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有效的小麦茎基腐病化学防治药剂和使用方法,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和富平县进行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50%甲基硫菌灵拌种处理及70%甲基硫菌灵、20%氰烯·己唑醇田间喷雾对小麦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效上,12%苯醚·咯·噻虫嗪、3%苯醚甲环唑和50%甲基硫菌灵3种药剂拌种均能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并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也能有效地降低田间白穗率。此外,在药剂拌种的基础上,结合越冬期和返青期田间喷施杀菌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可大大降低田间白穗率,其中喷施20%氰烯·己唑醇的防效好于70%甲基硫菌灵。由此可见,在小麦茎基腐病的化学防治上,宜采取药剂拌种结合早期田间喷雾的防治方式,这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生产防控中减少用药次数而降低农药污染,同时提高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5%五氯硝基苯悬浮种衣剂、11.2%甲基硫菌灵悬浮种衣剂、2%立克秀拌种剂对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散黑穗病防治效果明显,对小麦安全,增产幅度在9.4%~10.8%。注意在药剂拌种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发生人畜中毒事故,可在春小麦生产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酰菌胺、腈菌唑、吡唑萘菌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杀菌剂对藜麦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室内毒力及其分生孢子的形态毒理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同时用悬滴法测定并观察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毒力和萌发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萌发的室内毒力不同,对菌丝生长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啶酰菌胺>腈菌唑>吡唑萘菌胺>甲基硫菌灵,EC50值的范围为0.19~245.45μg/mL,其中,在最高质量浓度下,咪鲜胺(2.5μg/mL)、苯醚甲环唑(2.5μg/mL)、丙环唑(10.0μg/mL)对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抑菌效果均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8.9%、81.4%和79.7%,EC50值分别为0.19、0.26、0.47μg/mL。7种杀菌剂对A. alternata分生孢子萌发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唑萘菌胺>啶酰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方法]2016—2017年,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不同处理拌种对小麦出苗率、生长情况(株高和鲜重等)、小麦纹枯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拌种处理对小麦安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较小,药剂处理小麦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76.38%~78.87%,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600 g/L苯醚甲环唑·吡虫啉FS能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的蚜虫为害(可能与蚜虫发生轻有关),对小麦苗蚜和穗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3.72%~89.92%和74.63%~76.12%;对小麦纹枯病防效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的防效分别为42.11%和50.82%,白穗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结论]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防治药剂配方近年来,瓜类作物大面积生产中防治蔓枯病效果较好的药剂配方有:(1)腈菌唑(冠信)+碱式硫酸铜(丁锐可)+甲基硫菌灵(白托);(2)苯醚甲环唑(势贝)+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朋宝)+氢氧化铜(冠菌清)。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治蔓枯病效果较好。三唑类药剂防治蔓枯病效果也较好。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持效期长,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的特点。苯醚甲环唑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用Hypersil BDS 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分析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复配制剂。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0和0.12;变异系数分别为0.39%和0.30%;平均回收率均为99.1%。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油菜和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发生危害的抑制作用,采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了江苏地区种植的5个品种油菜和5个品种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拟大田环境的盆钵法探讨了部分油菜和小麦品种秸秆覆盖对千金子和水稻出苗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品种史立丰、小麦品种郑麦9023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0.1 g/ml油菜品种史立丰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抑制率达95%,对千金子幼苗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指数均达到-0.99;0.1 g/ml郑麦9023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抑制率达61.3%,对千金子幼苗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指数分别为-0.90和-0.69。盆钵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4 800 kg/hm2小麦品种郑麦9023秸秆覆盖量下,千金子出苗率降至18.75%,根长、芽长抑制率接近90%;4 800 kg/hm2油菜品种史立丰秸秆覆盖量下,千金子种子萌发率降至21.25%,根长、芽长抑制率分别为88.03%和86.94%。同时两种作物秸秆覆盖对供试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油菜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的化感作用强于小麦秸秆水浸提液,而小麦秸秆覆盖对千金子的抑制作用较油菜秸秆覆盖略强。  相似文献   

8.
