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猪直肠pH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体重 (2 0± 0 .5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 1 0 8头 ,随机分成 9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设 3个重复栏 ,每栏 4头猪 ,公母各半。采用 32 试验设计 ,研究日粮中谷物组成和NSP复合酶的添加对生长猪直肠pH值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日粮中谷物组成和NSP复合酶的添加对生长猪直肠pH值和微生物区系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随着谷物组成中小麦含量的增加 ,生长猪直肠pH值、大肠杆菌数和沙门氏菌数升高而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降低 ;在 3种不同谷物组成的日粮中添加NSP复合酶 ,均能降低生长猪直肠pH值、大肠杆菌数和沙门氏菌数而提高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 ,有利于改善生长猪直肠的微生物菌群。因此 ,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猪日粮中谷物组成以 38%小麦和 6 2 %玉米较为适宜 ,NSP复合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0 .0 2 5 %。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禽》2006,28(15):30-30
在商业禽类生产和加工中沙门氏菌的控制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沙门氏菌在禽群中感染和定居的重要来源。饲料结构(微粒大小和形式)影响了沙门氏菌对猪的感染。在饲喂精粉料和颗粒料的猪体内发现了高水平的沙门氏菌。这些影响可以归为消化道中的pH、微生物群落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改变。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饲料微粒大小和形式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T)在肉鸡消化道和盲肠中存活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Billy Hargis的家禽研究实验室发现了如何开发能够通过肉鸡和火鸡的饮水防止家禽抗沙门氏菌感染的益生菌——也称为直接饲喂型微生物(direct-fedMicrobials,DFMs)。由他们开发的其中一个DFM产品名叫FM-B11,该产品已授权给一家初创公司,随后被取FloraMax商品名的产品。但是,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即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3个试验来评定植物乳酸菌+木聚糖酶对降低感染沙门氏菌肉鸡(1~30日龄和42日龄)生产性能下降的效果。肉仔鸡在3日龄时感染沙门氏菌10^3-10^5cfu/只。设4种日粮:小麦基础日粮(C+);添加0.1g/kg木聚糖酶(E);添加10。cfu/g植物乳酸菌(P);添加0.1g/kg木聚糖酶+10^6cfu/g植物乳酸菌(PE)。饲喂蛙础13粮的未感染肉仔鸡作为负对照组(C)。每个处理9笼鸡,每笼6~8只。每周记录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FCR)。试验1,根据原位杂交的荧光量计算盲畅的细菌数。通过微生物培养计算试验鸡的沙¨氏菌数(试验2和3)。试验3中测定35~39日龄肉鸡养分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感染沙门氏菌显著降低肉鸡的13增重(23.6%降列32.8%),然而饲料转化率从1.0%提高到19.7%。  相似文献   

5.
《饲料与畜牧》2009,(4):60-61
水解羽毛粉日粮中添加氨基酸对育肥猪的效果 本研究探讨了在育肥猪日粮中完全用水解羽毛粉代替豆粕的可行性。45头小母猪和45头去势公猪(每栏3头小母猪或3头去势公猪,每栏平均体重57.8±0.8kg)随机分5组,每组6个重复,饲喂1号育肥猪日粮。每栏试验猪平均体重达到81.0±1.4kg时,饲喂2号育肥猪日粮。玉米一豆粕日粮、1号育肥猪日粮和2号育肥猪日粮作为正对照日粮(PC),每kg日粮配方中分别含有6.1g和4.7g表观回肠可消化赖氨酸(AID)。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为了考察直接饲喂微生物 (DFM)能否用于降低高精料日粮条件下育肥肉牛的酸中毒可能性。 6头安装了瘤胃瘘管的成年阉牛 (预饲高精料日粮 ) ,采用 3× 3拉丁方设计 ,研究 DFM对采食量、瘤胃 p H、瘤胃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牛饲喂蒸汽压片大麦 ,青贮大麦 ,并分别按87%、9%和 4 %的量 (DM)补饲一种蛋白质盐 ,自由饮水。各处理组如下 :对照组、丙酸杆菌 P15组 (P15 )、丙酸杆菌 P15+屎肠球菌 EF2 12 (PE)。添加的微生物处理组 (细菌数 10 9个 / g) ,以乳清粉作载体 ,单独添加乳清粉作为对照组 ,每天饲喂 1次 ,饲喂量为每头牛每天 10 g。经过 2周的适应期后进行为期 1周的采样测试。瘤胃 p H用内置电极进行为期 6d的连续测定。各处理不影响 (P>0 .0 5 )干物质采食量和瘤胃 p H(p H的平均值 ,最小值 ,每小时时间点和变化范围均小于 5 .8或 5 .5 )。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较 ,P15处理组的原虫数显著增加 (P <0 .0 5 )。同时瘤胃氨气浓度显著上升 (P <0 .0 1) ,淀粉分解菌显著减少 (P<0 .0 5 )。 PE处理组的牛链球菌数减少 (选择性培养基计数 )。尽管补饲 DFM不影响血液 p H和血糖浓度 ,但 PE处理组的血液 CO2 浓度低于对照组 (可以降低代谢酸中毒的机率 )。虽然研究表明补饲 DFM不能改变干物质进食量 (DMI)  相似文献   

