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病多数由肾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remale)引起,很少由毛样棒状杆菌(C.Pilosum)而感染。梁川等(1967)根据血清学、生化学的特性不同,将肾棒状杆菌分为Ⅰ、Ⅱ和Ⅲ型。梁川(1978)认为Ⅰ型与原来所说的肾棒状杆菌性状一致,Ⅱ型为毛样棒状杆菌(C.Pilosltm),Ⅲ型为膀胱炎棒状杆菌(C.Cystiidis)。1980年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上将上述三型细菌记载为正式菌名。  相似文献   

2.
由棒状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多由肾棒状杆菌感染,由毛样棒状杆菌引起的较少。梁川等人1967年根据血清学、生物化学的性状,将肾棒状杆菌分为Ⅰ、Ⅱ、及Ⅲ型。之后,相继明确各型间有多种差异。梁川氏1978年倡导把Ⅰ型称为肾棒状杆菌;Ⅱ型称为毛样棒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表明,氟化物可以引起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脱碘酶(DID)是一类含硒酶,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目前发现共有3种脱碘酶。即Ⅰ型脱碘酶(Ⅰ-DID)、Ⅱ型脱碘酶(Ⅱ-DID)、Ⅲ型脱碘酶(Ⅲ-DID),三者均为含硒蛋白。5′-脱碘酶(5-DID)属于Ⅰ型脱碘酶,主要存在于甲状腺、肝脏、肾  相似文献   

4.
鱼细菌性肾脏病是由肾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引起鱼的一种慢性传染病。2010年7月,笔者接待一起黑鱼病例,实验室从黑鱼体内分离出肾棒状杆菌,诊断为鱼细菌性肾脏病。1发病情况辽阳地区某渔场由山东引进3000尾黑鱼鱼苗,平均体重0.25kg,饲喂新鲜的海棒鱼。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射干地龙颗粒防治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将其用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群的防治。试验将27日龄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雏鸡150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00只。Ⅰ组用0.5%碳酸氢钠(Na HCO3)饮水,Ⅱ组为空白对照组,Ⅲ组以射干地龙颗粒0.5g/kg.体重饮水,连续治疗7 d。试验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死亡率分别为5%(25/500)、23.8%(119/500)、3.4%(17/500)。试验证明,射干地龙颗粒治疗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学分型多重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参考菌株,经过纯化、扩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运用多重PCR技术,对外毒素基因apxⅠ、apxⅡ和apxⅢ进行扩增,产物经1.6%琼脂糖凝胶电泳,可将10株参考菌株分为5个血清群。血清Ⅰ群由259(血清1型)、263(血清5型)、267(血清9型)组成。血清Ⅱ群由260(血清2型)、262(血清4型)、264(血清6型)、266(血清8型)组成。血清Ⅲ群、血清Ⅳ群和血清Ⅴ群分别由261(血清3型)、265(血清7型)和268(血清10型)单独组成。对于血清Ⅰ群和血清Ⅱ群,通过apxⅣ进行扩增,结果259(血清1型)、263(血清5型)和267(血清9型)分别扩出2.4kb、2.8kb和1.6kb片段;262(血清4型)、264(血清6型)、260(血清2型)或266(血清8型)分别扩出1.6kb、2.0kb、2.8kb片段。  相似文献   

