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姜黄素(curcumin)是19世纪70年代首次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外观为橙黄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醚,易溶于冰醋酸和碱溶液。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多重生物学功能,且其色泽稳定,几乎无毒,因此,它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畜禽、水产动物饲料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姜黄素在鱼类方面的应用研究报  相似文献   

2.
正姜黄(Curcumin)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胸肋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风湿肩臂疼痛等。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脂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是姜黄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抗炎、保肝等药理作用,且几乎无毒,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近年来,姜黄素作为一种绿色天然的活性物质,在水产动物饲料行  相似文献   

3.
<正>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一种相对分子量较低的多酚类化合物,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症、抗菌的功效,且其色泽稳定,且几乎无毒,因此,它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正>姜黄中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酚类色素,是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天然色素,也是FAO、WHO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姜黄素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受到关注,因来源于植物,所以是一种绿色新型的抗氧化剂。姜黄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起步较晚,研究对象较少,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已经对草鱼、罗非鱼、虹鳟和黄颡鱼的幼鱼等进行了姜  相似文献   

5.
正姜黄素为橙黄色结晶粉末,通常认为它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主要的活性成分。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等多重生物学功能,且色泽稳定、几乎无毒。姜黄素作为一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研究表明,姜黄素对于草鱼和罗非鱼等鱼类的肝损伤修复、肠道酶活力及对大黄鱼体色着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的根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综述了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姜黄提取散中姜黄素在草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规律,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按每千克鱼体重单剂量口灌100 mg姜黄提取散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草鱼各组织中姜黄素含量,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WinNonlin5.2.1)处理药-时数据.结果显示:该检测...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为第二提取剂,基质标准曲线定量。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C_(18)柱(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4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空白鱼饲料中添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水平在0.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68%~102.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8.01%。本方法为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添加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和0.06%的姜黄素,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5.12±0.04)g大菱鲆幼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每种饲料随机饲喂1组实验鱼,养殖周期为77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的成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摄食量(FI)、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鱼体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0.02%和0.06%姜黄素添加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0.04%组。0.06%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姜黄素添加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高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酶(GSH)活力呈显著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大菱鲆幼鱼成活和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幼鱼的血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素对杂交鲟(Acipenserbaeri♂×Acipenserschrenckii♀)幼鱼生长和形体指标、血清生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肠道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25 g/kg、0.05 g/kg、0.1 g/kg和0.2 g/kg的姜黄素配制成5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16.24±0.11) g的杂交鲟幼鱼。实验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血清总胆固醇(TG)含量在姜黄素添加量为0.2 g/kg时显著降低(P<0.05)。肝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0.05 g/kg姜黄素组明显降低,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0.05 g/kg、0.1 g/kg、0.2 g/kg添加量时活性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蛋白酶和淀粉酶分别在0.05g/kg和0.1g/kg姜黄素组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在0.025g/kg时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025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和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筛选治疗鱼类肝脏综合征的绿色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15 mg/kg、30 mg/kg、60 mg/kg、120 mg/kg和240 mg/kg)的姜黄素,连续饲喂鱼体8周后进行采样,探讨姜黄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并采用CCl_4诱导鱼体急性肝损伤,72 h后采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相关抗氧化指标以及肝组织切片的变化。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可显著增加鱼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当罗非鱼经CCl_4诱导72 h后,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组的血浆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胱甘肽(GSH)、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鱼体肝不受损伤,且以添加120 mg/kg水平时效果最佳。综上,饲料中添加60~120 mg/kg姜黄素可促进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提高,而当饲料中添加120 mg/kg姜黄素时,对其肝的保护作用最强,可有效地抑制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2.
麒麟菜多糖的研究——Ⅰ.琼枝多糖的性质及其红外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琼枝多糖是琼枝(Eucheuma gclatinae)分离得到的一种硫酸酯化半乳聚糖。构成这种多糖的单糖主要是 D-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分子量为 1.99×10~5,比旋光度为正值。大多数碱金属阳离子和碱土金属阳离子能使此多糖的胶凝能力提高。用碱或石灰处理时,琼枝多糖便部分脱去硫酸酿基团,3,6-脱水-D-半乳糖的含量增加。红外光谱分析证明,琼枝多糖在1240cm~(-1) 、930cm~(-1)和845cm~(-1)有吸收峰。用氯化钾分级时,琼枝多糖可分为溶于氯化钾溶液和不溶于氯化钾溶液两个级分;前者的红外光谱除了同后者一样在 1240cm~(-1),930cm~(-1)和845cm~(-1)有吸收峰外,在 820cm~(-1)处还有吸收峰。根据琼枝多糖的组成,性质和红外光谱,可以推断,溶于氯化钾溶液的级分是类 mu-卡拉胶;不溶于氯化钾溶液的级分是类 kappa—卡拉胶。  相似文献   

