌区地膜减量和玉米高产、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调控土壤水、热与持续增产、增效的协同效应,为该区确立高效、环保覆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塑料地膜全膜覆盖(PM)、降解膜全膜覆盖(BM)、膜垄种植(RH)和秸秆覆盖(SM)4种不同周年覆盖(休闲期+生育期)方式,以裸地不覆盖为对照(CT),通过3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利用特征的影响。【结果】周年覆盖能有效抑制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提高降水潜在利用效率,PM、BM、RH和SM处理休闲期分别较CT多储水53、51、32和36 mm,降水潜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12%、11%和10%。地膜覆盖增温显著,有效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累积速度,缩短了其生育进程,其中PM、BM和RH处理拔节期分别较CT提前了15、8和7 d,成熟期分别提前了17、7和7 d。与CT处理相比,PM、BM和RH处理产量增幅分别为52%、32%和27%,积温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57%、15%和58%,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1%、14%和26%,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3%、27%和29%,耗水系数则分别降低了33%、21%和22%。SM处理能有效增加玉米生育期土壤储水量,但土壤温度的降低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其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较CT推迟了4 d和5 d,最终产量、水分生产效率和积温生产效率分别降低了21%、18%和9%。PM处理增加了农田耗水量,其季末供水能力分别较BM、RH和SM降低了19、56和86 mm。但PM处理土壤水分平衡受生育中后期降水量影响较大,2015年7—9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71 mm,PM处理收获期100—2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CT处理减少28 mm,并较土壤稳定度降低5.4 mm,造成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结论】塑料地膜全膜覆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协同提高土壤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玉米生育中后期遭遇干旱容易引起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和产量波动;降解膜全膜覆盖和膜垄种植处理的增温和增产效果均弱于塑料地膜全膜覆盖,但更有利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秸秆覆盖降温、减产效果明显,不推荐在气温较低的半干旱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