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剖检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表面不同程度的出血.鸭肝炎病毒在1949年首先发现于美国长岛[1],传统上多将该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DHV-Ⅰ、DHV-Ⅱ和DHV-Ⅲ),其中中国主要流行DHV-Ⅰ,而DHV-Ⅱ主要流行于英国,DHV-Ⅲ只发现于美国.研究表明,Ⅰ型与Ⅱ型在形态学及基因型上无任何相关性;血清中和试验表明,Ⅰ型与Ⅲ型之间也不存在抗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5只肉鸡随机分3组(Ⅰ组、Ⅱ组、Ⅲ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的微生态制剂。结果显示:Ⅱ组与Ⅰ组相比,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沙门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Ⅲ组与Ⅰ组相比,日增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大肠杆菌、沙门杆菌数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05%、0.1%的微生态制剂均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组织学染色及16S rRNA V3~V4区测序研究豆油部分或全部替代饲料中鱼油对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肠道形态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中华条颈龟雌龟[4龄,平均体重(1 557±307)g]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含1%鱼油的配合饲料(全鱼油饲料,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0∶3),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用豆油替代全鱼油饲料中33%(Ⅱ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1∶2)、67%(Ⅲ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2∶1)和100%(Ⅳ组,豆油与鱼油的比例为3∶0)鱼油的饲料。每周喂食2次,试验期为10个月。结果表明:1)Ⅰ和Ⅲ组十二指肠绒毛长/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Ⅱ和Ⅳ组(P0.05)。2)根据序列相似性97%水平划分,Ⅰ、Ⅱ、Ⅲ和Ⅳ组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分别为396、321、347和331个,特有OTU个数分别为43、3、4和5个,分别被鉴定出139、117、128、120个属。十二肠道优势菌门主要包含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个门。Ⅱ、Ⅲ和Ⅳ组梭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所占比例增加,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所占比例下降,Ⅲ组厚壁杆菌门和拟杆菌门所占比例与Ⅰ组差距最小。细菌Ace指数和香农指数表现为Ⅰ组最高,其次是Ⅲ和Ⅳ组,Ⅱ组最小;细菌辛普森指数表现为Ⅱ组最大,其次是Ⅲ和Ⅳ组,Ⅰ组最小。由此得出,饲喂用豆油替代67%鱼油的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的肠道细胞发育成熟度以及菌群结构与饲喂全鱼油饲料的中华条颈龟相近。  相似文献   

10.
1病因分析 肾盂炎发生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多发生在家畜全身和局部化脓性疾病的经过中。病程中可因病原菌沿血液循环到达肾盂而致病,也可因尿道、膀胱、子宫的炎症上行蔓延而发生。家畜产后胎衣滞留也可造成肾盂感染。致病菌中,除大肠杆菌、化脓杆菌、变形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之外,肾盂炎棒状杆菌也是本病常见的病原菌。这种细菌既可单独感染,也可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由于母畜尿道短而宽,常发生创伤,病原微生物易通过尿道口进入膀胱,因而母畜易发生上行感染导致肾盂炎。肾盂炎棒状杆菌分为Ⅰ、Ⅱ和Ⅲ型。由Ⅲ型菌引起的肾盂炎更为严重,其对泌尿道有特异的亲和力,极易引起尿路炎症,对其他组织则很少引起病变。此外,有毒物质如松节油、棉酚、斑蝥等经过肾脏排出,以及肾结石的刺激,也能引起肾盂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初产蛋鸡鸡蛋品质和熟鸡蛋质构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9周龄"大午金凤"蛋鸡240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1%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5%枯草芽孢杆菌;第Ⅳ组饲喂基础日粮+1%的枯草芽孢杆菌。预饲期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第Ⅳ组蛋壳相对重高于第Ⅰ、Ⅲ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高于其他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熟鸡蛋质构在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试验第28天,第Ⅲ组蛋壳相对重显著高于第Ⅳ组(P0.05);第Ⅲ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第Ⅰ、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Ⅲ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第Ⅳ组蛋清弹性显著高于第Ⅱ组(P0.05);第Ⅲ组蛋清黏聚性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Ⅱ组(P0.01);第Ⅱ、Ⅲ、Ⅳ组蛋黄弹性明显高于第Ⅰ组(P0.01)。由此表明,添加0.5%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鸡蛋的蛋品质和熟鸡蛋的质构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目前,认为本病包括3种类型,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由Ⅰ型、Ⅱ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引起,其中Ⅰ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三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Ⅰ型鸭肝炎病毒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其VP1蛋白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蛋白,位于病毒衣壳的表面,是小RNA病毒中的  相似文献   

