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元素中,氮、磷对水体生物的生长最为重要,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底泥在湖泊、池塘等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处于重要地位。实践表明,底泥可以作为系统的“内释磷源”,但是释磷过程十分复杂,受到底泥中的磷特性、底泥间隙水磷浓度、上覆水磷状况等因...  相似文献   

2.
鱼塘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个月内试验鱼塘中水、藻类、底泥、鱼类(鲫鱼和鲢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Cu、Pb的迁移转化、积累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喷施入水后,鱼塘水体对Cu、Pb均具有明显的自净能力;相应地藻类中的Cu、Pb的变化也呈下降趋势;而底泥中Pb、Cu的含量呈逐渐升高。鲫鱼和鲢鱼相同器官组织对Cu、Pb的吸收积累存在着差异。由底泥、水体、藻类和鱼类组成的鱼塘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可通过沉积、释放、积累、排泄等复杂过程构成其在生态系统内的迁移转化。  相似文献   

3.
亿龙有机生物鱼蚌混养肥是专门针对鱼蚌混养对饵料生物、矿物元素的营养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充分遵循鱼蚌混养养殖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物质能量循环定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和超微粉碎技术,科学复配多种有机活性物质,浓缩多种氨基酸螯合矿物营养元素,精心研制的新一代高效鱼蚌混养专  相似文献   

4.
藻类水华会释放大量毒素和有害物质,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给渔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生物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有害藻类大量爆发。主要生物控制作用包括,一方面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加速营养元素沉降或脱离水生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限制或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使水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四川开江县十多家养鱼专业户根据鱼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要的不同,自制配方肥养鱼,使鱼出塘时间大大缩短,养殖效益提高30%以上。1自制长效配方肥长效配方肥对于改良鱼塘底泥营养状况、培育天然饵料生物非常有利,新开挖或新改造塘由于底泥中营养元素不足,必须重施长效性基肥,才能为鱼快速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其配制要点为:对新开挖或新改造塘,每667米2水面可施用充分腐烂沤熟的粪肥(或混合堆肥)500~600千克,氮肥3~5千克,磷肥2~3千克;对养鱼多年的老塘或瘦水塘,每667米2水面施粪肥300~400…  相似文献   

6.
亿龙有机生物大水面肥是专门针对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饵料组成,饵料生物的营养平衡和微生态需求,充分遵循湖泊、水库、滩头等大型养殖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物质能量循环定律,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超微粉碎技术,科学复配多种矿物营养元素及有机活性物质,精心研制的大水面养殖专用肥。  相似文献   

7.
鱼塘施用绿肥有不少好处: 1.提高鱼塘有机质含量。绿肥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施绿肥能直接增加池水中的有机质,且肥效持久。 2.提高池水氮含量。绿肥中含有氮元素,池塘施入绿肥后,氮的含量显著提高。 3.提高池水有效养分含量,促进池塘底质熟化。绿肥施入后,可使池水中微生物大量繁殖,促进池塘底部难以分解的物质加速分解释放,提高池水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并为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改良池塘底质,提高肥力。由于绿肥给底质增加了新鲜的有机质和养料,改善了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了底泥中微…  相似文献   

8.
白美萍  李桂云 《河北渔业》2003,(4):22-22,33
<正> 1 建立规范化的养殖池塘 只有遵循生态学原理,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维持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改善池塘环境条件,是预防鱼病和提高养殖产量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要选择大小适合养殖对象的池塘,要求池埂坚实、池底平坦,并且池塘的深浅也要合适,这样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其次要清除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底泥,底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会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对养殖动  相似文献   

9.
薛志成 《齐鲁渔业》2000,17(2):13-13
新挖鱼塘清塘消毒的目的是杀灭鱼塘中的各种病原体、敌害生物和野杂鱼类,改善水质条件,为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鱼种的成活率。目前,用于鱼塘消毒的药物很多,但效果较好,最常用的药物是生石灰和漂白粉。1生石灰消毒法 此法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清塘消毒的目的,还可中和和改变底泥的酸碱度,使塘水呈弱碱性反应,提高塘水的缓冲能力,同时还可补充水中钙离子含量。使用时有干法和带水清塘2种方法。一般采用干法,但在水源不便和不易排干水的鱼塘中可带水清塘。1. 1干法清塘消毒先将塘水排至 5~ 1…  相似文献   

10.
<正>沉积在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腐殖质与土壤颗粒混合而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池塘底泥,底泥中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无机盐类。底泥能够通过吸收-释放机制对水中无机盐浓度进行双向调节,使泥-水体系的无机盐含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底泥在池塘中起着缓冲和平衡无机盐浓度的重要作用。鱼类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了解鱼池底泥对水  相似文献   

