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不同时间、浓度梯度的EMS诱变处理甜菜二倍体授粉系材料SN9807种子,探讨不同EMS诱变处理对甜菜种子发芽致死率的影响,以确定甜菜(种子)EMS适宜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2.
突变体为基因分离和克隆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在前期预实验基础上,本研究用1.0%(体积分数) EMS浓度下对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石系亚1号种子进行4 h、5 h、6 h和7 h的诱变处理,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TM-1种子进行5 h、6 h、7 h和8 h的诱变处理,筛选出半致死、苗期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的处理时间。1.0%EMS溶液处理下,石系亚1号和TM-1种子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 h和8 h。同时利用该诱变条件进行田间较大规模的诱变处理,结果发现植株发芽率明显低于温室条件下的发芽率,并且出现了一定数目的畸变植株。该研究为后续棉花突变体的构建及突变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新的小麦雌蕊和雄蕊突变材料,并促进小麦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对三雌蕊小麦(TP)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确定半致死浓度和时间,并对诱变的突变体进行SSR检测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TP种子适宜的EMS诱变条件为0.8%的EMS处理8 h。利用EMS诱变处理5 000粒TP种子,结果在其M3单粒传群体中共发现20个能稳定遗传的雌蕊和雄蕊突变株系。农艺性状分析表明,与TP相比,20个突变株系的穗粒数明显减少,部分突变株系的株高、穗长等性状与TP之间具有显著差异。SSR分析结果表明,22个SSR标记共扩增得到61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标记可以检测到2.77个等位基因。获得42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68.85%。20个突变株系和对照TP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2 9~0.956 5,说明这些突变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突变性状之间可以较好地被区分开,相同突变性状(尤其是单雌蕊性状)可以被较好地聚在同一簇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EMS诱变在豇豆育种中发挥最佳效果,获得优质的诱变材料,对豇豆品种‘天畅9号’、‘银豇王’进行了3种EMS浓度、3种处理时间的诱导处理,并对当代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MS能导致豇豆种子的发芽力和生长速率下降,叶片变小,而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幼苗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对银豇王的叶绿素含量、一级分枝数、结荚性有增加倾向,而天畅9号表现相反。处理剂量以浓度0.3%EMS、时间3~4 h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S_(3307)适宜的浸种浓度及叶面喷施浓度,研究设置0、0.2、0.4、0.8、1.6 mg/L 5个浸种浓度和0、20、40、60、80 mg/L 5个叶面喷施浓度,浸种测定种子萌发数、胚根长和胚轴长;三叶期叶面喷施S_(3307)后测定SPAD值、净光合速率(P_N)、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0.4 mg/L的S_(3307)浸种显著提高了工业大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叶面喷施40 mg/L的S_(3307)可以显著增加工业大麻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_N),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说明适宜浓度S_(3307)能够促进工业大麻种子萌发和叶片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6.
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未成熟花药次生体细胞胚为材料,采用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设置4个浓度(0%、0.1%、0.3%、0.5%)、4个处理时间(2、4、6、8 h)共16个处理组合,以“半致死剂量”为选择标准,确定了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未成熟花药次生体细胞胚的适应诱导组合为EMS浓度0.5%,处理时间4 h。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的EMS诱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的EMS溶液处理“中薯2号”试管苗茎段材料,通过对诱变材料再生过程的观察、再生苗试管培养观察及棚栽阶段的生理指标统计分析,研究了EMS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化学诱变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EMS能够有效渗入生长点细胞;经EMS处理后试管苗生长量显著小于对照,再生植株和组织器官发生变异;试验证实1%(v∶v)浓度EMS处理4h以上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可以应用于今后马铃薯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8.
