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石梓不同造林密度4 a的生长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造林密度(4 444,2 500,1 600,1 111,816株/hm2)对4年生云南石梓冠幅影响差异显著,对胸径、树高和枝下高的影响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胸径、冠幅生长量和径阶结构分化率(≥6 cm株数百分比率)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大,枝下高随着密度降低而减小,树高生长量不随密度的变化而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培育云南石梓大径材,初植密度采用816~1 111株/hm2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林分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明显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林分保存率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减小,高径比、林分蓄积量随造林密度增大而增大;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影响明显;高密度林分保存率过低会对林分蓄积量产生不利影响。使用优良家系造林对提升林分生产力效果显著,培育中、大径材的造林密度以2 500株/hm2为宜,若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则以4 444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分析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林分密度与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和直径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为获得较多的大径材,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用材林以初植密度1 200~1 800株/hm2和最终保留密度750~1 050 株/hm2为宜.探讨了马尾松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措施,提出抓紧编制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并制定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进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良种营造的示范林生长结果表明,8~9 a生示范林平均胸径8.8~15.0 cm,平均树高8.4~12.4 m,林分蓄积量90.0~141.0 m3/hm2;蓄积年生长量10.5~18.0 m3/hm2,超过重庆马尾松人工林1倍以上;6 a生扦插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差异不显著;8~9 a生林分的胸径和树高呈偏正态分布;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林分密度为900~1 050株/hm2时平均胸径最大,1 200~1 350株/hm2时平均树高最大,2 044~2 850株/hm2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培育纸浆材,8~9 a生林分的最佳保留密度为2 400株/hm2;营造速丰林的海拔以300~700 m为宜。广西马尾松良种在重庆引种成功,可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3个试验示范地点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质评价、立地选择和密度对比、整地对比和施肥、间伐密度对比等试验林和短轮伐期示范林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探讨杉木短轮伐期用材林培育技术。结果表明,使用种子园良种进行造林,3年生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增益显著。栽培模式选择立地指数14以上的林地,以穴垦为主的整地方式,造林穴规格为40 cm×40 cm×40 cm(底长×底宽×深),每穴施用0.25 kg杉木专用复混肥(1号肥)作为基肥。以2 500株/hm2的密度造林,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3~4次,第7~9年进行间伐,保留密度为1 755~1 950株/hm2。造林后追施杉木专用复混肥4次,总量1.5 kg/株。培育11.5~12.5年的短轮伐期用材林蓄积量达237.24~302.97 m3/hm2。培育相同年限的林分蓄积量比国家行业标准提高66.83%~113.06%,提前4~7年超过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16年林龄低限生长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探讨不同造林密度欧美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用材林的最佳采伐期,以期为河北省平原地区杨树经营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株行距为4 m×6m、4 m×5 m、3 m×5 m、3 m×4 m、3 m×3 m、2 m×3 m和2 m×2 m共7个不同的造林密度,然后对其进行了连续8年的生长情况调查,与此同时,对其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年均生长量以及林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分析。(1)造林后8 a,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位面积蓄积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2)各密度林分最佳采伐期一般为6~7 a;(3)就经济效益而言,各密度林分中,4 m×5 m林分造林后8年的总净收益和年均净收益最大,分别为71 480±6 036元·hm~(-2)和9 505±990元·hm~(-2)a~(-1),其中年均净收益最大值出现在造林后第7 a。在河北省平原地区,在进行以中小径材为培育目标的欧美107杨造林时,应采用株行距为4 m×5 m的林分密度,并于造林7 a后采伐。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优良家系人工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种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人工林的林分生长及直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及两者的年均生长量均随密度增大明显减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和树高的影响不显著。密度从低到高的数量成熟林龄分别为13年、12年、12年和11年,较广西工业原料林主伐林龄早。林分直径结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2 500株/hm~2密度林分直径分布的偏度逐年增大,直径分布变异系数低,利于大径材的培育;4 500株/hm~2密度林分蓄积量大,适合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造林密度对6年生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各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显著性不同,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年生U6无性系人工林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D(1665株/hm^2)>C(2250株/hm^2)>B(2812株/hm^2)>A(3333株/hm^2)。密度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蓄积量则以C处理最大,达153.9214m^3/hm^2;适宜造林密度范围在1536~2481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11.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造林10年的杉木与枫香不同混交比例的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枫香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杉木与枫香按照7∶3的比例混交造林效果较好,杉木的平均胸径达到12.3cm,平均树高达到8.0m,平均总蓄积量达128.192m3/hm2;杉木与枫香按照8:2混交林和枫香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稍低,杉木纯林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蓄积量最低。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总体生长量及蓄积量均比纯林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19、21年生不同种植密度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密度和采脂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胸径、保存率出现下降趋势,而材积、林分内小径级的株数不断增加,小径材出材量比例增大。随着树龄的增加,各密度林分保存率下降,而其它林分生长指标均上升;19年生时密度与树高差异不显著,但21年生时不同密度的林分树高差异显著。采脂试验表明,密度越大,单株产脂量越小,但单位面积产脂总量越高,1 080株/hm2和1 680株/hm22种密度采脂前后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材积与胸径的相关性最高,而与树高的相关性较低。综合分析表明,2 520株/hm2可培育较多的中小径材,1 080株/hm2和1 320株/hm22种密度适用于培育湿地松大、中径材。  相似文献   

