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抓紧问题整改、指导基层水行政主管机构做好问题查处等工作,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抽查工作.经现场与地方主管机构、建设单位及技术服务单位的交流与研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完善形成了基于遥感监管的在建项目抽查工作基本做法,对完善遥感监管工作、促进水土保持措施实施...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从2013年开始以房山区为试点开展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工作,而后拓展至全市范围,探索建立了北京市遥感监管关键技术。通过影像处理、协同解译、防治责任范围空间化、扰动土提取、疑似违规图斑判读、现场核查及处理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与深入,形成了遥感监管"北京模式",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人机交互式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机交互式解译是在GIS软件支持下,由经验丰富的土壤侵蚀和遥感专业人员,进行遥感信息全数字解译。从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计算机自动解译在这方面所面临的困难,结合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人机交互式解译的优势,并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在贵州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实例说明它的科学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针对动态变化监管需求,结合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研究了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动态变化监管中的应用技术体系:基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研究了区域新增扰动动态变化监测和合规性动态变化监管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分析了重点项目扰动动态变化、合规性动态变化和项目分类管理等内容;分别采用Landsat 8影像和高分一号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了应用示范;对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频次和不同类型项目或重点水土流失部位动态变化监管频次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动态变化监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防治人为水土流失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传统监管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要求。以晋陕蒙接壤地区部批生产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认为卫星遥感能够快速、高效地发现生产建设项目扰动,无人机遥感能够精准观测地面扰动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为水土保持监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该文通过对其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并给以简洁的展望。明确了物种识别和分类、农作物面积估算与监测、作物养分和水分状况监测、农作物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监测、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农业自然灾害的监测、农用地土地资源动态变化和监测、作物产量预测8个方面是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农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指出农业工作将更加精细、多种技术和方法的融合使用、统一的农业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完善、对当前遥感影像技术不足之处的弥补、标准农业植被光谱库的完善和健全的植被解译体系的完善6个方面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应用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可对遥感农业应用和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是控制流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及淤地造田的一项有效的沟道治理工程措施,对淤地坝进行动态监控十分必要。基于传统目视解译及实地考察等方法的不足,以民和县39座淤地坝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从样本标签制作、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语义分割、模型评价指标、最优DeepLab V3+模型训练、基于DeepLab V3+模型的民和县淤地坝影像提取、基于遥感解译民和县淤地坝运行现状等方面,介绍了自动、快速、精确的遥感解译过程,并结合野外调查,对其解译结果进行印证,旨在为实现民和县淤地坝动态监控、空间优化配置及水土流失防治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支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区域监管外业调查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区域监管APP,实现了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图斑查询、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导航、水土保持图斑信息采集、水土保持图斑标注、工作日志管理,实现了终端设备与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区域遥感解译成果库的数据实时共享。实践应用表明,区域监管APP运行稳定,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外业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大区域土壤侵蚀进行监测是十分困难的 ,但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应用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监测贵阳市的土壤侵蚀状况的情况。研究主要内容有 :( 1 )建立土壤侵蚀知识数据库。智能化遥感解译方法是通过激发土壤侵蚀专家知识库研究遥感影像。当专家解译训练区时 ,计算机记录专家知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及其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监测一直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纵观国内外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方法,概括起来有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监测法、遥感光谱分析监测法、人机交互式解译监测法、智能化土壤侵蚀监测法和模型参数化监测法5种。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基于知识库与空间信息耦合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以满足水土保持及其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遥感监测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该文对30多年来国内外遥感监测地下水的研究进展作了回顾,对已有的主要研究进行概括,归纳为水文地质遥感信息分析法、环境遥感信息分析法、热红外遥感地表热异常监测法和遥感信息定量反演模型等四种方法,分别对这些方法的地下水监测思路和工作原理作了阐述.