13.
将7日龄艾维菌肉仔鸡分成三组,每组同时接种相同剂量鸡肾型传支病毒强毒病料.同日,Ⅰ组采用0.3%NaHCO3饮水治疗,Ⅱ组采用0.5%肾炎康拌料治疗,Ⅲ组作为对照.试验期为12 d.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死于肾型传支数量分别为0只、2只、5只,经t检验Ⅲ组与Ⅰ组间死亡率差异极显著(P<0.07),Ⅲ组与Ⅱ组间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与Ⅰ组间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用于鸡肾型传支疗效显著而确实.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锌添加水平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旨在确定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的饲粮锌适宜添加水平。选择体况相近的5周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0 mg/kg锌,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Ⅰ~Ⅴ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0、60、80 mg/kg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均为250 mg/kg。试验期11周。结果表明:1)Ⅲ组肉鹅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Ⅳ组肉鹅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Ⅴ组(P0.05)。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47.5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料重比最低。2)Ⅲ、Ⅳ、Ⅴ组肉鹅的屠宰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3)Ⅱ、Ⅲ组肉鹅的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4)Ⅱ、Ⅲ、Ⅳ组肉鹅的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肉鹅的粗脂肪利用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P0.05);Ⅱ、Ⅲ、Ⅳ组肉鹅的粗纤维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Ⅴ组(P 0.05);Ⅰ、Ⅱ、Ⅲ组肉鹅的锌利用率显著低于Ⅳ、Ⅴ组(P0.05)。5)Ⅱ、Ⅲ组肉鹅的排泄氮显著低于Ⅰ组(P0.05),Ⅳ、Ⅴ组肉鹅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6)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与对照组相比,Ⅴ组肉鹅的体重、屠宰率、胸肌率、腹脂率、肌肉红度值以及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氮利用率均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锌均能够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锌利用率,减少锌和氮排放量。在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条件下,锌适宜添加水平为15.0~47.5 mg/kg。  相似文献   

15.
试验针对不同芽孢杆菌复合制剂对断奶仔猪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凝结芽孢杆菌+酪酸菌+巨大芽孢杆菌复合制剂,添加量0.2%,饲喂43 d。结果表明,各组的血液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和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的血清IgG和IgM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Ⅲ、Ⅳ组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鸭肝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它病程短,发病率高,传播快,死亡率高。鸭肝炎病毒(DHV)有Ⅰ、Ⅱ、Ⅲ3个血清型,其中Ⅰ型、Ⅲ型为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Ⅱ型为类星状病毒。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性,在我国流行的病原多为Ⅰ型鸭肝炎病毒。此病一年四季内均有发生,但常发生在春或冬季。本病主要通过消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外源添加不同菌种对于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采用新鲜全株构树(70%)并搭配辅料(玉米粉5%、糖蜜10%、稻糠5%、麸皮10%)进行青贮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Ⅰ(产朊假丝酵母CU-1+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Ⅱ(枯草芽孢杆菌BU-4+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Ⅲ(植物乳杆菌L-1单独青贮)、对照组(未加菌)。室温发酵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Ⅰ、Ⅱ、Ⅲ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与NH3-N/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Ⅱ、Ⅲ(P<0.05),酸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U-1和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对于提高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和蛋白品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桑假单胞杆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加热处理和未加热处理的菌悬液,作交叉凝集、凝集素吸收和琼脂双扩散等试验,对我国桑树上寄生的桑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mori)进行血清学分型研究。根据本菌多糖抗原不同,将我国的P.mori分为Ⅰ型(黑枯菌系)、Ⅱ型、Ⅲ型和Ⅳ型(缩叶菌系)四个血清型。本菌具有共同的种特异H抗原,它们能交叉凝集。但血清型间还存在特有的群特异抗原,Ⅰ型属A群:Ⅱ、Ⅲ、Ⅳ型属B群。本菌的多糖抗原为型特异性抗原,各型间无交叉反应。Ⅰ型血清和Ⅱ型血清的菌株分布面广量大,占调查总菌株数的73.62%,可能是我国主要蚕区的流行菌型。Ⅲ型菌株,目前仅在广东、广西等省区发现。Ⅳ型菌株数量不多,分布以江苏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三株益生菌发酵中药制剂对鲤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0±1.0)g的鲤鱼360尾,分为4个组,每组30尾,设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为产朊假丝酵母组、枯草芽孢杆菌组、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组。养殖56 d后,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采用DGGE法测定肠道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Ⅱ组、Ⅲ组、Ⅳ组的LSZ、C3、CAT、SOD,Ⅲ组、Ⅳ组的T-AOC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MDA显著低于Ⅰ组(P0.05)。DGGE分离图谱及聚类分析相似性范围为0.29~0.77,Ⅳ组与Ⅰ组、Ⅱ组、Ⅲ组的相似性较低;且Ⅲ组、Ⅳ组鲤鱼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研究表明,摄食益生菌中药发酵饲料对鲤鱼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棒状杆菌病是由棒状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各种动物的一些疾病的总称。各种动物的棒状杆菌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引起,临床症状也不完全相同。临床上主要有: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羊干酪样淋巴结炎和马溃疡性淋巴管炎。1牛细菌性肾盂肾炎由肾棒状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母牛,公牛少见,马和绵羊偶可发生。其病变特征为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及肾脏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