突变体创制对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最佳诱变效果,本研究对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EMS诱变条件进行摸索,发现花育22号、花育71、花育9301、狮头企和伏花生的最适诱变浓度分别为0.4%、0.5%、0.3%、0.5%和0.3%。通过对最适EMS浓度诱变处理下苗期芽长、株高、根长及根数目分析,发现5个品种虽然都能正常成苗,但均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在预实验基础上,用浓度为0.4%的EMS溶液处理了大约5000粒花育22号种子,M1及M2世代性状调查显示突变群体表型丰富,出现株高、株型、荚果、籽仁、分枝数、叶形等表型变异株系,表型变异率为12.9%。本研究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当归对自身以及黄芪和工业大麻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当归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在0.001、0.005、0.010 g/mL 3种浓度处理下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自身和黄芪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合成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005 g/mL处理可提高工业大麻发芽势和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化感效应指数分析表明,当归有明显的自毒作用,其对黄芪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工业大麻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弱,建议生产上用工业大麻和当归轮作,以缓解自毒作用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0.
创制突变体库是甘蓝型油菜品种选育和重要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基础。春性甘蓝型油菜开花不需漫长的春化过程,生育期短,在创制突变体库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春性油菜862种子,以构建春性油菜EMS诱变突变体资源库。通过比较8种不同浓度EMS(0~1.4%,间隔0.2%)对发芽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使用0.8%的EMS作为最佳处理浓度,发芽率为37.2%。田间种植筛选与表型统计初步鉴定了M2代1823个单株的形态学性状,突变频率为3.91%,主要包括叶色、叶形、株高、株型、角果长短、种粒大小、种皮颜色、种子含油量以及其它性状变异等,突变类型十分丰富。该突变体库的构建为油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表型多样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EMS对新春11小麦抗性淀粉和农艺性状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甲基磺酸乙酯(EMS)在高抗性淀粉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春小麦新春11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EMS诱变小麦种子的M2代成熟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同时结合株高等农艺性状时优异材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MS(0.3%、0.5%和0.7%)处理后,M2代籽粒平均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2.76%、3.22%和4.31%,高于未处理的籽粒抗性淀粉含量(2.57%),并发现了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和较低的突变体.其中,0.3%浓度EMS最适宜新春11农艺性状的诱变,突变类型最多;0.7%的EMS处理获得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突变体更为丰富.综合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的表现,筛选出7个抗性淀粉含量高且综合性状优良的M2突变家系.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抗除草剂突变体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诱变技术快速创造变异类型丰富的油菜新材料用于油菜遗传改良,分别用0.4%、0.8%、1.0%和1.2%的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发现:(1)1.0%的EMS溶液是处理中双9号干种子的最适浓度,4种不同浓度处理M2代表型变异率依次为11.26%、14.82%、27.19%和12.38%;(2)EMS诱变具有器官特异性;(3)M2代突变体库中筛选到3株苯磺隆抗性突变体,突变率约为10-4。现已创建了包括子叶、叶片、花器、株型、角果等多器官变异类型的突变体库,为油菜遗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文心兰EMS离体诱变及再生苗RAPD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浓度的EMS对离体培养的文心兰类原球茎薄切片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研究.发现EMS使部分薄切片褐化死亡,再生类原球茎的生长受到抑制,再生苗数量减少;EMS的伤害作用随诱变剂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并不大.采用10条RAPD引物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经EMS处理的再生苗DNA序列...  相似文献   

14.
