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鸡场鸡白痢流行现状,2017—2019年选取31个规模化鸡场抽检1340份鸡血清样品,采用鸡白痢抗体平板凝集试验,结合鸡场生物安全措施及净化情况,开展了鸡白痢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鸡白痢平均场群阳性率为83.87%,个体阳性率为13.43%;商品场(15.24%)鸡白痢个体阳性率最高,与父母代鸡场差异显著(P=0.044);育成期(18.77%)个体阳性率高于产蛋期(11.83%),差异显著(P=0.002);不同饮水来源、不同饲养方式的鸡白痢个体阳性率间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车辆人员进出场区时消毒、空舍消毒的鸡白痢个体阳性率较低,但不显著(P>0.05),消毒频率越高,阳性率越低;31个调查场点中,引种前开展疫病检测及采取鸡白痢净化控制措施的场点个体阳性率低于未开展净化的场点,差异极显著(P=0.001、<0.001);仅有32.26%(10/31)场点有意愿开展鸡白痢净化。结果表明:贵州省规模鸡场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较为普遍,污染面较广;其感染受场点类型、生长阶段影响较大,而受饲养方式和饮水来源影响较小。结果提示:鸡场实施鸡白痢净化时,可以着重考虑场点类型和生长阶段这两个因素;合理设置场点地理位置、加强场点消毒和开展鸡白痢净化,可显著降低鸡白痢流行率,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规模化鸡场的鸡白痢防控及净化意识,主动开展鸡白痢净化工作,以控制鸡白痢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种鸡场鸡白痢血清流行学情况,试验随机抽检6个种鸡场775份血清,其中公鸡317份、母鸡458份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区域种鸡群鸡白痢平均阳性率为40.6%,其中公鸡平均阳性率为27.1%、母鸡平均阳性率为52.2%。调查结果表明:广东部分地区种鸡场鸡白痢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不同种鸡场鸡白痢阳性率、相同品种种鸡在不同鸡场以及同一鸡场内的不同品种鸡群的鸡白痢阳性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伊犁河谷地区不同来源黄羽父母代肉种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与鸡白痢流行情况,为父母代肉种鸡场引种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和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平板凝集实验,从6家种鸡场采集5个不同来源的父母代肉种鸡种公鸡血样879份,进行REV血清抗体检测及鸡白痢检测。结果:不同来源父母代肉种公鸡REV群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个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7.41%~19.10%,平均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4.79%。鸡白痢群体阳性率为100%,个体阳性率为20.83%~54.10%,平均阳性率为31.63%。混合感染样品52份,混合感染阳性率5.92%。说明REV与鸡白痢的感染具有相关性,可能与不同来源祖代场对REV和鸡白痢的净化重视程度有关。鸡群感染REV时,鸡白痢易感性增高,这与REV可引起免疫抑制的特性相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京市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和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感染情况,2019年从北京市10个区127个养鸡场(户),采集3 910份鸡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MG和MS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10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MG和MS感染,场群阳性率分别介于78.95%~100%、68.42%~100%,样品阳性率分别介于59.35%~93.13%、50.0%~94.53%,平均场群阳性率分别为89.0%和86.6%,平均样品阳性率分别为79.0%和75.6%;第三季度的场群阳性率和第二季度的样品阳性率最高,第四季度场群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最低(P0.01);110~180日龄的MG样品阳性率、251~320日龄的MS样品阳性率最高,462日龄以上均最低(P0.01);规模化商品鸡场的MG和MS场群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均最高(P0.01);蛋鸡的MG和MS样品阳性率均高于肉鸡(P0.01)。结果表明,北京市MG和MS感染较为严重,第二、三季度高发,110~320日龄鸡群、规模化商品鸡场和蛋鸡群感染尤其严重。结果提示,应采取包括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种鸡净化、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地区MG、MS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2020年对来自665个场次的20 1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伪狂犬病毒gE抗体检测,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20.93%和47.97%。按不同场群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种猪场、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gE抗体个体阳性率依次升高,分别为14.78%、21.51%、23.08%和24.71%;种猪场场群阳性率明显低于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按不同季节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春季、夏季和冬季猪伪狂犬病毒gE抗体个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秋季,且春季和冬季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由此可知,2020年河南省猪群伪狂犬野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猪群尤其是种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不容松懈,同时,在春季和冬季等高发时期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禽白血病(AL)感染情况,采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对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系)、不同代次的12个祖代禽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共计360份血清样品和300份蛋清样品,分别进行了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的个体阳性率、场群阳性率、ALV-J、ALV-AB血清抗体及P27抗原共感染数据分析。结果表明: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4.72%、7.22%和15.00%,其中祖代禽场分别为15.83%、8.33%和14.17%,父母代禽场分别为16.67%、2.22%和20%,商品代禽场分别为12.67%、10.67%和13.33%,场群阳性率分别为75%、58.33%和58.33%,ALV-J、ALV-AB血清抗体和P27抗原共感染鸡场3个,共感染场群阳性率为30%,6个品种(系)中仅有爱拔益加ALV-J、ALV-AB抗体和P27抗原均为0。