最后对地下水遥感监测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认为综合运用多种遥感信息可以提高地下水遥感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于近年来国内外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理论、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基于可见光与热红外波段的特征空间方法和微波遥感方法。并对各种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方法的优缺点作出评价,提出了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方法存在韵不足,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并展望了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是使用遥感信息模型的方法来模拟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在空间上的分布。通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和分布影响的因子分析,认为地表覆盖情况因子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影响最大,降雨强度和风速因子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分布影响最大,因此根据此三个因子建立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然后根据对厦门市高分辨遥感的分类数据和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分布数据得到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物遥感信息模型的地理参数。通过对公式结果验证认为该模型较好的模拟了空气总悬浮颗粒的分布,为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分布研究提出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遥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目前,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上主要应用在农用地资源的监测与保护、农作物大面积估产与长势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作物模拟模型等几方面。该文对我国农业遥感上述几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与评价,认为3S一体化、灾害预测研究、高光谱遥感、定量遥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我国农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嫩江沙地的中心,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例研究嫩江沙地的荒漠化程度有较好的代表性。在研究区选取63个样地实地调查荒漠化程度,同时获取研究区的ETM+遥感影像,对荒漠化主要评价因子植被盖度、生物量、裸沙占地百分比进行遥感定量反演,地表结皮和土壤质地采用定性的方法结合目视解译进行提取。在现有荒漠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荒漠化程度评价的定量化遥感信息模型,并输出荒漠化程度分布图。利用63个实测样地数据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的精度,被正确评价的样点数为57个,遥感信息模型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的精度达到90.5%。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川西北沙化土地为研究对象,选取沙化土地治理前(2004年)和治理后(2014年)的Landsat影像,基于ENVI平台,从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方面分别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建筑物—裸土指数(NDBSI)和地表温度(LST),并对这4个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信息量较多的主成分贡献率为权重,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研究区的RSEI均值由-0.059 8下降为-0.068 6,降幅为14.7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下降;较2004年,2014年优和良等级比例分别增加0.70%和1.77%,增加区域位于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区;10年间共有1.25%的区域生态得到改善,1.96%的区域生态发生了退化,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分布于石渠县的防沙治沙工程实施区。因此,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进氮素管理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几种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主动遥感光谱仪G reenSeeker的特点,及其进行氮素诊断的机理、研究进展和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区域蒸发量的遥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手段是解决区域蒸发量分布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定量遥感模型从大叶模型发展到两层、多层或多源模型,参数反演是其核心内涵,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参数反演公式,但在参数反演时一般都需要风速、温度等参数,这些参数用遥感手段比较难以获得,这就限制了定量遥感模型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仅依靠遥感信息反演地表通量的定量模型是今后定量遥感模型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的区域蒸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于遥感的区域蒸散研究发展为主线,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剩余法、遥感反演的指数和P-M公式结合计算的方法。重点对剩余法中的3种模型:单层模型、双层模型和多层模型进行了阐述,为区域蒸散的研究提供了借鉴。通过对不同模型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比较以及一些问题解决方法的描述得出:基于遥感的区域蒸散研究理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今后应加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物生长模型与定量遥感参数结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物生长模型与定量遥感参数的结合,不仅满足前者实现区域应用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后者的反演精度,在生态、农业、资源调查与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上意义重大。该文从作物生长模型空间应用拓展的角度,对国内外主流作物生长模型、定量遥感参数以及两者结合的参数与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典型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模拟过程及其驱动、初始化、输出等参数,总结了当前定量遥感正反演结果可为作物生长模型区域应用提供的参数数据;建立了作物生长模型模拟过程与定量遥感参数的对应关系,对比分析了作物生长模型与定量遥感参数的不同结合方式。基于以上内容,对作物生长模型面应用的限制因素及其与定量遥感参数的关系、作物生长模型面应用时参数尺度效应的影响、作物生长模型与定量遥感参数耦合方法的发展3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以期为作物生长模型与定量遥感参数开展更好的结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