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笔者于2011年2月对发生在贵州省某猪场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疫情进行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1年2月,贵州某猪场6周龄仔猪共有120头,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从第1例具有明显症状的仔猪发病1周内,共计有30头仔猪发病,其中死亡5头,发病率25%,死亡率16.7%.发病后猪场曾使用红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病猪体温略有降低,但效果不佳,疫情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猪场疫病越来越复杂,猪病常以病毒性与细菌性疫病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疫病防控更加困难,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将一例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泉州市某养猪户饲养母猪105头,自繁自养。该猪场按常规方法进行了猪瘟、伪狂犬病免疫,母猪有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免疫,仔猪未免。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在仔猪保育期死亡中的作用及其防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兽医学院的SimoneO liveira、CarlosPijoan和RobertMorrison等认为 ,副猪嗜血杆菌 (Haemophilusparasuis)感染近来成了仔猪保育期死亡的主要病因 ,尽管造成保育期仔猪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增加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对此 ,现已提出了一些假设 ,包括认为早期隔离断奶以及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并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防制取决于我们对受害猪群中流行病学的理解以及对于其在仔猪保育期死亡中作用 (原发性病原体或是继发性病原体 )的确定。原发性病原体上述学者引述Pijoan(1997)的看法 ,认为养猪业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陆川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主要剖检病变表现为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2012年8月,广西陆川某猪场出现2月龄~4月龄仔猪群呼吸障碍的病例,表现为高热、咳嗽、食欲下降、可视粘膜发绀等临床症状。通过实验室检测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而猪肺炎支原体、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阴性。确诊该猪场本次疫情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现场调查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11月,浙江省某地区保育猪群病死数量明显上升,12月底调查人员对这一地区内的5家猪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经现场调查、座谈、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发现:该地区保育阶段猪群病死数量异常升高的主要病因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2型,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造成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2型的混合感染和细菌继发感染是主要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野毒感染,使保育猪死淘率增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细菌对林可霉素和替米考星等耐药。结果表明,各猪场应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上述疫病的免疫,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和卫生消毒管理以及饲养管理工作,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保育猪死淘率。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1日,河南某养猪场保育仔猪开始出现发热、耳尖发紫、关节炎等症状,继而出现大批死亡病例。经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检测和细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紧急接种疫苗、中西药结合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一个星期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个月后猪场恢复正常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养猪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危害极大,其免疫预防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猪场的健康发展。该病传播迅速,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国家未感染此病。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主要的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病原,近年来引起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后,总是伴随着副猪嗜血杆菌(HPS)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天津市静海区某饲养规模400头母猪场内断奶仔猪出现发烧,消瘦,呼吸困难,部分关节肿胀及死亡等现象,其发病率在80%左右,病死率约为30. 0%。根据临床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和副猪嗜血杆菌(HPS)混合感染。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于2016年7月份之后,每批保育猪自5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发病,病猪最初表现为发烧,体温40℃~41℃,部分体表发红,扎堆,食欲降低,  相似文献   

9.
康伟 《动物保健》2011,(5):66-6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和小猪。该病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小型猪场广泛传播,随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视,已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副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猪场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PRRS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两种病的存在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当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病毒和其他细菌等病混合感染时,患猪死亡率升高,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某大型猪场副猪嗜血杆菌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生和控制情况作一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和小猪。该病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小型猪场广泛传播,随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视,已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笔者应邀前往厦门翔安某猪场诊治疾病。主诉:哺乳仔猪、保育舍小猪发病率、死亡率高。经综合检查确诊为猪伪狂犬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猪革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引起的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统称,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保育仔猪和小猪。该病近几年在我国大中小猪场广泛传播,随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小视,己成为危害猪群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副猪嗜血杆菌(HPS)属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该菌多与其他病原,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副猪嗜血杆菌已逐渐成为危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某种猪场70日龄仔猪发生以发绀、呼吸困难、多发性关节炎、肺出血、实变及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90%以上,经实验室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刘刚  于鹏  于鉴夫 《养猪》2009,(4):83-83
两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 mophilus parasuis,HP)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和部分脑膜炎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即墨市某猪场142头21~28日龄仔猪,发病13头,发病率9.2%;青岛市城阳区某猪场231头保育猪,发病36头,发病率15.6%;两个猪场共49头仔猪发病,经过治疗有45头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治愈率91.8%(死亡1头,淘汰3头)。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为革拉瑟氏病(Glasser’s disease),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的流行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也为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在2006年5月至今仍在流行的“猪高热综合症”中,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猪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给我国养猪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正>猪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带来了难度,致使病死率上升,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少损失。在工作中,笔者接触到一例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某猪场共饲养205头猪,其中母猪32头,保育猪与生长育肥猪分栋饲养。开始,部分保育猪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和氨基比林无明显好转。发病2~3 d后,育肥猪相继发病,随后大群出现类似症状,死亡头数从最初每天1~2头,升高至3~5头,7d共死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一起并发或继发,引起仔猪在断奶前后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关节肿胀。1主要特性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简称副猪。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20.
从2006的6月底开始,我市的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属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支原体肺炎(MH)、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