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Raeth-Knight通过直接饲喂微生物(DFM)产品(包含嗜酸乳酸杆菌和费氏丙酸杆菌),对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素消化率和瘤胃发酵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牛分为3种不同的日粮处理组: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赖氨酸(lysine, Lys)对瘤胃发酵特性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4头健康、体重和年龄接近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锦江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头,采用有重复的2×2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0.20%Lys日粮。试验分两期进行,每期最后2 d晨饲后2 h采集瘤胃液,用于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添加赖氨酸对瘤胃p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比例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赖氨酸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Observed species, P=0.046);添加赖氨酸在门水平上显著提高了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10),对属水平上物种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相似性分析(ANOSIM)和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均显示,添加赖氨酸对瘤胃微生物群落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0.20%的赖氨酸对瘤胃发酵特性无影响,但改变了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部分菌门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9.
选用日龄、体重相近.发育正’芎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仔猪80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0%微生物蛋白饲料组、20%微生物蛋白饲料组和30%微生物蛋白饲料组。每组设3处重复栏10头猪,饲喂28天.结果显示,10%、20%和30%微生物蛋白饲料组的日螬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2%、12.5%、16.1%。备微生物蛋白饲料组的饲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蛆(P〈0.05),以30%微生物蛋白饲料组最高。试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物蛋白饲料能显著地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保健》2012,(9):83-84
色氨酸是含有高水平DDGS日粮中赖氨酸后的第二种限制氨基酸。用2298头猪(一半母猪和一半阉猪,初重71kg)进行52天研究以确定增加含有30%DDGS日粮色氨酸:赖氨酸比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这些猪随机分作6种日粮处理之一。2×6主要影响因子为性别(母猪或公猪)和标准回肠可消化(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两种阳性对照日粮为没有DDGS含有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为赖氨酸的17或21%和4种含有30%DDGS含有SID色氨酸:赖氨酸比为赖氨酸15、17、19或21%的Et粮)。  相似文献   

11.
饲养20头母猪的繁殖场,47头(40~60日龄)仔猪出现灰绿色至黑色水样泥状下痢,其中33头(70.2%)在发病后3周内死亡,经2头猪病性鉴定检出了猪霍乱沙门氏菌而诊断为猪沙门氏菌病,剩存的14头发病猪,经有交药物(恩诺沙星)治疗和猪舍环境消毒,约2个月后疾病终息。分离菌株通过药敏试验全部表现多种药物耐性,多保有50kb质粒和180kb传递性R质粒。  相似文献   

12.
猪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己分离鉴定和引用的多株益生菌,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和毒性试验后,按一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指标研制成猪饲用微生物(复合型)添加剂,在品种、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对60-180日龄的生长猪进行饲养育肥试验,经120日的饲养期,在基础日粮内添加0.2%猪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增重率16.5%,起到了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玲  种克  郭姣洁 《中国饲料》2019,(14):85-88
文章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盲肠沙门氏菌水平的影响。试验1选择1日龄AA肉仔鸡23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饲喂基础日粮(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选择1日龄AA肉仔鸡3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和处理1组同试验1,处理3组同试验1的处理2组,但肉鸡感染7.5×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不感染沙门氏菌)。两个试验均开展14d。试验1: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处理2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7d肉鸡的体重和日增重(P<0.05)。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或10d后,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盲肠沙门氏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但并没有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水平,这说明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不足以达到降低盲肠沙门氏菌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新技术》2009,(3):46-46
用回归分析分别对生长猪双低菜籽粕(CM,试验1)和豆粕(SBM,实验2)型日粮中磷真消化率(TPD)进行估测,并量化了植酸酶对其的影响。试验分别用48头(实验1)或36头(实验2)均重为17kg的杂交仔猪以TPD为指标,随机分为6组,每2组1个处理,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中每千克日粮含CM或SBM的量分别为:132g、264g及396g;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每千克日粮中植酸酶用量分别为0或1000IU。  相似文献   

