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繁殖性状存在负的母体效应 ,表型变化不稳定 (呈亲代高子代低 ,亲代低子代高的趋势 ) ,不适宜用表型选择进行选择 ;(2 )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平均重、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个体平均重、断奶头数、总乳头数的遗传力分别为 0 2 30、 0 2 42、 0 2 19、 0 2 5 7、 0 184、 0 12 8、 0 40 8、 0 419、 0 5 0 2 ,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而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 (3)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都比较强 ,断奶头数与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应作为繁殖性状的主选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各世代种猪的估计育种值,在进行第5世代选种选配的同时,对品系选育过程进行再评定。[方法]依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育种资料,应用NETPIG猪育种管理软件及SAS软件进行育种值估计及数据分析。[结果]选育各世代留种公猪的综合育种指数呈上升趋势,4世代留种公猪的平均父系指数为107.44,ADG、AGE、BF、NBT、NOBA、CLR和EMA的遗传趋势分别为0.776、-0.704、-0.087、0.115、0.055、0.062和0.027。[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的选育过程,在主选性状上所采取的育种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每个世代末有必要用BLUP法对种公猪进行遗传再评定及遗传与表型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用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猪个体育种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养猪科学研究所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 1986~ 1992年期间测定资料 1747条、繁殖性能资料 5 2 0条和系谱资料 ,对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 6个性状进行了详细的遗传统计分析。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 (MTDFREML软件 )估计了这些性状的不同遗传模型条件下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用BLUP方法 (PEST软件 )估计这些性状的育种值 ,并计算遗传进展。日增重、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力分别为 0 .41、0 .47和 0 .42 ,日增重和背膘厚两性状间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别为 0 .0 2和 - 0 .0 2 ,背膘厚和边膘厚遗传相关为 0 .99。而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遗传力分别是 0 .0 9、0 .12和 0 .2 1。日增重、背膘厚、边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遗传进展分别为 3g/d、- 0 .14mm、- 0 .13mm、0 .0 13头、0 .0 2头和 0 .0 3kg。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经 6个世代的选育 ,主要性能指标均取得一定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区域亚热带气候下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参数和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为有效提高母猪生产力及制定猪场生产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9458头纯种丹系长白母猪的25861窝分娩数据和13317头纯种丹系大白母猪的39420窝分娩数据,以窝内初生平均重(AVEBW)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表示仔猪均匀度,估计仔猪均匀度与其他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并对仔猪均匀度与总产仔数(NBT)、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T)和AVEBW进行遗传力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仔猪均匀度方面,长白猪AVEBW的SD为262.6±93.4,高于大白猪的257.6±92.4;长白猪和大白猪的CV相当,分别为(17.9±6.8)%和(18.0±6.9)%.长白猪和大白猪AVEBW的SD遗传力分别为0.082和0.084,CV遗传力分别为0.071和0.078,即仔猪均匀度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长白猪和大白猪AVEBW的SD与CV间具有较高的正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且SD与其他繁殖性状均呈正遗传相关,CV与NBT和NBA呈中等正遗传相关、与LWT和AVEBW则呈负遗传相关.[结论]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仔猪均匀度为低遗传力性状,且与产仔数存在正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进行仔猪均匀度应用选育时需综合考虑其他非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种猪场湘白Ⅰ系猪核心群1985~1989年度5个世代的数据资料,采用各性状表型值和育种值最小二乘均数对世代数的回归作为评估表型趋势和遗传趋势的方法,分析对生长速度的选择效果,以及对繁殖性状的相关选择反应。结果表明,正向选择湘白Ⅰ系猪断奶时及以后生长速度,其断奶前生长速度亦略有提高,对繁殖性状则基本没有影响.断奶体重和断奶前日增重的表型趋势分别为1.6kg 和27.65g/d,相应遗传趋势分别为0.59kg 和6.91g/d;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的表型趋势分别为0.062头,0.101头,-0.144kg,7.034kg;相应遗传趋势为0.014头,0.016头,-0.02kg,0.492kg。  相似文献   

6.