不同区域鸡群ALV感染普遍存在、各个品种(系)感染的亚群及其阳性率各不相同,调查结果将为河南省开展禽白血病防控、净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不同区域、不同场点、不同群体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从河南省18地市253个不同规模场点采集血液样品9 540份,从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采集组织样品1 649份,采用PRV gE血清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采用荧光PCR检测组织样品中的PRV核酸,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gE全基因扩增、测序和遗传变异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gE抗体的平均个体阳性率为26.03%,场群阳性率为54.15%;不同场群中商品代养殖场的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最高,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中,保育猪的个体阳性率最高,且冬季的个体阳性率最高。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4份病毒核酸阳性,平均个体阳性率为3.27%,对其中的4株PRV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4株gE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5%~99.9%,与国内经典株同源性为99.2%~99.5%,与国内流行变异毒株同源性为99.6%~99.9%,同属于GenotypeⅡ群,均为变异毒株。河南省猪场PRV的感染较为普遍,且流行毒株为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调查广西禽偏肺病毒(aMP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于2015年7月~12月期间采集广西南宁(A和B鸡场)和玉林(C和D鸡场)4个规模化鸡场的不同品种、不同周龄的种鸡和肉鸡血清共480份,进行aMPV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4个规模化鸡场的种鸡群在雏鸡阶段aMPV抗体阳性率为15%~66.67%,并且整个产蛋期aMPV抗体阳性率均为90%~100%;所调查的南宁和玉林地区3个鸡场的肉鸡群均存在aMPV感染,玉林地区C场肉鸡群的aMPV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滴度均高于南宁地区A和B场;检测的6个不同品种的种鸡群均存在aMPV感染,其中aMPV抗体阳性率以灵山土鸡和清远麻鸡最高(100%),铁脚麻鸡相对较低,但也高达78%。本研究表明在所调查的广西规模化鸡场鸡群中,aMPV感染普遍,种鸡感染尤为严重,尤其是玉林地区。本研究为aMPV感染的研究和防治积累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20年河南省未免疫牛群布病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对来自459场次的17 207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检出布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群8个,阳性样品19份,平均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1%和1.74%。结果表明:存栏量小于500头养殖场户的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08%和1.86%;存栏量介于500~3 000头奶牛场的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分别为0.16%和1.83%;存栏量大于3 000头的大规模奶牛场无布病阳性样品检出。8个阳性场群在河南省不同区域均有分布,其中豫中地区4个,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地区各1个。调查结果说明河南省奶牛布病感染情况具有一定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地区和场群的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大理某种鸡场鸡白痢的净化方案的实施可行性,对大理地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于2015年7月,对大理不同鸡场和农户的鸡随机选择2026只,进行采血并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调查。试验结果表明,2026份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673份,平均阳性率为33.22%。其中规模化鸡场鸡检测数为1811只,阳性579只,阳性率为31.97%;农户4户,被检测数为215只,阳性94只,阳性率为43.7%统计结果显示,该次调查中较规模化的鸡场鸡白痢的感染率小于农户(P0.05);鸡白痢的感染率与鸡的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南省清丰县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从河南省清丰县14个羊场共438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发现:清丰县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检测场阳性率57.14%,样品阳性率8.68%,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阳性率分别为7.25%和9.96%;散养场场阳性率和样品阳性率(66.67%和10.26%)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40.0%和6.06%);此外,不同年龄阶段羊群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幼龄、育肥和成年羊群阳性率分别为14.48%、8.40%和3.70%。说明肺炎支原体在清丰县绵羊群中广泛流行,应提高对该病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鸡白痢杆菌病(Pullorum Disease,PD)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SP)引起,本病既可水平传播,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在我国,原种场、祖代场对此病进行了严格检疫,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但在父母代鸡场和商品代鸡场阳性率仍较高,是导致我国商品代蛋鸡群死淘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在蛋种鸡场如何做好鸡白痢杆菌病的净化工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河南省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水平,2021年对来自河南省214个规模猪场的6 