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抑制素(Inhibin,INH)是一种由雌性动物的卵泡颗粒细胞和雄性动物的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抑制素免疫可以促进卵巢卵泡发育,提高动物的繁殖力.抑制素基因免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动物繁殖新技术.通过对基因免疫的优点、效果、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以及基因免疫在养禽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植物寄生线虫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笔者对植物寄生线虫的发育基因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目前,关于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及其调控机理研究不多,主要集中于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RNAi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在线虫发育基因分析中得到成功应用.利用模式动物秀丽小杆线虫发育基因的信息和方法研究植物寄生线虫发育基因将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是1种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的肽类物质。动物要达到正常的性成熟和生殖能力则需要适当的IGF-Ⅰ水平。睾丸是雄性动物的重要生殖器官,为了探讨IGF-Ⅰ基因对于雄性动物睾丸组织发育的影响,本实验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研究了IGF-Ⅰ基因在军牧1号白猪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IGF-Ⅰ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睾丸组织中均表达,但是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六月龄时(性成熟阶段)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深入探讨IGF-I基因调控动物繁殖机能以及在生产中如何提高家猪的繁殖力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ⅠR)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中,是一种在动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酪氨酸激酶。探讨IGF-ⅠR基因多态性与动物机体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从IGF-Ⅰ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前脂肪细胞是动物脂肪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脂肪组织发育、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增殖、分化过程调控机制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对这一调控机制的阐明有助于动物品种的改良,甚至引发人类医学的革命。本文着重总结了动物前脂肪细胞在分化、增殖过程的基因调控作用,并概述了其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鹅属于卵生动物,在适宜环境的条件下,卵巢上的卵泡可持续发育、成熟、排卵,发育到性成熟的时候受精。ERK信号通路中myc和srf基因在鹅等级前卵泡发育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以籽鹅为试验动物,围绕鹅等级前卵泡发育调控机制展开研究。利用qRT-PCR方法检测在鹅等级前卵泡的ERK通路中myc和srf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籽鹅的各个等级卵泡中目的基因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等级卵泡中不同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表明ER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可能在鹅的卵泡闭锁现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71-273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是一种差异性基因克隆的新技术,它对研究细胞生殖、发育、分化、衰老及死亡等生命过程中有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及相关基因的分子克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工具。简要概述了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优越性、缺陷及其在相关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Dmrt基因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在脊椎动物中主要参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器官发育和功能维持的一个基因家族,其主要功能与性别决定、器官发育及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对该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Dmrt1,且在不同的物种中克隆到该基因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对研究Dmrt基因提供参考,综述了近期Dmrt基因家族研究的一些特点、功能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约20~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作用于靶基因mRNA的非翻译区抑制其翻译进而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从而影响生物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等。miRNA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BMP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等表达参与动物毛囊的周期性生长发育、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被毛颜色的形成等。本研究从miRNA生物合成、miRNA对毛囊发育作用和对动物毛囊发育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入了解miRNA调控动物毛囊的发育机制,并为今后指导毛用和皮用动物选育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海集萃     
动物导入异体基因新技术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已发现一种新的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较为容易地把人的基因导入实验室动物的体内。这项技术使用精子把外来细胞的一部分DNA送到实验鼠体内。一位研究人员说 ,在由夏威夷大学胚胎学家所做的实验中 ,大约有20 %接受外来DNA的幼鼠成功携带了转基因。大多数携带了转基因的动物把基因传给了下一代。研究人员说 ,目前的技术是把DNA直接注入到受精卵中 ,此法不仅昂贵而且成功率不到10 %。而现在这种实验方法有效一些 ,如果使之适用于家畜 ,则将带来广泛的商业用途。(王山)牛粪用于商业发…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技术改良家畜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6年8月,全球第一个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药物ATryn批准上市,这标志着转基因技术在动物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黄金时期.作者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改良家畜的研究历史、现状和产业化进展.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提高了转基因效率,同时还为家畜基因敲除和定点整合提供了新的途径;转基因动物在药物生产、疾病模型、干细胞治疗和异种器官移植等方向研发速度正在加快;近年来,在转基因动物育种领域,肉质、生长速度等重要生产性状的转基因改良也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国际上对转基因动物研究及其利用的生物安全性评估也日臻完善.显然,转基因动物产业正在初露端倪,其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牛αS1-酪蛋白基因构建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晓斌  李春笑  赖松家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40-6141,6190
牛αS1-酪蛋白基因是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常用的表达载体,可以指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中高水平表达。对牛αS1-酪蛋白基因的结构、表达载体的各种调控元件及其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贺滉  郭安平  孔华  贺立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07-1309,1321
综述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优缺点以及差异显示技术的改进过程,并对其在植物发育、植物抗性机理、植物杂种优势机理以及植物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等植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其在遗传背景、解剖学、生理病理学、营养代谢和疾病特征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农业生产性状改良、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和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重要对象。随着ZFN、TALEN和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转基因或基因编辑猪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转基因及基因编辑猪的研究现状,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生产性状改良如提高产肉量、改善肉质、提高抗病能力和建立人类疾病模型、动物生物反应器、异种器官移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猪遗传改良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介绍分离差异mRNA技术的发展过程入手,重点概述了SSH、DDRT-PCR和cDNA-AFLP技术的程序和优缺点, 及其在分离目的基因、研究发育调控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扩增出769bp的编码SPA细胞壁跨膜区的编码序列。将扩增的片断克隆进pEZZ-18载体BamHI和sall位点之间。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HB101后,根据酶切分析筛选到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pZSPAX。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重组质粒中的插入序列与已发表的SPA-X是一致的。通过水肿病毒素B亚单位(SLT-IIeB)基因(slt-IIeB)证实质粒pZSPAX能作为在细菌表面表达目的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是生命科学领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以其对生物内源基因改变的精确性极大地推动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而CRISPR技术则是目前适应范围最广、可靠性最高的一类基因编辑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高效、简单等优点。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已在动植物遗传育种、生物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本文以基因编辑技术为切入点,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史、原理、应用过程,以及CRISPR技术在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旨在为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遗传育种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技术在小扁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扁豆营养丰富,是人类膳食和动物饲料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作者对小扁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等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这一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小扁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该基因在进化遗传中所受到的选择作用,揭示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和保守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参照NCBI数据库上发表的6种动物CACNA2D1基因编码序列,利用常规生物学软件,对动物CACNA2D1基因进行进化遗传分析。[结果]这6个动物的CACNA2D1基因序列核苷酸组成基本相同,其平均GC含量为42%,偏倚不严重,这6条同源序列的ENC值在50.319~53.624,CACNA2D1基因在密码子的使用上存在轻度偏倚,该基因各同源基因间的同义和非同义替换率之比不同,且变化范围较大,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极为保守且经历了净化选择。[结论]CACNA2D1基因可能是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候选基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小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鼠尾成纤维细胞重编程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以来,iPS的研究成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与胚胎干细胞相比,iPS细胞有操作简便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如创建人类疾病的遗传模型,培育转基因动物用于器官移植,改善动物生产性状和抗病性,以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另外,iPSCs的产生对于解决长期以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问题有巨大的意义,iPS结合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疗法的成果已经应用到了动物疾病模型上。iPS细胞技术给病人特定细胞治疗和基因针对性药品研制带来了巨大的前景。此外,该技术也提供了iPS细胞重编程机制和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研究的新平台。然而,现阶段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只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iPS技术要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主要针对iPSCs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