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2种防冻液的使用效果,测定不同浓度防冻液处理的‘胎里红’枣树枝条分别在-16、-21、-26℃的低温条件下处理12 h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郑州标典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防冻液处理的枝条在-21℃、-26℃时电解质渗出率均小于50%,而对照则大于50%,说明该防冻液具有一定的防冻效果,能使处理过的‘胎里红’枣枝条比没处理的枝条所耐受的临界低温降低4~5℃;而自制防冻液处理的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和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别,说明其起不到防冻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对几种无核葡萄品种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低温处理4个无核葡萄品种和中国野生葡萄山葡萄。结果表明,经过5℃、0℃、-20℃温度,波尔莱特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8.65%上升到42.68%,增加了48.97%,电解质渗出率最高,抗寒性最弱;其次是无核白电解质渗出率值从26.61%上升到31.65%,增加了18.94%,电解质渗出率高,抗寒性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低温处理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而在-40℃低温下,各葡萄品种枝条组织的细胞膜遭受的损伤较大。4种无核葡萄品种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值均超过50%,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也达到了最高,不同品种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3.
野生樱桃李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7种不同类型的野生樱桃李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进行了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野生樱桃李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野生樱桃李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野生樱桃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33~-30.25℃;不同类型间的抗寒性不同,主要集中在-28℃左右;而对照中国李寺田实生的LT50在-35℃左右,比野生樱桃李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4.
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不同采样地点的1年生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核桃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时可以-25℃处理时的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作为参考;2.品种间和处理温度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3.不同树龄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核桃成龄树1年生枝条抗寒性略高于幼龄树;4.管理水平高的汾阳所采样低温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显著低于管理水平低的祁县所采样,说明前者的抗寒性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采样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园地管理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一年生休眠期枝条为材料,测定了两个栽培李品种和四个野生欧洲李单株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供试单株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REC)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曲线增长.在-24~28℃之间随着温度的下降,野生欧洲李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有一急剧升高的区域.采用Logistic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野生欧洲李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5.6~-28.6℃之间;供试单株的抗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野生欧洲李4>野生欧洲李2>野生欧洲李3>野生欧洲李1;野生欧洲李的抗寒性低于酸梅,低于对照品种寺田实生李.  相似文献   

6.
对树上干杏品种休眠离体一年生枝条进行-20℃、-25℃、-30℃、-35℃的低温胁迫处理,为验证其准确性将各处理的枝条进行水培,观察记录发芽或开花的枝条数量和使用电导法测定出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电解质的渗出率不同,在-25~-35℃之间,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下降而增高。当低于-30℃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发芽率也严重下降。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其临界温度约在-25~-30℃之间。  相似文献   

7.
以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6种扁桃枝条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6种扁桃(5种国外品种,1种新疆地方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种扁桃休眠枝条进行了不同梯度的低温(-12~-36℃)处理,并测定其6种扁桃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配合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扁桃休眠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不断降低,6种扁桃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幅度呈现明显的"S"形变化曲线;在-14.28~-21.52℃时,各品种扁桃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先后出现;不同品种间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主要集中在-16~-19℃;新疆本地品种的扁桃枝条抗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以李属天山樱桃、毛樱桃、榆叶梅和野生樱桃李的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冷冻降温的方法,设置温度梯度分别为-18,-21,-24,-27,-30,-33,-36,-39,-42℃,以-15℃为对照(CK),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萌芽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半致死温度,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果树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都随温度下降而上升,半致死温度为-25.3~-40.1℃,恢复生长法与半致死温度的结果基本一致,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抗寒性相关性明显,而丙二醛含量不十分吻合。4种李属砧木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天山樱桃>榆叶梅>毛樱桃>野生樱桃李。  相似文献   

9.
欧洲稠李休眠枝条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欧洲稠李的抗寒性.[方法]以欧洲稠李一年生不同发育程度的越冬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低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将电解质渗出率和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分析求算半致死温度(LT50),测定各类型枝条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水培后的枝条萌芽率,最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判各指标和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和水培后的枝条萌芽率降低.[结论]野生欧洲稠李休眠枝条半致死温度在-32.3~-35.6℃,不同发育程度枝条的抗寒顺序依次为中等枝>粗枝条>细枝.  相似文献   

10.
2个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和2 a 生枝条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采用电导法配合水培观察比较,旨在探讨两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品种温185和新新2的1 a 生枝条电解质透出率明显增高,温185与新新2的2 a 生枝条在温度-27℃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高.温185核桃枝条的电解质透出率4于新新2.在水培法恢复生长试验中,温185枝条在-18℃处理时全部成活,-27℃时温185枝条全部死亡,新新2枝条在-15℃处理时全部成活,-24℃时全部死亡,核桃品种温185枝条的萌芽率大于新新2.核桃品种温185枝条抗寒性强于新新2.  相似文献   

11.
‘寒富’苹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寒富苹果的抗寒能力及其在伊犁河谷适宜栽培的区域,本文以苹果1年生枝条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导法对3种不同品种的苹果休眠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苹果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苹果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幅度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即“S”形曲线增长。寒富苹果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5℃左右,对照苹果普通富士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29℃左右,黄海棠的半致死温度(LT50)在-38℃左右。结合冻害分级情况,寒富在伊犁州的逆温带可安全越冬,部分平原区也可栽植。  相似文献   

