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目前禾本科植物进行转基因的有效手段,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关键是优化T-DNA导入的各因素。文中主要从农杆菌菌株及载体、植物受体的选择、侵染与共培养、抗生素及添加剂的筛选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农杆菌介导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机理和方法,并对近年来农杆菌介导桑树遗传转化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综述,并对桑树基因工程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建立的柱花草高效组织再生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以柱花草热研5号的下胚轴为受体材料,以 GUS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柱花草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包括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农杆菌介导的柱花草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柱花草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0.4~0.6,农杆菌浸染时间为15 min和共培养3 d的条件下,愈伤的转化效率为72%。愈伤组织进一步经过分化、生根和炼苗等过程后,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柱花草基因组中。本研究结果对柱花草遗传转化和关键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ATMT)是一种丝状真菌常用的遗传转化手段,但目前还不能有效地应用于少孢节丛孢菌的转化。构建由PgpdA启动子调控mgfp-gus基因的真菌表达载体pCAMBIA1304'-PgpdA并转入农杆菌中,利用ATMT技术对少孢节丛孢菌进行转化。结果显示,农杆菌AGL-1介导的转化在共培养时间为60 h,温度为23℃的条件下获得了1株转化子,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可以扩增出hph和gus基因片段,进行GUS组织染色能观察到蓝色,表明目的基因成功转入少孢节丛孢菌基因组中并能正常表达。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少孢节丛孢菌遗传转化方法,为少孢节丛孢菌功能新基因的研究、菌株改良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鸣刚  罗茂春  彭轶楠  芦真  陈亮 《草业科学》2011,28(8):1546-1551
摘要:通过农杆菌的介导,以携带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O21 O14 A21 HBcAg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苜蓿(Medicago sativa)愈伤组织,并再生得到抗性植株。试验建立了苜蓿甘农1号愈伤组织再生系统;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系统;获得抗性再生植株4棵;GUS报告基因在转化的愈伤组织中得到瞬时表达;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CBF1转录激活因子是一类受低温诱导的反式作用因子,能有效提高植物抗低温的能力。本文通过PCR方法,以拟南芥叶片为材料,成功地克隆了CBF1转录因子基因,并将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上,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牧草获得转基因植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乔定君  毛萍  马欣荣  杨宏 《草业学报》2011,20(1):102-110
多年生黑麦草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非常困难.为了建立稳定的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品种"多福"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质粒pCAMBIA230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进行遗传转化.在预培养及共培养基中添加0.1 mol/L甘露醇或5 mg/L硝酸银,并分析了二者...  相似文献   

8.
多年生黑麦草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农杆菌介导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非常困难.为了建立稳定的多年生黑麦草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品种"多福"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质粒pCAMBIA2301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进行遗传转化.在预培养及共培养基中添加0.1 mol/L甘露醇或5 mg/L硝酸银,并分析了二者对转化的影响.经巴龙霉素筛选、PCR及GUS组织染色检测表明,共获得了转基因植株38株.添加O.1mol/L甘露醇或5 mg/L AgNO3或O.1 mol/L甘露醇+5 mg/L AgNO3,转化效率分别为对照的1.96,1.59和2.95倍.结果表明,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多年生黑麦草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中,在预培养和共培养基中添加甘露醇或AgNO3能提高转化率,且当二者共同添加时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1农杆菌介导法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成功实例的植物转基因方法。目前,用于植物转基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800碱基对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n质粒和Rj质粒。