11.
浅谈底泥对池塘养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振国 《水产养殖》2010,31(3):31-32
<正>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大量投饵的残料、生物排泄物和尸体等长期积累及泥沙沉积,使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底泥。池塘保持适当的底泥是必要的,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这些营  相似文献   

12.
<正>进入夏季后,北方地区鱼塘常会出现褐黑(隐藻)、蓝绿(微囊藻)、铁锈红(裸藻)、黄浊水、澄清水等异常水色,根据笔者在鱼塘的走访和跟踪,现就鱼塘出现以上异常水色的调控方法做如下总结,供大家参考。从本质上看,鱼塘出现异常水色,是藻相不平衡(单一)或者藻类数量少引起。施用药物不当(超量用药、不合理药物搭配等)、天气变化、鱼塘漏水严重、轮虫数量过多、水体营养元素缺乏或富营养化、池底淤泥过厚等都可引起以上异常  相似文献   

13.
霍传柱 《河南水产》2013,(2):19-20,39
阐述了底泥、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溶解氧,酸碱度等因素对集约化高产鱼塘水质的影响及控制指标;对于水质调控,提出适当追施化肥,科学投喂,适时加注新水换出部分底层老水,清除过多底泥,定期搅动塘底,灵活开启增氧机,施放净水剂及生物制剂(光合细菌),合理施用鱼药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调节水质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夏秋季节,水质的调节为鱼塘管理的关键。调节水质,必须注意四个方面。1.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一般要求池水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否则,鱼摄食量少,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系数相对降低。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量,一是每10天加注1次新水,1次进水量不得少于池水的20%,这样可增加溶氧和补充某些缺乏的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机质。二  相似文献   

15.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养殖池塘污染底泥的围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通过测定上覆水的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底泥异养细菌数和反硫化细菌数等指标值,在野外实验围隔条件下比较了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FR-M)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包括:纤维网状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沸石和硅藻土(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标记为FC-M、 BC-M、ZE-M和DI-M组)。结果显示:固定化微生物对围隔内水质有间接影响,试验后期固定化微生物组(ZE-M、DI-M和FC-M组)的上覆水硝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BC-M组和ZE-M组上覆水中的COD值显著低于游离微生物组(FR-M)和对照组,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有效削减了水底界面还原性物质的污染程度;与游离微生物或对照组相比,固定化微生物组(FC-M组、DI-M 组和ZE-M组)能更有效地降解底泥有机质。固定化微生物对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的影响明显,实验后期固定化微生物组((BC-M组、DI-M组和ZE-M组)的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游离微生物组,说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围隔底泥的生物降解能力;固定化微生物对围隔内底泥异养细菌总数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其它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所致。固定化微生物对底泥反硫化细菌影响显著,与对照组和游离微生物组相比,固定化微生物(尤其是ZE-M和BC-M组)能更有效地减少围隔底泥反硫化细菌数。本实验结果显示,利用载体固定微生物技术能显著提高微生物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其中以ZE-M和BC-M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以“鱼鳌致富”的潢川,近年大搞2万个鱼塘改造,来年增产增收翻番,其冬改新法是:1浅改深,可结合冬修水利挖塘泥(须留底泥厚  相似文献   

17.
<正>虾蟹贝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复合生态养殖方式。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底泥养贝,虾蟹残饵、粪便肥水,水的肥力催  相似文献   

18.
<正>预防鱼塘浮头、泛池是养殖管理的重要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养殖户往往对连续阴雨天气、晴天下午陡降雷阵雨进行防范,而忽视一些同样会导致浮头、泛池的因素。根据多年的事例归纳如下:1.拉网、扳罾作业后养殖户误认为现有的存塘量比以前减少了,就不会发生浮头、泛池,其实因为拉网、扳罾作业大面积地翻动了底泥,这些沉积的底泥短时间集中分解、大量耗氧,易造成浮头、泛池。  相似文献   

19.
朱启琴 《海洋渔业》1982,(5):211-214
<正> 前言在天然水域中,水生生物与水域环境保持着一种自然的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成为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一定水域环境有其一定的生物类型,因此生物与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经常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浮游动物是海洋次级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海水采样和底泥采样,研究烟台港内外的海水和底泥中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以评价烟台港海域水生生物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本次调查共得到浮游植物20种;浮游动物17种;生物多样性方面,港内(1.3)低于港外(1.6),另外,在均匀度、丰富度等方面,港内水质和港外水质相比也有所差距。这些表明近年来烟台港的快速发展,已对此处海域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