61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场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生长阶段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0.19%和90.88%;种猪场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9.06%和91.33%,商品代猪场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0.67%和90.64%,不同场点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区域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有差异,其中豫中地区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为最高,豫北地区最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经产母猪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为最高,仔猪均为最低,但所有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种鸡鸡白痢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2月笔者对安徽省宣城地区7个鸡场的种鸡随机抽取血样992份,采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种鸡群鸡白痢阳性率为10.9% ,其中公鸡阳性率为11.2%,母鸡阳性率为10.6%,表明该地区鸡群中鸡白痢的感染率较高,已成为危害当地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以规模牛场为调查对象,对来自168个场群的9295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并按动物种类、存栏量规模和不同区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情况。试验结果显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平均场群阳性率为9.52%,平均个体阳性率为0.79%;肉牛群体中未检出结核阳性个体,奶牛群体中结核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0.74%和0.88%;存栏量≤500头的规模奶牛场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3.75%和1.30%,且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均随存栏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豫西和豫北地区有结核阳性牛只检出,尤其是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较为严重,豫东、豫南和豫中地区无结核阳性个体检出。河南省牛群结核病感染具有明显的群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依据其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种群和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我省种鸡场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有效防控政策。笔者对黑龙江省5家种鸡场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结果表明,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禽流感病毒H5亚型100%;禽流感病毒H7亚型99%、禽流感病毒H9亚型100%;新城疫100%;感染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禽白血病A/B亚群个体阳性率0-42%,场阳性率为80%。禽白血病J亚群个体阳性率0-40%,场阳性率为80%;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个体阳性率为8-82%,场阳性率为100%;鸡白痢个体阳性率为0-68%,场阳性率为60%。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丰镇、东胜、临河、赤峰、通辽8个地区的27个养殖场随机采取血清样品共12824份,采用平板凝集试验,进行鸡白痢、鸡伤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父母代蛋种鸡平均阳性率为20.66%,最高达46.25%,最低为1.33%;商品蛋鸡平均阳性率为47%,最高达70%,最低为32.5%;父母代肉种鸡平均阳性率为12.66%,最高达38%,最低为1.08%;商品肉种鸡平均阳性率为72.9%,最高达92.5%,最低为51.67%。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伪狂犬感染抗体水平,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9年对河南省403个场的12963份猪血清进行了gE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河南省猪伪狂犬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6.69%,场群阳性率为53.60%;不同季节猪伪狂犬gE抗体个体阳性率介于21.09%~32.46%之间。在16个地市中,有4个地市无gE抗体检出,其他12个地市个体阳性率介于21.09%~32.46%之间;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5个区域抗体个体阳性率介于13.70%~36.38%之间。种猪场、散养户、商品代猪场和屠宰场抗体个体阳性率依次升高,介于20.79%~41.48%之间。调查结果表明,2019年河南省猪群伪狂犬gE抗体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应依据不同季节、区域和不同场群的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推进伪狂犬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18—2020年对甘肃省50个规模化鸡场的2 520份样品,进行了安卡拉病、白血病、白痢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鸡安卡拉病阳性率为37.23%~46.71% (平均41.07%);鸡白痢阳性率为10.85%~17.37% (平均14.05%);鸡白血病A/B亚群阳性率为1.28%~1.97% (平均1.71%),J亚群阳性率为4.15%~6.45% (平均5.16%),P27亚群阳性率为 19.89%~26.45% (平均23.29%)。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猪伪狂犬病(PR)流行情况,2017—2019年对河南省种猪场、商品代猪场、散养户和屠宰场,共1 454场次的44 05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检测,对种猪场、商品代猪场、屠宰场和无害化处理厂,共807个场次的12 824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17—2019年河南省PRV gE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7.89%,场群阳性率为53.51%;病原个体阳性率为2.47%,场群阳性率为11.65%。2017年和2019年的PRV感染率较为接近,2018年较高;冬春季节和夏季PRV感染率较高(P<0.05);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PRV感染率明显高于豫东和豫南地区(P<0.05);屠宰场和商品代猪场PRV感染率明显高于种猪场和散养户(P<0.05)。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PR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区域和场群分布特点,可依据其流行特点,分区域、按场点,以种猪场为中心,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全省PR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