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BF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抗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F转录因子在抗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低温可诱导CBF转录因子的表达。CBF转录因子能够特异结合启动子中的CRT/DRE元件,激活COR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株抗寒能力。目前已有许多成功将CBF基因导入植株的报道,为植物抗寒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双价抗寒基因CBF3/COR15A转化大白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拟南芥的冷诱导转录因子CBF3和抗寒基因COR15A在"黔白"系列大白菜的转化体系,以"黔白"系列大白菜3个优良自交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大白菜4d苗龄的带柄子叶、半子叶、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同时含有CBF3和COR15A双价抗寒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入大白菜,就影响大白菜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抗生素筛选得到大白菜T0代转基因抗性植株36株,经PCR检测后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6株。经抗寒性初步鉴定,转基因大白菜植株抗寒性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3.
张文玲  陈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52-6154,6261
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综述了渗透调节物质对提高植物抗寒能力的作用原理以及有关基因导入植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导入甜菜碱基因、脯氨酸基因、海藻糖相关基因等,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寒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寒害严重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分布,提高植物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抗冻蛋白、冷诱导、脂肪酸去饱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对植物抗寒基因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从生理的角度综述了植物抗寒性研究概况,包括生物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等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及抗寒锻炼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在人们通过分子育种方式定向改变植物抗寒性的大量研究基础上,就近年来有关植物抗寒分子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如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冻蛋白表达、低温信号转录、渗透调节、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抗寒分子育种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CBF3和COR15a双价基因的抗寒价值,通过模式植物烟草抗寒性的改良,为其他经济作物的抗寒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将低温诱导启动子AtRD29a分别控制的拟南养CBF3低温应答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COR15a冷诱导基因一起转入烟草,通过低温处理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转基因烟草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在1℃48 h未出现蒌蔫,而非转基因植株1℃12 h印出现萎蔫状态;转基因植株LT50为-1.01℃左右,非转基因植株LT50为0.86℃,转基因植株的细胞膜伤害率比非转基因植株低20%,半致死温度低约1.87℃;转基因植株的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Pro含量分别是非转基因植株的3.42、2.57、1.23倍.  相似文献   

8.
COR家族成员在调控植物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拟南芥中克隆一个新的低温胁迫响应基因At CP2,其属于COR基因家族中的COR413亚家族,编码区612 bp,编码203个氨基酸,分子量22.75k Da,等电点9.44。亚细胞定位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At CP2定位在叶绿体膜上,对ABA、PEG、Na Cl和低温四种非生物胁迫均有响应。基因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功能缺失性突变体cp2冷处理后存活率明显高于野生型拟南芥(WT),相对电导率和MAD均低于WT,证明At CP2基因负向调控植物抗冻性。蛋白质组及qRT-PCR分析结果证明At CP2通过负向调控4个ABA及低温胁迫相关基因(包括ABA2、KIN1、COR47和COR15B)的表达影响植物抗冻性。总之,At CP2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对了解COR413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MdWRKY23基因对苹果抗寒能力的影响及其抗寒机制,以苹果(Malus domestica)为试验材料,通过基因克隆得到全长为1 452 bp的WRKY家族基因MdWRKY23,该基因编码48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MdWRKY2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dWRKY23基因在植物根、成熟叶和新叶中表达量较高,在根尖表达量较低。低温处理时,MdWRKY23基因在新叶和根中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与对照植株相比,MdWRKY23基因过表达植株具有更强的低温耐受力,且转基因株系中低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研究表明MdWRKY23基因可显著提高植株抗寒性。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橡胶树抗寒育种的进展情况,结合当前对橡胶树结构,发育、水分、生物膜结构、呼吸作用、物质代谢与抗寒性的关系研究,慨括了寒害胁迫对橡胶树的伤害及橡胶树抗寒性的生物学机理.通过橡胶树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可以综合有效地评价橡胶树的抗寒性.要解决橡胶树的寒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分离多种植物的多种抗寒基因,深入研究植物的抗寒分子机理,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品种.  相似文献   

11.