Ti质粒和Ri质粒含有3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以药百合鳞片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药百合鳞片遗传转化的几个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培养5 d有利于转化;共培养3 d并且添加100 μ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抑制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在侵染阶段添加150 μmol/L乙酰丁香酮,农杆菌侵染液pH 值5.7、光吸收值0.8,侵染时间10 min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再生植株经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检测及hpt基因PCR检测证明载体已成功整合到药百合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人工建植的羊草草地施不同水平N(0、100、200、300、400 kg/hm^2分别用N0、N1、N2、N3、N4表示)肥,测定不同N素水平下羊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沙地羊草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可显著提高第1茬沙地羊草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随施N水平的增加,羊草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下部叶片中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施N显著增加第2茬沙地羊草叶片中POD活性,且N1水平下上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显著,下部叶中MDA含量降低显著;追施氮肥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POD和SOD活性,推迟羊草衰老。综合不同N水平下活性酶强弱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科尔沁沙地羊草人工草地建植最佳施氮量为N1(1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份羊草种质资源为对象,采用生长期盐碱溶液灌溉胁迫盆栽试验,盐碱胁迫30d后测定株高、分蘖数、叶长、叶宽、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根干重、根鲜重、SPAD值、光合效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13项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羊草种质资源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处理下,羊草叶片中SPAD值、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其余指标平均值均小于对照;除叶片数外,其余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采用主成分分析将盐碱胁迫处理下13个单项指标转换成8个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56%;根干重、分蘖数、脯氨酸含量与羊草种质资源盐碱胁迫灰色关联度较大,敏感度较高;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地理来源羊草幼苗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值(D值),采用聚类分析将60份羊草种质划分为5种类型,包括高度耐盐碱型(Ⅰ型)3份、耐盐碱型(Ⅱ型)22份、中等耐盐碱型(Ⅲ型)22份、敏感型(Ⅳ型)12份、高度敏感型(Ⅴ型)1份。  相似文献   

13.
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方式放牧苏尼特羊生产效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播人工草地放牧苏尼特羊为样本,在相同载畜量条件下,连续3年测定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羊只的生产性能变化并分析成本与收益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羊体重、销售收入的最佳时间点为每年的9月初;销售收入随放牧年限增加而增加,但以当年9月出栏经济效益较佳。划区轮牧效益与收入均优于连续放牧,3年的纯收入分别高74.80元/只、39.38元/只和62.26元/只,销售收入分别高77.66元/只、32.56元/只和85.14元/只。商品羊成本主要由羔羊、人工、冬春季节补饲料三部分构成,占总成本95%。降雨量减少造成牧草产量下降,缩小了划区轮牧和连续放牧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苜蓿籽蜂是沙打旺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其蛀食种子,严重影响沙打旺的种子生产。为了确定籽蜂在田间寄生于种子内的时间,以便适时防治,减少危害,本研究于11月初沙打旺成熟期采集了8个品种沙打旺的早花穗(已成熟果穗)和晚花穗(未完全成熟果穗),将每个品种早花穗和晚花穗的单穗脱粒后分别放置于室内用自封袋封闭的玻璃培养皿中,同时将每个品种的3个果穗放置于室外有细小网孔可防止成虫逃逸的尼伦纱网中,每周统计1次羽化成虫数直至羽化结束。室内、外试验均测定籽蜂的整体羽化进度以及在不同品种、不同花穗上的寄生水平等。结果显示,籽蜂对沙打旺种子的寄生率为0(辽宁阜新晚花穗)~20.71%(固原早花穗),随着花穗早晚和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内蒙早熟、宁夏彭阳、固原、辽宁阜新、河南沙打旺的早花穗种子中籽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晚花穗(P<0.05)。籽蜂在室内与室外羽化的进度不同,在室内羽化历时167 d,而在室外羽化历时仅77 d;在室内与室外最早羽化时间分别为2月3日和5月5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91 d;羽化高峰期分别为3月31日和5月26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56 d,但羽化末期相同,均为7月21日。早花穗和晚花穗均有2个羽化高峰期,说明收集的果穗中的籽蜂有2个寄生高峰期。籽蜂在不同品种上的羽化进度也不同,意味着籽蜂寄生种子的时期与品种有关。由此可知,籽蜂的幼虫无冬季休眠习性,只要温度适宜就可继续生长取食、发育并完成羽化。室外放置的沙打旺果穗和室内存放的种子中的籽蜂均可成为田间沙打旺的虫源,由本研究得出田间防治籽蜂应在沙打旺始花期至7月下旬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5.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地段广泛分布的地表活性覆盖物,在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BSCS形成、演替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存、抵抗风蚀、水分入渗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BSCS的研究现状,总结BSC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BSCS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试图在BSCS的生态研究、监测、管理和修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这对进一步开展BSCS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乌尼尔  张晶  海棠 《草地学报》2019,27(3):589-595
