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消退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降脂疗效。方法:选择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143例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72)及辛伐他汀组(n=71)。阿托伐他汀组每晚服阿托伐他汀10 m g,辛伐他汀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 m g,均连续服药12周。观察其对血脂各项指标(TC、TG、LDL-C、HDL-C)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两药均能降低TC、TG和升高HVD-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两药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有一定的消退作用,但阿托伐他汀优于辛伐他汀。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脂,能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且阿托伐他汀的降脂和消退斑块疗效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与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并观察它们对血尿酸(UA)是否有影响。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和血脂康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每天睡前口服氟伐他汀20mg。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0.2g,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后的TC、TG、LDL-C均明显下降(P<0.01),HDL-C无明显改变(P>0.05);血脂康组治疗后的TC、LDL-C也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G、HDL-C则无明显改变(P>0.05)。TC、LDL-C的降低以氟伐他汀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UA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优于血脂康;氟伐他汀与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时对患者血UA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LDL-C达标率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LDL-C未达标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10mg·d-1)联合阿托伐他汀(20mg/晚)组(联合治疗组)20例,阿托伐他汀(40mg/晚)组(他汀加倍治疗组)1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C、LDL-C、TG、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和LDL-C达标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TC、LDL-C、TG均明显降低,HDL-C均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TC、LDL-C、TG降低幅度与LDL-C达标率与他汀加倍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2hPG水平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提高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更好地达到血脂目标水平,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d-1),B组: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mg/晚)。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TC、LDL-C、TG、apo-B降低的幅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HDL-C升高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优于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且具有良好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匹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降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钙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伐他汀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伐他汀可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9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5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脂蛋白[LP(α)]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IMT,比较2组患者IMT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C、TG、LP(α)、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值、斑块个数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IMT值,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芝麻对大鼠血管钙化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VitD3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芝麻组4组,每组均为10只。用大剂量VitD3灌胃的方式造成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同时分别用辛伐他汀和芝麻进行治疗,比较VitD3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大鼠主动脉血管钙化程度及其血脂水平。结果芝麻组的主动脉弓血管钙化面积为(1.29±0.20)%,腹主动脉血管血钙含量(14.7±6.7)μmol/g,明显低于VitD3模型组(60.7±16.7)%和(22.8±8.8)μmol/g(均P<0.01)。VitD3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的TC含量无明显差异,芝麻组的TC含量则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组的HDL-C明显升高(P<0.05),芝麻组的HDL-C含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芝麻对VitD3造成的大鼠血管钙化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蛋白变化,阐明尿毒症患者各类脂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Beckm an公司生产CX 5全自动生化分仪测定患者血液透析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值,脂蛋白a〔LP(a)〕则用TURBOX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结果:尿毒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apoB、LP(a)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患者透析前后比较TC、TG、HDL-C、LDL-C、apoA、apoB、LP(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apoB、LP(a)等脂蛋白血清浓度可作为尿毒症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精神病患者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80例健康人和89例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酸(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质的差异。结果精神病患者血清TC(3.98±0.79)mmol/L、HDL-C(1.14±0.35)mmol/L、apoB(0.61±0.17)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TG、LDL-C、apoA1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患者治疗后血清TC(4.86±1.12)mmol/L、TG(1.69±1.23)mmol/L、HDL-C(0.99±0.43)mmol/L、LDL-C(3.72±1.33)mmol/L、apoA1(1.16±0.20)g/L、apoB(0.92±0.31)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精神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不同程度存在血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TC、TG、LDL-C、apoB水平的升高和HDL-C、apoA1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吉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3):268-270,278