14.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密度黄菠萝生长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栽植密度为789株/hm2和1 955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3种生长量指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同时,栽植密度为789株/hm~2的林分,林木胸径、材积生长也明显优于1 955株/hm~2的林分。栽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对照林分林木生长最差。在人工造林中宜采用789株/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樟村坪林场6种密度8年生蓝云杉试验林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历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号株行距2m×3m,111株/亩,蓝云杉8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5种平均树高提高22.5%、抽稍提高63.1%、地径提高5.3%和冠幅提高18.1%,方差分析初植密度除了对8年生蓝云杉单位面积当年抽生长量有极显著影响外和相关分析树高与抽稍、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有极显著正相关外,对其它生长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鄂西山地营建蓝云杉短周期纸浆用材林应适当密植,初植密度可以达到1665株/hm2,8年生时新梢生长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造林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用造林密度试验林的 11a逐年观测资料 ,分析了造林密度对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 :A、B、C、D(16 6 7、3333、5 0 0 0、6 6 6 7株·hm- 2 ) 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出材量均有显著影响 ,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冠幅、冠高比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蓄积、高径比、自然稀疏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初始间伐期随密度增大而提前 ,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随着密度增大 ,林分总出材量、小径阶株数百分比及小径材出材量所占的比例增大 ,11年生林分C、D密度总出材量比A密度分别高 34 0 %、4 3 0 % ;经出材量、生产成本与产值核算 ,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宜采用B~C间的密度 (3333~ 5 0 0 0株·hm- 2 ) ,培育大、中径材宜采用A~B(16 6 7~ 3333株·hm- 2 )间的密度。  相似文献   

18.
对连江县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密度(1352/hm2、1605hm2、1890hm2和2500株/hm2)对6年生湿地松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胸径的差异性显著,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同时,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结果也说明:福建省引种湿地松宜适当稀植。最后,通过胸径和冠幅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计算出不同径级湿地松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华北落叶松近熟林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38a生的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其树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量、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结果表明:间伐后的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大于对照;且以林分密度达到225株/hm2时,6a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了3.89cm和0.154 60m3,连年生长量均高于同期其他间伐区的生长量;高度与密度关联性不强,但是密度达到300株/hm2时,显著促进了高生长。因此,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来说,华北落叶松纯林在达到近熟龄时生长量依然对密度控制有一定的反应,且密度为225~300株/hm2时最适宜生长。  相似文献   

20.
杨树生长的密度效应与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南抗杨树无性系进行的8种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胸径生长于5年生、树高生长于8年生以后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均具显著差异,其变化规律是胸径、树高生长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林木此时的生长已开始受制于单株营养面积之不足。根据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交汇情况,8种造林密度杨树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株营养面积为8~1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为7~9年,所获材种为20 cm以下纸浆材、纤维板材等;二是单株营养面积为24~3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在10年以上,可培育26 cm以上大径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