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产地来源不同的3份偃麦草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旨在为其细胞学特性和演化趋势的研究奠定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来源于俄罗斯列宁格勒的偃麦草种质ER044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4M2+20M1+4S,核型公式为:K(2n)=6X=42=2M+32m+8sm。来源于阿富汗喀布尔的偃麦草种质ER058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 2L+20M2+16M1+4S,核型公式K(2n)=6X=42=30m+12sm(2sat)。采自于中国新疆的偃麦草种质ER132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L+16M2+16M1+6S,核型公式为:K(2n)=6X=42=32m+8sm(4sat)+2st。3份偃麦草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均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头稗(005)与鹅头稗(031)的生物学性状测试和细胞学研究,以期为寒地稗草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这2种稗草均收集于黑龙江省内的不同地方。2007年对2种稗草进行了观察和试验,测定了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及鲜、干重量等主要生物学性状,并对小区的实际产量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种稗草生物学性状均为良好,在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下,大头稗与鹅头稗的鲜干草产量无明显差别。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种稗草的核内染色体数目均为2n=54。大头稗2n=46m+8sm, 鹅头稗2n=44m+10sm。  相似文献   

3.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牛羊所采食。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市的白草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草染色体总长度为45.87 μm,平均臂比为1.2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4.83;所有染色体的臂比在1.08至1.70范围内,其中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1对,其余17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所有染色体未观测到随体出现;白草染色体基数为9,核型为2n=4x=36=34 m+2 sm,属于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1A,是进化较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早熟禾族3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禾本科早熟禾族(Poeae)匍匐翦股颖(帕特putter)和多年生黑麦草(首相premier、焦点focus)3种草坪草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材料的染色体均以中部着丝点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主,都具有随体。匍匐翦股颖帕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0条,核型公式是2n=30=22m(2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55.2%,分类标准属于“2C”型;多年生黑麦草2个品种草坪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14条,其中首相核型公式是2n=14=12m(2SAT)+2st,核型不对称系数58.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2C”型;焦点核型公式是2n=14=6m(2SAT)+8sm,核型不对称系数63.05%,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番红花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番红花为2倍体(2n=2x=24)植物,核型公式为K(2n)=2x=24=2t+2st+8sm+12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6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st)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t)1对.核型类型为2B,并且倍性不是...  相似文献   

6.
以白鹤芋(Spathiphyllum floribundum)‘Mojo’品种的组培苗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于08:45-09:15取材,用0.002 mol·L-18-羟基喹啉或0.07mmol·L-1放线菌酮预处理4h所得的染色体制片效果最佳。白鹤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为二倍体,‘Mojo’品种有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30=20m+6m(SAT)+2sm+2sm(SAT)(B染色体),其中3号和8号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其余的染色体都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3号、4号、6号和9号的染色体具随体。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为1.73;核型属2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37%。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根尖压片法分别对燕麦的3个种Avena nudibreri,A.hispanica和A.sativa的燕麦材料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vena nudibreri的染色体数目为2n=14,其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2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五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其中第5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hispa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2n=4x=28=20m+8sm(2SAT),着丝点的位置有近中部着丝点和中部着丝点区,其中第10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核型属2A型;Avena sativa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核型公式为2n=6x=42=26m+16sm(4SAT),具8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12对和第17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带有随体,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体细胞染色体数2 n=16,为二倍体植物;黄花补血草的8对染色体中有4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型),4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型);核型公式为2 n=2 x=16=8 m+8 sm,属2B类核型;染色体绝对长度变化范围为2.5-5.1μm,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7.88%~18.29%,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3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71%。  相似文献   

9.
山西白羊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山西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白羊草的种质资源利用及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观察统计了30个完整的中期分裂相确定染色体数目,并选其中5个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羊草染色体数为2n=40,核型公式为K(2n)=4x=40=34m+6sm,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17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核型类型为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32%。  相似文献   

10.
六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蔡华  黄正来  乔玉强 《草业学报》2006,15(6):109-111
对禾本科羊茅属和黑麦草属6种基因型草坪草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n=2x=14,都为中部着丝粒或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所有染色体中均未见随体。核型公式显示高羊茅品种“自豪”为2n=14=8m 6sm、“家园”为2n=14=12m 2sm、“猎狗5号”为2n=14=14m、“羊茅极品”为2n=14=14m;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绅士”为2n=14=8m 6sm、“黑麦王子”为2n=14=10m 4sm。羊茅属4个品种具有3种核型:2B、2A和1B;黑麦草属2个品种核型也不相同,分别为2A和2B。表明同一属下不同品种间染色体核型存在差异,而不同属下某些品种却有相同的核型类型,为通过草坪草不同属间远缘杂交进行遗传改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扁穗牛鞭草栽培品种‘广益’和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扁穗牛鞭草染色体基数x=9;(2)‘广益’扁穗牛鞭草为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54=34m+10sm(2SAT)+6st+2t+2T,核不对称系数为61.43%,核型属于2B类型;(2)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36=14m+10sm(2SAT)+8st+4T,核不对称系数为65.67%,核型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12.
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9204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和BSG法对桑品种 92 0 4及其亲本洛玉 1号和西庆 2号的细胞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 92 0 4、洛玉 1号、西庆 2号的核型公式分别为 :2n =3x =4 2 =3 6m +6sm ,2n =2x =2 8=2 4m +4sm ,2n =4x =56=4 8m +8sm ;带型公式分别为 :2n =4 2 =4CIT +3CI +T+ +3CIT+ +3CI +T+ +1T++4CT+ +2T+ +1 0CT +8C +3I+1 ,2n=2 8=2CIT +4CI+T+ +1CIT +2CIT+ +2T +1CT +2T +6CT +5C +2I+1 ,2n=56=6CIT +7CI+T+ +9CIT +1 2CIT+ +3T +1 0CT +CT +3CT +2C +2T +2  相似文献   

13.
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串叶松香草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常规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染色体数为2n=14,,核型公式为K(2n)=2x=14=4m+6sm+4st,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为2对,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3对,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为2对。核型类型为3B。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蒙古冰草染色体组上进行5S rDNA、45S rDNA以及重复序列pAs1 DNA序列的定位,通过荧光原位杂交信号的强弱、数量、位置进行蒙古冰草染色体的配对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冰草染色体组总长度为91.788μm,平均绝对长度为13.113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值为1.446,具有2对随体,分别位于第2号染色体和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没有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96%,核型类型属于1A型,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AT)+4sm(2SAT)。5S rDNA序列和45S rDNA序列分别位于第2号和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5对染色体两端都检测到明显的pAs1 DNA荧光信号,有2对染色体只有一端检测到明显的pAs1 DNA荧光信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大大提高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可靠性,为冰草属内植物的分类和育种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0sm (4SAT);平安莜麦:2n=6x=42=18m+24sm (4SAT);白燕2号:2n=6x=42=18m+24sm (2SAT);花早2号:2n=6x=42=20m+22sm (2SAT);花晚6号:2n=6x=42=14m+28sm (6SAT);晋燕8号:2n=6x=42=22m+20sm (4SAT);宁莜1号:2n=6x=42=16m+26sm (2SAT);定莜6号:2n=6x=42=16m+26sm (4SAT),8个燕麦品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进行聚类及进化趋势分析发现,白燕2号为最进化的品种,青莜3号为最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枝赖草的根尖染色体进行常规制片分析和利用BSG方法对其染色体进行C-分带研究,确定多枝赖草的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4x=28=18m 10sm,确认多枝赖草的标准C-分带带型为2n=28=5CT 2CTI 2CT 1CTI 1CTI 1C 1T 1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