分析黑龙江寒带植物基因资源保存的现状,寒带植物基因资源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黑龙江植物基因库保存基因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拟南芥类固醇类C22α-羟化酶基因DWF4的T-DNA插入缺失突变体dwf4为研究材料,通过观察突变体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表型,检测dwf4突变体和野生型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抗冷基因表达量和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的区别,探讨了该基因在抗低温胁迫反应过程中的功能。结果表明,敲除DWF4基因能够提高拟南芥对低温胁迫的抗性。dwf4突变体的抗低温胁迫能力一方面源于在低温胁迫下,与野生型相比,dwf4突变体中相对较低的电导率和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更多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另一方面源于低温胁迫条件下dwf4突变体中低温胁迫响应的下游基因RD29A及COR47的高表达。结果还表明尽管dwf4突变体中过氧化物含量增加,但是过氧化物酶基因Prx22与Prx698的高表达对过氧化物的毒害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说明在拟南芥中DWF4负调控拟南芥对低温胁迫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耐寒相关基因进行转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为使烟草提高耐寒性,本研究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ICE1序列设计引物,以拟南芥cDNA为模板克隆了植物耐寒基因ICE1(全长1485bp),经PstI酶切检测克隆到的ICE1序列和GeneBank公布的一致。为我们下一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独行菜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可耐受一定程度的低温胁迫,研究独行菜的低温耐受机制。【方法】设计兼并引物,从独行菜冷诱导叶片的cDNA中克隆获得LaCBF3LaCOR15a基因核心片段。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两个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442 bp LaCBF3及405 bp LaCOR15a核心片段,经比对与拟南芥CBF3COR15a基因核心片段相似性分别为84.38%、81.8%。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独行菜幼苗中,LaCOR15a基因不仅响应低温胁迫,还能迅速响应高盐、干旱及ABA处理,不同条件下表达各有差异。LaCBF3仅对低温胁迫响应迅速。【结论】LaCBF3LaCOR15a在独行菜幼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LaCOR15a基因也应答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15.
温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地域分布界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农 作物产量损失巨大,因此,研究植物尤其是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抗冻机理和抗冻人工调控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近 年来植物抗寒生理机理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植物应对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及人工调控措施,介绍了主要抗寒基因 及其人工调控植物抗寒的应用研究,为植物的抗寒防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观赏价值高,引种栽培历史悠久。但低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限制其景观应用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木兰科植物抗寒机制的研究和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借鉴和指导,从影响木兰科抗寒的遗传基础、外部环境及化学诱导剂等因素,细胞学与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及分子水平等研究方法,综述了木兰科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鲤鱼耐寒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80个随机引物对黑龙江野鲤(耐寒)、柏氏鲤(不耐寒)和杂交F1(越冬成活)的群体混合DNA样品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引物S1043、S1052和S1066扩增出与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各一个。至此,共获得9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一步表明抗寒性是数量性状(QTL)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此外,就RAPD—PCR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模板纯度、水的去离子和不同商标酶的活性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对目前所应用的淡水鱼类抗寒基因工程研究策略及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9.
鲤鱼耐寒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0个随机引物对黑龙江野鲤(耐寒)、柏氏鲤(不耐寒)和杂交F1(越冬成活)的群体混合DNA样品进行RAPD—PCR扩增,结果引物S1043、S1052和S1066扩增出与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各一个。至此,共获得9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一步表明抗寒性是数量性状(QTL)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此外,就RAPD—PCR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模板纯度、水的去离子和不同商标酶的活性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对目前所应用的淡水鱼类抗寒基因工程研究策略及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冷应激发生机制以及冷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基因表达变化,选取28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冷应激24 h后下丘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比较淮南麻黄鸡冷应激24 h前后下丘脑组织基因表达谱,表达倍数>3倍的基因共877个,其中下调基因334个,主要涉及HAAO、CHRNA9及STAM2等信号转导接头分子基因的低表达;上调基因543个,主要为CCK、NPY及其受体基因、CAMK2A、SST及TRH等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析可见,在冷应激24 h过程中,鸡下丘脑首先启动神经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刺激鸡体产生采食欲望,随后启动脂质代谢途径以供应机体能量需求.在此过程中,Jak-STAT、Ca离子信号通路等一系列生物反应途径发生响应,以调节机体对寒冷应激的反应.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通路分析为阐明鸡冷应激机理提供重要信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有助于抗冷应激分子育种候选基因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