15.
用回归分析分别对生长猪双低菜籽粕(CM,试验1)和豆粕(SBM,实验2)型日粮中磷真消化率(TPD)进行估测,并量化了植酸酶对其的影响。试验分别用48头(实验1)或36头(实验2)均重为17kg的杂交仔猪以TPD为指标,随机分为6组,每2组1个处理,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中每千克日粮含CM或SBM的量分别为:132g、264g及396g;每个处理2个重复,每个重复每千克日粮中植酸酶用量分别为0或1000IU。  相似文献   

16.
选择体重为20kg±2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60头,随机分为5处理(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有4头猪),分别饲喂0%、5%、10%、15%、20%膨化全脂油菜籽粉(EFFRM)日粮,各处理日粮中EFFRM以等能等可消化氨基酸基础取代大豆蛋白。试猪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40d。试验用全脂菜籽为“双高”品种,采用干法膨化加工。试验结果显示:试猪采食量和日增重随日粮中EFFRM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5%用量)后明显下降(10%~20%用量)的规律;5%EFFRM处理的采食量和增重在数值上高于0%处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10%处理(P〈0.05),极显著高于15%、20%处理(P〈0.01):各处理的单位增重耗料(FCR)无显著差异(P〉0.05),在数值上仍以5%、0%处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20-40kg猪日粮中“双高”来源的EFFRM用量以5%为宜,用量10%及以上会显著影响猪的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反刍家畜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育肥肉牛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情况下,用自行研制的含无毒芽胞杆酵母菌类、乳酸菌类、粪链球菌等混合活菌(20亿/g)的反刍家畜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和市售肉牛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分别对4组(每组10头,其中公牛6头,母牛4头)共计40头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试验。试验Ⅰ、Ⅱ组精料内添加2‰、3‰的反刍家畜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加水润湿,堆积发酵24h后进行饲喂,试验Ⅲ组精料内添加1%肉牛促生长添加剂,试验Ⅳ组精料中不添加任何物质作对照,用水润湿后直接饲喂,50d的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比对照组的增重分别提高13.4%、14.5%、14%。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明确日粮中补充酵母硒对猪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50日龄、体重85 kg左右的荣昌×约克夏二元杂交猪(荣昌商品猪)48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硒含量0.2 mg/kg),试验组日粮额外添加0.5 mg/kg酵母硒,持续48 d。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择1头猪屠宰后采集血液、回肠肠壁和结肠内容物用于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猪相比,试验组猪的肠壁肌层厚度增加(P<0.001),紧密连接蛋白Zo-1(P<0.01)和Claudin(0.05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对育肥猪盲肠食糜主要微生物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本试验选取72头130日龄、健康且初始体重相近((76.0±0.5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4%(4%组)和8%(8%组)的黑水虻幼虫粉,通过调整日粮配方,3组日粮的蛋白含量和代谢能一致。于正式试验的第42天,每个重复选取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猪进行屠宰,取盲肠食糜用于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PrevotellaClostridium cluster IV和Roseburia的数量(P<0.05),而降低了Escherichia coli的数量(P<0.05);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PrevotellaBifidobacterium的数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和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增加了盲肠食糜中乳酸、总短链脂肪酸和乙酸的浓度(P<0.05),同时,日粮添加8%黑水虻幼虫粉还降低了戊酸的浓度(P<0.05);对于氮代谢产物而言,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盲肠食糜中总生物胺、尸胺、腐胺、精胺、对甲酚和苯酚的浓度(P<0.05),而日粮添加8%的黑水虻幼虫粉显著降低了尸胺和苯酚的浓度(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4%的黑水虻幼虫粉可增加育肥猪盲肠食糜中部分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有益代谢物的浓度,降低潜在致病菌的数量和氮代谢化合物的浓度,表明一定比例的黑水虻幼虫粉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养猪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木聚糖酶添加水平。选择80头健康、平均体重40 kg的"杜×长×大"生长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木聚糖酶组分别饲喂在负对照基础饲粮上添加500、1 000和2 000 U/kg木聚糖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极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其中2 000 U/kg木聚糖酶组效果最好,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26.0%和16.5%(P<0.01);2)小麦基础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生长猪血清葡萄糖、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和D-木糖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1);3)饲粮组成和木聚糖酶可显著影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添加木聚糖酶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2 000 U/kg木聚糖酶组肠道菌群结构和玉米-豆粕饲粮饲喂条件下接近。由此可见,添加2 000 U/kg的木聚糖酶可显著改善饲喂小麦基础饲粮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维持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在木聚糖含量为11.2%的生长猪小麦基础饲粮中,木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 000 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