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揭示水炭运筹管理模式下水稻对不同阶段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分别标记施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以常规淹灌作为对比,研究两种灌溉模式不同水炭运筹下水稻对基肥、蘖肥、穗肥的吸收利用、积累和转运,以及水稻成熟期不同阶段施用的氮肥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不同水炭运筹下肥料对氮素总积累量的贡献率为17.81%~20.60%,两种灌溉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对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5.55%~23.31%、31.68%~44.91%、48.82%~71.18%,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浅湿干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除对基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外,对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均优于常规淹灌;水稻蘖肥和穗肥吸收利用率与肥料总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相应的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提高肥料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汉枫牌缓释肥不同运筹方式对南粳46的施用效果,设置3种不同肥料运筹方式,比较各运筹方式间南粳46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分基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的处理(T3)高峰苗数、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穗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同时综合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缓释肥分基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有利于形成更多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终提高产量。缓释肥分基肥和拔节孕穗肥施用的处理(T3)实际产量最高为9 154.5 kg/hm2。  相似文献   

4.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油菜籽机械化条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油菜籽机械化条播技术 (一)工艺流程 机具的准备-油菜籽与肥料拌和-撒施基肥-免耕浅旋播种-配套沟系-肥料运筹-间苗定苗-化除化控-病虫害防治。 (二)技术要求 1.机具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水炭运筹对寒地黑土区稻田土壤肥料氮素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肥料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以传统淹水灌溉作为对比,研究水分管理模式和生物炭施用量二因素全面试验构成的不同水炭运筹模式下水稻收获后基肥、蘖肥、穗肥和肥料整体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以及各阶段施用的肥料氮素残留在不同深度土层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施用的氮肥在稻田土壤中的总残留率为28.16%~34.42%,其中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的残留率分别为27.53%~41.35%、34.32%~43.50%和11.58%~25.67%。当生物炭施加量在0~12.5 t/hm^2时,水稻收获后两种灌溉模式下基肥和蘖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均随着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穗肥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率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P<0.05),且两种灌溉模式肥料氮素在相同土层深度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下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各阶段施用的氮肥在稻田0~20 cm土层中的残留量均高于传统淹水灌溉,而在40~60 cm土层的残留量均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施加25 t/hm^2生物炭时,对稻作浅湿干灌溉模式的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留产生负效应。合理的水炭运筹模式能够增加耕层土壤(0~20 cm)肥料氮素残留量,减少肥料氮素损失,抑制肥料氮素向深层土壤运移,降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料氮素对稻田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处理 本试验为N、K二因素试验,每个因素按每hm~2施用量不同各设定三个水平,其中: N素三水平为A_1(225kg)、A_2(300kg)、A_3(375kg),基肥:腊肥:薹肥按5:2:3运筹; K_2O三水平为B_1(225kg)、B_2(300kg)、B_3(375kg),基肥:腊肥按5:5运筹; 对照CK仅施有机肥,施肥量为每hm~2折纯N300kg,肥种为菜籽饼,其中基肥用3000kg,腊肥用1350kg,二因素处理磷肥以每hm~2施钙镁磷肥300kg作基肥。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探讨生物质炭基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复合肥、商品有机肥、炭基有机肥以及复合肥与两种有机肥不同配比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复合肥)、OM(商品有机肥)、BBF(炭基肥)、2/3OM(商品有机肥:复合肥=2∶1)、2/3BBF(炭基肥:复合肥=2∶1)、1/3OM(商品有机肥∶复合肥=1∶2)、1/3BBF(炭基肥∶复合肥=1∶2)共8种处理方式,每种处理方式重复3次。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复合肥=2∶1对于玉米产量提升和土壤速效钾最为显著;商品有机肥,复合肥=1∶2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最为显著;炭基肥,复合肥=2∶1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最为显著。多种肥料的合理配比有助于改善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缺乏氮素肥力以及速效磷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水稻肥料运筹技术暴露出许多弊端,如仍然过分强调基肥的重要性,尿素仍是广大农户首选的水稻追肥品种且用量偏大,即便是高浓度复合肥氧、磷、钾也以等含量为主,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在国内首推高氮适磷足钾这一广泛适应禾谷类作物的高品质复合肥之后,国内才有部分企业模仿跟进.针对这一情况,很有必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水稻进行优化配方的探索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不同运筹方法对东花8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按常规施用高效复合肥的基础上,科学配比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素肥料,可以明显改善花生植株的主要经济性状,提高花生荚果的产量和商品性。配比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素肥料,在生长发育期间作追肥比作基肥使用更有利于发挥增产作用,而氮肥追施的最佳时期为花生开花初期。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合理施用基肥十分关键。采用抛撒方法,肥料利用率还不到30%。机械深施肥技术则是直接把肥料一次性施在了土层10cm以下,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亩产500公斤玉米叶龄模式的肥料运筹镇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杨金龙,陈笃江玉米是高光效C4作物,增产潜力很大。玉米生产的实质是光合面积的物质积累和分配,玉米叶龄模式的肥料运筹,旨在不同叶龄期通过不同的肥料运筹,促进其叶面积系数得到合理的发展,并使适宜的叶...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给春播作物施基肥,还是给果树、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追肥,都要掌握合理的施肥量。但目前市面上的肥料多种多样,各种施肥手册中建议的施肥量多用养分表示,怎样才能将其换算成农民手中的具体肥料呢?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对施肥,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基肥:蘖肥:孕穗肥=4:2:4,与此  相似文献   

