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瓜在栽培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农药,其嫩瓜、老瓜、瓜花、叶柄、嫩梢等都可作蔬菜食用,尤其是将嫩梢炒食,味清淡脆嫩,鲜美可口,实为蔬菜之佳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湖北省远安县菜农近几年采用露地、大棚栽培南瓜收获嫩梢上市销售,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其栽培与其他叶菜类相比具有投入少、时间短、效益好等优点。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蔬菜》2007,(3):39-39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农产品市场商机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能及时把握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增收的路子就会有很多。比如说,近年蔬菜市场出现了崇尚鲜嫩蔬菜、蔬菜嫩乳化食用的趋势,因此,蔬菜种植也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适当发展一些适于鲜食、嫩食的青玉米、嫩花生等。另外,蚕豆、莲藕、香椿甚至一些野菜、牧草,如苜蓿、苦菜等,都出现了嫩乳化消费的趋势。生产这种类型的嫩乳化蔬菜,不仅投入成本少、种植周期短,而且经济效益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抢鲜卖嫩本是条不错的市场营销路,可是如果大家都往这个“独木桥”上挤,反而令鲜嫩蔬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3.
《北方园艺》2011,(11):202
嫩玉米是指取食乳熟期的新鲜果穗或鲜籽粒的玉米,也称之为水果玉米或蔬菜玉米。其营养价值高,且香、甜、嫩,口感好,经济价值高,利用价值大。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嫩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反季节销售加工香甜适口的玉米,其产品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喜爱。现就其加工技术做简要介绍。1原料采收:一般甜玉米品种的采摘期为花丝抽出后的第23~25d,此时甜玉米嫩穗的糖含量最高,加工  相似文献   

4.
菊花脑栽培历史悠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品种[1],是一种新兴药膳同源蔬菜[2],其嫩梢、嫩叶可供食用,既可作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保健食材,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基质栽培菊花脑,具有管理方便、节省成本、缩短幼苗培育期等优点[3].  相似文献   

5.
四季豆食用价值及早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季豆又名菜豆、小刀豆、鹊豆、树豆、藤豆等,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明宣德年间(15世纪初)引入我国,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日常食用的主要是其嫩荚,成熟后的种子也可作菜食用。与许多豆类作物相比,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6.
<正>南瓜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原产于亚洲南部,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植物之一。我国从明末清初时开始引进南瓜种植,南瓜的适应性很强,为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嫩瓜可作蔬菜,味甘适口,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故不少地方又称之为"饭瓜"。现我国大  相似文献   

7.
<正>南瓜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原产于亚洲南部现已在我国各地都有栽种。嫩瓜可作蔬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故不少地方又称之为"饭瓜";南瓜属葫芦科南瓜属,我国南瓜分布最广,嫩果、老果兼食南瓜,因产地不同而叫法各异,又名番瓜、麦瓜、倭瓜、金瓜、金冬瓜等。南瓜的适应性很强,南北各地都普遍栽培,为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8.
四棱豆又叫翼豆(Winged Beau),原产东南亚一带,它的嫩豆荚,茎叶都可作蔬菜,豆子可榨油及加工豆制品,老藤叶是优质的饲料和绿肥,块根也可食用,其根瘤能培肥地力。故四棱豆是一种粮、油、菜、饲料、绿肥等多用途植物。据国外资料报道  相似文献   

9.
吴鹏 《中国果菜》2012,(7):35-35
蚕豆属豆科野豌豆属结荚果的栽培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胡豆、罗汉豆、佛豆。干、鲜豆粒可食用,并可作工业原料,茎叶可作饲料。蚕豆是营养极其丰富的优质蔬菜。其嫩豆粒是春末初夏上市的一种蔬菜,无论炒、煮或配佐与荤菜中,或烧汤等,都是有翠绿清香、软嫩鲜美的风味。蚕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资,尤其蛋白质、脂肪、糖、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尼克酸都很丰富且含有多种氨基酸葫芦巴碱,常吃既可健身,还可防病。其干豆粒可加工成多种食品,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黄秋葵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inn) Moench]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羊角豆、洋芝麻、毛茄、补肾草、咖啡黄葵、珍珠菜、植物伟哥等,黄秋葵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作为蔬菜食用的黄秋葵在我国引种的时间不长,大略仅有10年左右。黄秋葵主要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果供食用,既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涮火锅、烧烤,又可作泡菜、制罐头等,其分枝嫩尖、幼叶、花也可作蔬  相似文献   