通过建立小白鼠高血脂模型,提取分离草珊瑚中的总黄酮,喂食模型小白鼠,测定小白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探讨草珊瑚中的总黄酮对小鼠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珊瑚总黄酮各组小鼠血清中TG、TC、LDL-C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说明草珊瑚总黄酮有抗高血脂症的作用,高剂量降脂效果接近洛伐他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氟伐他汀组(6l例,每晚服氟伐他汀40mg)和辛伐他汀组(60例,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均连续服药6周。结果:两药均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疗效分别为92%和90%,89%和85%,63%和74%。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和5.0%(P>0.05)。结论:服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且副作用少、安全性良好。与辛伐他汀相比,氟代他汀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枣及大枣叶水提醇沉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降血脂效果。方法采用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大枣及大枣叶水提醇提物对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枣及大枣叶水提醇沉物组、阳性对照组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水提醇沉物组的TC、TG、LDL-C、HDL-C与阳性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大枣及大枣叶水提醇沉物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以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的变化,研究章鱼胺对小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肥胖对照组小鼠较普通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营养肥胖模型构建成功;章鱼胺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Lee's指数和甘油三脂(TG)的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章鱼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和预防脂肪肝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普洱茶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和预防脂肪肝的作用.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 、LDL-C比对空白照组明显升高,HDL-C下降,肝组织脂肪变性严重;普洱茶组大鼠血清TC、TG 、LDL-C与高脂模型比较明显降低,HDL-C含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普洱茶对高脂饮食试验动物引起的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土鳖虫冻干粉对高脂饮食肉兔血脂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的150只肉兔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组、高脂组和三个不同剂量组(0.4、0.2、0.1 g·kg-1土鳖虫冻干粉),每20 d每组随机抽取5只肉兔心脏静脉血,分离血清,用于测量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表明,高脂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TC、TG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与高脂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中、低剂量组LDL-C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和高脂组(P<0.05);中剂量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与空白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土鳖虫冻干粉可抑制高脂饮食肉兔血脂水平升高,具有调节血脂作用。中剂量组(0.2 g·kg-1)为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山楂沙棘片对混合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大鼠预先眦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根据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将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其它组喂以高脂模型饲料。各组每日灌胃相应受试物或溶剂,连续灌胃8周。模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DL-C/TC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与模型组比较,山楂沙棘片中剂量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C、LDLC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HDL-C/TC比值(P0.01)。山楂沙棘片能降低混和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提高血清HDL-C/TC比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在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M患者的血脂水平,其中R-ISS分期Ⅰ期7例,Ⅱ期49例,Ⅲ期24例;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探讨血脂参数与R-ISS分期系统、细胞遗传学、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MM患者中,R-ISS分期Ι期患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TG高于对照组,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患者TC、HDL-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荧光原位杂交(FISH)阴性组TC、HDL-C和L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非高危组TG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FISH高危组TC、HDL-C低于对照组(P0.05)。总生存时间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和生存组4项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时间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C3.6 mmol·L~(-1)(HR=0.034,95%CI:0.004~0.325,P=0.003)、LDL-C2.1 mmol·L~(-1)(HR=25.887,95%CI:2.731~245.216,P=0.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血脂相关指标与MM临床分期、FISH、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低水平TC、LDL-C是影响MM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精酸奶对摄食高脂饲料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 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为正常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黄精组,普通酸奶组,阿托伐他汀组,黄精酸奶高、中、低剂量组。正常组喂基础饲料,其余各组喂养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分别在实验4周、8周后,眼眶釆血,检测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4周、8周后测试结果都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黄精酸奶可降低TC、TG、LDL-C,升高HDL-C(P<0.05或P<0.01),黄精酸奶组的降脂作用优于黄精组、普通酸奶组(P<0.05或P<0.01)。结论 黄精酸奶具有降脂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食用黄精或酸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或沙格列汀单用及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探讨其降糖降脂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二甲双胍单独用药组)33例,B组(沙格列汀单独用药组)36例,C组(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联合用药组)35例,连续治疗2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间的各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后,各组FPG、HbA1c、T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A组与B组的4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与A、B组之间除了LDL-C外,其它3项指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相当,两者联用有更显著疗效,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烯康与脂必妥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选用 8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多烯康组 (口服多烯康 1.3 5g ,每天 3次 )和脂必妥组 (口服脂必妥 0 .2 4g ,每天 2次 ) ,均 4周为 1疗程。 结果 :两者对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TC)及甘油三酯 (TG) ,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有效 ,多烯康组降低TG的效果较脂必妥组更显著 (P <0 .0 5 ) ;脂必妥组降低TC较多烯康组显著 (P <0 .0 5 )。两组对升高HDL C无明显差别。两者均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且脂必妥更为显著。结论 :多烯康对于治疗高TG血症效果更为明显 ,而脂必妥对降低TC效果更佳 ,对于不同的高脂血症可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