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土类施用氮磷钾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土类氮、磷、钾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及抗逆性。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区优质小麦氮肥适宜用量为施纯氮 2 70kg/hm2 ,最佳配方为N2 70 P90 K90 。土类和土壤质地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可控制试验和大田示范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优质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综合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底追比例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蛋白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施氮量为 1 80~ 2 4 0kg/hm2 ,底追比例为底肥 ( 3)∶起身—拔节肥 ( 5 )∶孕穗肥 ( 2 )。  相似文献   

3.
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控制条件下,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花后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底墒水、越冬水和孕穗水(总灌水量90 mm)的条件下,花后灌2水(60 mm)是藁城8901获得高产优质的适宜灌水量;两个施氮处理比较,基追比例5/5处理的产量、品质均优于基追比例3/7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90~270 kg/hm2,小麦施氮量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延长,湿面筋含量与面团稳定时间有增加和延长的趋势。施氮量在90~210 kg/hm2,增施氮素,面团弱化度、面团延伸度均升高,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增加;施氮量在210~270kg/hm2,增施氮素,面团弱化度、面团延伸度均降低,面团拉伸阻力、拉伸曲线面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长麦8号为试材,设计大田双因素裂区试验,设置120kg/hm2(N1)、180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施氮水平以及180万株/hm2(D1)、270万株/hm2(D2)和360万株/hm2(D3)3个种植密度,分别调查氮密互作对小麦物候期、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并系统分析氮密互作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弱筋小麦长麦8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外观性状与品质性状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该条件下,实现长麦8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最适氮密组合为180kg/hm2施氮量和360万株/hm2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施氮方式对中筋小麦陕农22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中筋小麦陕农229为材料,于江苏淮北麦区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并改善籽粒品质。中筋小麦陕农229采用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6∶4、5∶5和4∶63种施氮方式,产量可达7200kg·hm-2以上,各项品质指标符合优质中筋小麦要求,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产量高、品质较好且安全生产性好,是中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氮肥施加量对“铜麦6号”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常规施肥、减氮5%、减氮10%、减氮15%4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减氮10%即施入氮肥270 kg/hm2、磷肥82.5 kg/hm2、钾肥82.5 kg/hm2时小麦产量及品质最理想。  相似文献   

8.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肥料运筹和覆膜对小麦营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优质小麦贵农18号为材料,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肥料对覆膜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对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和籽粒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等施肥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含量都随之增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相同施肥用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高达10.4%,植株氮、磷、钾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氮肥施肥量为N 270 kg·hm-2,且于前期一次性施肥是实现覆膜小麦超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1.
张密 《新农业》2023,(10):13-14
安康市地处汉江流域,有关小麦生产中氮素运筹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试验报道不多,因此,开展安康市自然生态条件下的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十分迫切。2020~2021年,以绵麦48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其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了追施氮肥试验,并检测籽粒产量、品质性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等小麦重要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在保证品质性状的前提下,适时延迟春季追氮时期能够显著提高优质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拔节期追氮的增产效果更佳明显。本文为优质小麦保优促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孔令聪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14-216,224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专用小麦肥水管理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氮肥一次和分次追施的时期、追施量及灌浆水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氮后移是小麦优质高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分次追施比一次追施更利于小麦优质高产。拔节中期追氮对亩穗数影响较大 ,孕穗后期追氮对提高穗粒重作用明显。分次追氮 ,拔节中期 (3月 2 2日 ) 6kg、灌浆初期 2kg与孕穗后期 6kg、灌浆初期 2kg相比 ,前者产量较高 ,但差异不显著 ;后者品质明显提高。灌浆水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3因子2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量、总用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基追比)对扬麦11号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子对产量均有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总用氮量>播种量>基追比;对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为总用氮量和基追比,且以基追比对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影响最大。扬麦1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为:播种量142.5~165kg/hm2、总用氮量270~300kg/hm2、基追比60/40~40/60。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方式,于2009-2010年小麦生长季,在连续3年小麦公顷产量10 000 kg以上的地块上,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研究了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施氮量处理,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每公顷施纯氮210、270和330 kg,分别用N210、N270和N330表示;副区为氮肥底追比例处理,设置3个处理:7∶3、5∶5和3∶7,分别用N1、N2和N3表示。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于小麦拔节期进行追肥。结果如下:同一施氮量下,随氮肥追施比例增加,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降低趋势;N2处理支、直比、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1处理,与N3无显著差异;同一底追比例下,N270处理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高于N210和N330处理,支、直比显著低于N210,与N330无显著差异。N270处理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N210处理,在此基础上增加施氮量,蛋白质含量提高,籽粒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无显著提高。在每公顷施氮量为210 kg条件下,N2和N3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处理;在每公顷施氮量270和330 kg条件下,N2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和N3处理。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品质,在超高产水平下,以每公顷施氮量270 kg、底追比例为5∶5为宜。  相似文献   

16.
氮素供应对面包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优质面包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与氮素供应关系密切。本文应用近年来我省面包小麦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氮素供应量和供氮方式对面包小麦的产量、品质及烘烤性状影响,指出了通过氮素促控措施,实现面包小麦丰产优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时期对弱筋小麦宁麦9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江苏淮南麦区高产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纯氮)量为225 kg·hm-2、基肥与追肥比为5:5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籽粒营养品质、磨粉品质、面粉品质、面团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越冬期及越冬期前施氮,宁麦9号可达到弱筋小麦品质标准,以全基施处理品质最优,4叶期追施处理的产量和优质较协调。  相似文献   

18.
氮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氮肥施用量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一次加工品质 (磨粉品质 )及二次加工品质 (食品制做品质 )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氮肥的施用要因土壤氮素供给量和作物需肥量精确确定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的总施氮量 ,选择合适的施氮时期 ,并采用适宜的基追肥比例。同时 ,还要配施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并进一步指出氮肥的施用还要根据小麦最终用途的不同 ,实行按类施肥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对氮素分期优化管理方法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产、优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养分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氮素供应量最优的处理(冬小麦返青期氮素供应量即0~60 cm土壤Nmin+肥料氮为90 kg/hm2,拔节期追氮量即施用肥料氮30 kg/hm2)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其他氮素供应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氮素供应量最优的处理冬小麦籽粒的粗蛋白和面筋含量显著低于在返青期和拔节期供氮量都高的处理(冬小麦返青期氮素供应量即0~60 cm土壤Nmin+肥料氮为150kg/hm2、拔节期追氮量即施用肥料氮90kg/hm2),但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以高产、资源高效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冬小麦氮肥分期优化施用量获得了最高产量的同时兼具较好的小麦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优质小麦生产中提高小麦品质的最佳施氮时期,本试验以强筋冬小麦‘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于河北省宁晋县布置田间试验,在总施氮量为240 kg N/hm~2的高产条件下,研究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施氮+拔节期施氮处理相比,将拔节期施用氮素的50%于小麦生长后期施用,2017—2018季小麦孕穗期施氮处理下小麦籽粒增产11.9%,小麦各器官吸氮量及地上部总吸氮量最高。不同追氮时期各处理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可提高小麦面粉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和吸水率,但后期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后期追氮处理中孕穗期追氮较其他处理(抽穗期、开花期)追氮提高小麦加工品质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采用基施氮+拔节期施氮+孕穗期施氮(4∶3∶3)的氮素施用模式是适宜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及养分高效利用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