11.
《西南园艺》2006,34(2):46
笋玉米是指以采收幼嫩果穗为目的的玉米。由于这种玉米吐丝授粉前的幼嫩果穗下粗上尖,形似竹笋,故名笋玉米。笋玉米的食用部分为玉米的雌穗轴。以及穗轴上一串串珍珠状的小花。它营养丰富,清脆可口,别具风味,是一种高档蔬菜。食用方式目前主要有爆炒鲜笋、调拌色拉生菜脯制泡菜、制作罐头。是宴席上的名贵佳肴。根据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添加各种佐料,可制成不同风味的罐头。这种罐头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目前.笋玉米的食品开发已成为新的热点。由于无法机械采收,只能人工一个一个地从果穗苞叶中剥出,所以欧美国家因人工昂贵而无法组织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2.
南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瓜又名麦瓜、番瓜、倭瓜、金冬瓜,属葫芦科南瓜属。原产于亚洲南部,南瓜的适应性很强,南北各地都普遍栽培,我国南瓜分布最广,因产地不同面叫法各异。嫩瓜可作蔬菜,味甘适口.是夏秋季节的瓜菜之一;老瓜可作饲料或杂粮,故不少地方又称之为“饭瓜”。  相似文献   

13.
我县近年来利用单季中稻秧田前茬,秋播时种上一季豌豆,既可作蔬菜,又可作绿肥,且不影响来年中稻适时落谷,人们称这种茬口为一举三得。从近年推广实践看,以豌豆作为单季中稻秧田前茬作物种植,好处很多,至少有下列几点:一是菜肥两用,可提高经济效益:豌豆嫩头,味鲜可口,是城乡人民争相购买的理想蔬菜,一般早播的春节前即可采  相似文献   

14.
四棱豆又叫翼豆(Winged Bean),原产东南亚一带,它的嫩豆荚、茎叶都可作蔬菜,豆子可榨油及加工豆制品,老藤叶是优质的饲料和绿肥,块根也可食用,其根瘤能培肥地力,故四棱豆是一种粮、油、菜、饲料、绿肥等多用途植物。据国外资料报道,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四棱豆在湖南栽培,一般采荚期在8月底至11月,10~11月是采荚旺季,这时正值蔬菜青黄不接季节,引种推广四棱豆可为秋季渡淡蔬菜增添新的花色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木耳菜是中国传统蔬菜,有着古老的历史,口感清香,口感鲜美嫩滑,是一种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叶食用,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高。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其味清香.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木耳菜不但美味而且营养含量极其丰富,尤其钙、铁等元素含量是其他蔬菜不可比的,还附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热量低、脂肪少,经常食用具有降血压、益肝、清热凉血、利尿、防止便秘等功效,是补钙的优选经济蔬菜.非常适宜老年人食用。  相似文献   

16.
藿香(Agastache rugosa O.Kuntze)又名巴蒿、拉拉香、排香草,为藿香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可作药用,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解表,和胃止呕等功效。同时因藿香具有独特的芬香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其嫩叶芽和花序可作为蔬菜食用。藿香作为一种药用蔬菜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现将其特征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豇豆又名豆角、长豆角等,因其荚果均成双生长,左右相对,形如兽角,故被形象地称为角豆、豆角,原产于非洲东部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我国为豇豆的第二起源地,自古就有豇豆栽培.以嫩荚果作蔬菜供食,可煮食、炒食、凉拌,也可腌制、酱制加工,制成泡菜,旺产季节烫漂晒干,冬季与肉共炖,别有风味;老熟种子可代粮食,与大米共煮成豆饭、豆粥,清香可口,还制成豆沙可作糕点馅料等;茎叶可作牲畜饲料.  相似文献   

18.
菜豆又名豆角、刀豆、四季豆等,以嫩荚供食,质地脆嫩,肉厚味鲜,营养丰富,嫩荚约含蛋白质6%,纤维10%,糖1%~3%.干豆粒约含蛋白质22.5%,淀粉59.6%.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通过日光温室生产,一年四季上市颇受欢迎,经过2 a的调查,湟中县生产的菜豆平均产量达30 225 kg/hm2,产值达8.4万元/hm2,加之栽培比较容易,是日光温室茄果类、叶菜类蔬菜良好前茬,因此菜豆在高寒地区日光温室产品多样化和轮作倒茬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东方 《广西园艺》2004,15(5):54-55
田三七Anredera Cordifolia(Ten)Sreenis别名藤三七、洋落葵等,落葵科落葵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广东、四川、湖北等地均有分布。目前已发展成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蔬菜新品种。田三七主要以叶片、嫩梢作食用;叶片口感滑嫩,嫩梢清脆,上汤或火锅食用为多,珠芽和地下块茎可作汤、炖鸡。田三七具有活血及消肿化淤,  相似文献   

20.
四棱豆     
四棱豆[Pteragenolobus(L)DC]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草本豆科植物,营养价值较高,主要以食用嫩荚为主,块根、种子、嫩梢和叶片也可食用。其嫩荚可以鲜炒、盐渍和作酱菜,嫩梢可作汤,块根可以象马铃薯一样食用。四棱豆的块根蛋白质含量是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