用AFL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山西瘦肉型猪(SD Ⅲ系)进行纯度检测,旨在为评价该猪种的遗传稳定性提供相关参数,并对这两种方法应用于遗传距离、相似系数的估测进行了比较。AFLP实验用8条引物,对SD Ⅲ系14头猪进行了基因组DNA分析,共获得101个AFLP标记,单引物获得的标记数在3~15之间,群体相似系数为0 928(0 892~0 978);遗传距离为0 072(0 108~0 022)。RAPD实验用14条随机引物,共获得124个RAPD标记,单引物获得的标记数在4~11之间,群体相似系数为0 944(0 901~0 987);遗传距离为0 056(0 099~0 013)。结果表明:1AFLP和RAPD适宜于基因组DNA检测,但AFLP优于RAPD,2SD Ⅲ系猪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雅发褐壳蛋鸡为供试材料 ,在零世代和一世代双向选择的基础上 ,应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对体腹脂性状继续进行双向选择 ,比较了高低脂系的生产性能 ,并研究了二世代母鸡中后期血浆VLDL浓度与上述性状的相关程度 ,进一步探讨了血浆VLDL浓度的双向选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二世代前期(19~ 4 3周 )产蛋量高脂系较高 (P <0 .0 5 ) ,在中后期 (44~ 6 2周 )低脂系产蛋量较高 (P <0 .0 5 ) ,全期 (19~ 6 2周 )产蛋量高、低脂系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二世代母鸡血浆VLDL与前期 (19~ 4 3周 )产蛋量呈显著的正表型相关 (P <0 .0 5 )和中等程度的正遗传相关 ,与中后期 (44~ 6 2周 )产蛋量呈显著的负表型相关 (P <0 .0 5 )和中等程度的负遗传相关 ,与全期产蛋量呈极低的正表型相关 (P >0 .0 5 )和正遗传相关。二世代母鸡蛋重低脂系较高 ,但两系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血浆VLDL浓度与蛋重呈较低的负表型相关和中等程度的负遗传相关 ,表明对血浆VLDL浓度的低向选择有可能使中后期蛋重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物模型BLUP对甘肃瘦肉型猪新品系A、B、C的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品系遗传力均属于低遗传力范围,各系遗传力已基本稳定。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不仅在数值上有差异,有的甚至符号相反,说明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繁殖性状与近交系数在世代进展中的相关系数由弱负相关向弱正相关转化。利用BLUP法对“八五”期间的产仔数性状作逆向再评定发现,A、B、C3品系再在产仔数方面的选育是极其成功的。除A品系活产仔数随世代的进展,遗传变异在加大之外,各系活产仔数和断奶窝重的遗传变异都在下降,性状趋向于稳定,只是在四世代稍有波动。从A、B、C的遗传趋势来看,与品系的培育目标一致,从环境趋势来看,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八五”期间采取的选育措施是有效的,但各性状的遗传、环境走势不稳定,除了与饲养管理条件的控制有关外,选育措施的进一步改进和动物模型BLUP为主的工厂化养猪管理系统的引用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生长发育性状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元内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测了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 ,结果表明 :(1)6月龄胸围、腿围遗传力较低 ,分别为 0 135和 0 130 ;初生重、断奶重、 70日龄重、 4月龄体重、 6月龄体重、 6月龄体高、 6月龄体长和 6月龄平均背膘厚的遗传力较高 ,分别为 0 44 7、 0 439、 0 32 7、 0 434、 0 2 92、 0 380、0 30 3、0 5 63。 (2 )遗传相关中 ,断奶重、 6月龄体重与其它性状间呈中等或强的正相关 ,可作为育种过程中的主要选种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罗氏沼虾不同群体世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5对多态性良好的SSR分子标记对罗氏沼虾泰国群体、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不同世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基于遗传距离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泰国群体3个世代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呈逐代下降趋势.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群体(SA3和SC2)4个世代的Na、Ne、He和PIC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SA3选育系的PIC从0.3827下降至0.2560,SC2选育系的PIC从0.3877下降至0.2557.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群体(KB3和KA2)3个世代的Na、Ne、Ho、He和PIC无明显下降趋势,KB3选育系的PIC从0.2952下降至0.2845,KA2选育系的PIC从0.3721下降至0.2974.除Ho外,泰国群体各项遗传参数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抗病专门化选育系(KB3和KA2)F2世代的各项遗传参数也均高于同期的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SA3和SC2)F3世代.泰国群体与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其3个世代独立聚类成一支;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群体和抗病专门化选育群体的各世代则聚类成另一支.[结论]生长快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纯合,而抗病专门化选育系的选育方向会使某些基因趋于杂合,因此,在罗氏沼虾专门化品系选育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群体数量防止近亲杂交现象发生,或及时引入新的泰国群体对选育群体进行引种复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进行遗传评定.【方法】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和REML法(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对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估测.【结果】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繁殖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在1.75%~6.42%之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有效乳头数、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和断奶窝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160、0.091、0.112、0.072、0.167、0.170、0.116、0.119、0.202和0.114;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与初生个体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断奶个体质量的表性相关(-0.220、-0.121、-0.061、-0.249、-0.125、-0.099、-0.179、-0.057、-0.217)呈弱的负相关,其他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正相关,且断奶窝质量与其他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呈中等或强的正相关;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存活仔数、有效乳头数、初生个体质量、初生窝质量、21日龄个体质量、21日龄窝质量、断奶个体质量和断奶窝质量的世代遗传进展分别为0.000 440头/世代、0.001 019头世代、0.000 112头/世代、0.003 106对/世代、0.004 361kg/世代、0.000 115 kg/世代、0.002 620 kg/世代0.010 261 kg/世代、0.001 875 kg/世代和0.011 226kg/世代.【结论】各性状的表型参数变异系数较小,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符合一般规律,说明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已具有稳定的遗传基础,已达到选育的目标;在选育过程中,可以把总产仔数和断奶窝质量作为主选性状,用于选择高繁殖力个体.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瘦肉型新品系SD-Ⅱ系的选择效应进行了分析。