以20%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人工水分胁迫对4份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0%PEG6000胁迫处理后,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度、胚根长度以及小麦幼苗鲜重都呈下降趋势,其中郑麦9023的下降幅度最大且与矮抗58、周麦18和豫麦49品种间差异显著,说明郑麦9023在种子萌发期抵御干旱的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传播。小麦药剂拌种是预防小麦土传种传病虫害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拌种药剂筛选试验,探索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常规剂量1.5倍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常规剂量1.5倍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杨彦杰 《北京农业》2012,(31):40-41
正小麦防治全蚀病①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对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②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千克。如果以上药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可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分)拌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产区疮痂病高发且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5种杀菌剂组合处理(70%甲基托布津WP播种期拌种+杀菌剂生长期灌根),以及2种微生物菌肥组合处理(播种期拌种或生长期灌根),探究不同处理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疮痂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其中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  67.84%和56.09%;商品薯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商品薯率分别增加26.88%和25.80%,产量分别增加62.39%和45.77%。综上可知,芽孢杆菌复合生物菌剂灌根处理和70%甲基托布津WP拌种+47%春雷王铜灌根处理在防治疮痂病及提高马铃薯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消病健苗粉拌种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比较了粉锈宁、五氯硝基苯、井冈霉素和自行研制的消病健苗粉4种药剂拌种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药剂拌种都能提高玉米出苗率,促使幼苗生长,延缓和减轻纹枯病的发生。用种子重量0.4%的消病健苗粉拌种,播后80d,防效81.8%,100d防效仍有48.5%,玉米增产达750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药剂处理种栽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剂处理及生物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效果。[方法]用多菌灵浸、拌种栽,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和根茎产量。多菌灵、百坦、粉锈宁拌种,设不拌药对照,播后不同时期调查死苗率。用6个菌株悬浮液浸种,收获时调查根茎腐烂率,实测根茎产量。[结果]多菌灵处理有明显防病效果,浸种优于拌种,防效分别为54.1%和37.7%。百坦拌种的效果最佳,依次为粉锈宁、多菌灵,三者播后70 d的防效分别为100.0%、83.6%、53.9%;但播后130 d 3种药剂均已基本无效。芽孢杆菌B-5和B-6的防治效果极显著,分别为77.6%和79.2%,根茎增产分别为59.8%和76.8%。[结论]播种前药剂处理种栽,能有效地防治白术根腐病,但药剂的持效期有限;百坦、粉锈宁拌种的效果优于多菌灵。两个菌株悬浮液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旱拌种剂的不同施用量对玉米幼苗抗旱能力及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地区玉米种子播前拌种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按抗旱拌种剂施用量:0(CK)、1.5、3.0、4,5、6.0 kg/ha.设5个处理分别进行室内水分胁迫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各处理对玉米的出芽率、相关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室内轻度干旱(R=55%)水分胁迫下,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3.0 kg/ha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好,与CK相比分别提高9.99%和9.10%,且各农艺性状指标相较CK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田间试验中,不同施用量抗旱拌种剂处理对玉米不同时期的株高具有促长作用,且对玉米苗期的促长作用大于其他时期,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和鲜产量,其中抗旱拌种剂施用量为6.0kg/ha处理的生物量和鲜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5.79%和5.25%,处理2次之.[结论]在轻度干旱R=55%条件下,施用3.0kg/ha的抗旱拌种剂,可增强玉米幼苗抗旱能力,提高玉米幼苗出芽率及成熟期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分别选用3种不同浓度的6%戊唑醇FS和15%三唑酮WP对‘云大麦2号’进行拌种,研究其对大麦条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戊唑醇FS处理大麦种子对条纹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每kg种子用药0.25~0.5 mL防效好,并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无影响;15%三唑酮WP处理大麦种子对大麦条纹病具有一定防效,但对大麦发芽、成苗和苗期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生产上应慎用。  相似文献   

16.
多效抗旱驱鼠剂对种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 RPA)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 ,结果表明 ,侧柏以林用型 30 0倍浸种和 30倍拌种效果最好 ,油松以林用型 50 0倍浸种和 50倍拌种促长效果更为明显 ,经检验分析 ,差异显著。黄豆、小麦以农用型 4 0 0拌浸种和 4 0倍拌种 ,对其发芽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林用型 1 50倍对油松、侧柏进行蘸浆造林 ,能促进苗木生长 ,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采用室内发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包衣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低于对照,而活力指数、出苗率、根条数、植株鲜重、株高、茎粗与对照相比都有所提高,能有效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降低缺株率,提高产量。通过试验研究证明,种衣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对活力指数、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56%恶霉灵·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结果证明,56%恶霉灵·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相比较于70%恶霉灵可溶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西瓜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2%,且用量较少,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