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登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pH(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打破了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应对酸化耕地土壤进行改良。1文登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影响1.1土壤pH分级分析根据2005~2012年文登市11 478个样品的化验分析,耕地土壤pH的变化范  相似文献   

2.
针对浏阳市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和问题的剖析,分析了土壤酸化的原因,阐述了土壤酸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土壤酸化改良措施,遏制耕地酸化势头,因地制宜地治理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
兴业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兴业县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分析了土壤酸化的危害及引起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以期促进该县耕地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酸化土壤化学改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并打破了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最终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筛选合适的化学改良剂及其适宜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闲地土壤和果园表层土壤酸化比较严重,在这类土壤上施用化学改良剂的效果较好,生石灰、轻烧粉和轻烧粉石灰氮各半混合这三种改良剂在其用量为1‰时可以提升土壤pH 2个单位,达到很好的改良效果。若农田土壤酸化不很严重,则不适宜用化学改良剂来改良土壤,必须要用时应适当降低其改良剂的用量,用量为0.5‰~1.0‰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12)
<正>辽宁省是玉米主产区之一,铁岭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玉米生产在铁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铁岭市玉米产量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耕作方式、施肥习惯发生改变导致耕地土壤出现板结、酸化等现象,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本文重点从土壤有机质含量、耕作层深度、土壤酸碱性变化等方面研究铁岭地区土壤质量退化的表现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1.土壤质量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土壤质量是土壤生产能力的决定因素,土壤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是耕地可  相似文献   

6.
大理洱海湖滨区土壤酸化成因与修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理洱海湖滨区是大理州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但是,近十多年来,由于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菜农在生产中忽视了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轮作,导致土壤问题日趋严重,有的田块已无法继续种植蔬菜等作物。针对上述问题,云南省土肥站和大理州土肥站结合2003年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在云南的试点,开展了“大理洱海湖滨区土壤酸化专题调查研究”,查清了导致土壤酸化的原因、分布范围及酸化程度,并提出了酸性土壤改良整治的对策与方法,经初步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调查结果根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有关技术规…  相似文献   

7.
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以来,恩施州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8年土壤样品测试情况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对比,恩施州偏酸耕地增加近50%,由耕地酸化诱发的作物畸形生长、怪病渐多、产量下滑、品质降低等问题逐渐显现和扩展。成为恩施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的新隐患。本文重点描述恩施州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和危害、分析土壤酸化成因、提出治理措施,为制定耕地土壤酸化改良规划提供依据,为农民群众治理耕地酸化,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治理2个层面提出防控耕地土壤酸化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缙云县耕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2012年土壤pH 4.5~<5.5的样本比例占71.7%;耕地土壤pH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近30 a土壤pH在<5.5的耕地比例从56.6%增加至85.4%。氮肥施用量增加、种植制度改变及作物高产是引起缙云县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施用高质量有机肥、优化种植结构等减缓耕地土壤酸化的途径。对酸化耕地土壤的治理应全方位采取综合措施,在推行石灰等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时,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和生物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土壤酸化是导致我国耕地土壤理化性状不断变差的主要原因,给原有的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作物无法得到良好生长,大大降低了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改良土壤酸性问题是农业甚至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了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对化学改良剂合适剂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闲地和果园酸化土壤的情况较为严重,应使用化学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轻烧粉、石灰氮与轻烧粉各半混以及生石灰三种改良剂效果最佳,但需要控制使用量,以免造成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桃江县耕地土壤的酸化现状,分析了桃江县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数据和2005—2018年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资料及15个乡镇的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桃江县耕地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酸化呈上升趋势,酸雨沉降和农民盲目施用大量化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调整施肥结构;开展试验,探索耕地土壤酸化治理的有效方案;宣传引导,提高全县治理耕地酸化土壤的意识等耕地酸化土壤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川市因梨园耕地酸化导致黄金梨的产量和品质下降,通过田间试验,在梨园施石灰,对提高黄金梨产量和中和土壤酸性效果都极显著,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黄金梨的单果重量、特大果重量、产量及土壤pH都相应提高;还能促进土壤速效养分提高,碱解氮和有效磷的提高与石灰用量呈明显正相关,速效钾则与石灰用量呈抛物线变化.试验证明在酸化的梨园耕地上施用石灰是一种很好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耕地土壤的酸化问题及其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已经成为制约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比湖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和近年(2006~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的土壤资料及7个县(市、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湖南耕地土壤的酸化现状、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调查发现湖南省耕地土壤酸化明显,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基于此,从耕地质量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改良酸化土壤的对策,建议结合改良技术与管理措施,因地制宜地治理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3.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从作物轮作角度分析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针对华南典型赤红壤农区构建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分类体系,基于空间分析、文献支持、野外实地调查、农户访谈与专家知识,建立不同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Sentinel-1与Sentinel-2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决策树制图方法,开展作物轮作系统遥感制图,并在不同空间尺度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差异与规律。结果表明,作物轮作系统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总体而言,水田轮作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低、对土壤干扰较小、长时间被水面覆盖,不易引起土壤酸化等耕地质量问题,耕地质量等级较高;蔬菜、果园系统由于化肥投入较高,耕地质量一般较低,具体表现为土壤酸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研究区蔬菜轮作系统比例最高,其次为果园系统。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一般,主要为三等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本研究初步探明作物轮作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并将作物轮作遥感制图结果应用于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研究,由于耕地质量特征较难直接通过遥感反演获取,通过监测地表作物种植情况进而反演耕地质量具有理论可行性,未来有必要深入解析作物轮作、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等要素与耕地质量的关联关系,构建大数据驱动的耕地质量时空差异评估技术体系,支撑跨尺度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黑土是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黑土地,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土流失、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以及土壤贫瘠化、酸化、盐碱化和污染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辽宁省及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粮食安全。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的有效措施。玉米免耕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发的秸秆还田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等原因,导致耕地土壤酸化、肥力降低等一系列土壤环境问题。统计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土壤的p 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酸化土壤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问题更加明显,施用土壤调理剂是缓解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姜黑土耕地的土壤质量退化,耕层变浅,土壤酸化,肥料利用率降低,作物生理病害面积和肥料的报酬逐年下降等因素的存在,制约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因素逐步凸显,砂姜黑土改良与质量提升势在必行。介绍了蒙城县耕地土壤质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良及提升地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壤耕地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分数与不同施肥机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长期施用含氮化肥会导致土壤pH值下降,而配施有机肥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增加作物产量。以安徽省阜阳市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6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有机肥+化肥,化肥+秸秆,有机肥+化肥+秸秆,有机无机复合肥)下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演变规律以及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之间的关系,提出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优培肥措施。结果表明:北方旱地轮作土壤,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能在稳定甚至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和玉米Zea mays季的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 4(小麦季)和0.443 7(玉米季),且相关性分别达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下黑土肥力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黑土区耕地质量稳定提升、作物持续稳产高产的有效施肥模式,利用始于1979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黑土物理性质(1项)、化学性质(8项)和生物肥力指标(4项)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土壤容重。长期单施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减缓土壤酸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对13个土壤肥力指标降维,提取到3个主成分,涵盖了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89.6%。系统聚类得到不同施肥措施的培肥效果为N2P2M2NPKM、NPMM2、MNPK、N2P2NP、C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黑土最佳的培肥模式。综合评价培肥土壤、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推荐常量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为黑土最佳培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