以金糯粱1号高粱种子为材料,以30℃为对照,在40、50、60、7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分别处理2、4、6、8 h,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0℃以下干热处理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当温度超过70℃,且处理时间越长,高粱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就降低越多,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存在随温度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是高粱种子干热处理较为安全的温度,高粱种子40~50℃一定时间干热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活力指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工添加重金属盆栽试验,研究工业大麻"云麻2号"不同器官对重金属Pb、Cu和Cd的耐受性和累积能力。结果显示:Pb主要富集在工业大麻根上,Pb2+浓度为600mg/kg时,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积累在根、茎、叶和纤维含量分别为109.05、44.72、34.41、31.52mg/kg,而在种子和雄花重金属含量最低(2.66和2.55 mg/kg),种子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0、0.02;Cu主要富集在根、茎、叶、种子和雄花中,在纤维中的含量最低,当处理浓度为300 mg/kg时,纤维中含量为10.00mg/kg以下,其余部位的含量在10.00~50.00mg/kg之间,且纤维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小于0.20;工业大麻对Cd2+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当处理浓度为150mg/kg时,工业大麻的根、茎、叶、纤维的含量均超过了Cd2+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100.00mg/kg),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中雄株根和纤维的富集系数大于2,种子和雄花中含量分别为30.52mg/kg和4.89 mg/kg。研究结果表明"云麻2号"较耐受Pb2+,对Cd2+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16.
已对许多稷子进行了诱变研究(Sharma,1965;Goud等,1971),但都未涉及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urmentacea)。因此,对印度北方邦丘陵的这种重要稷子采用不同诱变处理,进行了诱变程度和范围的研究。用下列诱变剂处理VL8和VL11的种子:0.1%乙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处理6小时;用3种剂量,即15、30和45千伦琴的γ-射  相似文献   

17.
叠氮化钠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幼芽叶节,用不同浓度的NaN3及不同的处理时间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成活率,丛生芽的诱导率均随NaN3浓度的提高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NaN3用于诱发花生丛生芽变异的适宜浓度为200mg/L,处理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甜菜种子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磨光和浸种。为探究磨光量、GA3浓度、浸种时间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设置了5个磨光量、5个GA3浓度、3个浸种时间,对甜菜种子进行引发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00 mg/L GA3浸种8 h,大(B)、中(M)种子的发芽势较其0 mg/L GA3处理分别提高6.59%、10.04%,发芽率分别提高6.19%、9.56%;GA3浓度为100 mg/L和200 mg/L时,B、M种子平均发芽时间较低,GA3可加速种子萌发;100 mg/L GA3浸种8 h,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比其0 h处理提高10.48%、5.51%、88.12%,其发芽率显著高于16 h处理(P<0.05)。GA3浓度和种子磨光、浸种时间和种子磨光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两因素交互显著影响种子主要萌发指标。【结论】100 mg/L GA3浸种8 h,对较大粒径...  相似文献   

19.
以3个主栽品种大麻(云麻1号、庆大麻、皖大麻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镉胁迫浓度(5、20、50μmol/L)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云麻1号"大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镉胁迫浓度(5、20、50μmol/L)对大麻幼苗生长、根与叶3,3'–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种子萌发率随镉浓度升高而降低,发芽率依次为:云麻1号庆大麻皖大麻1号。"云麻1号"大麻幼根伸长在CdCl_2处理下较对照显著降低,高浓度CdCl_2处理,诱导脂质过氧化,染色着色深,大麻幼根与叶片中MDA含量在20、50μmol/L CdCl_2处理时较对照显著升高。此外,镉胁迫诱导"云麻1号"大麻幼根与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果表明:镉胁迫抑制大麻种子萌发、抑制"云麻1号"大麻幼根伸长;染色着色深、MDA含量增加可能与镉胁迫引起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有关;此外,大麻幼根与叶在镉胁迫下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来清除活性氧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保护自身免遭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工业大麻生长的影响,研究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7号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5个不同浓度(4、8、12、16、20 g/L)硅酸钠(Na2SiO3·9H2O)叶面喷施处理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硅在大麻植株中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可不同程度提高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同时,硅酸钠能够增强大麻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其中,以12 g/L硅酸钠处理促进工业大麻生长的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对大麻植株各部位硅含量分析发现,叶面喷施硅酸钠处理后,硅主要富集于大麻叶片,且随着硅酸钠处理浓度的增加,硅在大麻各部位的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外源硅能够影响工业大麻生长与生理活动。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大麻合理地施用硅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