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芸芥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个芸芥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扩增出的谱带数在2~17条之间,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供试芸芥品种分为2类8组,揭示了供试芸芥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杨树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在探讨杨树叶片基因组DNA提纯方法和优化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基础上,采用18个引物对13个杨树无性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每个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14个,共产生126条带,其中多态带53条,占4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带。结果表明:通过对126条谱带的聚类,分析了供试杨树无性系的系统发育,并通过比较各品种间的特异带或特征带的差异进行无性系鉴别和测定,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杨树无性系的分子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38条,多态性程度为54.3%.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9条,谱带大小为100~2000 bp.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50个随机引物对苹果梨及其11个变异单系进行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个随机引物中,有19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苹果梨变异单系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2条,多达14条,平均为7条,DNA片段的长度为390bp~2000bp,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谱带不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技术对蜜桃种质资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引物对14个蜜桃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蜜桃的系统发育,将供试的蜜桃品种分为3组;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蜜桃的分子检索表,提出了特殊保存的蜜桃种质有秋蜜,太原水蜜,深州红蜜和温州水蜜。  相似文献   

6.
通过40条随机引物10碱基寡核苷酸链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得到8条随机引物能够扩增出谱带清晰,带型稳定且具有多态性DNA片段,对分离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8个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共产生65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占谱带总数的69.23%;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695为阈值,将8个供试菌株分为2种遗传类型。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8个一串红品种(系)DNA的多态性,从2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高的30个引物,扩增出162条DNA谱带中,11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占73.5%,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品种(系)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的结果,按照株高可将供试的8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8个碧桃类型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的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碧桃的系统发育,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碧桃的分子检索表,并提出了重点保存的碧桃种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不同种源乳白石蒜材料的亲缘关系,利用RAPD标记对乳白石蒜的17份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3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扩增出623条DNA带,其中527条为多态带,占84.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18.88条。根据RAPD扩增结果,将乳白石蒜各样品进行聚类,在阈值为0.352时划分为3类。分子聚类结果与原产地和花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对碧桃种质资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技术,采用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的22个随机引物对8个碧桃类型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扩增的180个位点的谱带的聚类,分析供试碧桃的系统发育,并运用特殊谱带,建立了碧桃的分子检索表,并提出了重点保存的碧桃种质。  相似文献   

11.
樱桃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7个引物,对32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RAPD分析,并对樱桃番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显示,27个引物共扩增出207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139条,多态性程度为 67.15%;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67条,每个引物可扩增出2-12条多态性谱带,谱带大小为270-2 000 bp;遗传距离D值在0.33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野生种聚成一类,果皮为黄色和少数红色品种聚成一类,全部是红色聚成一类;此外,还发现从重要特征观察,樱桃番茄品种表现出一定的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用CTAB法提取了新疆3个不同居群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 L.)总DNA,使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的研究。从93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种扩增较稳定的引物,来扩增3个不同居群刺山柑总DNA,共扩增出25条带,每种引物扩增出6~10条带;多态性条带共13条,多态性比例为52%。利用DPS软件所做的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居间相似系数在0.69~0.86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6;可聚成2类:阿克陶和乌鲁木齐居群刺山柑可聚为A类;吐鲁番居群刺山柑可聚为B类,他们彼此间的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绒山羊随机扩增多态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辽宁绒山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用37个随机引物和55个两两组合的随机引物组合进行筛选,筛选出了5个多态性较为丰富的随机引物(组合)。用这5个随机引物(组合)对35个个体进行扩增,据它们的RAPD指纹图计算了遗传变异度(0.2475)。  相似文献   

14.
利用57个RAPD引物标记对16份茄子材料进行遗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57时,这些引物扩增出274条多态性片段,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49.73%。以UPGMA方法时其聚类。所有材料间相似系数在O.35—1.00之间,在相似系数0.45水平上可以把材料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5.
花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条RAPD引物对21份花椒种质资源的DNA进行了扩增,计算了样品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共扩增出25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86条(占72.37%),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位点6.2个。21份种质材料间均存在遗传差异,其中韩城红葡萄椒和韩城大红袍遗传距离最近,平均遗传距离为0.290 4;凤县野生构椒和韩城白葡萄椒的遗传距离最远,平均遗传距离为0.833 6;同一种质资源内个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山东大红袍个体间差异最大,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87 2,但临夏一号和凤县大红袍2份种质内个体间均未检测到差异。当遗传距离取0.529 7~0.576 3时,21份花椒种质资源可以聚类为3组,当遗传距离取0.496 3~0.503 7时,可聚类为7组。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了花椒种质资源复杂的遗传背景;为花椒品种的鉴定与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茄子主要栽培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我国茄子主要栽培种的遗传背景,对主要来自广西及全国部分地区的54份茄子栽培种进行表形标记和I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37个表形性状中,表现为多态性有33个,占89.18%;从5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8条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扩增出6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5条带,多态性带58条,占85.29%;品种间两类型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均在0.04 ~1.00之间,总体平均数分别为0.51、0.60,表明个别品种间遗传差异很大,但群体整体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应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两类标记均能在欧氏距离14~15间将54个栽培种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表形标记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而分子标记类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RAPD技术探讨红叶李、李和杏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cv.Atropurpurea,李P.salicina和杏P.armeniaca的亲缘关系、品种识别及资源保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也为了验证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从132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引物对红叶李、李和杏的8个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扩增,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6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3.2个RAPD片段.RAPD带型及聚类分析表明:RAPD技术能将红叶李、李属植物和杏属植物完全分开,红叶李、李和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亲缘关系,各属品种之间都有不同的遗传距离,证明RAPD技术可作为种和属水平的分类鉴定依据;利用红叶李、李和杏品种的特异谱带结合DNA指纹,可将参试的各品种鉴别出来,从而说明了RAPD技术能够用于种或品种之间的鉴定.图2表2参12  相似文献   

18.
几个桃优质新品种的RAPD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桃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25个随机引物共获得213条DNA谱带,其中65条(30.5%)为多态性带。通过单引物和引物组合可以将6个品种区分开来。RAPD分析结果表明:"秋红晚蜜"和"秋红早蜜"先聚在一起,然后再与"秋红蜜"聚在一起,三者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983~0.984,为共同起源的地方性品种;"燕红"和"西妃"先聚在一起,然后又与"乐林早红"聚在一起,三者相似系数范围为0.913~0.980,其中"燕红"和"西妃"的相似系数为0.980。推测"西妃"是"燕红"的芽变或者亲本来源相同。  相似文献   

19.
大酸枣与酸枣、枣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酸枣、酸枣及枣等11份种质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检测,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条引物共获得115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84条,占总扩增谱带的73.04%。表明RAPD技术能较好地用于大酸枣、酸枣及枣亲缘关系的研究。从聚类分析图得,在等值线λ=1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群:第1类包括无核小枣、金丝小枣、圆铃枣、冬枣4个枣品种;第2类包括大酸枣、s4、s5;第3类是由s1、s2s、3组成的酸枣群;表明大酸枣的分类地位处于供试酸枣和枣品种之间,推测大酸枣可能为供试酸枣与枣品种的中间类型。从欧氏距离上看出,大酸枣与供试酸枣的平均欧氏距离大于与枣品种间的平均欧氏距离,表明大酸枣与供试枣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