为了探索放牧干扰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 Tzvel)根际土壤小型动物-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规律,本试验以土壤线虫为生物指标对典型草原放牧区及围栏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根际共捕获34属线虫,放牧影响羊草根际线虫总数量及优势类群,不同土层土壤线虫总数量的分布规律为:围栏区>放牧区,放牧区优势及次优势类群中植物寄生线虫类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羊草根际土壤线虫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围栏区。放牧区瓦斯乐斯卡指数及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低于围栏区,说明放牧区土壤健康状况较差。放牧影响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的分布,放牧区0~10 cm,10~20 cm羊草根际土壤线虫区系分布在B区和D区,表明放牧区土壤线虫食物网相对于围栏区受干扰大、土壤线虫食物网不稳定,且退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天然牧草干草和草颗粒对乌珠穆沁羔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只6月龄体重为(28.60±0.31 kg)乌珠穆沁公羔羊,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设计2种日粮饲喂乌珠穆沁羔羊,分别为以天然草地牧草为原料调制成的干草和草颗粒。结果表明:(1)草颗粒组的采食量、日增重、胴体重、宰前活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和GR值均显著高于干草组(P<0.05)。(2)草颗粒组羔羊肉中的蛋白质、磷、胆固醇含量、大理石纹、失水率均显著高于干草组(P<0.05),但其脂肪、钙含量和肉质红度、黄度显著低于干草组(P<0.05)。(3)草颗粒组羔羊肉中的重要脂肪酸组分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及谷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干草组(P<0.05),但n-6/n-3、络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干草组(P<0.05)。因此,饲喂草颗粒能显著提高乌珠穆沁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并能有效优化羔羊肉的风味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K1N1;在单因子施肥效应中,苜蓿干草产量随着磷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和氮肥施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两因子互作效应中,氮磷、磷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P2O5 180.22kg/hm^2、K2O 52.82kg/hm^2、N 41.84kg/hm^2,产量达11257.09kg/hm^2。磷、钾、氮以及饲草产量的最优配比区间分别为178.2~182.33kg/hm^2、51.38~54.38kg/hm^2、40.8~42.9kg/hm^2、11247.36~11266.82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和林格尔县天然草地为对照,比较相同林龄不同密度小叶锦鸡儿人工灌木草地功能群及土壤特征。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建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没有改变草地植被功能群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但功能群物种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表现为:随着小叶锦鸡儿林分密度增加,禾本科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豆科生物量显著增多但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变化,菊科和杂草类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减少。建植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可以提高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建植密度为1200棵/hm^2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更有助于土壤涵养水分,且其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增加,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利于植被生长,优化灌木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拉萨河谷冬春季放牧与舍饲彭波半细毛羊采食牧草、血液及被毛中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试验选用1.5岁左右彭波半细毛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放牧组(GZ)和舍饲组(IF)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牧草矿物质元素,除钼外其他元素含量均为绿麦草>冬季天然牧草。冬季天然牧草磷、镁、硫、铜、锰、锌和硒及绿麦草镁含量低于正常范围。(2)舍饲组血清钙(P=0.026)、硫(P=0.030)、铜(P=0.011)和钼(P=0.014)含量高于放牧组,镁(P=0.090)、铁(P=0.071)、锌(P=0.083)和碘(P=0.066)含量有增高的趋势;其被毛钙(P=0.003)、磷(P=0.006)、镁(P<0.001)、铁(P=0.022)、锰(P<0.001)和碘(P=0.012)含量均高于后者,铜含量有增高的趋势(P=0.068)。在血液和被毛中,放牧组血清铜、锰及被毛铜、锰和硒含量及舍饲组血锰及被毛锰、硒含量均低于推荐值。以上结果表明,拉萨河谷冬春季放牧彭波半细毛羊钙、铁、钼和碘充足,但磷、镁、硫、铜、锰、锌和硒缺乏或不足;舍饲(以谷物为主的精补料+绿麦草干草)能有效解决磷、镁、硫、铜、锌和硒的缺乏问题,但锰仍需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