经过5个世纪的选育,公、母猪7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由0世代的427.4g和431.6g提高到5世纪的534.6g和574.3g;背膘厚度分别由0世代的2.83cm和2.96cm下降到5世纪的1.23cm和1.24cm;其它性状都有很大的提高,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如背膘厚度)变异系数较其它性状大,各性状变异系数随世代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说明加性遗传方差减小,遗传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白猪SⅡ_1系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大白猪SⅡ1系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对中国大白猪SⅡ1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测。[结果]总产仔数(TNB)、活产仔数(ANB)、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1、0.09、0.14和0.05。各性状间(TNB/ANB、TNB/LWB、TNB/LW21、ANB/LWB、ANB/LW21、LWB/LW21)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91、0.76、0.65、0.85、0.59和0.38。[结论]中国大白猪SⅡ1系主要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均已达到或超过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分析了1990—1995年间新荣昌猪Ⅰ系同胞肥育性能的资料共173头。采用公畜模型REML方法估计了主要肉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得出:主要肉质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偏高,介于0.28到0.48之间,肌内粗脂肪含量的遗传力高达0.81;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中等偏低,在-0.47到0.50之间,多数达显著水平;肉质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则中等偏高,从-0.88到0.97,但多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应用HARVEY程序对莆田黑猪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乳头数13.22个,产仔数10.17头,产活仔数9.61头,初生窝重8.34kg,初生个体重0.82kg,20日龄仔数8.89头,20日龄窝重35.07kg,断奶仔数8.83头,断奶窝重48.06kg,断奶个体重5.38kg。繁殖性状乳头数、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20日龄窝重、断奶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个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193、0.160、0.186、0.223、0.247、0.046、0.016、0.33l和0.284。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介于-0.642~0.808之间,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分别在-0.714~0.982和-0.770~0.880之间。乳头数与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间的遗传相关为负值,而表型相关和环境相关为正值;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正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且窝性状的相关性都较强,窝性状和个体性状(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存在着负的遗传相关。断奶窝重可以作为莆田黑猪繁殖性状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罗氏沼虾生长速度,以5个罗氏沼虾专门化品系选择系(A、B、C、D、E系)子四代为亲本,运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建立了25个交配组合,90 d后对这些交配组合的子一代生长性状(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体质量)进行种内杂交优势及遗传力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D×C组合外,其他杂交组合生长性状表型值均优于自交组合;所有杂交子一代均表现出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杂种优势,其中A×E组合杂交优势最大,可使体长增加17.22%,体质量增加71.08%;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及体质量的遗传力估计值依次为0.549、0.548、0.527、0.516和0.580,均达到了高度遗传力的标准;体长与体质量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均最大,分别为0.752 2和0.980 0;头胸甲宽与第一腹节高的遗传相关最小为0.667 5,体长与第一腹节高的表型相关最小为0.924 0。本研究可对罗氏沼虾进一步提高生长速度的杂交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Ⅱ_1系基础群的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引进的SPF级美系大白猪和原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Ⅱ系的基础上,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Ⅱ1系基础群。建立了共7个血统、14头公猪、80头母猪的品系选育基础群,基础群初产母猪产仔数9.61头/窝,达100kg体重日龄为175.04d,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9.48mm,公猪间平均亲缘系数0.0179,母猪间平均亲缘系数0.0213,群体平均亲缘系数0.0192,美系大白猪氟烷敏感基因频率0.0625。基础群遗传基础广泛,基因来源丰富,为新品系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玉米雄性不育系M1号、M2号选育的基础上,根据雄性不育系的遗传规律,介绍了M3号和M4号的选育过程,并对这2个新的不育系进行了简单的遗传组成分析和综合性状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波尔山羊部分生产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16 8头波尔种羊及其 345头后裔资料计算波尔山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的主效基因指数 ,并对其中 12头公羊的 2 5 6头后裔的窝产羔数、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进行遗传分析。结果窝产羔数、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 0 15 ,0 4 3,0 39和 0 35。产羔数与羔羊初生重、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2 ,0 4 5和 0 4 6 ;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34,- 0 36和 - 0 4 1。羔羊初生重与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和 0 6 2 ;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4和 0 72。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间的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 8和 0 78。主效基因指数分析表明 ,初生重不存在主效基因遗传 ,而 1月龄和 2月龄体重存在主效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20.
MTDFREML法估计大白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运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MTDFREML),对湖南正虹种猪场和益阳市农科所种猪场(益农种猪场)大门母猪1998—2004年的共7736胎次的繁殖性状育种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2个猪场繁殖母猪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B)和21日龄窝重(LW21)的遗传力分别为0.23,0.18,0.21,0.27,母体遗传效应占表型方差百分率为0.09—0.15,窝效应占表型方差百分率为0.08-0.38.繁殖性状间遗传相关为0.37—0.78.永久环境相关为0.80—0.93。表型相关为0.32~0.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