16.
蚕粪的用途     
蚕粪也称蚕沙,其中含较高的营养成份:有机质80%、氮2.8%、磷0.7%、钾2.6%,还有大量叶绿素及吲哚乙酸、三十烷醇、二十八醇等激素,除用作肥料外,还有多种用途: 1.养鱼。蚕沙营养高,喂鱼生长快,还可减少鱼病。注意:投放时要少量多次,塘水要活,死水塘要少放或不放。蚕沙很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应以放养鲢、鳙鱼为主,搭配约25%的草鱼及少量鲤鱼等。养蚕中如  相似文献   

17.
随着稻套麦的迅速发展及产量水平的提高,其施肥技术需不断改进。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肥料运筹对稻套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找本地区稻套麦夺高产的适宜施肥技术,同时对稻套麦的基肥套施与否进行了试验。1 试验设计试验于1998年在丹阳市农科所进行,土壤为黄泥土,品种扬麦158...  相似文献   

18.
以红优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灌水水平和肥料运筹对红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水肥管理提供合理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麻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以及地上部N、P和K含量与吸收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增加不显著。2与全部作基肥相比,40%做追肥时红麻地上部和根系N含量和吸收量有上升的趋势,而地上部干质量、K含量和吸收量有下降的趋势。3与W1相比,W2和W3的株高、茎粗、皮厚、地上部干质量,以及N、P和K含量与吸收量有下降的趋势,但是W1和W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因此,苗期中水、旺长期和现蕾结果期高水,低肥并且全部作基肥时,不但能够显著节水、节肥,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对红麻地上部干质量和N、P、K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为控制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科学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无肥区、无氮区、无磷区、无钾区、氮磷钾区5个处理区,收获后计产、化验玉米及茎叶的氮、磷、钾含量,计算出化肥的利用率。【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能够提前玉米成熟期和收获期,对其他生育期无影响。2)不施肥和不施磷肥对玉米株高影响较大,不施肥和不施氮肥对玉米基本苗、成穗数影响较大。3)试验地块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12.9%和34.2%,在大田生产上应适量减施化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4)缺素施肥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不施氮肥尤为明显,钾肥、磷肥次之,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对玉米增产效果极显著,但目前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均偏低,建议生产上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言,机插水稻苗小,缓苗期较长,但缓苗后分蘖增长迅速。所以要以提高整地质量为基础,将合理施肥与水分科学管理密切结合,进行综合管理。对施肥,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建议不同时期的施氮量比例为,基肥∶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