12.
58份桃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58份桃种植资源的抗寒特性,并从中筛选出抗寒性高的种质,以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测定其在4、-3、-6、-9、-12、-15、-18、-21、-24、-27、-30、-33℃ 12个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同时结合Logistic方程,求出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处理温度从4~-33℃,大多数桃种质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且在-21℃时出现拐点。58份种质,其半致死温度主要集中在-25~-35℃。来源于高海拔地区的‘2010西藏17号’、‘2010西藏28号’、‘2010西藏32号’、‘2010西藏54号’,抗寒性整体低;来源于西北高旱地区的‘江村4号’、‘丁家坝青皮桃’及选育品种‘夏至早红’,抗寒性在所有测试种质中最高。对于大多数测试种质而言,-21℃可作为细胞膜开始受损伤的临界温度,-21~-30℃,细胞膜损伤程度加大,超过此范围,细胞膜损伤将不会被修复。通过抗寒性评价,筛选出3个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1~2种适合喀什地区红枣生产的专用生物肥料,2012—2013年在喀什地区疏勒县英阿瓦提乡5村1组进行生物肥料的引进和对比试验。通过不同种生物肥对红枣果实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叶片影响试验数据综合分析与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了适合喀什红枣生产用的山东寿光绿四方化工有限公司的螯合生物肥料和新疆洲源肥业有限公司的腐植酸有机肥,为喀什地区红枣生产绿色有机果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明确刚刚羽化枣飞象(Pachyrhinus yasumatsui)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的偏好性,旨在为阐明枣飞象寄主定向的化学通讯机制和筛选抗性枣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5种枣树的枣芽、枣枝以及枣叶为植物材料,采用Y型管嗅觉仪和圆盘陷阱嗅觉仪测定枣飞象成虫对上述植物材料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Y型管嗅觉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芽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9.0%~79.2%,5种枣芽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木枣'芽挥发物对成虫有极显著吸引作用(P<0.01)。枣飞象成虫选择5种枣叶味源臂的数量与空气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枝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6.7%~75.0%,‘木枣'、‘酸枣'、‘狗头枣'和‘骏枣'的枣枝挥发物对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圆盘陷阱嗅觉试验结果表明,枣飞象成虫对不同品种枣树芽和枣枝挥发物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枣飞象成虫对‘木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空气对照(P<0.05),雌虫对‘赞皇枣'和‘骏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和空气对照相差不大。综上,‘木枣'芽和枝条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吸引作用最强,‘木枣'对枣飞象的抗性最弱,‘赞皇枣'和‘骏枣'对枣飞象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荔枝叶片膜透性和束缚水/自由水与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忍受低温的临界温度为-3℃-4℃.因品种而异.供试33个荔枝品种的耐寒性可分3类.耐寒性较强的5个品种叶片-3℃电渗率为40%以下.束缚水/自由水大于1.070;耐寒性中等的20个品种叶片-3℃电渗率为40%-50%,束缚水/自由水为0.644-1.070;耐寒性较差的8个品种-3℃叶片电渗率达50%以上,束缚水/自由水为0.644以下.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野生核桃’休眠期1年生成熟枝条为材料,以‘新疆实生核桃’为对照,人工模拟低温,在-12℃、-16℃、-20℃、-24℃、-28℃、-32℃、-36℃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评价指标,进而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得到‘新疆野生核桃’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29.46℃,比‘新疆实生核桃’低5.06℃。在-12℃^-36℃低温处理期内,‘新疆野生核桃’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始终高于同一处理时期的‘新疆实生核桃’,而丙二醛含量则低于‘新疆实生核桃’。根据综合抗寒指数高低,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强弱为‘新疆野生核桃’>‘新疆实生核桃’。综上所述,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指标都与核桃的抗寒性有关系,综合评价2个核桃类型的抗寒性,‘新疆野生核桃’的抗寒性要优于‘新疆实生核桃’,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10个白杨派无性系抗寒性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6个I-101(Populus alba)×84K(P.alba×P.glandulosa)优良杂种无性系(‘02-3-32’‘02-8-21’‘02-21-13’、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4个I-101×毛白杨优良杂种无性系(‘04-16-10’‘04-14-15’‘04-17-12’‘04-19-14’),以及I-101、84K、毛白杨30号3个对照无性系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一系列低温胁迫(-15、-20、-25、-30、-35℃)处理24 h后,测定他们的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4个不同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各无性系的抗寒性的结果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抗寒性由强到弱表现为秦白杨2号、‘04-16-10’‘04-14-15’‘02-21-13’、秦白杨3号、84K、I-101、秦白杨1号、毛白杨30号、‘04-17-12’‘04-19-14’‘02-3-32’‘02-8-21’。研究表明,在4个抗寒指标综合评价中,秦白杨2号抗寒性表现最好;‘04-16-10’与‘04-14-15’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其他无性系,可为抗寒性优良新品种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冻蛋白自 196 4年发现以来 ,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它具有特殊的热滞活性 ,即使溶液的冰点低于熔点 ;它还能抑制冰晶的生长 ,特别是在较低的浓度下就有较高的重晶化抑制活性 ,保护生物免受冻害的影响。人们正试图分离和纯化高活性的抗冻蛋白 ,以应用于组织、细胞、胚胎和器官的低温保存 ;同时还进行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 ,期望能够改良某些生物的抗冻性能。介绍了已知抗冻蛋白的结构、抗冻机制和抗冻作用 ,并讨论了抗冻蛋白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抗冻蛋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