13.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其有效成份是氧化钙(CaO);生石灰易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而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并能在很短时间内使pH值迅速提高到11-12;由于生石灰的化学特性以及其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施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水产养殖已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4.
河鲀毒素(TTX)固体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粗制品呈棕黄色,无臭无味,易吸潮,微溶于水,易溶于微酸水溶液和醇溶液,不溶于乙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河鲀毒素理化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的烹饪温度很难降低其毒性。目前,已分离鉴定出40余种天然河鲀毒素类似物,广泛分布于海洋和陆地的多种生物体内,其积累传递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存争议[1],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食物及体内微生物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姜黄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进行为期60 d的试验。配制姜黄素水平为0(对照组)、15、30、60、120、240 mg/kg的6组试验饲料,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试验鱼平均体质量为(4.17±0.39) 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30 mg/kg和60 mg/kg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30 mg/kg和60 mg/kg姜黄素添加组血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随着姜黄素含量的增加,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先降后升,与对照组相比,60 mg/kg组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60 mg/kg和120 mg/kg组谷草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0、60 mg/kg和120 mg/kg姜黄素添加补体替代途径活力(ACH50)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添加组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孔雀石绿(C23H25ClN2,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合成的三苯甲烷类工业染料,市面上出售的多是草酸盐形式,极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戊醇,其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易溶于油脂.曾被用于制陶业、纺织业、皮革业、食品染色剂、细胞化学染色剂等[1],孔雀石绿曾作为一种杀真菌剂广泛运用于小鱼和成鱼,杀灭水产动物体外的霉菌等,直接进入水环境给水体带来污染,并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0.1%的孔雀绿在临床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丘疹性荨麻疹、蚊虫叮咬、血管性水肿等;痉痒性皮肤病、脓疥疮、毛囊炎等化脓性皮肤病;带状疽疹、单纯疤疹等皮肤病;湿疹、足癣等继发感染引起的脓疽及小片糜烂等皮肤损害,以及冷冻、激光后所致的皮肤损害[2].非洲一些国家还用来控制由细菌、绦虫和线虫等引起的人体疾病[3].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 抗菌类鱼药及消毒剂(二) 七、90消毒剂 1.性状:该药是一种淡黄色液体,易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主要防治白鲫、鲤、鳊、鲢、鳙的暴发性出血病及鱼类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等。对渔具、饲料及肥料等亦有较强的消毒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C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伍惠生 《河南水产》2000,(3):1-23,25
维生素C,又称丙种维生素,Vitaminum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维C或Vc。维生素C是一种酸性己糖衍生物。化学名称为L—3—氧带苏己糖醛酸内酯。分子式为C_6H_8O_6,分子量为176.1。1维生素C的性状 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有酸味,久置色渐变微黄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反应。稍溶于乙醇,微溶于甘油,不溶于乙醚和氯仿。熔点为190℃。抗坏血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略带酸味,只溶于水,基本上不溶于乙醇、乙醚等。在220℃时分解。 维生素C是动物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C参与动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影响核酸的形成,又是某些酶和辅酶的组成部分。它是增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辅助药物。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均有杀灭作用。它们作用于微生物酶系统,抑制乙酰辅酶A,干扰微生物糖类的代谢,从而起到抑菌作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常见的有以下4种:呋喃唑酮、呋喃咜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硝基呋喃类物质均为性质稳定的黄色粉末,无味或味微苦。呋喃唑酮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呋喃西林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呋喃妥因几乎  相似文献   

20.
<正>多潘立酮又称地欧酮(DOM),外观为白色粉末,味苦,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乙醇,易溶于乳酸,能溶于枸橼酸(柠檬酸),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升高,是一种良好的催产药物。但在实际生产中,以鱼用生理盐水配制催产剂,给亲鱼打催产针时,很容易出现针管堵塞问题,因为针管内的药物很快就会出现絮状沉淀。一个新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