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0,他引:9  
探讨了草地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的概念与内涵,认为草地生态系统安全判断与度量准则应该是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态风险与管理的科学统一。同时尝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健康-服务功能-风险与管理(health-service-risk and management,HSRM)"模型,构建了HSRM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提出草地生态安全评价中草地生态安全度计算公式和安全状态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990~2021年草地退化评价相关的688篇核心期刊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在系统梳理我国近三十年草地退化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草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990~2021年我国草地退化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草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已有评价指标中植被指标占56.5%、土壤指标占43.5%,此外草地退化评价方法、草地退化原因和退化草地修复措施也是草地退化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草地退化评价研究热点最初为草地退化内涵与草地植被恢复,到2010年前后为评价方法更新与指标体系完善,近几年则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与循环过程研究;草地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独以植被或土壤为指标的单项评价,以及涵盖生态、生产、生计指标的综合评价,其中,生态指标主要包括植被、土壤指标,生产力指标包括草地生产力、草场载畜量,生计指标包括牧户感知与生计水平;草地枯落物作为草场放牧强度划分指标已被提出,由于放牧强度与草地退化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枯落物积累量作为草地退化指示指标的意义不可忽略,并急需明确不同退化程度草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高寒草甸为对象,建立一个放牧利用的草地健康评价植被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草地群落中各植物的盖度、生物量以及适口性组成,可以反映出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及生产两方面的性质。利用该草地健康指标体系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草地中对不同健康状况草地(盖度不同)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研究,发现两者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差异显著(P0.001)。这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高,能够真实地反映草地健康状况。该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只能反映同一地区,同一类型草地的健康程度,不可在不同地区,不同草地类型草地间进行比较。该草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基层草地管理人员和牧民对某一地区或自有草地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动态评价,对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集成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构建了包含16个指标(14个一般性指标和2个限制性指标)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分为7个等级,以期为科学客观地评价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案例研究看出,2010-2015年间,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为-0.7,评价等级为"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动态评价,对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集成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构建了包含16个指标(14个一般性指标和2个限制性指标)的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分为7个等级,以期为科学客观地评价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案例研究看出,2010-2015年间,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指数为-0.7,评价等级为"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6.
在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涵义理解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草地资源利用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对草地资源分析评价的研究成果 ,参照国际千年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思路、观点和方法 ,综合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草场经营、经济效益和草地景观五个方面 ,紧紧围绕草地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关系 ,应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并首次对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西部—区域—地区三种尺度上进行尺度扩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原有11个草地大类,温性荒漠类草地是其中之一,其面积134.19万hm2,占全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7.92%。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重要的禁牧区,是天山南坡平原绿洲的保护屏障,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查清温性荒漠类草地的分布、特征,为该草地的利用、保护和维护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涵义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草地资源利用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对草地资源分析评价的研究成果,参照国际千年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的思路、观点和方法,综合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草场经营、经济效益和草地景观五个方面.紧紧围绕草地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关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对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国西部—区域—地区三种尺度上进行尺度扩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述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简要地介绍了承载力及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由来,以及利用承载力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分别论述了生态承载力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测方法、资源与需求的差量方法、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及状态空间法的度量方法.依据草原生态系统特性构建了草原区域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在草原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由政策制度失配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政策制度失配造成草原退化的问题。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在不同政策制度作用下,草原整体退化的概况,重点从草畜双承包政策体制失配的层面上,讨论了草原大面积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国草原承包责任制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35,自引:14,他引:21  
草原是西部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关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草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引发机理,查明了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解决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遏制土地荒漠化;区域建设上突出水源涵养区、风沙区、水土流失区和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上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并提出了西部草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甘孜州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骑 《四川草原》2003,(1):32-34
介绍了甘孜州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在分析草地退化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治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组成及分布的影响。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或物种)影响评估模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明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全球气候变化下对生态系统(或物种)保护、监测等,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文因素视域下西藏草地退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西藏藏北地区那曲市附近3个典型乡(镇)——那曲镇、罗玛镇、孔玛乡所属的行政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中的半结构式访谈对当地的牧户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以透过人文因素视角对草地生态问题进行研究,挖掘和剖析牧户特定的生态观念及生产方式,从而为该地区草地—家畜—人群生态体系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草地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表明,70%的牧户认为草地质量变差,且65.0%的牧户认为鼠、虫害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在对草地退化所采取措施的认知中,21.7%的牧户认为应该减少牛、羊数量。  相似文献   

17.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田富强 《草地学报》2018,26(5):1235-1240
为评价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对占补两地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影响,构建并利用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法,对四川若尔盖与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西藏札达县与当雄县、内蒙古察右中旗和甘肃阿克塞县占用草地后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实现草地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也很难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单位面积草地生态能值相等条件下,要实现质的维度的占补平衡,新建草地面积必须大于占用草地面积。考虑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的占补两地生态功能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小,占补两地生态服务水平加权平均值平衡与占补两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较大,占用地有效生态功能平衡与占用地有效生态服务水平平衡所需新建草地面积最大。系统性生态功能放大系数、有效生态功能与有效生态服务占补平衡分析方法,是评价面积与生态能值占补平衡下草地生态功能与生态服务是否平衡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西藏昌都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和该地区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到落实和完善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对该地区的重大意义,及其对昌都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分析了该地区发展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该地区实施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原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剑慧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9,17(2):174-180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生态服务价值巨大。而构成草原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具有多种,本研究选取较为常用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固碳吐氧、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生态旅游、废弃物处理、营养物质循环8项指标进行了评价。通过价值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比较以及核算方法的筛选,选出可行又简捷的核算公式,最终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可操作的价值评价体系,为核算我国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奠定基础,也为将草原资源纳入绿色GDP核算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